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16课件
合集下载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课件课件
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 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 称为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 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 问) 。
墨子(前468~前376年),相 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 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 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 掠夺性战争)“兼爱”“尚 贤”“明鬼”等。
法
可之之期文
以强深就化
说 是 绝 后 的 。
而 言 , 是 空 前 的 ,
、 影 响 之 远 、 原 创
流 派 风 格 之 多 、 哲
的 宝 贵 遗 产 。 这 一
先 秦 诸 子 都 是 我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资料。
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也作思时国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 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 神。
5、【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
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 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2) 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 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 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儒 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 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课件(42张)
4.语句翻译
(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不施行德政已经很久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人是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高大 杰 ”,_________ ①长沮、桀溺耦而耕 通“____
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②是鲁孔丘与 通“____ ③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尔 ”,_____ 你 通“____ 避 ”,______ 躲避 通“____ 除草 耘 ”,_____ ④植其杖而芸 通“____ 返 ”,______ 回去 ⑤使子路反见之 通“____
3.特殊句式
(1)子路曰:“为孔丘。” 判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隐者也。” 判断句 (3)为仲由。 判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动词,参与 __________ 换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___
③易 改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____ 容易 采掇者易辨识耳: _____ 轻视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____
(3)古今异义 ①遇丈人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1.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pt
(5)斯 ①君子之至于斯也(代词,这个地方)
No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代词,这,这些)
(6)为
Image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动词,作为)
②夫执舆者为谁/为孔丘/子为谁/为仲由(表判断,是) ③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做(饭)〕 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动词,做)
(7)之 ①君子之至于斯也/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君子之仕也,行其义
容。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Image 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
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 上推己及人。
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孔子的“仁爱观”的内容,再联系题中所 给的句子的内涵,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观点态度以及与孔子观点的 关系。
Image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
所谓不耻
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答案:颜子 恶衣恶食 解析:我们由《当仁,不让于师》一课“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No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以判断,此处应该填写“颜子”;结合
3.2012·福建高考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No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
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Image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
敬之。”(《孟子·离娄下》)
4.词类活用
No (1)耰.而不辍(名词用作动词,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39张PPT)
林语堂说:“《论语》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经, 是一套道德的教训。”(《孔子的智慧》)
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 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 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 论。
1、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 人?(一个形容词或一个短语) 2、作者是怎样刻画孔子这一形象 的?(描写手法)
同学们弹幕作答…
1、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一位怎 样的人?2、作者是怎样刻画 孔子这一形象的? 1、仪封人用“木铎”喻孔子, 高度赞美孔子是有着勇于承 担社会责任的高尚精神的君 子。 2、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仪封 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写出孔 子的勇担重任。
• 有益于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 格健全地发展。
• 有益于我们培养和加强把握社会、人生 问题的能力。
• 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
• 学习方法: • ①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 • ②抓住重点 掌握材料 • ③理性反思 自主探究 • ④关注现实 联系当下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 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 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 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感动!春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 背后有无数个等待的家庭。职业精神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我 报名”。厚厚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的汗水、泪水,但挡不住他 们毫不犹豫的勇气和战胜病毒的决心。
致敬!他们不害怕感染,不畏惧生死吗?他们虽是春运大 潮的逆行者,却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用再多的赞美之词来形 容他们,都不为过。那一张张印着红色手印的请战书,更像是 他们的铮铮誓言,扛起所有人的希望,他们为职业精神增添了 新的注脚。
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 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 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 论。
1、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一位怎样的 人?(一个形容词或一个短语) 2、作者是怎样刻画孔子这一形象 的?(描写手法)
同学们弹幕作答…
1、仪封人认为孔子是一位怎 样的人?2、作者是怎样刻画 孔子这一形象的? 1、仪封人用“木铎”喻孔子, 高度赞美孔子是有着勇于承 担社会责任的高尚精神的君 子。 2、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仪封 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写出孔 子的勇担重任。
• 有益于我们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 格健全地发展。
• 有益于我们培养和加强把握社会、人生 问题的能力。
• 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
• 学习方法: • ①了解背景 知人论世 • ②抓住重点 掌握材料 • ③理性反思 自主探究 • ④关注现实 联系当下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 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 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 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感动!春节本应是团圆的日子,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 背后有无数个等待的家庭。职业精神让他们毅然决然选择“我 报名”。厚厚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的汗水、泪水,但挡不住他 们毫不犹豫的勇气和战胜病毒的决心。
致敬!他们不害怕感染,不畏惧生死吗?他们虽是春运大 潮的逆行者,却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用再多的赞美之词来形 容他们,都不为过。那一张张印着红色手印的请战书,更像是 他们的铮铮誓言,扛起所有人的希望,他们为职业精神增添了 新的注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共14张PPT)
曰:"是鲁孔丘与? ”
▪ (子路)曰:"是也。”
▪ (长沮)
曰:"是知津矣! ”
▪ 问于桀溺。▪ 桀溺 Nhomakorabea曰:"子为谁? ”
▪ (子路)曰:“为仲由。”
▪ (桀溺)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
▪ (子路)对曰:"然。”
▪ (桀溺)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
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
▪ 5、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 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 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何 !”
▪ 6、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
▪ 7、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 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用于楚,则陈 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 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 弦歌不衰。子路愠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 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天
下
丘 不
有 道
与
易
也
一、解释红色字体的意思
▪ 问津 辟人之士 ▪ 遇丈人 ,以杖荷蓧 ▪ 明日
二、翻译下列句子
▪ 子路行以告。 ▪ 杀鸡为黍而食之。 ▪ 使子路反见之。
第二则:子路问津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 长沮
曰:“夫执舆者为谁?”
▪ 子路曰:“为孔丘。”
▪ (长沮)
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 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告诉长沮桀溺等人,天下越是混乱自己越 不会选择避世,因为自己有改变这种混乱局面的责 任。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40张PPT)
先秦诸子概说
• 先秦诸子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 者他们的著作。
•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向乡民普及,以往学术在 于官府、史籍都由官府掌守的局面开始有了变 化,这样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新士人。
•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和 思想,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论,成 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改变)之?且而与其从辟 (bì,通“避”)人之士也,岂若(怎么比得上) 从辟世之士哉?”耰 (yōu)而不辍(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 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参与)易也。”
桀溺说:“(当今需要改变的人)像 洪水一样到处都是,(改不胜改,)谁能 改变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躲避坏 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 坏社会的人?” 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 地做田里的农活。
孔子下,欲与 之言。趋而辟(bì) 之,不得与之言。
孔子下车,想同 他谈谈,他却快步走 着躲避孔子,孔子没 能和他交谈。
3【评析】
接舆是一个隐士,即不满社会现实, 眼看政治无可挽救而知难而退的人。他不 理解孔子传道济世的心情,他把凤凰比作 孔子,善意的讽喻孔子激流勇退。既有对 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 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 重创( 焚书坑儒)。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 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 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 《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 (共26张)
真实的孔子?
实际的教育家;不得志的政治家、 专研道德的伦理学家。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年轻位卑、管仓库畜牧 十五岁好学不厌、三十而立授徒讲学 鲁国内乱、去了齐国 回到鲁国、弟子遍国 任命中都宰、又升大司寇 抱负难施、周游列国 回到鲁国、战胜齐军 未得重用、致力教育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参与变革了。 不太平:群雄争霸、礼崩乐坏
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 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 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 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 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极入 世),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 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 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
得肯定的。
混乱无道
不被理解
蔑视批评
人物 仪封人
长沮 桀溺
楚狂接舆 荷蓧丈人
作业
1、归纳本课知识点: 通假字;词类活用;“而”字的用法;
2、谈谈你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看法,字 数 不超过150字。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 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 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 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你眼中孔子的形象?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学者。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思想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积极入世 勇于担当 以天下为己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29张PPT)
孔子下,欲与之
孔子下车,想
言。趋而辟(bì)之, 同他谈谈,他却快步
不得与之言。
走着躲避孔子,孔子 没能和他交谈。
3【评析】
接舆是一个隐士,即不满社会现 实,眼看政治无可挽救而知难而退 的人。他不理解孔子传道济世的心 情,他把凤凰比作孔子,善意的讽 喻孔子激流勇退。既有对孔子的最 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 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 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 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
4【原文】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老年男子, 对年长的人 的尊称),以杖荷(hè,担,背负)蓧(diào,除草 的农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老师)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通“耘”)。
子路拱(拱手,表恭敬)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ǔ,做黍米饭) 而食 (sì,动词作使动用,给......吃) 之。见 ( xiàn,动词使动,使......拜见 )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 路反(通“返”)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做官)无义。长幼之节,不 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 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 之矣。”
人是长谁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当今需要改变的人) 像洪水一样到处都是,(改不胜改,) 谁能改变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 躲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 这些)躲避坏社会的人?” 桀溺用 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人教版选修语文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3 (共41张PPT)
• 可是,19世纪以来,仅百年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开始衰落, 积贫积弱,一败再败。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英法联军火烧圆 明园,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都将西方觊觎了许久的东方神秘大门 打开了。今天世界各国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 流失出去的。 • 这长达一百五十年的痛楚,中国人不堪回首啊!我们曾错误地将挨打 的局面归咎于文化的厚重,似乎中国人已背负不起。错误地将自己的 文化视为落后,使中国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出 路,一百多年过去了,蓦然回首,发现出路仍是我们的文化。
• 我们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灿烂文化,浩瀚无际,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今天的中国人,重新接受并享受这迟来的愉悦,重新把自己 的文化放置在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熟 的体现。 • 我们今天已清晰地看到,文化的创造力,文化的软实力。汉字的基因 构成了我们灿烂的文化,灿烂的文化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传统 文化为中国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教育了国人怎样去尊重文化、善 待文化。文化的魅力不仅仅是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更重要的是带给 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的尊严。
3.古今异义 ①子路从而 后 .. 今义:连接分句,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
从:跟随。而: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丈人 .. 今义:岳父。
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子见夫子 乎 .. 今义: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 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即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 班牙文。凡文件都必须同时出具这六种文字的版本,具有同等效力。 在这六种文字的文件中,中文文本永远最薄,这表明了中文非凡的表 达能力。 • 我们的文化曾经给我们带来过什么呢?自汉代起,唐、宋、元、明、 清,我们的祖国曾数次成为世界最强国,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 贡献。凡是那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惊叹中国的文明程度,意大利 人马可·波罗盛赞那时的中国繁盛昌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华热闹。 马可·波罗写下的游记,使每一个西方人都对中国无限神往。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课件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
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
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
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知人论世_《论语》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知人论世_《论语》
知人论世_儒家
儒家
开创者:孔子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性质: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代表著作: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即六经 :《易》《书》《诗》《礼》《乐》《春秋》
知人论世_儒家
先秦的诸多经典,如《论语》《孟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 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知人论世_孔子
思想的核心:礼 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理想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知人论世_孔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
知人论世_孔子
孔子像
编撰诗书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 《乐》,序《周易》,撰《春秋》。
知人论世_孔子
讲学传道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 人。
知人论世_孔子
孔子逸事
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
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 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 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 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 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 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 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
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
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知人论世_《论语》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知人论世_《论语》
知人论世_儒家
儒家
开创者:孔子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性质: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代表著作: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即六经 :《易》《书》《诗》《礼》《乐》《春秋》
知人论世_儒家
先秦的诸多经典,如《论语》《孟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 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
知人论世_孔子
思想的核心:礼 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理想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知人论世_孔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
知人论世_孔子
孔子像
编撰诗书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 《乐》,序《周易》,撰《春秋》。
知人论世_孔子
讲学传道
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 人。
知人论世_孔子
孔子逸事
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
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 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 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 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 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 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 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最新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1.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pt课件.pptx
提示:与众隐士们言辞犀利、咄咄逼人、倜傥潇洒的表现相比, 无论是子路问津、子路问人还是孔子被讽,孔子师徒确实颇显被动 尴尬、狼狈落魄,屡处下风。但从每则材料后面孔子师徒的言行来 看,他们非但不落下风,反而在境界上要比众隐士们高出许多。因 为面对天下无道的黑暗现实,众隐士们是因绝望而决绝,以置身事 外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其实质是一种退却 和逃避;而孔子师徒则是以改革社会、舍我其谁的勇气,投身到变 革社会的实践中去,他们不回避,敢承担,考虑的是天下众生,因而处 境越是艰难,越能看出他们的执着和坚毅,这不仅无损于他们的形 象,反而更能表现出他们境界的高远。
6.析成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参加劳动,分不清稻、麦等谷物。四体,指 人的四肢。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以往的不能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7.明句式 隐者也 判断 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子路宿于石门 介词结构后置 至,则行矣 省略句 8.积名句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译文: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 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君臣的恩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 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行为准则。君子做官,目的是推 行道术或主张啊。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木铎. 长沮. 执舆. 耰.而不辍. 八佾.
读音 duó jù yú yōu chuò yì
加点字
怃.然 殆. 黍. 蓧. 耦.而耕
读音 wǔ dài shǔ diào ǒu
6.析成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参加劳动,分不清稻、麦等谷物。四体,指 人的四肢。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以往的不能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7.明句式 隐者也 判断 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子路宿于石门 介词结构后置 至,则行矣 省略句 8.积名句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译文:不出来做官,就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 长幼的礼节不能废弃,君臣的恩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 却破坏了君臣间的根本伦理关系、行为准则。君子做官,目的是推 行道术或主张啊。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木铎. 长沮. 执舆. 耰.而不辍. 八佾.
读音 duó jù yú yōu chuò yì
加点字
怃.然 殆. 黍. 蓧. 耦.而耕
读音 wǔ dài shǔ diào ǒu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件
(2)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 (3)是鲁孔丘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表疑问。 (4)而谁以易之:“而”通“尔”,第二人称代 词。 (5)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6)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7)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
2、重点虚词“而”:
• (1)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表修饰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 “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 男子已经走了。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 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 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 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 道了。”
•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 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 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 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 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 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 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 历史责任感。
• 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 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 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 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 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 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 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
2、重点虚词“而”:
• (1)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表修饰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 “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 男子已经走了。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 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 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 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 道了。”
•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 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 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 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 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 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 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 历史责任感。
• 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 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 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 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中,孔子被称为“圣人”, 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 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 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 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结合上面两段话,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做到了
孝。
孔子认为孝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
是要诚心诚意地孝敬父母。不仅仅
2020/12/11 是赡养,更应该做到敬重。
(二)“孝”的思想
• “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孝悌 是仁之“本”,所以中国历来有“百善孝为 先”的说法。
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
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
“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
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
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
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
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 之境界。
• “仁”是“礼”的核心;“礼”是“仁” 的途径。
2020/12/11
(三)、“礼”的思想
• “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礼”是仁 的外在形式,“仁”是礼的最根本精神内 容。
• 孔子以“仁”释“礼”,提出“人而不仁, 如礼何,如乐何”,主张“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仁”、“恭”、 “敬”等方面。
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 ④与与:小心谨慎、仪容适当的样子
2020/12/11
• ——对象不同,礼节不同
• 1、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 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乡党第十)
注释:①齐衰(zī cuī):丧服。②狎(xiá):亲近。 ③亵:常见、熟悉。④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 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 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 在当时是一种礼节。 ⑤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
• 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 主张德育是首位,“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2020/12/11
• 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也重视其在个人发展 中的作用。
• 认为学无常师;强调学习应当持之以恒。 • 主张学思并重;主张温故而知新。 • 教授知识侧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
2020/12/11
(七)、关于个人修养的思想
• 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 反对恃才而骄吝;主张知过能改,反对掩 饰过程。
2、抓住《论语》中精彩语句、精彩片段,赏 析孔子思想精华,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 趣,提高道德修养。
3、结合高考题型进行实题讲析,以达到备战 高考的目的。
2020/12/11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收到孔子的 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 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 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 高考模拟题: • 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 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认为,富而无骄,只要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 都不难做到;而要做到安贫乐道、无怨无悔,则 需要很高的修养和自持力。君子要时刻以“仁”来 约束自己。 2020/12/11
2020/12/11
•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 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 而作。迅雷风烈必变。(乡党第十)
注释:①齐衰(zī cuī):丧服。②狎(xiá): 亲近。③亵:常见、熟悉。④式:同“轼”。古 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 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 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 ⑤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
➢······
• 在《论语》中,讲“礼”的地方共75次,
孔子为什么要如此重视“礼”?
•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礼坏乐崩”的现 实令其痛心疾首,更不用提“仁”了,而 礼的作用也在此,它是具有约束力的。礼 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无礼则仁道不见。 孔子重视礼,是因为仁道必以复礼为重。 就是说行仁必须从“克己复礼”做起。
2020/12/11
在生活细节中,应该怎样实践“礼”呢?
2020/12/11
孔子的礼仪人生
•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 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 如也。(乡党第十)
• 注释:①侃侃:说话刚直和乐,而又从 容不迫。②訚(yín)訚:正直,和颜悦 色而又能直言争辩。③踧踖(cù jí):
(一)“仁”的思想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涵义十分 广泛,所谓仁者,即“爱人”,就是爱别人, 但最重要的是爱父母。
•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因此, 他说“仁者,人也”; 但要达到“仁”的境 界比较困难,不仅必须做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
• 兼人:好勇过人。)
• 阅读下面选段,你认为上面选段和下面选段反映 的是同一种思想吗?联系实际,谈谈在现代生活 中应当怎样做。
• 子202贡0/12/1问1 :“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
•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 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 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 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 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 因材施教。
• 孔子认为仁者应当运用“忠恕”来行道。 • 孔202子0/12/1强1 调“仁”的价值和作用,认为仁比生命还
• 孝的思想
2020/12/11
• 高考模拟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 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 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020/12/11
• 高考模拟题: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 下。”(《论语 子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 其奢,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以上面选段为依据,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礼” 的。 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 形式,尊礼守礼重点不在形式而在内心, 要从内心和情感上体悟礼的根本。
2020/12/11
(五)天命思想
• 孔子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认为人 的一切全在天的掌控中。
• 孔子赞成敬鬼神。 • 他对鬼神既不盲目肯定,也不盲目否定,
而是主张把“务民”之事放在首位,这是 他对待鬼神思想的积极意义所在。
2020/12/11
• 孔子天命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遵循自 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应用于人道, 承担起社会责任。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 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 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 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 出202了0/12贡/11 献。”
•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
• 他一生屡屡不得志,却不怨天,不改变其 志向与乐观态度。
• 孔子说:我履行的是天地正道,能够走通 是命,倘若走不通,文化命脉真要断绝, 也是命。人之祸福,行事之成败,历史之 演进,皆有一定的自然理则,此即所谓的 “命也,天也”。
2020/12/11
(六)教育思想
• 把教育作为“安邦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 调以文教来感化百姓。
• 孔子主张“孝”,一是要合礼;二是要有真 情实感。认为孝不仅仅是养,更重要的是敬。 一个人如果不孝,那就是不仁。
2020/12/11
礼的思想
20“礼”的语 段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
以礼,欲罢不能。 ➢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 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不学礼,无以立
• 中庸思想在实际运用中,注意避免“过” 2020与/12/1“1 不及”;强调不可则止。
• 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 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
• 中庸又称为“中行”,意思是说,人的气质、 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 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 中庸是一种调和配合的思想。“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 也》)
•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
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三、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 • ①“仁”的思想; • ②“孝”的思想; • ③“礼”的思想; • ④中庸思想; • ⑤天命思想; • ⑥教育思想。 • 2020/12/11
• (一)“仁”的思想
2020/12/11
•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2020/12/11
• ——环境不同、场合不同,礼节不同
•中庸思想
2020/12/11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母在,如之 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母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注】诸: “之乎”二字的合音。
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
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