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2讲详细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高考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效果及其发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管理维护措施。

一、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发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且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腐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动摇,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掩盖水平有关。

植被掩盖率越低,增添降雨和径流的才干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水平关系亲密。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1)自然缘由:黄土高原天文位置特殊,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比拟软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腐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祸频繁。

(2)人为缘由(主要缘由) 根源:消费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应用:轮荒、开矿、工程树立→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②破坏植被:农业拓荒、营建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水土流失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营养流失,耕地质量下降,招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少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少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要挟着两岸地域人民的生命财富平安。

③形成外地生态环境好转,直接或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祸的发作。

4.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建防护林等——〝固沟工程〞;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鼎力营建护林网——〝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迷信施肥、选育劣种、地膜掩盖、轮作套种、喷灌和滴灌技术。

(3)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掩盖率是管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之一。

二、荒漠化1.含义:发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湿润地域的一种土地退步现象。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第二讲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第二讲

练 考 题 · 随 堂 自 测
提 考 能 · 方 法 归 纳
菜 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 后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固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练 考 题 · 随 堂 自 测
提 考 能 · 方 法 归 纳
菜 单
课 后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固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解析】 第 (1) 题,矿产资源丰富是河流流域特征,
不是水系、水文特征。第(2)题,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 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应保护它的植被;河谷 平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河流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
练 考 题 · 随 堂 自 测
提 考 能 · 方 法 归 纳
菜 单
课 后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固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练 考 题 · 随 堂 自 测
提 考 能 · 方 法 归 纳
菜 单
课 后 作 业
新课标 ·地理
固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提 考 能 · 方 法 归 纳
课 后 作 业
和水质的保护;河口不一定是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菜 单
新课标 ·地理
固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析 考 点 · 重 难 突 破
【答案】
(1)A
(2)A
练 考 题 · 随 堂 自 测
提 考 能 · 方 法 归 纳

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第十四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第十四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不注意环保 开发区
沙化
二、荒漠化的 5 大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 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 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 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2019·嘉兴模拟)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生的强沙尘天气,影响 到了整个华北地区。结合此次沙尘暴发生时的天气示意图, 完成 3~4 题。
3.关于该现象形成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对该现象发生频度与强度的影响不大
B.产生大风或强风等天气现象,是其形成的动力
C.荒漠化为该现象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 ()
解析:第 1 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 明显。图示护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 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而新桥为不透风护栏,沙粒容易 在桥面堆积;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 沙粒堆积。第 2 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 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的堆积,故拆除 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答案:1.B 2.A
2.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 和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必修3)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必修3)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解析 第1题,题图为一人工湿地系统,湿地能净化水质、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第2题,若无植物,则该系统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等作用将减弱,出水口的含沙量会增加,土壤有机质
和矿物质含量均会减少。
答案 1.C 2.C
[题组训练]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 合试验区。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 1~2题。
旅游观光 调蓄洪水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 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 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航运
洞庭湖南连资水、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 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洞庭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农副产 提供农副产品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 第1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
环境脆弱。第2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 1.A 2.C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 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读图回答 3~4题。
c 保护
等分析湿地开发
中的问题及保护
措施
考点一 湿地的含义及生态功能(必考)
[知识梳理] 1.湿地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1)自然湿地:_沼__泽__、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 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共同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 渡带。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主要地区含解析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世界地理第2讲世界主要地区含解析鲁教版

第2讲世界主要地区基础练(2020·河南适应性测试)智利是世界上主要的新鲜水果出口国,其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智利的中部地区.2016年,车厘子(一般指樱桃)成为智利对中国出口数量最多的水果,车厘子收获季是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据此完成1~3题.1.智利自然景观由北向南大致为()A.阔叶林、荒漠、硬叶林B.荒漠、硬叶林、阔叶林C.硬叶林、阔叶林、荒漠D.荒漠、阔叶林、硬叶林2.智利中部地区水果品质优良,主要自然原因是()A.临近海洋,全年温和B.气候高寒,病虫害少C.年降水量丰富,各月降水量均匀D.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3.与中国所产樱桃相比,在中国销售的智利车厘子的最大优势是()A.销售价格低 B.反季节供应C.运输成本低D.外观色泽好解析:第1题,由智利的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可判断由北向南气候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则自然景观分布是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智利中部位于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有机质积累,品质优良。

第3题,两个国家分属南北半球,樱桃上市时间刚好错开。

冬季我国所产樱桃已销售完毕,此时智利樱桃刚上市,可供应我国,即实现反季节供应而利于销售。

答案:1。

B 2.D3。

B(2020·湖南株洲一模)多米尼加共和国为西半球岛国,境内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

如图为该国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恩里基约湖水文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拔较高,有结冰期B.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C.7月份盐度最高D.5~10月,湖泊水位持续升高5.关于该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路分布较为均匀B.铁路主要沿海沿河分布C.机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D.港口数量北部比南部多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湖泊没有结冰期,A项错误;以雨水补给为主,B项错误;7月份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较高,C项正确;5~10月,降水先减少后增加,湖泊水位先降低后升高,D项错误。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课件湘教版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保护课件湘教版

-16知识梳理
2.(2015全国Ⅱ卷,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 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 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 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 施。
-4知识梳理
考点一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与危害
-5知识梳理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6知识梳理
-7知识梳理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问题 原 因 分 布 主要危害 生态荒 漠化加剧 部分物种减少或灭绝
植被破 人类不合理的生 坏 产、生活活动
热带雨林尤 为严重
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物多 资源的过度开发、 样 人类活动区 环境污染和外来 性减少 物种入侵
-8知识梳理
问题
原 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 水土流 产、生活活动导 失 致植被破坏
分 布 主要危害 我国黄土高原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 及南方地区的 损失,破坏土壤结构 丘陵、山地 非洲最严重,其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 气候变化和人类 次是亚洲。 我国 荒漠化 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 活动等 西北、华北(春 育人口能力降低 季)
-10知识梳理
4.中国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1)政策体系。
-11知识梳理
(2)法规体系。
-12知识梳理
4.环境保护行动 (1)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及原因。
-13知识梳理
(2)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公众 参与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下表具体分析在保护环境中的 一些个人的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 含 义 采取绿色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 生活方式 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硬件: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 协助创建 水节能和新能源等基础设施;软件:政府各有关部门、民 绿色社区 间环保组织、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组成的联席会议;绿色 志愿者队伍;环保活动;绿色家庭生活方式 关注环 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境安全 职责,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4单元1718版第14章第2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018人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4单元1718版第14章第2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D 2.B 3.A [第 1 题,读图可知,甲时段河床较深,水位较高,是河 流冲刷作用的结果,主要发生在汛期。受锋面雨带进退的影响,浙江东部地区 的雨季主要集中在 6~9 月,此时为河流的汛期。图中乙时段河床较高,是泥沙 淤积的结果,应为枯水期,因此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由汛 期到枯水期的时段,9~12 月符合,故选项 D 正确。第 2 题,水库竣工后,汛期 水库下游流量减小,径流冲刷河床的作用减弱,河道淤积加重,故选项 B 正确。 第 3 题,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可以减弱潮流带来的泥沙补给,从而减少 河流的泥沙淤积,故选项 A 正确。]
1.流域开发的整体性分析 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 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去分析,如下图所示:
2.案例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作用。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 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 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 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第(3)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 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 域的综合治理。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流流速,增加湿 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 善水质的作用。
3.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与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主要途径。
探究点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类型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 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 染、海洋污染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资源短缺
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的减少
一.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表现
原因
对策
【答案】(1)特点:东南多,西北少或(南多北少,东 多西少。原因:东南部水热丰沛,人工林生长速度快。
(2)差异:广东多于广西。原因:广东工业发达,快递 发货量多,对快递包装箱的市场需求大;快递包装箱 生产靠近消费市场,导致广东碳排放量多;广东经济 发达、人口众多,快递收发量大,产生大量废旧纸箱, 在使用和回收过程中造成大量碳排放。
1.与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相比,地质封存法 A.储存量大,易泄露
CO2和水 高压注入
B.储存量小,易泄露 C.储存量小,不易泄露 D.储存量大,不易泄露 2.图中的多孔岩层最可能是( )
水泥密封
坚固的岩 石层
容纳气体 的多孔岩 石层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片麻岩
水泥塞子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人工“固碳”成为世界各国的热门研
CO2和水
3.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法产生固体
高压注入
碳酸盐的形成过程,与自然界中相 似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搬运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水泥密封
坚固的岩 石层
容纳气体 的多孔岩 石层
水泥塞子
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 制,随着大型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 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电力供应存在一定的短缺现象。下图为北 上广深四座超大型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8届高考地理 第一轮复习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学案

2018届高考地理    第一轮复习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学案

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学案一、课前学习请同学们在上课前做好《赢在高考》第142页的“自主整理”。

二、考点探究考点1 河流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的分析例题1 若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 2—4月B.5—7月C.7—8月D.9—10月2.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A.梅雨连绵 B.春雨菲菲 C.冰雪融化D.气旋活动频繁3.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A.洪涝灾害频繁 B.诱发地震、滑坡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2 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效益例题2阅读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带,北岸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

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

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共同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

(1)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8高考真题汇编:第14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2018高考真题汇编:第14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点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15·江苏地理,21~22)“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B.经营手工业作坊C.去速食店就餐D.建大型游乐场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国际慢城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骑单车出行可保护环境,经营手工业作坊利于传统手工业发展,A、B项正确;而国际慢城无快餐区和环境质量好等不可能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C、D 项错误。

第2题,仔细分析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和国际慢城的特征可知,该村农业应大力提倡发展以手工业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不宜发展以机器作业、集约型经营为特点的现代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A、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后,出现了以旅游观光、休闲等为主的服务业并出现了果园等经济作物种植,故BD项正确。

答案 1.AB 2.BD(2014·浙江文综,5~6)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3~4题。

3.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4.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解析第3题,仔细读图表可知,人均GDP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可以看出人均GDP水平越高,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说法错误,A项错。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温馨提示]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综合区域的差异比较1.据图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2.据图2归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区域特征与区域发展一、练小题·夯基础(2017·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1~3题。

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热带气旋的形成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⑥D.③④解析:1.B 2.D 3.D第1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所以表中空格①是热量。

②对应的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B对。

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环流影响,季风环流是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D对。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十四章 整合提升 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第十四章 整合提升 含答案

第十四章整合提升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答题模板角度以区域图和区域生态问题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生态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2016·黄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

科研人员在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

图a 示意研究区域,图b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图a图b(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若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审答流程](1)(2)(3)[尝试解答](1)变化:农田面积扩大,建设用地增加,湿地面积缩小。

原因:城市发展规模与农田规模的扩大。

(2)30年前,由于湿地面积大,有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地表增温缓慢,近地表空气湿度较大,因此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

(3)控制湿地开垦规模,对不适合开垦地带退耕还湿;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增强;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会减少。

[答题术语]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2016·三明统考)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3)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解析:(1)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分别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土壤侵蚀的原因从自然原因(地形、土质、降水)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2)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答题模式回答即可。

湘教版2018年高考一轮地理复习课件 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湘教版2018年高考一轮地理复习课件 2.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要点突破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和目标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 核心思想 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 追求的目 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 标 发展构成威胁
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本观 具体内容 念 发展的 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特别是发展 观念 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代际之间的公平,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 公平的 展的基础;区际之间的公平,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 观念 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应享 有平等的地位
三、试题调研 (2015· 江苏卷)“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 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 5 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 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 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完成 1~2 题。(多选)
(
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2 .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1~2.解析:第 1 题,结合题干材料“环境质量好、提倡传 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可知 C 项错误、B 项正确;骑 单车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利于环境的保护,A 项正确;大型游 乐场容易造成环境问题,不符合国际慢城的要求,D 项错误。第 2 题,比较两图可以看出,该地由原来单一的水稻、小麦、油菜 作物的种植转变为发展茶园、果园、苗圃、菜地等,并且出现了 游客中心、 池塘水景和大山塔风景区等, 说明第三产业得到发展, 故 B 项、D 项正确。 答案:1.AB 2.B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1讲详细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1讲详细课件 新人教版

,粮食

【答案】①地理差异 ②空间单位 ③区位特征 ④相对一致 ⑤生产、生活 ⑥发展方向 ⑦亚热带季风 ⑧温带季风 ⑨大陆 性 ⑩水稻土 黑土 旱地 贫乏 水田耕作业 一 年两熟至三熟 旱地耕作业 一年一熟
综合性 重化工业 能力低下 劳动力资源 气候条 件 生产规模小 商品率较低
区域发展环境分析 1.区域差异的因素分析 造成区域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但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 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1)B (2)A (3)D
(见学生用书 P186)
(2014 年安徽卷)2013 年 12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 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 2020 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 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 1~2 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答案】1.D 2.A
对比 项目
解读与说明
考查 落点
区域功能区的判读及区域间人文要素的联系
存异 试题以区域规划功能区为切入背景,从功能区的判定、特点及
教材 其相互关系入手,不同于教材对区域的相关表述
素养 区域认识、综合思维:试题必须结合安徽的自然、人文要素;
渗透 综合判定区域功能、功能区特点与差异
【答案】A
对比 项目
解读与说明
考查 落点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求同 试题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关于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产、
教材 生活的影响的论述
素养 区域认知:解答试题需根据题干文字的表述、景观图及房屋特
渗透 点来判断区域环境的特点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1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1含答案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B解析依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位置,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可判断答案。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从右上图中可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右下图中显示大约60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②错误,③正确;过度放牧的面积远大于过度开垦的面积,④错误。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一)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二),完成3~5题。

3.图二中的草方格沙障()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答案B解析公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减缓风沙对公路的威胁;对防治沙尘暴作用不大;成本高,难以大规模推广。

4.图一中的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强B.温差大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答案D解析图中甲处位于山麓地带的冲积扇上,有石羊河提供灌溉用水,故水源是该处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光照强、温差大、土壤肥沃是其优势条件而并非是主导因素。

5.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图三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①蓄水保墒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砂石覆盖土壤表层后,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提高白兰瓜糖分。

且通气透水性好,利于蓄水保墒。

考点01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通用版)

考点01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通用版)

02
可持续发展的理 论和实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 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2、低碳经济着力点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具体措施: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开发新能源,促进能 源结构多元化。 (2)优化产业经济结构 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 产业;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3)着力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 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4)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 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建立低 碳环境监管机制;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
第十四章: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01
主要环境问题 及其危害
02
可持续发 展的途径
03
循环经济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 及防治;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以及发展生态农业、实施清洁 生产的意义。Fra bibliotek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某区域具体的环境问题实例,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 施。(区域认知) 2.说明产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构想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综合思维)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掌握目前人 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地理实践力) 4. 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并规范自己 的行为,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新人教版

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新人教版

第十四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点一荒漠化的含义及形成[核心知识再现]1.认识荒漠化(1)含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主要成因: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提示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荒漠草原(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古代: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开垦,破坏固沙植被,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

(2)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

(3)现代:迫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趋于严重。

什么是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提示次生盐渍化是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蒸发旺盛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高分素养提升](2017·吉林调研)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第(1)题,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带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详细 新人教版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综合提升详细 新人教版

8.沿海的沙丘对兰阳平原的影响是( )。 A.多沙尘暴 B.增加洪灾 C.减少降水 D.加剧盐碱化
【解析】第 6 题,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受东北季风影响明 显,东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宜兰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 一面朝海,处于山地东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再加上夏秋多台风, 带来充沛的降水。第 7 题,台湾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所以甲处应该有温泉;乙处的公路呈“之”字型弯曲,说明此处坡度 很陡,且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岩石破碎,山体松动,又处于迎风地带, 故容易诱发滑坡;丙处于两县交界地带,且河流由此界线向两侧分流, 说明此界为山脊线,故两县是以山脉为界;丁处河流少是因为处于山 地的东北风和东南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故河流比较少,而不是因 为沟谷少。第 8 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 连绵的沙丘,兰阳平原降水充沛,而沿海分布着高约 10 米的沙丘,这 些位于沿海的沙丘阻挡了洪水入海,从而导致兰阳平原的洪灾增加。
基 础 1、2、5、6、7、 题 8、10、13
灵 活 3、4、9、11、12、 题 14
一、选择题 (区域认知)2013 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我国民居摄
影展活动,图Ⅰ、图Ⅱ是读者拍摄的我国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读图, 回答 1~2 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1)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 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2)判断 M 地的气候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西两岸 洋流性质不同,东岸受莫桑比克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本格拉寒 流影响,气温低。第(2)题,根据 M 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其为热带 草原气候,该地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和刚果盆地南、北两侧热带草原 气候的成因不同。由于距离赤道低气压带较远,M 地湿季的水汽是由 东南信风带来的,干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高分培优讲座16循环经济课件湘教版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高分培优讲座16循环经济课件湘教版
Biblioteka 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结合图示,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6分) (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8分) (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 明理由。(4分)
高分培优讲座 ⑯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 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 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 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综合效益突出 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
益和社会效益
实现良性循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渔合理 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针对训练 [2021·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 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 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 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 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 (1)内涵 生态农业是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 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2)特点
农业资源得到 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
再生
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解析】根据题干“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 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可判断,晴天正午时刻,公路 植被覆盖最少,升温快,表面温度最高,所以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也 是最亮的。
【答案】A
对比 项目
解读与说明
考查 落点
遥感技术的应用
求同 试题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关于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应
【解析】第(1)题,该图为火灾遥感图像,获取其信息主要依靠遥 感技术(RS)。第(2)题,由图可知,遥感技术可以及时发现起火点并分 析火势的蔓延方向;估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 (GIS)完成;确定三维坐标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
【答案】(1)A (2)C
二、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①GIS ②RS ③GPS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解析】第(1)题,交通管理者及交通参与者可以通过交通指数 得到北京市全路网或区域路网的交通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减少拥堵的发生。交通指数能够帮助居民判断出行时间消耗。第(2) 题,获得交通指数需要先对出租车进行 GPS 定位,然后利用 GIS 对出 租车回传的动态数据进行处理。
3.应用: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可对环境和自
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
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
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答案】①地理空间信息 ②遥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资源 调查 ⑤自然灾害 ⑥GPS 汽车导航 ⑦航天器 ⑧远距离 ⑨传 感器 ⑩资源调查 定位 GPS 卫星星座 三维坐标 全球性 连续性 地理位置 高程 空间数据 数据 处理 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技术 数字化
【答案】D
对比 项目
解读与说明
考查 落点
冰川面积变化
试题将冰川空间分布数据化,通过时间轴的对比,分析冰川的
存异 面积变化,教材关于某区域地理事物的变化分析则是采用
教材 RS、GIS 技术,对不同时期地理事物的图像资源进行收集、整
理、比较
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备考过程中,可以以某一地理事物作为分析 的对象,并将其量化、图像化,再从单一或多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 角度切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是考查的常见切入点。
一、遥感技术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 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 具体 领域 内容
作用
矿产 资源 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 或环形构造带,借助遥感技术可较容 易“发现”矿产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 划定蕴藏矿产的大 致区域
普查 生物 资源
通过解译遥感图像,用图像处理技术 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 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教材 应用的论述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①
的现在技术
的总称,主要包括②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③
(GIS)等。
2.应用 (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④
、环境监测、⑤
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⑥
、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
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
图Ⅱ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 1800 平方米
B.增加了 1800 平方米
C.增加了 2700 平方米 D.减少了 2700 平方米
【解析】根据图中 1973、2009 年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 个方格面积表示 900 平方米可以计算出,1973 年的冰川面积为 900 ×18=16200 平方米,2009 年的冰川面积为 900×15=13500 平方米, 故 2009 年比 1973 年减少了 16200-13500=2700 平方米。
【解析】第 5 题,甲图是遥感地形图,利用遥感地形图可以了解 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 情预测分析要用 RS;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需要用 GPS;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需要用 GIS。第 6 题, 车载导航仪借助 GPS 实现精确定位;车载导航仪通过 GPS 获得交通信 息;电子地图可以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A.RS
B.GIS
C.GPS
D.GPS 和 GIS
2.在城市管理 GIS 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
叠加后,可以( )。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解析】第 1 题,出租车公司可以借助 GPS 和 GIS 技术,在中心 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第 2 题,居民区 和公园附近的交通流量都很大,将三者叠加可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 站点。
减灾 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城市环境 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3.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 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 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死亡率一般在 50% 至 90%之间。近日,科学家描绘了最新的埃博拉疫情暴发高风险区地 图(颜色较深部分)。绘制该图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读黑龙江伊南河林场 2009 年 4 月森林火灾演 变图(图中白色区域为着火点),回答(1)~(2)题。
(1)获取图示信息所采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 A.判定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 B.估算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 C.发现起火点并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D.确定火灾中心的三维坐标
为农业、林业、城 市绿化、环境保护 等部门服务
环境
环境监测 监测
和自然灾
害防御监 自然

灾害
防御
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 可以 Nhomakorabea时了解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变化,使环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 境得到保护和
染、大气污染等
改善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 有利于防灾、 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减灾
【答案】(1)A (2)C
(见《精练案》P87)
基 础 1、2、3、5、6、 题 7、9、12
灵 活 4、8、10、11、 题 13
一、选择题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在国民经济
建设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 1~2 题。 1.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 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
二、遥感(RS) 1.概念:在航空器或⑦
物体进行⑧
的感知。
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
2.主要环节:目标物→⑨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3.应用:⑩
、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
的系
统。
2.组成
(1)空间部分:即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解析】GIS 的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 析→表达。根据题意可知其研究过程是②①③。
【答案】D
对比 项目
解读与说明
考查 落点
GPS、GIS 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求同 试题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关于 GPS、GIS 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
交通指数是北京市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
的概念性指数值。交通指数的取值范围为 0~10,每 2 个数一等级。 读图,回答(1)~(2)题。
(1)交通指数可以( )。 A.帮助北京居民判断出行时间消耗 B.使交通管理者了解全国各地路网的交通状态 C.杜绝交通拥堵的发生 D.避免交通事故的产生
(2)交通指数的计算式是通过对分布在北京市大街小巷的 3 万 多辆出租车动态车辆位置信息(简称浮动车数据)进行深入加工处理 获得的。获得交通指数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
读北斗导航系统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精确划定城市地价等级范围,提高土地利用率 B.可对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精确地分析、评估 C.可以监视长途客车的行驶路线,获取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D.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是人视力的延伸
【解析】北斗导航系统实质就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通过实时定 位可以监视客车行驶过程。划定城市地价等级范围和对自然灾害进 行分析、评估需要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是人视力的延伸。
(3)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3.功能:提供精密的
(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
4.特点:具有全能性、
、全天候、
和实
时性的特点。
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
(经度和纬度)、
(海拔),提供导航服务。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
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信息源→
→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答案】C
三、地理信息系统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
主要功能
城市信息
管理与服
向城市居民提供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城市规划
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城市道路 交通管理
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城市抗灾 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