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全面理解近代列强的侵略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含解析
2017年7月27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含解析
2017年7月27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7年湖北襄阳高三月考)1901年2月,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发出上谕,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还声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
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这体现出清政府A.以主权换治权B.主动赔款割地C.甘心做傀儡D.失去民心民意【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一、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背景(1)根本目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2)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概况(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打击侵略者,八国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联军统帅瓦德西将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3.结果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朝官员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比较1.相同点(1)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2)两次战争中,列强都曾攻占清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朝最高统治者出逃。
(3)都迫使清政府屈服,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2.不同点(1)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2)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镇压义和团,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
(3)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4)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高考历史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试题精选
高考历史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试题精选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
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200文。
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600文。
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2.(2018·安徽芜湖模拟)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3.(2019·河北邯郸模拟)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4.(2018·湖北武汉联合调研)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
”上述变化说明(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5.(2018·河南郸城考前预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6.(2019·天津河北区模拟)《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最新高考地理专题八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精准培优专练
培优点八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典例1.(2018高考卷1)甲午和平时期,日本制定言论鼓吹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蛮横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言论倒向日方。
一些东方媒体甚至声称,清政府战胜“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独裁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碌碌无为。
这反映了A.欧美言论鼓吹摆布了和平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东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和平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言论鼓吹并得到了欧美言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中,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言论鼓吹是近代外交的一种方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言论鼓吹不可能会摆布甲午和平的进程,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独裁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
【答案】C典例2.(2016高考卷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类状态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自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解析】本题考查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也被外国市场占据,日常生活也融入了本钱主义世界市场,因而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中国照旧是在被迫开放的时期,本钱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入侵逐渐深化;B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关税的成绩,并且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是从雅片和平开始的。
【答案】C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1.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当中。
这反映了清政府A.乐观利用条约保护本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保护C.未能真正熟悉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解析】根据“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当中”可知清政府乐观利用条约保护国家利益,故A 正确;材料反映清政府乐观利用条约保护国家利益,没法体现“天朝上国”观念,排除B;“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当中”没法体现“条约的危害性”,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外交成绩,没有涉及内政,排除D。
三民主义-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民族主义:推翻满清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专制,实行立宪;民生主义:发展经济。不同:西方的民族、民权、民生思想历经千年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先后被提出并得到实践;孙中山则希望“毕其功于一役”。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
(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作用
(1)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在伦敦蒙难期间,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后来他对张国焘说:“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4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解析版
考点4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8·天津文综·T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本题以清政府禁烟令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
【解析】选A。
根据材料清政府要求外商不得走私鸦片,这表明当时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此时鸦片贸易不可能实现合法化,故A正确,C错误。
材料仅反映清政府官员禁止外商私运鸦片的规定,无法看出各国政府对这一要求的态度,因此无法得出“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这一结论,故B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治外法权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获得的特权之一,而材料所述为鸦片战争之前走私鸦片尚未获得治外法权,故D错误。
【解题技巧】注意矛盾选项。
在很多试题中,有的选项是相互矛盾的,正确的选项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排除一项。
本题的A、C就属于这种情况。
2.(2018·全国卷Ⅰ·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以“中日关系”这一社会热点切入,考查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对待战争的舆论宣传策略不同的原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全面理解近代列强的侵略每日一题
专题全面理解近代列强的侵略(2018年湖北益阳高三模拟考试)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
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
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是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参考答案】B特点 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国门的主要手段;以商品输出作为主要侵略方式;侵略过程中列强间的关系以相互勾结为主;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俄国侵华的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的政策;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侵华的主要格局:帝国主义共同支配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①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
②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这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下图漫画题目是“在中国商店里的日本人”。
图中日本人已将“赔款二亿两”收入囊中,正在抢夺清朝官员手里“贸易的钥匙”。
2018福建高考历史一轮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试
2018福建高考历史一轮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中山期末)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解析:本段话的含义是:落后的清政府虽然反抗英国侵略是正义的,但结果却失败了;市场贸易的原则是公平原则,英国却通过发动鸦片战争获得不平等贸易的特权。
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充满了矛盾与悖论,故选D项。
答案:D2.(2017·绍兴期末)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解析:鸦片战争前广州是唯一的官方允许对外贸易口岸,《南京条约》签订后对外贸易口岸达到了五个,广州对外贸易总额必然有所下降,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的自然经济已开始瓦解,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世界市场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7·广东联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之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之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之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就有不同的观点。
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
精品解析:2017-2018年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列强的侵华战争(解析版)
列强的侵华战争1. 学者马勇在论述晚清后二十年历史时写道:“会议进行了两天,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行动的谅解,同意适度向中国增兵,计划在条件适度成熟时先夺取天津,然后以天津为基地大本营,继续向北京用兵,向华北用兵,拯救被困在那里的外国人。
”此后,列强发动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2.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鸦片战争【答案】C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师点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其影响是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
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
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破坏。
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 “臣等再四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C. “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D. “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答案】B【解析】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人心愤夷已极……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
”说明了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面对外国的侵略的愤慨之情以及对地方官员称夷务为“洋务”的不满,因此文后的语句应该是“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
2018年高考历史-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练习(五)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五)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天津卷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2 .(江苏单科卷历史)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4 .(上海卷单科历史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 •《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5•(山东卷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 •英国B •德国C.俄国 D •日本6.(安徽卷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 •(四川卷文综历史5)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
热点13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1
(2018年江苏盐城高三测试)淮军将领宋庆统率诸军时,只有身边的“毅军”各营听从调度,而“新募之伍,集不以时。
其他军之征调者相与徘徊,观望不肯出关(山海关)。
即关外从征之师,又或瞻徇依违,败不相救”。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全面理解屈辱的近代外交——被动的开放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发动对中国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8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强化检测卷: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强化检测卷1.下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
该漫画表明A. 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 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 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 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答案】B2.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道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
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E”的成分。
中共中央的上述做去(A. 确保了于部队伍的纯古性B. 表明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C. 带有一定的“左”颜包彩D. 没有发挥农民阶级的作用【答案】C3.1854年,上海租借的工部局成立,其后下设巡捕房以维持治安,设会审公廨作为审判机关。
可见上海租界A. 已经完全独立B. 成为“国中之国”C. 只保障洋人权利D. 洋人完全掌握司法权【答案】B4.《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 红军长征的胜利C.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答案】C5.《天津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公使驻京确定下来。
但条约签订后,咸丰帝就想修改条约。
1859年2月25日的上谕中说道:“……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
”……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来换取取消该条款。
材料说明A. 咸丰帝没有条约意识和契约精神B. 咸丰帝力图维护国家主权C. 咸丰帝的想法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国家主权D. 咸丰帝对时局的理性应对【答案】C6.中国各区域港口进出口贸易值占全国的百分比(%)表能够说明表中数据变化的应是A. 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均衡发展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答案】A7.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近代列强入侵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近代列强入侵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列强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
一、鸦片战争例题: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知识点: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例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是什么?答案:火烧圆明园。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 年 10 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并放火焚烧。
圆明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付之一炬,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三、甲午中日战争例题: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答案:威海卫战役。
知识点:1894 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 年 9 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与日本舰队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撞向敌舰,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1895 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精做08 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考历史人教版(解析版)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
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近代中国的反抗与探索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地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
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
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2.(2017年江苏卷)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
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
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
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
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
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2017年全国中考真题分类精编历史:第七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解析版)
第七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2017年中考真题1. (2017·山东潍坊)“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
”“十室之邑,必有烟馆。
”这说明清朝()A. 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 军民体质下降C. 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 白银大量外流2. (2017·江苏连云港)“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下定这一禁烟决心的是()A. 魏源B. 林则徐C. 曾国藩D. 左宗棠3. (2017·山东德州陵城区)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
”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A. 割让香港岛B. 赔款白银4.5亿两C.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4. (2017·山东德州)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5. (2017·江苏苏州)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C. 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6. (2017·广东)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A.C. 纺织工业的发展D. 协定关税的影响7. (2017·山东菏泽)“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5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1.5周今天复习:近代中国维权斗争【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名师点睛】1.近代以来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1)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过程①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②1897年11月,德国派兵占领了胶州湾。
③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④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⑤“门户开放”政策【试题演练】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洋务运动之后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答案】D【解析】材料的描述,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
故选D。
考点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名师点睛】1、日军的侵华表现: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2、侵华日军的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千万中国人(如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毒气战;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等。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①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台湾回归)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提出——1935年瓦窑堡会议;初步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7月28日
全面理解近代列强的侵略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年云南姚安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各反映了列强哪次侵华战争的结果。
(2)依据上述图片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1)图一:鸦片战争;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在北京设立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反侵略斗争。
如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解题思路】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鸦片战争,图二为甲午中日战争,图三
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未变为殖民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反侵略斗争。
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解题必备】一、《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掠夺了中国人民的财富,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都是在清政府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都可以获得很大利益。
2.不同点
(1)《南京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割香港岛。
《马关条约》除了开放通商口岸外,还要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辛丑条约》中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与一个侵略国家签订的。
《辛丑条约》是清政府与11个侵略国家签订的。
(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赔款是要在短时间内支付,逾期加收巨额利息。
《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是拿中国的海关税和盐税作抵押的。
列强通过该条约维持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5)《南京条约》签订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辛丑条约》使国人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希望,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
二、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这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两侧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的目的看,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目的的具体体现。
(5)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以全民族之力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6)从影响看,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它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又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恩格斯曾指出:“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战争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中国的腐朽落后状态必然导致战争失利
C.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
D.战争必然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和对外开放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两幅图片,提取有关列强侵华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2.【答案】①侵略地域上发生变化:由沿海逐渐深入内地。
图一列强侵略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图二列强侵略已经深入内地,由沿海发展为沿长江侵略。
②侵略方式上发生变化: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图一表明19世纪中期列强侧重于在华沿海通商口岸的开辟和关税协商等,这有利于列强进行商品输出;图二中开辟的港口深入内地,且《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内地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列强对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更深程度上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③这表明列强对华侵略逐步加深、加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