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反思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当前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材之一,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实践,这套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和反思,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本文将就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一番解读与反思,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学工作者有所启发。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值得肯定。
这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这是其优点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生动、丰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文学品味和情感体验方面也有一定的特色。
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文学名篇,这有利于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扩展。
教材中也安排了许多富有情感的文章和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与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在此方面,教材的编写者也值得肯定。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过多地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强,他们在阅读、表达和写作时存在着困难。
教材内容的丰富度和灵活性相对不足,教材难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实践需求。
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需要进行补充或调整,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套具有一定特色和优点的教材,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对于教材的合理解读和深入反思,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
《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作者:董浜中心小学王惠红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78感悟——语文教学的灵魂——《黄河的主人》教学反思董浜中心小学王惠红《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
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我在教学时,抓住了对黄河、羊皮筏子、乘客、作者的感受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轻,乘客的从容、作者的胆战心惊,然后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师:谁能用中的词语来说明艄公值得赞颂?生:因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所以值得人赞颂。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请同学们再读六到八自然段,在书上做简要的批注。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我从“专心致志”和“小心地注视”体会到艄公的小心谨慎。
生:我从“大胆地破浪前行”体会到艄公的沉着、冷静和他高超的驾船技术。
师:还有其他的语句也能反映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吗?生: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艄公的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生:他只有一个小小的筏子和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却要战胜险恶的风浪,责任多么重大,而他却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多么令人佩服呀!……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第九册语文教学反思
第九册语文教学反思第九册语文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今天上午,我在五(3)班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颇有收获。
教学伊始,我以和学生聊天的形式导入新课,问学生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然后出示这样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由此引出黄山,接着让学生说说对黄山的了解。
以轻松的气氛开始对课文的学习。
学习第一节,我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能从中获取哪些关于黄山的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用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图片,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在学生说出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后,指读、质疑课题。
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我认为教学《黄山奇松》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松树的“奇”。
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
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我突出重点,防止教学程式化。
悟其情,就要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
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
可是,过去我们经常会忽略插图的存在,而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这是非常可惜的。
黄鹤楼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反思今天我执教的《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
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简明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本节课中我制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觉得一堂课只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二、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环节简化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一)由诗入境、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披文入境、由境生情;(四)指导写字,加深记忆;(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我认为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
学生会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
“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四、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
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如本节课在教学学生理解词意时我教给他们把词语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理解字义等方法五、教学媒介简单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节课在使用多媒体时我尽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的,更多的时候让通过学生观察插图、和文本对话来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后记
1、注重学生差异,激发学生思维——第5课《泊船瓜洲》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倡导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征。
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张扬。
聆听21世纪快节奏的步伐,迎接信息社会突变的时代,以个性张扬和具有原创精神为显著特征的将越来越受到尊重与欣赏。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的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采,能够欣赏并尊重他人的独特之处。
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的过程。
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
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理想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是重点,在理解了诗歌内容,初步体会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为了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我设计了一个比较生动的课本剧表演环节。
设想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当时思乡情切,会有什么表现?先在四人小组里表演,再指名说。
指名说时注意提醒孩子因为性格不同,思乡之情的表现会各异。
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不同的表现,性格豪迈的打了一套招数各异的拳法表现诗人思乡却不能回的苦闷;心思细腻的同学表演了通过写作赋诗吟诗作画来排解思乡的苦闷;还有的边饮酒边赋诗排解思乡情绪。
学生在昭显个性的同时深切地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地思恋和热爱。
我也感受到了实践检验理论的快乐。
2、学以致用,学法迁移——第6课《梅花魂》教学反思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说到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这必须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才能练就,没有一种能力不是通过反复历练而获得的。
第九册语文教学反思
五年级组语文上学期教学反思本学期教学工作结束后,回顾我们本学期的教学得失,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同行们借鉴。
一、应该通读整个单元,了解主要内容和编排特点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主题分别是“我爱读书”、“浓浓的乡情”“说明文”、“读生活之书”、“遨游汉字王国”、“感受父母之爱”、“勿忘国耻”、“走近伟人”。
以第九册第一单元为例来谈。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共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两篇自读课文,题材有记叙文,有访谈录,有散文。
在课后习题的安排上,除了有读书和积累的要求以外,还有与读书有关的“综合性学习”和“阅读链接”的编排,口语交际与习作及单元回顾也都是围绕“我爱读书”的主题在进行。
二、应该深入研读每一课,确定每一课在主题单元中要承担的教学侧重点主题单元中每一课所承载的教学任务既有相同点,也有侧重点。
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窃读记》重点在通过回忆小时侯读书的经历,体会“窃读”的滋味,重在谈读书的感受;《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学生苗苗对知名学者季羡林的采访记录,重在谈读书的乐趣;《走遍天下书为侣》以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透的方法,重在教给读书的方法;《我的“长生果”》通过写作者醉心阅读带来的好处,重在谈读书的收获。
这样确定了每一课的教学侧重点后,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一个单元下来,主题单元的教学就会更加立体化,学生对“我爱读书”这个主题的感悟就会更加全面和深刻。
三、应该增强教学的预见性。
1、课堂中要设计到哪些知识和相关链接,学生和老师需要做哪些信息的储存和资料的收集,教师要心中有数,提前布置和准备。
教者准备充分,才会挥洒自如,信手拈来;学生准备充分,才会有话可说,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的信息量才会增大,课堂的厚度才会增加。
这个工作对寄宿制学校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要。
2、打破传统的逐课教学的模式,要整合教材。
3、每个单元教学之前,深入研究“导读”和“回顾拓展”,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工作做到前瞻性。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材分析(最新)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材分析一、主题单元。
“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二、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三、篇章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读书做笔记,二是学会使用工具书第一单元教材的编排没有看出很严密的体系,教材倒有一种复习前面内容的意向在这里面。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量把教材教得有体系一些。
第二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第二组课文可以按照主题的样式进行教学。
第三组是一些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之类的内容,比较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每篇课文都独立一个主题进行第四组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了三个人物:邓小平、高尔基、恩科西。
第五组课文是一组写景的美文。
第六组课文谈的是人们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发明创造的。
第七组课文是走进名著、文包诗、诗歌。
本组教材既有限定的内容同时也给教师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教师所要做到的就是在完成语言训练的同时做好语文教材的拓展作用。
四、学习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培养读书做笔记的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五、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六、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265/260个生字。
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节169/173个。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篇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篇《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师恩难忘》是苏教版第九册的课文。
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田老师的回忆,书法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这句话,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一、想一想想一想,40年过去了,可作者仍深深怀念田老师,这是为什么?通过小组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知道了是因为田老师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撒播了知识的种子,从而是作者终生难忘!二、说一说回忆一下,选择教过你的老师的一件事具体地说一说。
几分钟静静地过去了,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同学声情并茂地说了起来,在每位学生说完时,我都会追问一句“为什么这件事你到现在还记得?”他们说有的是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自己至今念念不忘,有的是老师对自己虽然很严格,但却收益匪浅……三、写一写教师节快到了,为了感谢老师,请同学写一首小诗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
教师巡视指导。
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佳作:教师节里颂园丁北厍中心小学五(1)班李莹莹老师是培育我们的园丁他们把自己的知识一一都传授给我们他们没有一句怨言默默无闻地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带的栋梁。
我们像一棵棵小树春风里,老师把自己的心血化成了点点雨露浇灌着一棵棵稚嫩的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啊,老师!辛勤的园丁!多少个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您已到校园值日,准备新的`一天的教学工作!多少个晚上,月儿当空,但您还在灯下批改我们的作业!太阳记录着您的辛勤月亮谱写着您的功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您的辛勤培育下,小树终将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有的用老师传授的知识,建设着我们的祖国有的当上了光荣的卫士,保卫着祖国的边疆;有的便成了新的老师,继续培育着下一代……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老师,并祝所有的教师们节日快乐!《师恩难忘》教学反思2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朗诵,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
第九册 语文 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精读课文分别是《观潮》和《鸟的天堂》;略读课文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很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除了四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
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教案老师应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教案,书写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在小学语文第九册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更好的教育。
同时,我还要积极地探索学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起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
对于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我认为应该以“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1、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强化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内容包括了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阅读、作文写作等方面。
其中,第四单元《散文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内容特别重要,教师应该针对此单元加强教学,深入解读散文文本的意义,提高学生对散文鉴赏的能力。
再比如第六单元《文学故事与人物》的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看法,积极参与课程,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详细的讲解,解析课文的意义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中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4、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增加学习兴趣的双重目的。
四、教学体会小学语文第九册全册的课程编排和内容安排都非常严谨和系统,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更为良好的基础。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闻名词作。
作者用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适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亲小孩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画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那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亮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那个地点,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谈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专门平淡,然而,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热无间,那种和协、温顺、闲适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确实是无奇之中的奇异之笔。
因此,那个地点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下阕四句,采纳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亲小孩的不同形象。
大亲小孩是家中的要紧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亲小孩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因此在家里编织鸡笼。
三亲小孩不明白世事,只知任意地顽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这几句尽管极为通俗易明白,但却刻画出鲜亮的人物形象,描画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专门是小儿自由自在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爽朗的表情状貌,饶有乐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爽朗、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苏教版是一款被广泛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
虽然该教材在课本编写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进行分析。
首先是教材内容的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故事、诗歌、童话、小说等形式为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开放性的语言环境,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此外,该教材在知识点教授方面也做得相当不错,将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到生活、社会和文学中,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是教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教材选择方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偏重于文学典籍的内容,如《扁鹊见蔡伯伦》、《步步惊心》等。
虽然这些经典作品博大精深,但大多数小学生可能还过早理解其意义,这对于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此外,在教材编写方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应用的训练,如语文阅读、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练习,限制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全面熟练发展。
最后是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反思。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在小学教育中更加重视实践性和差异性,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适当地融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语文知识更贴近实际,从而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此外,综合素养的培养应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应该在教材编写中更注重实际应用的练习,加强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训练,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和反思,充分表明了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需要更注重实践性、差异性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只有在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发展。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与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种教材体系,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这套教材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对于这套教材的解读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是必要的。
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到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
我们可以从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出发,了解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需要对教材中的文本、资料、题目等内容进行分析,了解其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也需要对教材中一些重要知识、观点和理念进行梳理和解读,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
我们也需要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反思。
教育教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对教材的反思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可以从教材的价值观念、文化内涵、思想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思考其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方面是否充分。
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形式、难易度等方面进行反思,思考其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
也需要对教材的编写和编辑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其在各个环节中的制约因素和改进空间。
在进行解读和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使得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可以对教材形式进行改进,加入更多的图表、案例、实践活动等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也可以对教材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其更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语文第九册教学反思
语文第九册教学反思初三语文教学反思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我相信学生的潜能,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
我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
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
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 ___。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
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初三,对学生来说,是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迈向更高一个学习层次的又一个转折点;对教师来说,是把知识更系统更全面的交给学生,教会他们答题方法与技巧,让他们满怀热情、充满信心的走向,因此,初三的语文教学导向旨在引导学生应对及操作中考试题的策略和方法上,从本期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一、应把知识点的梳理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学生到了初三,相应的知识点也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纵观近几年的也都是在以各种形式在考知识点,包括我们的阅读语段的考查也是如此,可是我们的初三学生,有的到了临考前,诸如连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诸如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说明文的、顺序等都混淆模糊。
小学语文教案:《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三)能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
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四)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
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一、自主阅读,感悟如鱼得水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师恩难忘》教学教学一开始,我紧扣《师恩难忘》课题,让学生读题思考,产生疑问。
果然,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师恩难忘?师恩难忘谁?难忘什么?为什么难忘?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
这正是作为一个高年级学生所要求的。
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教学中,首先,我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问“陶校长是谁?”“陶校长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接着,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下面让我们听听陶校长是怎么说的吧。
” 接着,我请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资料,了解了陶行知校长对同学的关爱以及让学生说说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读书后很快回答:“讲了每天四问。
”学生找到了“四问”,文章的段落也就很清晰了,学生很容易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本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所以我觉得不宜打乱原有顺序进行教学。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也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觉得:习作是写一位印象深刻的老师。
可以写他性格、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教育学生的一两件小事,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
在教学本次习作时,我采用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读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模仿与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
在教学课文时有一结合本次的写作要求进行讲课,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表达方法。
在教学《练习一》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学《题秋江独钓图》了。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导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在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想象画面,并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之后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后反思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一、读书做笔记教学之初,让学生交流已经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部分学生介绍自己养成了爱护图书、坚持写日记、读书做笔记等好习惯,特别是有几名学生交流了如何读书做笔记:边读边思考,有一些想法就在旁边作批注,写下自己的感想,读到精彩的词句可以做个记号,摘抄下来,写写读后感受等。
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值得其他学生学习,我充分表扬了这些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当堂进行练习,让学生读读自己喜爱的文章,在“采蜜本”上完成一篇摘抄笔记。
二、随时使用工具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随时使用工具书的意义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图中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几种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班上作交流,并指导学生到书店购买或到图书馆借阅工具书。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了在平时是如何使用工具书的,孩子们从借助字典认识字到查词典理解词语,再谈到近反义词的查阅,作文中引用格言、歇后语等,甚至对感兴趣的植物也可查阅百科全书,看来一部分学生已经尝试使用工具书,感受到工具书对学习的帮助了。
因此,在班上进行了表扬,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使用工具书来解决实际问题。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教材里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时重点应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学习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把田老师与自己怎样教学第一课进行对比,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一形象的第一个层面的解读。
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内容入手,直奔田老师故事教学法这一最有趣的内容。
而后采用对比,再次紧扣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了解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法。
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比喻句从“春雨点点”——悟“教诲”之质。
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二个层面的解读。
这个环节承接上一环,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深刻内涵,使学生明白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不仅仅有知识的教学,还有人生道理的启蒙,同时也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从“恭恭敬敬”——感“教诲”之恩等。
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三个层面的解读。
体会到一个好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的作用,同时把作者对老师的敬意的表达与传递作为本环节的重点。
揭示了本文的题意“师恩难忘”的真正内涵。
另外本文从我的表现中来引导学生感受一个成功人士的成长:从“听得入迷”——感上课专注,从“文学的种子”——感喜欢写作,这也侧面衬托了田老师上课讲故事的精彩,这是作文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要活学活用。
把课文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陶校长的演讲》教学反思《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学生因为是初次学习演讲稿,所以有一种好奇和新鲜感,教学还算是比较顺利的。
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
“四问”结构相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出现的,教学时,我采用了“教”(导读“问身体”一段)——“扶”(导学“问学问”一段)——“放”(自学“问工作、问道德”两段)的方法,努力地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学生对于一些语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鲜活实例,效果还不错。
比如陶校长认为:“健康是生命之本。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一篇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从而知道桑兰受伤之后,就无法参加比赛为国争光,就无法享受平常人可以享受的生活;再联系学校的黄老师,因为出了车祸,成为了一个植物人,再也无法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讲课,无法看到我们这个美好的世界,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举这样的例子,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课文,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怎样才能使学生不辜负陶校长的殷切希望,让演讲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呢?我要求学生养成这样一种习惯——从今天开始,就这样“每天四问”,及时记载完成情况,当然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说真话。
总之,要努力像陶校长所说的,学做“真人”。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有的教学环节讲解的不够深入;整堂课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自读几遍就能理解其大意。
因此在备这一节课时,我把对古诗朗读和诗意理解的环节进行了压缩再压缩,尽可能地精简,以求不做无用功。
那么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就用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和学生一起赏析这首精致的小诗。
在本课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要求学生体会本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这道看似简单的练笔题,其实并不容易。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解古诗含义当成目标的话,那么不少学生会把这道练笔做成是翻译古诗。
这样以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荡然无存。
我所设想的,就是能引导学生一起赏析这首古诗,和学生一起去挖掘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节和感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才有可能写好那道练笔题,而我也能从这样的作业中得到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最真实有效的反馈。
因此,我把本诗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体会古诗意境,展开自己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将本诗改写成文。
有了这明确目标之后,那么我的整个课堂教学都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为它服务。
以下就是我的主要教学流程:一、初读古诗,理解诗意上面提到过,这首古诗非常浅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朗读之余就能读懂。
在教学过本课之后,也证实了我的预想,我只需在“只”,“云深”这两处稍一点拨,学生就完全准确地读懂了这首诗。
二、再读古诗,触摸心情这一环节我分两步走,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诗句里的“一问一答”读成“三问三答”。
“你师傅呢?”“采药去了。
”“哪里?”“此山中。
”“具体去往何处?”“云深不知处”。
有了这样将对话过程具体化的环节,我就引领学生走向第二步:触摸作者在这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松下问童子”:兴奋急切,满怀期待;“言师采药去”:顿感失望,心有不甘;“只在此山中”:萌生一丝希望;“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无可奈何。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结合朗读的指导,学生也很快把握了诗人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深读古诗,体会意境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把握了情节,读懂了情感,于是教学往更深一层递进——体会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主要是通过“寻找隐者的影子”来实现的。
贾岛苦苦寻找的那位隐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每一处文字去试着寻找隐者的“影子”。
最明显的一处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采药”。
首先,古时候,懂医术的人,除了专门的大夫外,往往是学识深厚的人,看来这位隐者是位贤士。
其次,隐者隐居山林,往往是不问世事,这位采药的隐者却很可能是心系黎民百姓,为民采药的,看来这又是一位扶贫济困的仁者。
另两处则是需要通过老师的点拨的,即“松”和“云”。
这两处景物分别象征的隐者坚贞的的品质和高洁的性情。
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你觉得作者最后离开时的心情是如何的?有的同学坚持认为,他是一无所获,失望而归;却也有同学认为,他虽未能一睹隐者的庐山真面目,但却从“松”、“云”之物,及“采药”之事上已领略到隐者的气质风范,所以是不枉此行的。
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无论是哪种结论,都是建立在对古诗意境较为准确的把握基础之上的,体会意境才是我的目的,又何必去追寻这最后的答案一致呢。
四,指导谋篇,改写成文。
在布置学生改写古诗时,我提了三方面的要求:1、必须是完整的故事,除了对话这一主要情节外,要有适当的开头和结尾。
2、在整个故事的叙述中,必须写出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
3、要有两处景物描写。
一是在开头,对隐者所居住的山林的描写,二是对作者所见“云深“之情景的描绘。
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容量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学生开始动笔的时候离下课仅有五分钟左右了,大部分学生只能完成一个开头。
但当批阅学生的练笔本时,我发现学生中不乏佳作。
可见,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实在的。
这堂课,让我更真切的感受到:明确目标是备课(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而服务目标则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宗旨。
古诗《所见》教学反思当我再重新审视古诗《所见》的教学时,心中有了许多的想法。
这是一首充满了童趣的古诗。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还是初步接触。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所见》这首诗包含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那么,怎样把这么多的学习内容融于一节课中,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呢?我把这节课分成了四大块:生字教学,朗读教学,诗意感悟,拓展学习。
但这四大块并不是独立成块的,而是互相融汇,只不过有时是突出了生字的认读,有时是突出了朗读的感悟,有时突出了对诗意的理解,有时又注重了拓展学习。
当然,古诗教学重点在于朗读。
整节课中“读”应当占较大的比重,更应该体现出读的层次性,读的有所收获。
首先让学生初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读通。
纠正字音后,读正确。
第二步听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初步感悟,粗知诗意。
第三步自由朗读,指导划出节奏及韵律,读出语感。
第四步的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读出夏天的有趣,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读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如齐读,指名读,配乐读等,适当让学生互相点评,学生将读得更有滋有味。
抓文眼感悟诗意,是我的最大启发。
这首诗要感悟牧童“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我认为可以扣住“歌声振林樾”的“振”字进行理解,为什么牧童歌声响亮?(因为牧童高兴、活泼可爱。
)那为什么又“忽然闭口立”呢?(因为牧童要捉知了,怕惊吓了知了。
)一幅天真可爱的牧童捕蝉图就展示在了学生眼前。
古诗的拓展也非常重要,在课前导入中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创设了学古诗的意境;在学完《所见》后,又展示了课外的一首描写小孩童趣的古诗让学生读一读,加深感悟童趣;课外又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描写童趣的古诗,学习积累古诗。
这样就不是为了教古诗而学古诗,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
《习作1》课后反思写人的文章看似简单,然实属不易,看完学生的作文发现问题不少:1、没有内容可以写。
大多数学生想不到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
(询问才知: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体贴才是事情,那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想不到内容可写了。
)2、不知道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刻画人物,让人物鲜活起来,而是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