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其”的用法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欢迎阅读。

初中文言文其做代词的用法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初中文言文其做副词的用法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唐雎不辱使命》)“其”字的用法(一)“其”字用作代词的用法:又分几种情况:1、“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口技》)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2、“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游褒禅山记》)3、“其”字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用法: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13个常见虚词:“之、而、以、其、为、于、乃、且、则、者、焉、虽、然”。

一、之1、用作代词(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1、问所从来,俱答之。

《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2、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5、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代人。

他,指吴广。

)6、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7、默而识之。

(代学习所得。

)8、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指代前面的“骨头”)9、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指代前面的狼。

)10、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

(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11、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1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1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乐趣)14、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城)15、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16、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

(代齐军)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2、用作助词①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

例句: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5、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6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初中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讲解

初中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讲解

初中文言文虚词而的用法讲解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③敏而好学。

(《论语十则》)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捕蛇者说》)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7、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8、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9、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属予作文以记之。

【拓展】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最新初中代词用法归纳: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

最新初中代词用法归纳: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

代词是代替名词的词类。

大多数代词具有名词和形容词的功能。

英语中的代词,按其意义、特征及在句中的作用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

一.人称代词:代替具体人名的词叫人称代词。

它有一、二、三人称与单数、复数及性别之分,还有主格与宾格之分。

人称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1)Who’s Kate? 凯特是谁?She’s my friend. 她是我的朋友。

注:she代替上文中的Kate,而不能再用Kate来重复回答:Kate is my friend.(2)Li Lei is a boy. He’s twelve. 李雷是个男孩,他十二岁。

注:he代替前句中的李雷。

(3)Look at that bird. It is Polly. 看那只鸟,它是波利。

注:it代替前句中的that bird。

(4)Who’s it?(门外有敲门声)谁呀?It’s me. 是我。

人称代词的用法★1)人称代词的主格在句子中作主语。

例如:He is student. 他是一个学生。

★2)人称代词的宾格在句子中作宾语或介词宾语,但在口语中也能作主语补语.) 例如:I saw her with them at least, I thought it was her.我看到她和他们在一起,至少我认为是她。

(her做宾语,them做介词宾语,her做主语补语)-- Who broke the vase? --谁打碎了花瓶?-- Me. --我。

(me做主语补语= It's me.)难点:主格和宾格的区别用法主格做句子主语,而宾格作为动词或者介词的宾语。

(动宾结构或者介宾结构)例如:Give it to me. (宾格)I love you. (主格)3). 并列人称代词的排列顺序①单数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其顺序为: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即you-> he/she; it -> I。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汇总(一)之1. 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 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二)其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2. 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三)以1. 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2. 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初中英语冠词语法的定义与用法

初中英语冠词语法的定义与用法

初中英语冠词语法的定义与用法一、冠词的分类1. 不定冠词:a/an 修饰可数名词单数2. 定冠词:the 修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3. 零冠词:/ 修饰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二、不定冠词的用法(表示泛指)1. 音素掌门:判断一个单词或字母前加a还是an首先需要判断它发音的第一个音素→若为元音音素,如a:, ei, 则用an →an unusual day; an hour; an honest man,an American an egg,→若为辅音音素,如p, h, 则用a →a usual day; a European countrya one-eyed man; a broken egg2. a/an 大法:U 型大法,是指 U 有两个音,发/ju:/时用 a,发/?/时用 an。

a UFO a uniform(制服); a usual manan unusual man; an umbrella(雨伞)an ugly UFO; a university(大学)an ugly dog; a useful book:欧洲两怪,是指元音字母开头,但是发辅音。

a one-year-old boy; a Europeana one-eyed man; a European country:隔山打牛。

”山”是指开头不发音字母 han honest boy ;an hour;a heavy box:吸星大法。

字母单独出现时的用法。

【第一个音素是辅音的字母】 a “C” in the word “CAT”【第一个音素是元音的字母】下面字母单独出现时只能用 anan NBA player; an “f”in the word “friend”总结:(father 和 mother 能送来杏仁+a e i o)f h m n s l x r a e I o3.固定短语:1. It was getting late. She went back home ___B___.A. in hurryB. in a hurryC. in the hurryD. in hurriesdo sth. in a hurry 匆忙地做某事2. I am in trouble. Could you give me ___A___.A. a handB. handsC. two handsD. handgive sb. a hand帮助某人*可数名词以其中一个代表一类时(强调整体):A bird can fly。

小学初中冠词a,an,the的用法都在这里了

小学初中冠词a,an,the的用法都在这里了

干货 | 小学初中冠词a, an, the的用法都在这里了冠词属于虚词。

它置于名词之前,说明该名词的某种意义。

不定冠词a,anFirst1. 表示“一个”,“每个”(a放在读音是辅音音素的词前面,an放在读音是元音音素的词前面)例子:a girl,a baby,a pen,an apple,an oven,an elephant2. 泛指人,物的类别例子:A triangle has three sides.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

3. 表示one,即一个(位,只,枚......)例子:A lady called Aria today. 一位女士今天打电话给艾瑞亚了。

4. 表示every,即每例子:Take th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这药一天服用三次。

5. 形成一些固定词组例子:a few,a little,a number of,a lot of,a great deal of定冠词theSecond1. 表示特定的人或物例子:The man over there is our maths teacher. 那边那个男人是我们的数学老师。

2. 重新提到的人或物例子:Mary gave me a pen yesterday. The pen is quite an expensive one. 昨天玛丽给了我一支钢笔。

这支钢笔价格颇贵。

3. 双方都知道的例子:Close the door,please. 请关门。

4. 世界上仅有的,独一无二的例子:The moon is very bright tonight. 今晚的月亮很明亮。

5. 表示国家,党派,团体的词组前面例子:the WTO,the CDC,the FBI6. 序数词前面例子:the first,the second,the third7. 形容词最高级例子:the oldest, the most beautiful, the largest8. 放在形容词前表示一类例子:the poor,the disabled,the elder9. 放在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前例子:the United Nations10. 放在乐器前例子:He played the guitar last night. 他昨晚弹吉他了。

初中语文常见六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初中语文常见六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初中语文常见六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之:一、用作代词1.“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在句中作宾语。

如:1、下车引之。

(代元芳)《陈太丘与友期》2、学而时习之。

(代学过的知识)《论语》3、曲肱而枕之。

(代指胳膊)《论语》4、因往晓之。

(代杞人)《杞人忧天》二、用作助词①结构助词(“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如:1、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3、得一人之使。

《穿井得一人》②“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③“之”用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

例如:(1)何陋之有?(《陋室铭》)(2) 宋何罪之有?(《公输》)④“之”用在表示时间久暂的单音词或不及物动词之后,起调整音节或舒缓语气的作用,现代汉语中没有和它相当的词,可不译。

例如:(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2)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三、用作动词“之”用作动词,充当谓语,相当于“去”、“往”、“到”。

例如:(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陈胜)又暗地让吴广到驻地附近杂草丛生的神庙里。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⑴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①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⑵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

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⑶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初中常用11个虚词l^之“之”可以作代词,多为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作动词,是"到"“往”的意思。

"之”作代词、动词时是实词,这里只说明其作虚词时的用法及意义。

“之"为虚词时常作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章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

久之,日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④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以"以”作动词时,是“认为”的意思,如“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着重讲“以"作虚词时的用法。

(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依靠)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佣”等。

例如:屠惧,投以骨。

(把)徐喷以烟(用)以衾拥覆。

(拿)(2)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例如: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范文示意)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总结(范文示意)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范文示意)"之":表示所有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例如:“士之耻,岂在父母哉?”(士人的耻辱,岂在于父母吗?)"乎":用于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词“吗”。

例如:“何乎?”(怎么办呢?)"其":表示所有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的”、“她的”、“它的”。

例如:“其言也善。

”(他的话很好。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

常用于表示做某事的手段。

例如:“以忍为俊杰。

”(通过忍耐成为了俊杰。

)"者":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人”、“物”。

例如:“夫圣人者,不自是而人是之。

”(那位圣人,不以自我为是,却是别人以他为是。

)"乃":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才”。

例如:“乃命官解之。

”(才派官员去解救他。

)"所":表示动作的对象。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所”。

例如:“所爱者谓之仁。

”(所爱的人称之为仁。

)"若":表示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如果”。

例如:“若有弟子。

”(如果有弟子。

)"皆":表示全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都”。

例如:“皆知有刑。

”(都知道有刑罚。

)"焉":表示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

例如:“其不亦重乎?如是,则不足以为信矣。

”(难道不也是重要的吗?如果是这样,那就不足以为可信了。

)范文:这是《论语·为政》中的一段话,范文涵盖了一些虚词的用法: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治,何如?”孟子对曰:“临之以莫之生也,治之以莫之杀也,民既得之又安之矣。

”季康子闻言,莞尔而笑,拊掌而起,对曰:“求尔何如?”孟子对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非天子非庶人,圣人之言也。

”解释:"以":表示手段。

例如,"临之以莫之生也" 表示通过给予民众生计来引导。

初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人教版

初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人教版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初中生必收藏: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初中生必收藏: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初中⽣必收藏:18个常见⽂⾔虚词⽤法归类昨天在头条上发布了我这么多年以来整理的⽂⾔⽂虚词⽤法归类,很多⼈在私信我有没有虚词。

现经过整理,把初中阶段最常见的⽂⾔虚词和⽤法归类发出来,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提升有所帮助。

⼀、⽽1.连词。

(1)表并列:⼀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例①:蟹六跪⽽⼆螯。

例②:北救赵⽽西却秦。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且”。

例:君⼦博学⽽⽇参省乎⼰。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

例①:余⽅⼼动欲还,⽽⼤声发于⽔上。

例②:图穷⽽⼔⾸见(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诸君⽽有意,瞻予马⾸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例①:吾尝终⽇⽽思矣。

例②:吾恂恂⽽起。

例③徐⽽察之(7)表因果:可译为“因⽽”。

例:诸⼈徒见操书⾔⽔步⼋⼗万⽽各慑恐。

2.代词。

只⽤作第⼆⼈称,⼀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①:⽽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侍母。

例②:⽽翁归,⾃与汝复算尔。

3.⾳节助词。

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虚词”。

如:“⽽已”,放在句末,表⽰限⽌的语⽓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①:⼀⼈、⼀桌、⼀椅、⼀扇、⼀抚尺⽽已。

例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已⽽”、“俄⽽”⼀般⽤来表⽰时间不久。

⼆、何1.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常有语⽓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例:何者?严⼤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例①:豫州今欲何⾄? 例②:⼤王来何操?(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例①:然则何时⽽乐耶? 例②: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猿哀鸣。

2.副词。

(1)⽤在句⾸或动词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1. 哎呀呀,“其”可作代词用呢!就像“问其姓名”,这里的“其”就是指“他的”呀,是不是很简单明了?
2. 嘿,“其”还能用来表示推测、估计呀,比如“其必曰”,这不就相当于“大概会说”嘛,多有意思呀!
3. 哇塞,“其”能在句子中加强语气呢,像“其真无马邪”,这里不就是在强烈地质问吗?
4. 你们知道吗,“其”还可以指代那、那个,就像“其一犬坐于前”,这里的“其”指的就是“那只”呀!
5. 不得了啦,“其”甚至能放在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呢,比如“安陵君其许寡人”,是不是很神奇?
6. 唉呀,“其”有时候还能表示祈使呢,像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就是让对方一定不要忘记呀!
7. 哈哈,“其”是不是超级有用呀,再比如“其恕乎”,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用法哟!
8. 所以说呀,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真的很多很多呢,大家可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我的观点是: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丰富多样,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一定要认真对待和理解呀!。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中的"其"是一个代词,用来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它们的"等等。

以下是一些关于"其"的例句:
1.吾友有一犬,其名为旺财。

2.人之所以能够进步,是因为有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而非依赖于他人的帮助。

3.乡村的风景,其美丽令人叹为观止。

4.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美丽的花朵绽放在山间,其芬芳扑鼻,令人陶醉。

需要注意的是,"其"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于说明人或事物的特征、性质、关系等,具体用法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其的用法及例句
1.其乡远方,何时还乡?
2.今者其寒颇甚,吾将予之御寒之物。

3.其书已有数月未交付,何故如此?
4.其言词前言后语,颇有讲究。

5.彼其为人,始终秉持正义之心。

6.其心无私,常为他人着想。

7.其人生性高傲,不愿向他人低头。

8.其目光如炬,一眼即可照亮十里。

9.其技艺已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

10.其容貌端庄,举手投足间透露出成熟的气质。

11.师者,其为人身敬神明。

12.好学者,其日益进步也。

13.其才情卓越,已经超越了同龄人。

14.学童之悟性,其凡高于一般人。

15.吾友知识渊博,其才思敏捷。

16.其领导良才,安排事务颇有条理。

17.间者,其宴饮酣乐也。

18.喜者其乐融融,如沐春风。

19.众人皆战栗,其声如雷。

20.其多方应对,令人不禁佩服。

21.其浅尝辄止,缺乏持久的毅力。

22.其好勇斗狠,与人决一死战。

初中代词的用法归纳

初中代词的用法归纳

初中代词的用法归纳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好好唠唠初中代词的那些事儿!代词这玩意儿,在咱们的英语学习中那可是无处不在,就像咱们生活中的小帮手一样,能让咱们的表达更简洁、更清楚。

先来说说人称代词。

这就好比是咱们自己和身边的小伙伴们。

“I”就是我自己啦,比如说“I am happy” 我很开心。

“You” 呢,就是你或者你们,“You are so nice” 你可真好。

还有“he” 他,“she” 她,“it” 它,“we” 我们,“they” 他们。

这里面可有个好玩的事儿,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和一只小狗玩,他对着小狗说:“She is my good friend” 我当时就乐了,心想这孩子把小狗当成“她”啦,其实应该用“It is my good friend” 毕竟小狗不是人类嘛。

再说说物主代词。

这就像是给东西贴上属于谁的标签。

“my” 我的,“your” 你的、你们的,“his” 他的,“her” 她的,“its” 它的,“our” 我们的,“their” 他们的。

比如说“This is my book” 这是我的书。

有一回我去同学家玩,看到他书桌上放着一本很漂亮的笔记本,我就问:“Is this your notebook?” 他摇摇头说:“No, it's her notebook” 原来那是他妹妹的。

指示代词也很有趣,“this” 这个,“that” 那个,“these” 这些,“those” 那些。

想象一下,你在商店里,售货员指着一件衣服说:“This dress is very beautiful” 这裙子很漂亮。

然后又指着远处的几件说:“Those shirts are on sale” 那些衬衫在打折。

还有不定代词,像“some” 一些,“any” 任何,“many” 许多,“much” 许多。

上次我们班组织野餐,我准备了一些水果,就跟同学们说:“I have some fruits Do you want any?” 结果大家一拥而上,把水果吃得差不多了,我一看,哎呀,好多都没了,心里想:“There aren't many fruits left” 剩下的水果不多啦。

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其的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初中文言文其字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文言文其字的用法,欢迎阅读初中文言文中其作助词的用法起调节音节作用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求索(《离骚》)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①至于誓断发泣沾襟何其衰!(《伶官传序》)初中文言文中其作连词的用法1、其字表示选择关系用:相于…………①其真马邪其真知马(《马说》)②呜呼其信邪其梦邪其传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其字表示假设关系用:相于①其业精德者非质卑则若余专耳②沛雨则苗浡兴矣其若孰能御(《孟见梁襄王》)初中文言文中其作副词的用法1、其字加强祈使语气用:相于、①寡欲五百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其:要)②攻克围继吾其(《烛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忘乃父志(《伶官传序》)2、其字加强揣测语气用:相于恐怕、或许、概、能①圣所圣愚所愚其皆于乎(《师说》)②王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3、其字加强反问语气用:相于难道、①残余力曾能毁山毛其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能至者悔矣其孰能讥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其谁知初中文言文中其作代词的用法1、其字第三称代词用:作领属性定语译(包括复数)①臣其计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列传》)②必先苦其志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屠窘恐前受其敌(《狼》)④遥闻深巷犬吠便夫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⑤郯徒其贤及孔(《师说》)2、其字第三称代词用:作主谓短语主语应译(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列传》)②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吾师(《师说》)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文犹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3、其字用第称或第二称用:译我我(自)或者①今肃迎操操肃付乡党品其名位犹失曹事(《赤壁战》)②余亦悔其随极夫游乐(《游褒禅山记》)③臣媪安君计短故其若燕(《触龙说赵太》)4、其字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用:译"""""些"""①及其则或咎其欲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荆州奄其(《赤壁战》)③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其字指示代词用:表示近指相于些①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忍废(其:)6、其字指示代词用:表示"其"面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二扣(《石钟山记》)。

初中语文知识点--因、之、然、于的用法文言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因、之、然、于的用法文言文

初中语文知识点--因、之、然、于的用法文言文1. (动词)顺着,就着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介词)依靠,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未若柳絮因风起。

3. (连词)因此余因得遍观群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 (副词)于是,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屏人曰。

——《核舟记》——《隆中对》——《咏雪》——《送东阳马生序》——《唐雎不辱使命》——《五柳先生传》——《隆中对》1. (动词)去,往;到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饲中多助之至。

/ 寡助之至。

2. (代词)第三人称代词①相当于“他”。

择其善者而从之。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语》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借旁边与之。

或置酒而招之。

楚人怜之。

/ 令辱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长跪而谢之曰。

将军岂愿见之乎?/ 贤能为之用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愿借子杀之。

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

呼尔而与之。

/ 蹴尔而与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②相当于“他们”。

问所从来,具答之。

杀之以应陈涉。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公将驰之。

/ 跳往助之。

③相当于“它”。

鞭数十,驱之别院。

学而时习之。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传一项秀才观之。

/ 受之天也。

复投之。

/ 又数刀毙之。

渔人甚异之。

——《伤仲永》——《五柳先生传》——《陈涉世家》——《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隆中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桃花源记》——《陈涉世家》——《隆中对》——《出师表》——《愚公移山》——《童趣》——《论语》——《论语》——《伤仲永》——《狼》桃花源记》箬篷覆之。

/ 闭之。

/ 石青糁之。

核舟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马说》弗之怠。

/ 走送之。

——《送东阳马升序》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明之者谁?——《醉翁亭记》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

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

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

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
等)。

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

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

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

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

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

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

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