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对和谐体育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 体育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体育新课程理念长久以来,我们感觉到学生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开始不喜欢或厌恶体育课了。
这不能不说一方面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念落后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搬照抄,无改革和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也从竞技体育中走了出来,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运而生。
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是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对自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并实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一、实现教师转换角色与教学观念的转变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运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成为发展学生身体,促进心理健康,指导技术技能,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塑造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
首先,教师要有炽热的“爱”。
富有爱心的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善于忍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其次,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体育运动能促使学生取得成功、获得承认的愿望,但也会使学生产生自卑、自负心理或消极情绪。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尊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意见,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特别要注意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他们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以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使运动技术教学成为体育课程关注的中心,忽视了除运动以外的其他学习内容,使体育课程目标和任务难以全部实现。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地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体现平等、自主、互动的教育思想。
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理念与实践
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理念与实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的角度,探讨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理念与实践。
一、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健康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多元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讲解、示范、练习、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试图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来进行高中体育教学。
具体来说,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实践:自主学习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锻炼,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理念
要求体育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和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探索和实践一种符合新课程
理念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各种体育情
境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在教授踢足球的技术动作时,可以创设一个足球比
赛的情境,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和运用相关技术动作。
这样的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开展体操教学时,可
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兴趣爱好,分别设计不同难度和风格的动作,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
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
新课程理念要求评价方式由以成绩为导向转变
为以能力为导向,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通过创新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主流。
在这种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也需要相应地做出改变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本文中,将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体验与感知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核心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美好,而不是单纯地向他们灌输知识和技能。
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感悟等方式,让他们对运动进行深入地体验和感知,以增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知,提高运动技能和能力。
二、注重生活化教学,契合学生实际需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还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就要求体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是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基础,构建起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可以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够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和兴趣地参与进来。
三、多元化评价,关注整体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也应该向着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测试成绩为核心,忽略了学生运动技能、体验和态度等多方面的表现。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不仅包括运动技能的表现,还应该包括学生的体验感受、动机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比如观察记录、访谈调查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
四、注重学科整合,促进综合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也应当注重学科整合,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引言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阐述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并对其进行反思,以期促进体育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 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体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2. 尊重个体差异: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3. 终身运动观念: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强调体育锻炼对学生长期健康的重要性。
4. 整合性教学:强调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健康教育与科学、社会等科目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结构优化:新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了健康教育的内涵。
2. 教学方法创新: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包括体能、态度、参与度等多方面的评价。
4. 课程资源开发: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习渠道,提升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反思1. 教学实践的适应性:在实施新课程时,部分教师可能对新型教学方法适应性不强,需要加强培训和实践指导。
2. 课程资源的均衡性:不同地区和学校在课程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大均衡性,保障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3. 评价体系的完善:虽然评价体系已趋向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4.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新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设计更有趣、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四、结论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强调终身运动观念,整合多学科教学。
浅谈和谐的体育教学
浅谈和谐的体育教学南平市水南学校李俊和谐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良好的性格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绪、求知欲和尊重教师的良好品质等结合而成。
怎样才能将师生紧密结合一起,又不至于使学生将上课认为是一种负担呢?那就必须做到既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这就必须要师生团结一致、相互配合。
其实质就是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组合。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谐的体育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调控好学生的心态体育教学的内容是以身体活动为主,所有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
因此,1、在教学中,教师在项目的设置上要考虑到难易动作相结合,使得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均能够完成教师所设计的简单项目,自我效能感得到满足充满信心,更投入体育课堂中。
具有危险性的动作应采取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而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得学生能站上自我,建立对体育的信心。
2、教师还要做到教态轻松自如,态度和蔼可亲,对学生爱护和期望,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其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在教法上做到灵活多变,富有乐趣,结构科学,有新鲜感,能够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要针对项目的内容,充分考虑到以上3个方面。
例如:鱼跃前滚翻内容的教学,练习者一定会害怕“鱼跃”落垫时,会伤及手、头,还担心翻不过去等情况。
因此,教师首先应充分备课,将教学活动设计得由易到难,先学习团身前滚动作,在过渡到鱼跃前滚动作。
这样学生先完成了简单的动作,有了一定的信心基础,就更容易且有勇气尝试困难动作。
对于困难的“鱼跃”动作,教师就要安排一名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
保护者半屈腿站在练习者手撑垫的侧面,一手托肩,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
这样,学生就会有安全感,从而增强练习鱼跃”的自信心,学生就会毫无顾虑地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地进行学和练,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掌握动作技能和技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推进,新课程理念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体育教学,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新课程理念,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通过差异化教学,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训练方案和目标,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树立自信、勇敢、坚毅的品质。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意识和道德品质。
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运动技能,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健康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需要教师注重个性化发展、素质教育、情感教育和创新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体育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字】。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一、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全面发展。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培养体育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情感等方面的素养,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标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新课标要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包括校内外各种体育设施、运动项目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标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之,新课标下体育教学需要转变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并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教与学活动,它不同于其它课程容易组织管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师对课堂管理非常重要的。
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手段。
一、创设和谐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下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学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掌握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应。
1、体育课的管理过程处理好教和学的积极性。
体育课教学实际上也是教师对学生一个管理过程,教师按一定的程序把理论过程划分为若干各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前提,后一个阶段必须在前一个阶段成功的基础上展开,这样一环扣一环,构成了体育课的管理基本过程。
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示范讲解做到形象生动,而且时间不长,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厌倦。
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高潮时,教师又要做到适可而止。
以一场篮球教学比赛为例,学生对教学比赛如兴趣不大,兴奋性低,就会使动作僵硬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但如果他们兴趣大,兴奋性高,再加上同学的呐喊鼓劲,他们的动作幅度会太大,造成不必要的伤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情绪的变化作适当的控制,做到高时就低,低时就高,使课堂气氛和谐。
无趣教材易使学生情绪低落,鼓不起练习的劲头,影响教学效果。
中长跑课,学生一般不大感兴趣。
对此,我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采用计时跑、追逐跑、计名跑、接力跑、游戏跑等练习手段,把“无趣”教材变为有趣的教材,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2、批评表扬,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
在课堂上信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消除隔阂,增强兴奋性不少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和气氛沉闷时,教师如能及时的给予表扬,都能起到提高士气,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对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思考
对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思考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体育课程也不断地改革,新的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体育教学传统模式。
要求体育教师“以育人为宗旨,以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中学生运动技战术为发展目标”。
一、和谐体育课堂的基本含义与特征和谐体育课堂不是普通的教学课堂,而是培养学生的身、心、社的发展,培养体育人才,师生情感沟通的重要场所。
和谐体育课堂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体育与德、智、美之间的关系和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体育是“技艺性”学科。
二是从微观上来看,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内容、教师、学生、教法、场地器材、情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谐。
二、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基本要求(一)新的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对象身心发展特点,保证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的协调一致,必须顾及两头。
要让体育特长生得更好,让体育差生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切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或“吃不饱、不够吃的现象”。
(二)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情感、强意志,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
(三)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体育的魅力,发展终身体育意识,最终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师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
三、构建和谐体育课堂的主要方法与途径由于体育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运动参与为主要形式的一门特殊性学科。
(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目标过高,难于现实,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目标过低又起不到激励作用。
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
中学体育课一节只有40分钟,如果一节课试图去实现五个领域目标,容易导致内容过多。
走形式主义,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没有学会。
“竹篮打水一场空”。
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几点看法和观点 (2)
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几点看法和观点引言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体育课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体育课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新课标对体育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1.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标下也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授某项体育运动技能时,可以先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实际动作演示,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个性化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例如,对于对某项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潜力。
而对于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或能力较低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体育课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个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新课标下,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中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协作、互相支持。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并激发他们的互助精神。
4. 运动健康观念的培养运动健康观念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强调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在体育课上,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各项运动技能,还要向学生宣传健康的运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讲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介绍与运动相关的各种疾病预防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和健身计划制定。
5.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要上好体育课,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
针 对 性 的观 察 。 采取 固定 位 置 的 简单 做 法 将 无 法 满 足 全 体 学 生 共 同练 习 ,不 利 于 教 学 活动 的正 常 开 展 。教
谭 稚
孵 f R ¨ 疆 M j S AR : Rl E E ( { t l
滋 豢
鏊 下 瓣蕊 簿 攀
◇江 苏 如东县新林小学 张爱军
在 新 课标 理念 的 引导 下 、新 教 学 模 式 的基 础 上 .
他 的 学 生必 然也 是 充 满 朝 气 、活力 充 沛 的 。 如果 要 使
教 学 活 动 中发 生 事故 。如 在 进 行 单 双跳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中 ,针 对 学 生 存 在 的个 体 差 异 ,教 师要 有 目的 性 、有
悄 地 从 树 林 里 钻 了 出 来 ,小 猪 们 该 怎 么 办 ” 进 行 引 导 ,一 句 “ 灰 狼 来 了 ! ,突 然 转 变 自己 扮 演 的 角 大
师 只有 根 据 观 察 到 的情 况 进 行 即 时分 析 ,针 对 不 同 的 学 生 采 取 不 同 的 教学 方 法 ,可 以采 用 一 些 活 动 器 械 , 如 绳 子 、铁 环 等 ,通 过 不 断 调 整位 置 来加 强 练 习 ,并 逐 步 提 高 练 习难 度 ,做 到 活 动 指导 有 的放 矢 。 学 生 在 上体 育课 时 , 由于 学 生 的体 质 差 异 ,每个
个 精 神 饱 满 、态 度 积 极 的 教 师 开展 教 学 活 动 ,
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几点看法和观点
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几点看法和观点引言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改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新课标下上好体育课的几点看法和观点。
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体育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锻炼,更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培养。
在上好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与学生的整体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其综合素质。
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兴趣。
在上好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合理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学习,以及团体比赛和个人锻炼的结合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和情感参与式学习等,将课堂活动变得更加有趣、有趣并富有挑战性。
对于上好体育课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4.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新课标注重个性化发展,体现了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要求。
在上好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5. 加强体育实践与社会联系新课标强调体育实践与社会的联系,要求体育课程能够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在上好体育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义工服务和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论上好体育课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标下,在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及加强体育实践与社会联系等方面,教师都需要有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
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反思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课程改革为体育健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和机遇。
在我看来,这个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健康素养。
以下是我对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反思:认识1. 强调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将体育健康教育纳入了全面发展的范畴,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发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2. 强化实践与体验: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研究和探索体育健康知识。
通过实际参与运动和健康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
3. 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新课程改革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提供个性化研究机会:新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研究的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和健康活动,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和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
反思1. 实施难度: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包括培训师资、改善设施和制定教学计划等。
这对学校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需要克服困难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2. 教师专业素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体育健康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3. 学生选择困难:虽然个性化研究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选择困难。
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研究选择。
总的来说,体育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我们可以确保这个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体育健康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体育教学也得到了新的理念和要求。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师生互动,注重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际体验与动手实践。
情境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在实际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如野外拓展、户外攀岩、橡皮筋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与解决问题。
二、注重个性化教育,鼓励多元发展个性化教育是指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节奏等因素,来满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及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和比赛。
例如,针对球类爱好者和跑步爱好者,可开设不同形式的篮球和足球课程,以及马拉松和长跑训练等。
三、实行综合评价,多角度考核学生综合素养综合评价是指从多个角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能力、素质、态度等方面的评估。
小学体育教师在评价时需要兼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健康素养、团队协作等综合考察,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测验、作业、观察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家长、同学共同掌握学生的学情、心理以及自我评价情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结果。
四、落实情景教学,加强课程整合和素质拓展情景教学是指将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拓展。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结合假期、义教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组织校内外比赛、运动会、义工活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体育素质拓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能力等。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师生互动、个性化教育、综合评价和情景教学,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也需要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发掘自我潜能,创造自己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若干思考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高中阶段,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和启发。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应该如何深入思考呢?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和习惯新课程理念倡导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兴趣,对于体育教学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让他们在学校生活和毕业后都能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
高中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通过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注重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培养高中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提倡“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在这个项目上有所突破和进步。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建立运动能力,增强体育技能,使他们在体育运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均衡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均衡,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能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促进。
通过体育运动的锻炼,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团队合作、竞赛对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四、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竞技性和技术性,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并不相符。
高中体育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若干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竞赛结果为导向,重视技能训练和规则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身心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教授运动技能,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课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运动项目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体育课也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耐力、速度、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通过综合素质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应注重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体育课可以通过分组比赛、团体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体育课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讨论课、分角色演练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
体育课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担任队长或教练等角色,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和独立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研究课题,并进行实践和总结。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对和谐体育教学的认识和实践摘要: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教育,和谐体育教学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教育的内涵。
和谐体育教学包含教学气氛的和谐,教学方法的和谐、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和谐、场地器材布置的和谐、教学评价体系的和谐等。
关键字:新课程和谐体育教学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建设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实现和谐教育,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以乐促学,情感共鸣,师生关系和谐统一。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注入式教学占统治地位,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宽松、和谐、愉快的本体色彩,导致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厌恶体育课”。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和谐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让体育教学成为一个愉快、和谐的过程。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师素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1.构建和谐体育教学的实践意义1.1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如果把在训练式教学方法指导下的,或是彻底进行自学、自练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与在受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学习体育的学生进行比较,后者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高层次的,有素养的,全面的。
他们不但能有效地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而且能掌握体育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追求。
因此,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1.2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和谐教育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提倡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
1.3 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和谐教育对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愿望,因此,体育教学的效果与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程度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
2.在和谐教育理念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活动2.1教学气氛的和谐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以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此,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信任感,教学中要善于正确引导,以理服人,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如在“跳高”教学时,一位学生趁隙拿跳高竹竿作为武术棍棒玩耍,由于用力过大把折断了,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时老师非常及时的一句话语:“某某同学把竹竿折断,影响了其他同学的练习。
不过他的武术基本功练得不错,只是时机不当,以后要注意。
来!咱们继续练习。
”顿时使该生抬起了头,课堂秩序也很快恢复。
课后又单独与该生谈话,让他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由于对这一偶发事件的妥善处理,保持了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
体育课上的气氛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它和课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当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教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收效也大。
反之,就会给体育课带来呆板的气氛,弱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滞塞学生思路,根据体育课的结构和教学内容,一堂课的活跃气氛最好出现4——5次,基本部分为主课的高潮。
为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示范时,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富有明显的节奏性。
此外,还应注意两点:首先,教师的口令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口令是体育课上的一种组织手段,根据课上的内容要求和目的的不同,教师口令声音大小、强弱可灵活变化。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控制课堂气氛。
其次,教学要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上精炼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无疑地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如:在教原地侧向推铅球这一动作技术时,由于最后用力环节语言叙述比较多,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可以归纳为六个字:蹬、转、送、挺、推、拨,这不但形象地叙述了用力顺序,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记得牢,兴趣高。
2.2教学方法的和谐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教学内容给学生时所采用的一种具体手段与形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
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①学生生理条件与技术的素质基础是否和谐:主要指学生的素质状况与完成具体某个动作技术的素质要求的协调程度。
②学生心理状态与技术中的心理基础是否和谐:主要指练习时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相关技术的心理要求的协调程度。
③教学法转换是否和谐:主要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法之间是否有一事实上的相关和谐度等。
而以上三点在实际操作中又主要取决于这两个方面:①是否做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指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中止、缓进、加速、转向等措施对待正在或即将实施的教学方法。
②区别对待、扬长克短。
指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技术水平、思想状况、意志品质、各器官机能状态和神经类型等个性特征,一方面,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情况办事;另一方面,要注意优势优先的原则,以优势取代劣势,以大优势取代小优势。
如在学习体操项目中屈体后滚翻直腿起时,可以用翻转速度加推手力量来弥补体前屈差的不足。
教师除了在实践课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自觉参与的意识之外,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在课外阅读教材,在课上结合实践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以课外作业成绩的形式组织探究活动。
2.3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的和谐2.3.1审视当今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选择贴近学校体育教学需求和人们生活和娱乐的需要,大力挖掘和开发和人们今后生活、工作易于开展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
②体现科学性与人文化:科学性表现在要改变传统的课程内容模式,把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需要的体育技术与文化成果及时反映在体育教学内容结构中,以及体育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的周期和速度的不断变化发展。
人文化就是要突出体现学生主体的需要。
③注意有效性和时效性:选择适合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和当前社会发展健身需求的有健身价值的内容。
如时下流行的健美操、街舞、搏击操等。
④强调地域性特点。
根据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的不同,选择适合于当地体育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需要的内容。
如从当地民族体育中选择一些体操类内容,这样既能继承当地民间体传统又能促进当地运动文化活动开展等。
2.3.2体育课的基本形式是年级授课制。
根据体育课的特点,一般都采用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体质、健康状况等不同情况,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别对待;有利与调整课的密度,可以避免由于器械少,学生等待时间长,或因长时间做一项单调的活动产生身体的局部疲劳而分散注意力。
这种教学组织优势使学生得到不同的身体锻炼,但弊病是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反应不行而自暴自弃。
我认为,体育课改也要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不要用单一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
因为,任何一种形式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场合。
学生、器材、场地是构成组织形式教学形式的三要素,这三要素直接决定了课堂组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于人的心理、生理、性别、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差异,我们应该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把他们的身体情况及技术、技能掌握水平了然于心,因为他们之间的差异会使某些组织形式使用于某班,而同一教学形式在其他班却不行。
其次,器材是体育教学的物质受点,运动器材的摆放、分发都要顺从课堂教学要求,避免调度器材时造成时间的浪费,如:在教学前滚翻和穿过小树林游戏这一课时,垫子的摆放,既要适应教学的需要,又要能方便地将垫子向上折起小树状,无需移动垫子就可以开展游戏,这样就可以增加联系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场地的准备也同样重要,跑道的设置、投掷区域的划分、队形变换的图形,要准确而又醒目,不仅使教师易于指挥,也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在组织教学中无声预期指挥的效应。
2.4场地器材布置的和谐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会玩,简单的一根牛皮筋,孩子们都能玩出十来种花样。
可一些学校为安全原因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学生在学校期间不能踢足球、翻单双杠、掷铅球等等。
不仅课间禁止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课也仅限于简单的自由活动,不按教学大纲进行一些有难度、需要费力气的项目教学,甚至擅自取消了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
这种情况在小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我国,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是成人化的的体育场地器材,这实际上是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因而未受到学生的喜欢。
因此,有条件的学校(特别是有条件的小学)可以将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努力将体育场地器材改造成学生的运动乐园,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降低排球网高度,缩小足球门,缩小足球、篮球、排球的场地等。
同时更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发展。
如有的学校建立野外生存活动基地,有的学校利用地形,进行登山比赛等。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5建立和谐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很多老师认为,“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在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
多年来,体育课教学组织过程过分要求绝对服从教师指挥,过分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的规范化和有序性,体育考核评价多采用绝对性评价,全体学生用一个标准评分。
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会有个体差异。
清华大学副教授马新东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该生体重足有100多公斤,入学3000米测试时足足跑了20多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跑完全程的时间缩短到16分钟,虽然同标准成绩相比还有差距,但马新东决定让其“通过”。
“我看到了他努力的结果。
应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充满自信,以取得更大进步。
”马新东认为,体育成绩的评定,应采用相对评价法,要反映出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进步情况,评价尺度应人性化。
评价标准把健康必备的身体素质与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区分开来,在速度和力量等素质上不要求学生越快越好,力量越大越好,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
开学初,先对学生与健康素质有关的几个项目摸底测试,并以此为原始成绩,一学期进行期中与期末的两次全面考核,不是每个学生都用一个考核标准。
注重以评语为主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同时指出今后的努力目标。
这样学生就从枯燥单调的“达标、身体素质测试课”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精力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并有社会基础的运动项目,促使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