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摘要】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成为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教学环境与教学方法等原因,在许多方面仍需完善。

本文分析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如何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手段一、引言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对信息的获取、收集、处理、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计算机也从早期的少数专家特有的本领变成了如今人人都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

许多高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了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是全面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汉字录入、文字编辑处理、电子表格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等等。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了督促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许多学校制定了学生必须通过国家或当地省市的计算机等级文化考试的要求。

比如:大专院校学生在毕业前要通过计算机一级,但是笔者通过对大专类院校学生的了解观察,发现情况并不佳,对许多非计算机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并不容易,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入学水平差别很大。

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进行文字编辑、上网以及收发邮件,而有的学生甚至连计算机基本操作都相当陌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而且,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虽然上机实践环境提高了,但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操作水平却差强人意。

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比较盲目,重视程度不够,以过级为最终目的;有的学生,虽然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是多数时间都是在上网或打游戏。

不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推进。

(三)《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数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数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专 业的 实际展 肝 ,在学 习计算 机 的 同时 强化 专业思 维 ,引导 学生 运用 计算机 知识 解决本 专业 的实际 问题做 到学 以致用 ,从而 也 大大提 高 了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和 探索知识 的欲 望。 3 - 3学 习方式多 元化 我校采用 广播式 教学 方式 ,即教 师在机 房利用 电子教 学软 件直 接在 计算机 上示 范 , 学 生人手 …台机器 , 教 师在机 器一 学 生进 行交流 , 包括 教师演 示 、 学生提 问、 学生 示范 等, 使 学生 可 以 在课 堂上直 接实 践操作 , 当 堂理解 课堂 的 疑点 、 难 点。有 效的 避免 了传统 的大班 授课 , 多媒 体演 示的 教学 方式 带来的 弊端 , 从 而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吸 引学生听课 时的注 意力 。
趣, 如 何激 发学生 的创 新思维 , 如 何提 高 学生 的实 践能 力, 是 授课 教师值得 思考的 问题 。
我校 结合药 学专业 的实 际情况 从教 学 内容 、 教学方 法 、 试验 项 目、 考 试模式 等 多方面 入手 , 力 图改变“ 重理 论 、 轻实 践 , 乖分 数、 轻 能力 ” 的传 统教学 念 , 要使 学生树 立 正确 的学 习态度 、 激 励 学 习兴趣 、 引导 自主学 习 , 培养 学 生利 用 信息 技 术分析 、 解 决 药 学 问题 , 提高学 生的信 息素 质 , 从 而使 学生 具有 在药 学领 域和 相关 工作 中应用 计算机 的能力 。
我校 总结 多年教学 实践经 验 , 初 步建 立 了一 套完 整 的“ 大 学计算 机基础 ” 课程信 息化教学模 式 。
2 . 改变教学 理念 “ 大学计算 机基础 ” 课程 是学 生进 入大 学后 接触 的第 一 门计 算机课 程 ,主要 目标 是培养 学生 的 计算 机基 本 应用 能力 和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 。随着计 算机技术 的普及 与发 展 、 学 生信息技术 水平也有 了很大 的提 高,传 统的 以课 堂讲授 为 主的 教学模 式存 在很 多弊端 , 实践教学环 节 比较薄 弱 , 教 学和 实 验从 时间和 内容 上严重脱 节导致 学生学 习的 积极性 明显 降低 , 如何让 学生 感兴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的必修课,计算机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强,如何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授课教师值的深思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调查分析,结合本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分级教学;计算机教学;模式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li rongqin【abstract】university computer is based on all non computer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public course, computer technology updates fast, strong practicality, teaching how to constantly innovate, 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eachers teach values of the thought of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freshme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puts forward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scheme ofclassifi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bility.【key word】graded teaching mode; computer teaching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和确定与学科相关 的专题进行 研究 , 使学生 在独立 的主动探索 、 主 动思考的研 究过程 中 , 收并应用知 识 、 吸 解决问题 、 获取新 颖的经 验 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 的行 为 , 从而提高学生 的各方 面素质 , 培养 学 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一种 实践活动[ 1 l 。
大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 院校各非 计算机专业必 修的公共
基 础课程 。其课程 目 标是使学生 了解计算机 的基本原理 , 能够利用
计算机更新学习与工作 的方法 与手段 , 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 问 题 特别是专 业问题的能力 。因此 , 以大学计算机 基础课程为平 台 ,
开展研究性教学 , 有其一定 的必要性 。 首先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的主要 内容是操 作系统 、 常用软件


本文结合大 学计算机基 础课 程 的教 学特点及教学 实
加注重学 习过程 的多元 化、 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模 式。
践 , 出了大 学计算机 基础课程实施研 究性教学 的教 学模式 , 对 提 并 本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进行 了实践探讨。 关键 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研究性教学 实践探索 权 变
以以“ 班级成绩 排名” 为课题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 在网页制作的教学
中 , 以以个人 、 可 班级 和学生社 团等 网页的开发为课题 等。在此 阶 段, 应充分利用校园网 , 建立与研 究性教学相适 应的网络资源, 展 开 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 自主学习平台 , 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 气 氛。 2 目 分析及 开展 研究。 ) 标 在实施 研究 之前 , 可以采用 自 愿结合 、 优 势互补 的原则成立课题 小组 , 然后根据 本小组 的课题进行 目 标分 析并制定研究方案 。 目标分析是分析 学习者对于 已确定 的研究 主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农业院校中的研究与探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农业院校中的研究与探讨

大学计算 机基础教 学是 目前 高校 公共 基础课 程教 学 中关注 的重点 。随着计算机 技术 和网络 技术 的飞速 发展 ,各 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的开 发技术 不断进步 , 存 在着以下一些事实 : 当代大学生进入 高校时计算机 已
其次, 计算机 科学是 一 门庞 大而复 杂的 、 用范 围 应 广泛 的学科 。每 个人对计 算机知 识 的获取也 只是部分
2 . 制定合理 的教学 目标 , 进行课程设置 。
吉林农业 科技学 院是一 所培 养面 向劳动生产 一线 的技能 型 、 复合 型的应用 型本科 院校 , 大学计算 机基 在 础教学 中充分体现 了实践 和应 用双重能力 的教育特色 。 在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 的同时 , 主要应从实用 的角
二、 业院校公 共课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农
专业 的特 点 , 定合 适 的教学 内容 , 选 主次 清 晰 , 内容适
宜。
信息技术 的高速发展 , 使农业 院校意识 到计算机 能
力对学生今后工 作与发展的重要性 , 并且在各个专业 中 结合 专业特点 , 强化 了大学计算 机基础教 学 , 教学 效 但 果却不尽 如人 意。学生 毕业后 , 在工作 岗位上无法达 到
化、 教学媒体 的多元化 , 实现了教 与学 的双 向互动 。 () 2 教学模式 的改进。传统 的“ 填鸭式” 教学模 式 已 被时代所 淘汰 , 科学 、 合理 、 全新 的教学模 式才 能满 足 多媒体教 学技术 和 网络技 术高 度发达 环境 的教 学 , 强
达到学 以致用的教学 目标 。
1 . 专业特点制定相应 的教学 内容 和教学计 划 。 根据 为 了提高大学生 的计算 机应用水平和能力 , 各个 高

浅析农业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农业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内容 的简 单验证 ,或 是根 据 规定 的步 骤完 成 相应 的操 作 , 使 得操作 的结果 千篇一 律 。从 而 限制 了学生 的创造性 和 探
索 性 的充 分发挥 ,不利 于创新 型人 才 的培养 。
用技 能的提 高 ,但 因专 业不 同 ,对计 算机 应用 能力 的要求 也不 一样 ,因此对 应用 能力 的要求要 符合 专业 需求 。为此
1 实验 教学定 位不 清晰 , 学 目标 设置 偏低 . 2 教 实验 教学 长期 以来 都扮 演着辅 助理论 教学 的角 色 ,这 使得 学生 对实验 教学缺 乏一定 的重 视程度 ,实 验教 师只是 起 着辅导答 疑作 用 。同 时 ,由于 办公 软 件 环境 易 于 实 现 ,
实验 内容 易于设 置 ,因此 整个 实验 教学环 节仍然 以熟 练掌 握办 公软件 的操作 为主 ,而这 一 目标 已经 是一般 从业 人员 的基 本要求 ,作 为大学课 程 的 目标 就显得 有些偏 低 了。 1 实验内容 缺乏 专业特 色和创 造性 . 3 大学计算 机基 础实验 课 内容 的设 置都 是 围绕 教材进 行 的 ,而该课程 又是 公共基 础课 程 ,面向我校各 个 专业学 生 开设 ,这种 围绕教 材设置 的实验 内容 就显得 过 于呆 板 ,无 法体现 专业特 色和 专业需 求 。同时 ,实 验 内容 多是 对教 材
我们根 据 专业 将 学 生 划 分 为 文 史类 ( 国语 学 院、经 管 外
1 实验学 时较 少 . 4 农业 院校大 学计算 机基础 公共 课程 的课堂 授课 学时 和 实 验学时 基本是按 照 2 设 置 的。 由于该 课 程 涉 及 的 内 :1 容 较为广 泛 ,且操 作性 强 ,因此很 多学 生都感觉 实验 学 时 较 少 ,无法 满足 实验需 求 。而 由于 受到 实验室及 教学计 划 等 条件 的限制 ,实验学 时 的增 加又很 困难 。

农林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林类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
3 8 河南教育( 中旬) 2008 . 2
不同 专业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 侧重点是不同的, 而当 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为解决这 一问题, 农业大学在教学计划中 河南 适当留一些学时, 针对 不同的专业介绍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知识,目 的在于引导学 生朝着这个方向钻研, 而不是仅仅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 件, 这一做法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河南农业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内容的改革取得了 很好的 效果。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 的学习,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 且能 各自 专业领 够在 的 域进行 应用, 真正做到了 致用。 学以 在整个教学的 过程中, 教学内容的改革还需要注意三 个 面:一是制定 规范的 教学大纲, 大纲是教 学科学 规 性和 范性的 必要保证, 要根 课程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来制定;
学内 容上有意识地突出 农林高等院校的 特色。
. 3 结合专业知识的应用 ’
课程, 构成了3 种课程 模式:第一种是 农学、 机械专 主 业, 要 包括农学系、 烟草系、 机械工程系等各专业, 这类专业采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 is a Ba i 程序设计课程模式; 第二种 V ul sc
收稿日 期:20 7一 1 0 11一 6
面的特色。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占 主 地 的 息 代, 疑 更 重 对 算 基 据 导 位 信 时 无 要 加 视 计 机 础
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 教育部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 0 年提 0 6 出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从教学规律、 , 人才培养、 重 点课程建设、 发挥计算机资源优势、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 践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软件、 教材建设等 1 个方面对计算 机基础课程进行了 详细论 述, 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 践的指导性文件。 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 收稿 日期 ]20 0 9—1 6 0—1
识等方面的内容 , 要求学生根据各 自的学习情况 , 在 能掌 握 、 理解 、 听懂 、 不懂 和感 兴趣 几个 能 能 听 选 项 中进 行选 择 , 以此 来 考查 学 生对 知 识 的掌 握
[ 基金项 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 [ 作者简介 】苏中滨(95一)男, 1 6 , 哈尔滨人 ,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 教授 研究方向: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 中的应用
1计算 机系 统知识方 面 。主要 了解各 专业对 . 计算机 基 础知 识 、 信息 安全 、 算机 病 毒 、 作 系 计 操 统基础 、 件系统 基础 、 算机 网络 ( 硬 计 包括 网络设 备 、 域 网技术 、 域 网技 术 、 局 广 网络 日常 管理 及安 全维护 ) 知 识 的需 求 情 况 , 调 查 者 只需 在 非 等 被
( 东北农业 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3 ) 50 0
[ 摘 要】 计算机 的普及和发展对高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为 了促进 计算机 技术 - 9专业 的融合 , 计算机技 术更好 地为专 业服务 , 使 了解各 专 业对 计算机 知识 的需求 情况 , 推进农科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就农科院校师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 况进行 了问卷调 查 , 为农科 院校 大 学计算机基 础教 学体 系和教 学 内容 的改革提供 了依据 。
随着计算 机 技术 在 农业 领 域 的广 泛应 用 , 农 科 院校中各专 业 对计 算 机技 术 的需 求 也 在增 加 , 为使计 算机基 础课程 的教学 内容更符 合各专 业 的 需要 , 0 8年底 , 我校 各 非计 算机 专 业 展开 了 20 在 问卷 调查 , 广泛 征 求各 专业 教 师 和学 生 的 意见 与 建议 , 为进一 步进 行农 科 院校 计 算机 基 础教 学 课 程设 置进行 必要 的准备 。

计算思维导向下的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

计算思维导向下的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

第10卷第5期2012年10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0No.5October 2012计算思维导向下的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曹然赵洁苏中滨(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计算思维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计算机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论述了适用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采用渐变式的问题驱动和项目分类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计算思维的思考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考虑到农科院校学科的独特性,在教学内容上基于学科差异进行分类。

并采用举例子的方式具体论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变更。

[关键词]计算思维;农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805(2012)05-0105-03[收稿日期]2012-02-10[作者简介]曹然(1980-),女,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讲师,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副主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2010年Jan Cuny 和周以真教授较为明确地给出了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与制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关的一个思维过程,其解决问题的表示形式应该有效地被信息处理代理执行。

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一直致力于研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011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七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中,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各自论述了对计算思维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计算思维应用于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各大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各具特点,但多数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

那么,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体现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如何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的 思路 。 以课程教 学任务 为主线 , 提 高学生的计算机 文化 素质和信 息素养 , 培养 学生成为理论 与 实践 能力兼备 的复合
型人 才。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 学改革 ;教 学模式 ;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6 — 8 2 2 8 ( 2 0 1 3 ) 0 9 — 5 4 — 0 2
c o n s t r u c t e d .A  ̄u s t me n t a n d r e f o m r i d e a s o f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a n d a p p r o a c h e s a e r g i v e n .T a k i n g t h e c o rs u e t e a c h i n g mi s s i o n a s t h e
ma i n l i n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s t u d e n t s ’c o mp u t e r s ki l l s i s i mp r o ve d t o t r a i n s ud t e n t s t o b e c o me b o t h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u t a l s o wi t h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c o mpu t e r a p pl i c a b l e c o mp o u n d t a l e n t s . Ke y wo r ds :ba s i c c o mpu t e r c o u r s e s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t e a c h i n g mo d e r e f o r m i d e a s

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项目来源: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天津农学院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水产类专业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1],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十分重要而又迫切。

通过研究文献资料不难发现,多年来,许多教学和教育学者,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如何教”、”怎么教”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三层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

2012年,我院制定了适合农业院校特点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在非计算机专业进行了应用实践。

一、构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三层次教学体系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相关专业领域计算机应用课程。

开展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天津农学院生源计算机基础能力变化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各专业应用领域对于专业人员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实际要求,可以使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与专业学习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

通过对现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基本形成适合农业院校特点的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一)第一层次: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保留《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将学时从64压缩到32。

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和互联网基础知识。

本课程设置在第一学期。

(二)第二层次:开设《应用软件开发基础》课程,代替《vb程序设计》课程,学时由64改为54。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与分级教学模式初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与分级教学模式初探
( 四川 师 范 大学 基 础 教 学学 院 . I 成 都 6 0 6 ) 四川 1 0 6
摘要 : 该文 首先 以四 川 师 范 大 学为 例 . 述 了从 开 设 大 学 计 算机 这 门课 以 来 的教 学发 展 历 程 , 论 并从 教 学 效 果 、 学生 专 业要 求 , 就 业 及
( U g fF n a o u ain Sc u nNo ma Unv r t Ch n d 1 0 6 Chn ) Co e eo u d t nEd ct , ih a r l iesy, e g u 6 0 6 , ia i o i
A b tac :Thi rtc s t y ofS c sr t sf s ae SUd ihua o m a nvest i n N r lU i ri y,d su s d fom he o n e c i fU nvest o pu e i et e be i n n ic se r t pe ta hng o i riy c m t rsnc h g n i g
基 础 , 同专 业 , 不 断 变 化 的就 业 导 向出 发 , 出了 分级 教学 模 式 的具 体实 施 方 案 。 不 及 提
1大 学 计 算 机 课 程 教 学 发 展 及 存 在 的 问题
四川 师 范 大 学从 19 9 3年 开 始对 部分 文理 科 院 系开 设 大 学 计 算 机 课 以 来 . 教 学 内 容 、 学 方 法及 教 学 实 验 软 件 硬 件 方 面 . 从 教 经 历 一 个从 简单 到 系 统 全 面 的发 展 历 程 , 表 l 示 。从 表 1可见 , 学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随 着 计 算 机 软 件 硬 件 的 发 展 , 论 是 课 程 如 所 大 不

基于计算思维的农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基于计算思维的农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

Vol.28No.10Oct.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10期(上)2012年10月1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计算思维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应用方法,而且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包括如何使用程序设计概念、算法概念、硬件设计概念等方法,去求解社会经济问题、设计各种类型系统和理解人类的基本行为等.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计算思维的定义来自麻省理工的周以真教授[1].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当初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一直延续至今的都是一种知识型/技能型,如:二进制、微机原理、程序设计语言等.计算思维虽然有着计算机科学的许多特征,但是计算思维本身却不是计算机科学专属[2].它是由于计算机对于信息和符合的快速处理能力,使得许多原本只是理论可以实现的过程变成了实际可以实现的过程.计算思维吸取了问题求解所采用的一般数学思维方法、现实世界中复杂系统的设计与评估的一般工程思维方法以及复杂性、智能、心理、人类行为的理解等一般科学思维方法,所以这里提出的计算思维不是狭义的计算机编程.2计算思维基本概念计算思维在计算机的很多课程中都有所体现,所以最主要的是进行计算思维的内容精炼.在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中具有很多的思维概念,程序设计课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就是算法[3].算法是指方案的准确并且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了计算机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而且广为其他的学科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机系统也包含计算思维概念,计算机系统包括了计算机结构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等几个模块,在微型计算机中主要给学生介绍了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这里拥有者丰富的计算思维概念.计算思维还在计算机专业的2个重要的领域有着突出的表现,这2个领域分别是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现在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经济、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数据库的学习核心是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即数据的抽象化,并且利用数据库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中数据的抽象、转化是教会学生用计算思维的方式描述一个实际的数据库结构,理解数据库中的计算思维可以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跨学科的研究.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领域,在计算机网络中有很多的概念和方法可以抽象为计算思维来应用到其他的学科中,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将社会中的各种元素抽象为一个网络,然后利用网络的方法来解答出许多金融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这种定义非常的灵活,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关系或者联系都可以定义为网络,所以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就是计算思维.基于计算思维的农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金秀,丁春荣(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安徽合肥230001)摘要:本文在计算思维概念的基础上,对农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计算思维与农业类型专业的关系,构建了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来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本文最后简要的综述了现阶段农科院校中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改革情况,并对现有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关键词:计算思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10-0213-03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20100306)213--3农科院校的计算思维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农科院校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程现有的最重要的教学模式就是分类教学,通过进校的分级考试和学生兴趣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教学内容,可以用模式1+X来描述[4],‘1’代表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对计算机需要从基础了解的学生,‘x’表示更高层次的多种类型计算机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进一步学习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要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良好,就直接忽略的‘1’的这个基础教学过程,直接的跳入到了X的这个教学过程中.但根据调查和教学研究,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高级应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并不像分类考试中表现的那样突出,所以1+x模式具有很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无法与学生学习的内容达到一个平衡点,即会产生过度简单使学生忽视的现象,又会产生过度专业使得学生失去兴趣的现象.表1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个调查,重点观察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主要集中在什么区域.调查表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偏少,主要的分布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网络、安全和农林计算机相关知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的能力和兴趣,需要改革的不仅是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改变将计算机当作工具的认知.针对现有的绝大部分农科院校采取的1+x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非计算机类型学生的问题,、为了使得计算思维与专业更好的相结合,本文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X+Y’,X是以前‘1’的内容上扩充,主要的目的是让计算机基础教学从一开始就涉及到计算思维的培养,Y表示的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后的高级计算机课程,如图1所示.农科院校的专业大致可以分成农学类、理科类、人文社科类三个方向,这里也主要针对这3方向专业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X代表的是不同方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和,面向教学对象也是各个方向的学生,但是由于每个大类方向对于计算机基础要求有所不同,所以通过针对这三种方向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会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计算思维,再将计算思维应用于专业上,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3.1农学类应用到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是农林业信息化技术、数字农业、数据库技术,尤其是数据库的知识,所以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等内容是农学类的主要方向.其知识体系可以包括如下内容:(1)计算机绪论;(2)office办公系统应用;(3)数据的组织与管理;(4)微型计算机原理;(5)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6)数据库基本概念.其中重点在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的内容.3.2理科类主要涉及到的计算机知识是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基本概念等.其知识体系包括如下内容:(1)计算机系统与概念;(2)office办公系统应用;(3)信息表示与存储;(4)数据的组织与管理;(5)程序设计语言与算法;(6)信息传输与网络;(7)数据库基本概念.其中程序设计语言与算法、信息传输与网络是理科类的重点教学内容.3.3人文社科类主要应用计算机知识包含了(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2)计算机发展与基础知识;(3)计算机硬件系统;(4)计算机软件系统;(5)计算机网络基础;(6)多媒体技术基础.(7)数据库基础.其中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普及为主要目的.由于X模式中已经为三种大类方向设置了不计算机知识需求情况计算机基础知识>85%计算机安全>77%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78%程序设计基础知识>66%数据库相关知识>70%农林计算机相关>80%多媒体技术>93%表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兴趣调查图1'X+Y'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214--同计算机知识体系,当学生完成X模式后基本上可以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Y模式主要是为感兴趣或者准备深入学习计算机内容的学生准备的.下面整理出了Y模式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计与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内容与X模式中的有所相似,但是比前面的内容要进一步的深化.对于农业类的学生主要方向是通过学习计算思维的方法来尝试解决农业上相似的专业性问题,对于理科类学生主要是理解算法和程序上的实现,对于人文社科类性的方向重点是在概念和基本应用上.课程模式‘X’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思维性的培养和计算思维概念的学习,所以整个课程必须从理论出发,重点在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概念.所以在本校教改中总共设置了56了学时,针对农业类和理科类其中40个学时安排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另外16个学时安排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而针对人文社科类,分配了28学时作为理论教学,另外的28个学时作为实验教学.农业类和理科类理论教学主要涉及的模块:问题求解、微型计算机、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的组织和管理,主要进行计算思维讲授和基本素质培养两个方面.而人文社科类的理论教学主要设计的模块: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计算机发展与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数据库基础.农学类与理科类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与理论教学独立一些,主要涉及了office办公系统、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这几个方面.人文社科类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是以应用为核心,主要内容涉及到:office办公系统、数据库管理、多媒体软件使用、其他软件的应用等.课程模式中的‘Y’主要为了给具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开拓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并且针对部分专业来与计算思维结合做进一步的学习.其中最为重要的2个方向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基本概念.针对人文社科类的学生‘Y’模式可以凭自身兴趣进行选择,而针对农业类和理科类的学生这里比较建议继续选择‘Y’模块进行学习.在这次教改中也针对农学类和理学类学生的‘Y’模式给出了56个教学课时,这次的课时全部是在机房完成,通过边讲解边上机进行教学,不仅仅要求从概念上了解,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的问题.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虽然是上机教学但是其侧重点还是以思维锻炼为主,不能只是介绍程序设计内容或者数据库概念等,设计出的教学模块一定要是思维性为主导,而不是以工具性为主导的.在这次教学改革后,针对教改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课程难度、理解和接受程度、对计算思维的认知等,从问卷统计的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90%的学生总体上认可课程内容,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67%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后对以后有一定意义.———————————————————参考文献:〔1〕MIT.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Programming[EB/OL]./ courses/electrical-engineering-and-computer-science/6-00-introduction-to-computer-sci-ence-and-programming-fall-2008.〔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11(1).〔3〕战德臣.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思维性教学改革实践[R].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2010.〔4〕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2(5).215--。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是迎合技术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关键要素,也是当
前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面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改革一方
面推行了新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新了新的教学方法,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具
有时代特征。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大学计算机基础已形成以主流计算机技术为主,包括多核处理、分布式操作系统、云计算、数据库管理、网络编程以及移动应用等。

它针对传统的计算机
基础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涵盖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具备未
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其次,改革过程中也大胆融入新一代计算机技术,比如:面向对象编程、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移动应用以及大数据等,以充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满足他们对新科技
的迫切需求。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教学法,包括实践环节的建立,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实践项目的开展以及实验室的布置。

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从而吸取工作的经验,加深
理论知识的应用。

最后,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教学改革,提升教师
素质,强化教学准备,促进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等等,从而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取得颇为可观的成效。

总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做出艰难抉择的不易过程,为实现信息社会
对高校的要求,必须以创新的课程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
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未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技能;( )过去 。高校是计算机教育 的起 点,随着全 国 4 中 、小学信息化教育 工程的开展 ,高校 的计算机基础 教 育将 不W是 “ 零起 零起 点”平 台,从一个较 高的层次上起 步。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的任务 ,就是使学生掌握 计算
络辅助 教学相 结合的全新 的教 学模 式和改革思路 ,并从教 学 目标、教改指导思 想、新 的教 学模式 的
组 成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几个方 面论述 了新 的教 学模 式和 改革 ,力争提 高计 算机基础课 程的教 学质
量和教 学效 果。
关键词: 计 算机基础教 学; 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 学;
维普资讯
第 8 第 2期 卷 20 0 6年 3月
V I 8 No 2 0. .
M ac 0 6 rh 2 0
高校 《 算机应 用技术基础 》 学新模式的探 索 计 教
邓郁旭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物理系, 贵州 铜仁 54 0 53 0)
的 主 体 ,是 知 识 的 主 动 建 构 者 ,丽 不是 外 部 刺 激 的被 动
识的讲解和腱示 ,多媒体的应用极火地中富丫_! i堂教学 } ; l
内容 ,加 大 r 递 信 息 的容 量 , 可 以使 讲 解 的 内 容 更加 传
机软 、硬件基本知识 ,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 问题 、解决
学 内容 , 用更先进 的教学设各和教学技术 。 新时期 使
新 的环境下 。如何开腱 《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程教 学。』 何改革教学 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都足值得 u J
我 们 j 思 的 问题 。 身 {
问题 的方法 。掌握通过计算机盘询信 息、获取信息 、整
利 用 展 示 台 、投 彬 机 、VC D、录 像 机 等 设需 进 行 相 关 知

以学生为本探究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式

以学生为本探究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式

以学生为本探究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基础知识差异大、学习兴趣不同、学习风格多样等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缺乏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或学习需求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学生为本的分层教学新模式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探究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该研究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通过分层教学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研究这一新模式还可以促进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满意度和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以学生为本探究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探究分层教学新模式的实施效果,并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验证分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效性,并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分层教学新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分层教学新模式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分层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国内各高校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分层教学是一种特别适应个别差异显著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近年来,学校对分层教学进行大胆尝试,构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体系与教学评价体系,并通过“分层走班”的模式实施教学组织,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地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个性化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15-02一、引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软件实际应用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学生具备参与社会竞争应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要求深浅不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面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普及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日渐拓宽的现实,高校新生计算机水平趋于非零起点,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术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与科研活动的结合更加紧密。

因此,如何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进行创新设计,并进行有效实施,是该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

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个性,应该是今天和未来教育的首要任务。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适应其能力水平进行教育,使之得到发展,而反对强求划一式的教育。

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农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的“ 初始 ” 计算 机操作水平不 高 。在这样 的基础上 学生 个体的差异则非常 巨大 ( 这是其它课程 可能遇 不到的 问 题 ) 实 际授课过 程 中经 常出现有 些学生 “ , 吃不 饱 ”, 有
些学生 “ 不下 ”的现象 , 吃 这给教 师组 织教 学带 来 了一 定的难度 。这一 问题 是很多农业 院校普遍存 在 的问题 , 也是我们改革最重要 的 “ 依据”。
奉行 的一条教育 理念就是 “ 学生更 多 的 自主学 习时 给
间 ”, 因此 , 加计划课时数并不是 “ 增 最优” 方案 , 而想方 法 “ 得” 赢 学生 的 “ 自主学习时 间”显得尤为重要 。
( ) 三 授课模 式 因素
才能掌握 。如何 搞好实 验教 学 ,培养 学生 实际 的计算 机操作 能力 , 当前计 算机课程教 学改革 的一个 重要 方 是
基 于以上 的问题分析 ,笔者提 出改革 的宗 旨是 : 全
面改革 教学模式 和考 核方式 ,体现分 阶段 分模块教学 ,
并建立 一个基 于网络 考核的开放式课程评价系统 , 引导
学生利 用课余 时间 自主学习 , 根据 自身情况安排学 习进
度, 鼓励超前学习 。 三、 改革 的具体实施方案
生, 农业 院校 的生源特点 又有 自身 的特殊 性 , 而言之 , 简
本课 程传统 的考 核方式是教师 出题 , 学生根 据题 目 上 机做题 , 通过软 盘或者 网络 回收学生试卷 , 师阅卷 。 教 每个 环节 都是人工操作 , 人工干预 , 学生有空子钻 ( 比如 回收答案 时经 常会 出现一些学生趁乱作弊 ) ,教 师阅卷
式的改革 , 建立一 个更公平 、 更科 学、 更有效 率的 开放 式教 学平 台, 可在很 大程度 上解 决现 存矛盾 , 高教 提

农林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研究

农林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研究

大学一年级学生 , 但是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成绩差 的学生大多来 自偏远 山区和贫困地区, 成绩较好的学
收稿 日期 :00 1 — O 2 1— 2 1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育厅项 目( 0 0 0 9 ; 2 1 0 9 )沈阳农业大学教学 改革项 目( 0 9 7 ) 20 — 4 作者简介 : 张爱国( 9 9 )男, 阳农业大学副教授 , 16 一 , 沈 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和研 究。

5 2・ 9
沈 阳农 业 大 学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第1 3卷
生则大多来 自经济发达地区。其次 , 大多数高等农林 院校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统一教学大纲 、 教案讲稿和成绩考 核 方式 , 导致 有计算 机基 础 的学生重 复学 习 , 去 了学 习兴 趣 , 失 产生逃 课厌 学 等不 良习惯 ; 而真 正 “ 零起点 ” 的学 生又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 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 自信心 , 这就导致“ 与“ 之 间的矛盾逐渐显 教” 学” 现, 越来越不适应高等农林 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在具体教学实施上 , 由于教材建设滞后和课程设置不 合理等因素影响 , 各个学校和专业的教学 内容不尽相同。有些学科设置教学计划时, 不是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 需要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 , 而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学时 , 选择课程时比较盲 目, 不能直接服务于专业需要 ,
沈 阳农 业 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2 1一 9 1()5 15 5 ,0 l0 ,35:9 —9
Jun lo h n ag A r utrlU i r t(oilS i c sE io )2 1一 9 1()5 15 5 o ra fS e yn gi l a nv s y S c ce e dt n ,0 l 0 ,35:9 — 9 c u ei a n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模式探索摘要:为适应社会对大学生信息能力要求的不断变化,本文在分析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广泛的调研,提出了按专业设置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模式,并对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建议。

希望以此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为农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改革,实现计算机教育与专业教育尽可能“无缝链接”,成为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计算机基础教学涉及面非常广,后继专业教学中对计算机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不同专业之间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直接需求和依赖程度又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不同的专业类别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内容。

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探索分类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加强与相关专业的融合。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等文件精神,高校目前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为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强化计算机文化、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的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强化程序设计思想,突出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以开设“VF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语言为主要内容。

2.存在的不足(1)学生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由于地区差异,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也各不相同,新生中既有中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又有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

农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尽管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也有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初、高中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程,或者即使开设了该课程,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这样就造成了入学时新生整体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也相差很远,加大了教学难度。

(2)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存在差异性。

一方面,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各不相同。

目前,计算机已经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普遍应用,导致出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更强调计算机与专业的综合运用的局面。

对于这样的局面,要求学校根据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开设各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

另一方面,各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也是有差别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期望进行分析,根据其中的差异确定具体的教学资源开发策略,课程选择有针对性,为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3)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但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注意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很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都面向等级考试。

受此影响,许多学生也都把通过等级考试作为计算机学习的主要目标,这种做法不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加强实践、面向应用的发展方向,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农科院校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科院校中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也在增加,为了切实了解各专业所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2008年底,在我校各非计算机专业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各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调查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处理技术和农林数字化等几个方面,列出了计算机基础主要的知识点,要求被调查者针对本专业的应用实际,选择各项计算机知识是否需要学习。

本次调查共发出教师问卷300份,收回252份,发出学生问卷1000份,收回946份。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有必要学习的占87.3%,认为信息安全知识需要学习的占91.3%,89.7%认为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67.5%认为应该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71.4%认为有必要学习数据库及相关知识,76.2%对农林数字化相关知识感兴趣。

从各专业的调查结果来看,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院各专业的师生中86%以上关注农林数字化相关知识,管理类学科90%以上师生认为数据库及相关知识很重要,动医和动科类专业80%以上师生表示有必要学习多媒体相关知识,生命科学类各专业75%以上认为生物数据统计分析很重要。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根据农科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针对专业的需求来开设相应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促进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三、面向农科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分类教学体系1.课程设置根据农科院校的特点,为体现农科院校的特点,建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核心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6门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必修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Internet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信息系统安全等内容。

目前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更侧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的讲解,而原课程中一些工具的使用与技能性的教学内容可通过实验课完成。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学习计算机的主要基础课,建议作为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课。

由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程序设计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但无论选用哪种语言,都应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编程技术。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常用技术,包括几种流行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主要设计理论,数据库的数据定义、查询和操纵方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及应用开发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技术,具备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及今后利用数据库技术来管理和使用业务数据打下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选修课程之一,讲授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主要网络结构协议体系、网络主要设备、Internet 技术与应用、常用网络软件的使用等网络实用技术,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介绍网络应用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这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面向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网络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网络基本应用技能。

“数字农业技术基础”是农科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字农业技术的入门课程。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数字农业的原理、组成和方法,建立关于数字农业系统框架,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字化农业应用奠定基础。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是农科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信息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掌握信息技术与专业结合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

2.分类教学方案设计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学时所限,建议各校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Y”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若干门农业计算机应用必修课程。

可根据农、林院校的特点和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

下面从专业应用计算机的特点出发,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分类。

对于各专业,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需要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性知识与应用技能,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程序开发技术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分类学科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课程建议方案。

(1)大农学类。

包含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风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等。

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农林数据处理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2)生命科学类。

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

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农林数据处理技术、生物数据统计分析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3)农林经济管理类。

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农村区域发展等。

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决策支持系统、农林数据处理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4)动物科(医)学类。

包含专业: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等。

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医学影像分析及多媒体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数据统计分析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对动物医学类相关专业建议增加一门“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选修课程。

(5)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类。

包含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

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数据统计分析、“3S’’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6)农业工程类。

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

专业应用需求:在应用基础方面重点掌握决策支持系统、“3S”技术、农业数据统计分析。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字农业技术基础及其他的选修课程等。

总之,农科院校应根据相应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参考各相关类的课程建议方案自行选择合适的课程,对于选修的同一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也应根据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