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育种的构想与实践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育种的构想与实践

DOI:10.19904/14-1160/s.2021.10.003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育种的构想与实践范永胜,朱红彩,李洋,闫玉信,杨京华,刘翼成,马晓红,蒋志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新科麦168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矮抗58/周麦16的F1为母本、洛麦21为父本杂交,经后代系谱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

新科麦168属半冬性、多穗兼大穗型、中早熟品种。

系谱分析表明,新科麦168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意大利st2422/464和英国Nainari60等的优良抗病基因,而且含有德国抗源牛朱特和苏联小麦血缘,综合抗病性好,抗灾减灾能力较强,既是一个能够很好地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好品种,也是一个优良的小麦种质资源。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高中水肥地块作早、中茬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科麦168;育种构想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0-0010-02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文献标志码:B新科麦16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矮秆、大穗大粒、半冬性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

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15)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75)。

1培育构想新科麦168的选育立足于河南省中北部,面向黄淮冬麦区的苏北、皖北、陕西关中地区。

从该区小麦生产上的气候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品种推广过程中市场的需求入手,瞄准产量因素中穗大粒不大、大穗群体小、高产不抗病、高产不抗倒、适应性不广等问题,根据高产育种理论,利用高预见性、效果明显的常规有性杂交育种方法,协调和平衡产量与抗病性、产量与抗倒性、产量与抗寒耐冻性等性状指标间的关系,培育出了新科麦168[1]。

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播期及播量试验研究

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播期及播量试验研究

1 3 6 . 9 5 2 9 — 2 9 6
1 . 1试 验 材 料 。供试 小 麦 品 种 为 新 科 麦 1 6 8 , 由新 乡 市 农 科 院 提 供 。播 前 种 子 用 8 0 %多 菌 灵 ( 按种子重 量的 0 . 1 %) 和 5 O %辛 硫 磷( 按 种子重量的 0 . 1 3 %) 拌 种。 1 . 2试 验 地 概 况 试 验 在 新 乡 市 获嘉 县 城 关 镇 前 李 村 进 行 , 试
1 材 料 与 方 法
处理
成熟期 群体 增幅
( %)
29 3 — 3 O 9
( %)
2 5 7
( %)
4 2 . 4 —3 7 l
At B2 A1 B3
AI B4 A2 B1
l 7 . 9 2 5 . 2
3 1 m l 3 . 8
l 3 8 7 57 . 0 - 3 6 . 7
2 0 . 9
2 7 0 3 2 9 I 3 8
6 0 . 1
6 7 . 4 7 2 _ 2 31 7
l 8 7 . 6
l 4 6 . 9
7 4 . 2
8 2 9
2 3 5
23 O 3 4. 3
4 6 . 7 —3 7 l
5 3 一 4 6 4
3 l 6 3 3 . 4
3 44 3 0 8
— 3 O . 9 — 33 1
- 3 5 3 — 29 .8
4 6 8 2 3 9 . 1
4 3 9 — 3 5 . 2
A2 B2
AZ B 3 A2 B4 A3 Bl
1 6 8适 宜播 期 为 1 0月 4 日一1 1日. 适宜亩播量为 1 3 . 5  ̄1 6 . 5 k g .

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

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

分析 [1]、相 关 性 分 析 及 聚 类 分 析 [2]研 究 近 年 来 审 定 的
强筋品种新麦 26 是 黄 淮 冬 麦 区 南 片 优 质 强 筋 小 麦 主
法相互印证,筛选出优良小麦种质资源,为今后的小麦
五”、“十一五”、“十二五至十三五”小麦主导品种,其中
积前五名证 书,
2009 年 获 河 南 省 科 技 进 步 一 等 奖;超
r=0.
6735)。 以 品 质 指 标 聚 类 分 析,强 筋 和 中 筋 品
种聚为两大类。新麦系列品种涉及半冬性和春性,强筋和中 筋,旱 地 和 水 地 的 区 别,去 除 个 别 品 种 外,新 麦 系 列 中 筋、强
筋和春性品种三种类型的产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新麦系列;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产量;品质
201111110400);新乡市重大专项(
ZD2020012)。
作者简介:王映红(
1975—),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遗传育种(
E-ma
i
l:
wyh7509@126.
c
om)。
通讯作者:董 昀(
1966—),男(汉族),河南辉县人;本科,研究员,研究方向:小麦栽培与遗传育种。
中图分类号: S512.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239(
2022)
03
0015
04
S
t
udyonGene
t
i
cBa
s
i
sandCha
r
a
c
t
e
rChangeTr
endo
fXi
nma

国审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新麦35_的产量分析

国审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新麦35_的产量分析

国审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新麦35的产量分析李洋,徐鹏亮,付亮,郭战备,夏彦莉,郭秋荣,李习军,范永胜∗,周思远㊀(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0)摘要㊀通过研究新麦35在不同年份产量和三要素的变化,旨在揭示新麦35高产㊁稳产潜力,为其在黄淮南片地区的生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㊂采用多年多点试验数据比较的方法,对新麦35产量表现和增产点进行统计分析㊂结果显示,新麦35比对照增产的幅度都在5.00%以上,最高达到8.77%,具有明显的增产潜力㊂2014 2018年度新麦35在参加区域试验和国家生产试验所统计站点中增产点率分别为95.5%㊁90.0%㊁95.5%和100%,表现出在黄淮南片地区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增产稳定性㊂田间统计新麦35株高为75.5cm 在22个试验点中无倒伏情况发生,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保障㊂试验表明,新麦35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㊁区域适应性强㊁高抗倒伏的小麦品种,适合在黄淮南片地区进行推广应用㊂关键词㊀新麦35;产量;增产;适应性;株高;抗倒伏中图分类号㊀S 512.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5-0029-05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08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Yield Analysis of a New Wheat Variety Xinmai 35with High Yield and Disease ResistanceLI Yang ,XU Peng-liang ,FU Liang et al㊀(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Henan 453000)Abstract ㊀By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yield and three factors of Xinmai 35in different years,the purpose was to reveal the potential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Xinmai 35,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ts produc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south of Huang-Huai area.The yield performance and yield increasing point of Xinmai 35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ing multi-point test data for many yea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Xinmai 35was more than 5.0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with a maximum of 8.77%,which had obvious potential for yield increase.In 2014-2018,the yield of Xinmai 35increased by 95.5%,90.0%,95.5%and 100%,respective-ly,in the statistical stations participating in the regional test and the national production test,showing strong adaptabil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southern Huang-Huai area.According to the field statistics,the plant height of Xinmai 35was 75.5cm and had no lodging in 22experimental sites,which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grain production.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Xinmai 35was a wheat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potential,strong regional adaptability and high lodging resistance,which wa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outh of Huang-Huai area.Key words ㊀Xinmai 35;Yield;Yield increase;Adaptability;Plant height;Lodging resistance基金项目㊀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HARS -22-01-Z3);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2110010700);河南省农业(小麦)良种联合攻关专项(2022010103)㊂作者简介㊀李洋(1984 ),女,河南开封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管理工作㊂∗通信作者,副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2-07㊀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和增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㊂黄淮南片麦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在800万hm 2左右,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3[1-2],该区域前期冻害后期病害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3-4],同时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农业生产面临耕地资源非农化㊁耕地利用非粮化㊁人口持续增加等情况[5],为解决工农用地矛盾和口粮用地矛盾,充分挖掘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是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途径[6]㊂小麦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如株高㊁穗长㊁小穗数㊁穗粒数㊁小穗密度㊁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等均可影响产量,且多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7]㊂其中,穗粒数㊁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指标,称为产量的三要素㊂张中州等[8]分析表明,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归因为穗数和千粒重㊂田纪春等[9]认为,籽粒产量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㊂杨程等[10]提出,产量构成要素重要程度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㊂因此,产量三要素的协调发展有助于产量的提高㊂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成为制约小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倒伏是小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且发生概率大,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制约春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11]㊂黄迎光等[12]研究表明,倒伏发生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较大,灌浆始期发生倒伏减产量高达37.29%,灌浆后期倒伏减产4.26%㊂因此,在小麦生育期发生倒伏都会对小麦稳产㊁高产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增加田间收获难度,不利于品种推广应用㊂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努力,选育了高产㊁抗倒伏且综合抗性好的新麦35新品种(国审麦20190019)㊂鉴于此,笔者通过品系比较试验㊁国家黄淮南片品种比较试验㊁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多年多点数据,对新麦35产量变化情况㊁适应性和抗倒伏进行分析探讨,为新麦35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为选育高产㊁抗倒伏㊁广适小麦新品种提供帮助[2,13]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㊀供试小麦材料为新麦35及2012 2015年度参加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品比试验的119个新品系;152个参试2014 201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品比试验品种;2015 2016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3组15个参试品种;2016 2017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3组16个参试品种;2017 2018年度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小组5个参试品种㊂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15):29-33㊀㊀㊀1.2㊀试验设计㊀2014 201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品比试验,品比设置23个点,参与汇总22个点,其中河南省11个㊁陕西省2个㊁安徽省5个㊁江苏省4个[14]㊂2015 2016年度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区试共设置区域试验试点26个,区试参与汇总试点22个,其中河南省10个㊁陕西省3个㊁安徽省4个㊁江苏省5个㊂2016 2017年度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区试共设置区域试验试点27个,区试参与汇总试点22个,其中河南省9个㊁陕西省4个㊁安徽省4个㊁江苏省5个㊂试验采用统一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设置3次重复,实际收获面积为13.33~15.00m2(计产面积按收获行长ˑ小区宽计算)[15-16]㊂2017 2018年度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共设置冬水组试验点23个,参与汇总生产试验试点22个,其中河南省10个㊁陕西省3个㊁安徽省5个㊁江苏省4个㊂生产试验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150m2,参试品种随机排列,田间肥水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17]㊂1.3㊀数据分析㊀采用Excel软件和区域试验统计分析软件‘农作物区域试验管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18]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产量表现2.1.1㊀小麦新品系品比试验㊂新麦35于2012 2014年度连续2年参加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120个新品系产量比较试验(表1),设置2次重复,其中2012 2013年度平均产量9300.5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8.78%,2013 2014年度平均产量8644.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84%㊂2年鉴定平均产量8972.3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8.33%㊂在120个参试材料中新麦35产量2年分别位居第4和3名,表明新麦35年际间产量相对稳定㊂表1㊀新麦35参加小麦新品系试验产量比较Table1㊀Comparison of yields of Xinmai35in wheat new variety test年份Year新麦35产量Yield ofXinmai35kg/hm2周麦18产量Yield ofZhoumai18(CK)ʊkg/hm2比CKComparedwith CKʃ/%位次Rank2012 20139300.5a8550.0b8.784 2013 20148644.0a8015.3b7.843平均Average8972.38282.78.33 ㊀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㊂㊀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0.05level.2.1.2㊀黄淮南片品种比较试验㊂由表2可知,新麦35于2014 2015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品比试验,平均产量8403.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71%,两者差异极显著,22点汇总,21点增产,增产点率95.5%,位居153个参试品种的第11位㊂表2㊀2014 2015年新麦35参加黄淮南片品种比较试验产量比较Table2㊀Comparison of the yields of Xinmai35in Huang-Huai south variety comparative test in2014-2015品种名称Variety name产量Yieldkg/hm2比CKCompared withCKʊʃ%位次Rank增产点数Site numberwith yieldincreaseʊ个减产点数Site numberwith yielddecreaseʊ个平产点数Site numberwith thesame yieldʊ个增产点率Percentage ofyield increasesitesʊ%ZX6688695.59.9712200100泉麦29Quanmai298658.09.792211095.5新麦36Xinmai368643.09.7332200100周麦36Zhoumai368554.58.644193086.4涡麦1212Womai12128502.08.155220095.5郑品麦22Zhengpinmai228485.58.006202090.9豫农186Yunong1868467.57.587201190.9栗农171Linong1718446.57.458211095.5机麦211Jimai2118430.07.429211095.5赛德麦5号Saidemai58409.0 6.9910202090.9新麦35Xinmai358403.0 6.7111211095.5瑞华1426Ruihua14268379.0 6.5312202090.9金诚麦11号Jinchengmai118370.0 6.4413211095.5濮兴0369Puxing03698356.5 6.2014193086.4许科918Xuke9188334.0 5.8715184081.8㊀注:因参加试验品种数多,只列出产量位次前15名的品种㊂㊀Note:Only15varieties were listed since the tested varieties were too much.2.1.3㊀黄淮南片2年区域试验㊂新麦35于2015 2017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3组2年区试,产量结果见表3㊂由表3可知,区试2年新麦35平均产量为8633.0kg/hm2,2016 2017年度产量为小组第1,2年平均比对照高6.73%,增产试验点数量多,达到93.2%,说明新麦35在黄淮南片麦区适应强㊂表3㊀2015 2017年新麦35参加黄淮南片品种区域试验产量比较Table3㊀Comparison of the yield of Xinmai35participated in the South Huanghuai Variety Regional Test in2015-2017年份Year产量Yieldkg/hm2比CKCompared withCKʊʃ%位次Rank增产点数Site number withyield increaseʊ个减产点数Site number withyield decreaseʊ个增产点率Percentage of yieldincrease sitesʊ%2015 20168362.07.014/1620290.92016 20178904.0 6.441/1721195.5平均Average8633.0 6.73 93.2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㊀㊀2015 2017年度新麦35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3组区试结果见表4㊁5㊂结果显示,2015 2016年度涡麦66产量最高,为8355.0kg/hm2,比对照周麦18(7699.5kg/hm2)增加8.53%㊂涡麦66在22个点次中,增产21点次,减产1点次,增产点率为95.5%㊂2016 2017年度新麦35产量最高,为8904.0kg/hm2,比对照周麦18(8365.5kg/hm2)增加6.44%㊂新麦35在22个点次中,增产21点次,减产1点次,增产点率为95.5%㊂表4㊀2015 2016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3组区域试验不同品种产量比较Table4㊀Comparison of different variety yields in Huang-Huai south regional test in2015-2016品种名称Variety name产量Yieldkg/hm2比对照Compared withCKʊʃ%增产点次Site number withyield increaseʊ个减产点次Site number withyield decreaseʊ个增产点率Percentage of yieldincrease sitesʊ%位次Rank涡麦66Womai668355.0aA㊀㊀8.5121195.51郑麦103Zhengmai1038299.5abAB7.7920290.92中育1220Zhongyu12208281.5abcABC7.5621195.53新麦35Xinmai358238.0abcdABC 6.9920290.94新科麦169Xinkemai1698182.5bcdeABCD 6.272201005周麦36号Zhoumai368140.5bcdefABCDE 5.7320290.96郑麦618Zhengmai6188124.0cdefBCDE 5.5120290.97郑麦369Zhengmai3698122.5cdefBCDE 5.4920290.98瑞华1426Ruihua14268122.5cdefBCDE 5.4915768.29中金13Zhongjin138119.5cdefBCDE 5.4519386.410俊达109Junda1098107.5defgBCDE 5.3021195.511郑品麦22号Zhengpinmai228101.5defgBCDE 5.2221195.512泛育麦17Fanyumai178068.5efgCDE 4.7920290.913龙科1221Longke12217986.0fgDE 3.7219386.414赛德麦1号Saidemai17953.0gE 3.2917577.315周麦18Zhoumai18(CK)7699.5hF 16㊀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㊂LSD0.05=11.14kg,LSD0.01=14.7kg㊂㊀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0.01level;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0.05level.LSD0.05=11.14kg,LSD0.01=14.7kg.表5㊀2016 2017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试早播组3组区域试验不同品种产量比较Table5㊀Comparison of different variety yields in Huang-Huai south regional test in2016-2017品种名称Variety name产量Yieldkg/hm2比对照Compared withCKʊʃ%增产点次Site number withyield increaseʊ个减产点次Site number withyield decreaseʊ个增产点率Percentage of yieldincrease sitesʊ%位次Rank新麦35Xinmai358904.0aA㊀㊀ 6.4421195.51郑麦103Zhengmai1038883.0abAB 6.1921195.52周麦36号Zhoumai368844.0abcAB 5.7221195.53郑麦16Zhengmai168812.5abcdAB 5.3421195.54禾丰3号Hefeng38769.0abcdABC 4.8220290.95郑品麦22号Zhengpinmai228758.5abcdABC 4.7021195.56泉麦31Quanmai318712.0bcdeABCD 4.1421195.57泛育麦17Fanyumai178679.0cdeABCD 3.7515768.28中育1220Zhongyu12208646.0defBCD 3.3519386.49徽研66Huiyan668632.5defBCD 3.1918481.810天民346Tianmin3468557.5efCDE 2.3013959.111皖宿321Wansu3218529.0efgCDE 1.9517577.312创新118Chuangxin1188485.5fghDEF 1.4317577.313周麦18Zhoumai18(CK)8365.5ghiEF 14安科1502Anke15028311.5hiEF-0.65111150.015安科157Anke1578247.0iF-1.4291340.916圣麦101Shengmai1017969.5jH-4.7351722.717㊀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㊂LSD0.05=12.7452kg,LSD0.01=16.8210kg㊂㊀Note: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0.01level;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0.05level.LSD0.05=12.7452kg,LSD0.01=16.8210kg.2.1.4㊀黄淮南片生产试验㊂由表6可知,新麦35于2017 2018年度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产量7408.5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7%,位居该组6个参试品种第1位㊂2.2㊀产量要素指标分析㊀对2017 2018年度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的6个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7㊂由表7可知,新麦35全生育期218.5d,比对照周麦18晚1351卷1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洋等㊀国审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新麦35的产量分析0.4d,属于中晚熟品种㊂株高75.5cm,与对照相当,22个试验点中无倒伏情况发生,说明新麦35抗倒伏能力强㊂新麦35穗粒数为34.8粒㊁千粒重45.5g㊁有效穗数为580.5万/hm 2,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㊂此外,新麦35产量三要素协调,具有高产㊁稳产潜力㊂表6㊀2017 2018年度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小麦品种生产试验C 组参试品种产量比较Table 6㊀Comparison of tested varieties yields in group C in Huang-Huai south production test in 2017-2018品种名称Variety name产量Yield kg /hm 2比CK Compared with CKʊʃ%汇总试验点Total test sitesʊ个增产点数Site number with yield increaseʊ个增产点率Percentage of yield increase sitesʊ%位次Rank 中育1220Zhongyu 12207344.04.85222195.52泛育麦17Fanyumai 177314.04.43221881.84郑麦103Zhengmai 1037290.04.08222195.55郑品麦22号Zhengpinmai 227320.04.51222195.53新麦35Xinmai 357408.55.7722221001周麦18Zhoumai 187004.06表7㊀2017 2018年新麦35参加黄淮南片生产试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Table 7㊀Comparison of major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Xinmai 35in Huang-Huai south production test in 2017-2018品种名称Variety name有效穗Effective ears 万/hm 2穗粒数Grains per ear 粒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 g全生育期Whole growth periodʊd比对照Compared with CK ʃd基本苗数Basic seedlings 万/hm 2最高蘖数Maximum tiller number 万/hm 2株高Plant height cm严重倒伏点数Severelodgingsites不严重倒伏点率Percentage ofnot severelodgingstiesʊ%新麦35Xinmai 35580.534.845.5218.50.4276.01395.075.50100泛育麦17Fanyumai 17582.033.542.7217.7-0.4282.01425.079.9291郑麦103Zhengmai 103588.031.743.2218.10279.01470.075.9195郑品麦22号Zhengpinmai 22585.033.042.3217.9-0.2279.01365.070.60100中育1220Zhongyu 1220595.532.343.7217.9-0.2280.51335.076.5195周麦18Zhoumai 18(CK)564.032.643.6218.10279.01380.075.31952.3㊀新麦35产量变化㊀河南省地域广阔,各地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等有所不同,导致产量差异较大[19-20],粮食增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对高产新品种的选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该研究对新麦35产量多年多点综合分析,结果见图1㊂由图1可知,新麦35在2014 2019年度产量较对照的增产幅度都在5.00%以上,最高达到8.77%,有很强的增产潜力㊂2014 2018年度新麦35在参加区域试验和国家生产试验所统计站点中增产点率分别为95.5%㊁90.0%㊁95.5%和100%,可以看出新麦35的品种适应性强,在黄淮南片地区有很好的推广潜力㊂图1㊀2012 2018年度新麦35比对照增产率比较Fig.1㊀Comparison of yield increasing rate of Xinmai 35com-pared with CK in 2012-20183㊀讨论3.1㊀新麦35产量要素㊀小麦产量的形成较为复杂,不仅受基因型影响,也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㊂多年研究表明,有效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在产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㊂董策等[21]认为,株高㊁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和生育期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㊂张晗等[22]认为,小麦产量与 三因素 呈正相关,而产量 三因素 之间一般呈负相关㊂冯素伟等[23]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㊂新麦35千粒重为45.5g,穗粒数为34.8粒,在参试品种中均最高,同时产量也达到小组第1,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同时提升是其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㊂大田观察发现,新麦35根系活力好,旗叶叶功能持续时间长,耐热性好,可有效避免生育后期干热风危害,确保灌浆顺畅,这可能是千粒重高的原因之一㊂倒伏是制约小麦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极大,严重时减产达50%[24]㊂孙盈盈等[25]认为,品种选育应该注重农艺性状(株高㊁茎秆粗度㊁充实度等)与力学性状(茎秆抗折力等)相结合,选择高产抗倒伏品种㊂聂萌恩等[26]认为,提高作物抗倒性,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因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㊂该试验结果显示,新麦35株高为75.5cm,比对照周麦18高0.2cm,在22个试验点中无倒伏情况发生㊂田间观察新麦35茎秆粗壮,弹性好且蜡质层厚,这可能导致其抗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倒性突出㊂3.2㊀新麦35的推广应用㊀为实现该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不同区域高产的目的,农业生产中河南㊁陕西及安徽淮北地区栽培上应注重采取拔节期增施氮肥㊁灌浆中后期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以减少小花退化,提高小花结实率,通过延长旗叶和倒二叶功能期增加千粒重[27-28]㊂研究表明,叶绿素含量在灌浆中后期随小麦籽粒产量提高有增加的趋势[29]㊂通过灌浆中后期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使小麦生育后期保持旗叶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保持较高的叶片活力,会有助于千粒重的提高,从而有助于产量的提高㊂江苏苏北及沿淮晚茬播种区域应适期足墒播种㊁适当增加播量,尽可能培育冬前壮苗,在第1次分蘖盛期增加冬前分蘖比例,促进成穗率的提高,另外在拔节前追施一次速效磷钾肥,以促花㊁保花㊁增粒,实现高产[30]㊂4㊀结论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新麦35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㊁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优点在于苗壮茎秆弹性强,抗倒抗寒能力强;根系较发达,千粒重较高,一般年份都可以达到50g以上,熟相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稳定㊂结合黄淮南片的气候特征和生产条件,大面积种植新麦35的关键技术是提高单位面积穗数,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㊂参考文献[1]付亮,蒋志凯,夏彦丽,等.种植密度对新麦35产量和生理学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4):18-19,79.[2]金松灿,王春平,孔欣欣,等.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和生理性状的遗传增益研究[J].种子,2014,33(9):1-5.[3]郭秀焕,赵平,李学军,等.小麦超高产育种主要指标的探讨[J].种子, 2004,23(1):44-46.[4]金彦刚,王歆,夏中华,等.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瑞华麦523产量形成分析[J].种子,2019,38(10):132-135.[5]茹振钢,冯素伟,李淦,等.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产潜力与实现途径[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88-3393.[6]顾晶晶,余慷,陈树林,等.河南小麦品种穗粒数性状的动态变化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10):4143-4158. [7]赵檀.河北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8]张中州,赵月强,张锋,等.2005 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J].作物杂志,2014(5):32-37. [9]田纪春,邓志英,胡瑞波,等.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J].作物学报,2006,32(11):1699-1705.[10]杨程,李向东,张德奇,等.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0):19-23.[11]马勇,邵立刚,王岩,等.倒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系)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61,139.[12]黄迎光,郑以宏,袁永胜,等.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6):51-53,58.[13]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等.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35选育及性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6-68.[14]赵虹,胡卫国.2014 201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品比试验总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2-100.[15]赵虹,胡卫国.2015 2016年度国家黄淮冬小麦品种试验总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55-117.[16]赵虹,胡卫国.2016 2017年度国家黄淮冬小麦品种试验总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7:85-118.[17]赵虹,胡卫国.2017 2018年度国家黄淮冬小麦品种试验总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8:281-353.[18]任仰涛,金彦刚,李珍富,等.江苏淮北地区21个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18-19,53.[19]熊淑萍,卢中民,吴克远,等.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产量及其有关气候因子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8(2):123-129.[20]李巧云,年力,刘万代,等.冬前积温对河南省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4):563-569.[21]董策,李炎艳,张希太,等.2013 2021年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22,54(5):24-29.[22]张晗.小麦产量与三要素及三要素间的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23]冯素伟,姜小苓,胡铁柱,等.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3):1-5. [24]王芬娥,黄高宝,郭维俊,等.小麦茎秆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5):92-95.[25]孙盈盈,王超,王瑞霞,等.小麦倒伏原因㊁机理及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22,12(3):1-5.[26]聂萌恩,柳青山,白文斌,等.喷施多效唑对谷子农艺性状及抗倒伏力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3):35-41.[27]孟祥海,陈秀敏,乔文臣,等.衡观35小麦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增产途径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3):1-4,7.[28]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等.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46-50. [29]王绍中,郑天存,郭天财.河南小麦育种栽培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0]单玉珊.小麦超高产研究浅见[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1):138-140.3351卷1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洋等㊀国审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新麦35的产量分析。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以2019-2020年为例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以2019-2020年为例


5 1 生育期调查
由表 1 可知ꎬ 所有参试品种出苗、 越冬、 返青时
最晚ꎬ 4 月 15 日ꎮ “ 中麦 578” 、 “ 西农 979” 扬花最
早ꎬ 4 月 15 日ꎻ “ 百农 207” 、 “ 师栾 02 - 1” 、 “ 新麦
成熟最早ꎬ 5 月 26 日ꎻ
“ 中麦 578” 、
“ 中麦 895” 、
号” 熟期次之ꎬ 5 月 27 日ꎻ “ 郑麦 379” 熟期最晚ꎬ 5
月 29 日ꎮ 其余参试品种熟期 5 月 28 日ꎮ
表 1 生育时期及群体动态记载
处理
郑麦 7698
中麦 578
百农 AK58
周麦 27
百农 207
西农 979
2020 年 2 月 18 日用苯醚甲环唑 20g667m 防治纹枯病ꎻ
-2
4 月 18 日用阿维菌素 20mL667m 加劲勇 10mL667m
-2
分别防治小麦红蜘蛛和蚜虫ꎻ 5 月 8 日用醚菌脂 50%
10g667m 防治小麦白粉病加氟环唑 30% 治小麦条
-2
锈和叶锈病ꎮ
4 天气影响
46 0
44 0
43 4
47 6
48 6
41 0
47 2
42 8
48 8
55 8
46 8
49 9
43 7
47 2
48 0
46 7
47 9
45 5
39 9
31 3
37 1
34 8
29 7
27 6
33 6
30 9
32 4
34 8
43 7
33 2
31 7
31 6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9,25(01)河南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及适应性分析范永胜朱红彩屈涛孙玉镯刘文静杨京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为了评价新育成审定小麦新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及稳定性,运用作物品种区试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稳定系数的分析方法,研究了10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的产量差异及稳产性。

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试验点间存在显著差异,品种×试点互作也达显著差异。

其中,商麦167产量最高为8541.0kg/hm2,新科麦169、郑麦618产量也较高,分别是8439.0kg/hm2、8437.0kg/hm2,这3个品种的适应性较好,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适应性;稳产性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9)01-0042-03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素有“河南熟,天下足”之称,常年小麦种植面积530万hm2,总产量突破200亿kg[1]。

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不应只是高产,而是在适应性广和具有一定稳产性的基础上高产。

为此,笔者对新育成的9个小麦品种及周麦18(CK)在河南省6个试验点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有利于了解新品种的丰产性及对各试验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为河南省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2]。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品种的丰产性来自2016年黄淮南片区试试验中的9个品种(2018年已通过国审),分别为新麦32、商麦167、鑫农518、郑育麦16、周麦32、许科168、新科麦169、豫丰11、郑麦618,以及周麦18(CK)[3]。

1.2试验设计和地点2016年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m2。

在河南省选取6个试验点汇总,分别是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商丘)、河南科技学院(新乡)、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漯河)、濮阳市种子管理站(濮阳)、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驻马店)。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育种实践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育种实践
种培 育 ” 子课题 承 担单位 (0 6 A 0 A 2 1 ) 2 0 B D 1 0 — 1
关键 词 : 小麦 : 麦 2 : 育 新 1选
新麦 2 1是 河南 省新 乡 市农 科 院用 含 有 英 国抗 源 C 9血 缘 的高 产 、 病 、 熟 、 穗 型亲 本 偃 展 1 作 3 抗 早 多 号 母本 , 含有 波 兰 、 大 利小 麦 血缘 的高 产 、 适 、 病 、 意 广 抗 晚熟 、 穗 兼 大 穗 型 品 种 新 麦 9号 作 父 本 , 谱 法 选 多 系
准 ; 病 性要 求对 条锈 、 抗 白粉 等病 害 达到 中抗 以上 。
22 技 术 路线 . 抓 住 高产 主线 ,重点协 调 好 品质 、 抗
因. 具有 较 强 的抗 灾 减 灾能 力 . 应 生产 和 市 场 需求 , 适
也是 一个 高产 、 病 、 抗 中早熟 、 寒 的种 质资 源 。 抗
子粒饱满 , 白粒 , 品性 好 。 质 达 中筋 小 麦 以上 标 商 品
育而 成 的 高产 、特抗 寒 、抗 病 、 中早熟 小 麦 新 品种 。
20 0 9年通 过 国 家 审定 f 国审 麦 2 0 0 4 该 品种 抗 寒 0 9 1) 性 极 好 , 有 F n 、 P P 四川 繁 1 优 良 的抗 病 基 含 u0 N F 、 等
摘要 : 麦 2 新 1由河 南省 新 乡 市农 业 科 学 院 用偃 展 1号 为 母
本 、 麦 9号 为 父 本 杂 交 . 后 代 系谱 法 连 续 选 择 培 育 而 成 。 新 新 经 麦2 1属 弱春 性 偏 冬 、 高产 、 产 、 病 、 寒 、 稳 抗 抗 中早 熟 品种 。 系谱
纯 氮 1  ̄ 5 g 磷 ( ) ̄ k 、 ( 6 7 g 锌 肥 l g 注 意 精 2 1 k 、 PO 6 7 g 钾 K O)  ̄ k 、 k。

2008—2009年度新乡市强筋小麦新品种试验简介

2008—2009年度新乡市强筋小麦新品种试验简介
寸 阉舯
研究 论文
2 0 — 0 9年度新乡市强筋小麦新品种 试验简介 820 0
崔 建 民
( 南 省新 乡 市种 子 管 理 站 , 5 0 3 河 430 )
李 生 堂
( 南省 延 津 农 业 局 , 5 0 0 河 470 )
为及 时筛选 出既优 质又 高产 的小 麦新 品种 .进 一 步优化 河南 省新 乡市 强筋 小麦 品种结 构 。促 进 我市 大 面 积优 质 小 麦 单 产 的 进一 步提 高 .0 8 2 0 2 0 — 0 9年 度 继
20 0 9年小 麦 病 害 发 生 轻 . 热 风 发 生 晚 f 干 5月 2 7 处 理 2 处 理 5 处 理 1 本 试 验 条 件 下 处 理 3增 收 效 > > .
高 . 穗率 中等 。起 身拔 节生 长缓 慢 , 成 株高 8 c 左右 , 0m
参考 文 献
[] 光 辉 . 机 无 机 复 混 肥 肥 效 试 验研 究 . 肥 与 复 肥 ,0 0 1 ( )7 ~ 1马 有 磷 2 0 ,5 2 :2
期天 气 晴 朗 . 温度适 宜 , 小麦 粒重 较往 年偏 高 。
个 品种 中 . 第 4位 , 合 6 7 产 5 69 g 比对 照种 居 折 6 m2 2. , k 济麦 2 O减产 24 不显 著 .%.
34 西农 9 9 该 品种 属 半冬 性大 穗 型 中熟 品种 幼 . 7 苗半 直立 , 色浅 绿 , 寒 性好 , 苗 抗 前期 长 势强 壮 , 蘖力 分
定 中感 白粉病 , 他病 害表 现较 轻 。 量 结构 中三 要素 其 产
协 调 缺 点是不 抗 倒 . 早 衰现 象 。 有
年高 . 并且 在越 冬期 间没 有 出现气 温骤 降 天气 . 小麦 分

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播期及播量试验研究。

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播期及播量试验研究。

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播期及播量试验研究摘要:研究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在河南省新乡地区的适宜播期及播种量,使良种良法相配套,为新品种进一步推广示范提供参考。

以当地群众习惯播期10月4日为基准播期,向后每7 d为一期共播种三期,播种量设4个水平:每亩7.5 kg、10.5 kg、13.5 kg、16.5 kg,进行播种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大,植株的穗粒数、千粒重、穗长随之减少;亩穗数、株高随之增大。

新科麦168适宜播期为10月4日-11日,适宜亩播量为13.5-16.5 kg。

关键词:小麦;新科麦168;播期;播种量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小麦种植面积约526.67万hm2,产量和育种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1-2]。

新科麦168是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培育的半冬性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新乡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强筋小麦生产基地,要加强对强筋小麦新品种的配套生产技术研究,使良种良法相配套[3-5]。

我们对新科麦168的播期和播种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为进一步推广示范、应用及生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新科麦168,由新乡市农科院提供。

播前种子用8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1%)和50%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13%)拌种。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新乡市获嘉县城关镇前李村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为壤土、肥力中上且均匀,前茬作物为玉米,于2015年10月1日收获,亩产600 kg。

1.3 试验设计试验为两因素裂区设计,重复三次。

主区(A)为播期,设3个水平:10人工开沟,顺沟浇水,水下渗后人工顺沟播种,等行距机条播,行距20 cm,播后随即覆土,确保一播全苗。

小区长4 m,宽3 m,每畦12 行,埂宽0.4 m。

田间播种见图1。

A1B1 A1B3 A1B2 A1B4 A3B3 A3B1 A3B2 A3B4 A2B2 A2B1 A2B4 A2B3 A2B2 A2B1 A2B4 A2B3 A1B2 A1B3 A1B4 A1B1 A3B3 A3B2 A3B1 A3B4 A3B4 A3B3 A3B1 A3B2 A2B1 A2B4 A2B3 A2B2 A1B4 A1B1 A1B2 A1B3图1 田间种植图(西)1.4 田间管理2016年3月10日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5 kg;5月9日浇灌浆水。

小麦新品种视察168 的选育及应用

小麦新品种视察168 的选育及应用

河南农业2022年第22 期NONGGUANG TIANDI农广天地小麦新品种视察的选育及应用168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苗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春季麦苗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

株高75.2~79.5 cm,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

视察168植株旗叶上举,穗下节短,穗层较整齐,熟相好。

麦穗长方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

亩穗数37.8万~40.2万,穗粒数32.7~39.6,千粒质量42.8~45.6 g。

(二)抗病鉴定视察168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三)品质结果2018年对视察168的籽粒进行检测,籽粒蛋白质含量13.6%,容重734 g·L -1,湿面筋含量27.6%,每100 g 吸水量59.0 mL,稳定时间4.1 min,拉伸面积34 cm 2 最大拉伸阻力150EU。

2019年对视察168的籽粒进行检测,籽粒蛋白13.5%,容重713 g·L -1,湿面筋含量27.2%,吸水量56.6 mL,稳定时间3.6 min,拉伸面积2,最大拉伸阻力165 EU。

三、视察168的试验产量结果分析2016 — 2017年参加河南省矮败小麦创新联合体小年、2018 — 2019年参个试验点,分布于河南省半冬性品种的不同生产郑州市、沁阳市、许昌市、上蔡县、年参个试验点,分别设在新乡市、荥阳市、沁阳市、(一)小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分析2016—2017年河南省矮败小麦创新联合体小麦18个品种(不含对照品18为对照品种。

分1个区组,小区面积2,无重复。

各试验点均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 2017年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小麦播种期降雨15~20 d。

由2~3次降水,南部试验区赤霉病和叶锈病严重发;北部试验区降雨较少,5月15 — 16日强风暴雨造成了部分试验点出现严重倒伏。

5月下旬,气温突升,个别试验点受到干热风的危害,导致千粒质量降低,造成减产,仅有8个品种进入区域试验。

2019-2020年新乡市优质小麦品比筛选试验

2019-2020年新乡市优质小麦品比筛选试验

2020.12试验研究2019-2020年新乡市优质小麦品比筛选试验郭文婵(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新乡453003)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强筋、中强筋优质小麦8种,实现技术集成化、本土化、实用化,为小麦生产向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方向发展提供支撑,笔者以当地主导和近年新审定的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伟隆169''丰德存麦21''新麦26''丰德存麦5号'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其中'伟隆169'较对照增产1.6%,是一个有推广潜力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丰德存麦21''新麦26''丰德存麦5号'为强筋小麦品种,单价较高,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麦;品种比较;新乡市新乡市地处黄淮平原麦区中部,气候适宜,地力肥沃,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之一,“新乡小麦”也于2014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进一步满足市场对优质中、强筋小麦的需求,提高种植效益,笔者于2019-2020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于本地种植的高产、多抗、高效优质小麦主导品种$本试验围绕绿色高质高效要求,立足节种、节水、节肥、节药%高质、高效等多重目标,结合区域生生产,选本地主导和年新的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高产高效,筛选综合农艺性状好、品质达到标、适宜本地种植的小麦强筋、中强筋品种,实现化、本土化、,为小麦生产向质高、结:优、效益更好的提$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百农4199、伟隆169、秦鑫271、西农979、师栾02-1、新麦26、麦21、丰德存麦5、百农418 (CK)$1.2试验设计试验为大区试验,每个品种1畦,面积300m2左,重$试验地、种理一$1.3基本情况试验地于获乡,肥力一,地平、,试验地为,为,获为2019年 1014,产230kg,地采用深耕+旋耕+的方式$肥I 45%(17:23:5)复合肥50kg/亩$10月17等行距机械播种,播量12.5kg/亩,行距0.17m。

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9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

国审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9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

年 产试验
,

,以测定其丰产性、产性及产 成叫
本,半冬性中熟大穗高粒重抗倒伏小麦新品种周麦
16号为父本杂交,采用“弱春性!半冬性”杂交组配模
式,经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该
品种2014年2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11$ 2013-2015年连续2年 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2015-2016年度参加
2.2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互作方差分析表明,新麦29在国家区域试验中 方差值 变异 数均 小, 说明该品种 有 的
性#
表1中以出,新麦29的均
值变异 数均在13以下,相对较高,且均值最高,说
表1新麦29及对照品种偃展4110在国家小麦区试中的产量表现及稳定性
年度
2014 2014 2015 2015 2016 2016
在3年54点次的试验中,有5点在7 200 kg/hm2以
下,占试点总数的9.3%;有47点在7 200-10 000 kg/hm2
之间,占试点总数的87.0%; 2点在10 000 kg/hm2以
上,占试点总数的3.7%,说明新麦29的产量水平主
要分布在7 200-10 000 kg/hm2之间#
1.2方法
采用中

发的
('产

,采用年
品种的

“区试99*$
种增
品种的产性;差
;新
验,
性;
(Shulka)
品种 定$3
(
的 半冬性品种)$ 2016年12月通
审 系(CV) ,
品种的
定性,CV
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2$为了使小麦新品种 新麦29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文 用国 家黄淮南 试 ,对该品种的丰产性、产性及

小麦新品种新麦3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新麦3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8,24(17)小麦新品种新麦3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黄金华王士坤王玲燕朱红彩王映红*蒋志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新麦3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半冬性、高产、稳产、多抗的旱地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河南省丘陵及旱地麦区种植。

该文介绍了新麦39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新麦39;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17-0026-02The Key Point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Wheat Variety Xinmai39Huang Jinhuaet al.(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453003,China)Abstract:xinmai39is a new variety of semi-winter wheat with high yield,stable yield and high quality of drought resistance,which was selected and bred by xinxiang agricultural academy of henan province,Suitable for early and middle cropping in hilly and dryland wheat areas of henanprovinc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wheat39 and the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for many years,the key points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Key words:Xinmai39;Key points;Cultivation techniques小麦属禾本科,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

新麦32的特征特性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新麦32的特征特性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比较好的饱满度。 产量表现 "#'02"#'& 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的区试,经过测产,
产量平均超过 %'##31./-",与周麦 '% 对照品种进行比较,产量 增加了 0+"4,达到了极显著的差异水平,所有的试验点中增产 点率达到了 %0+"4,在参试的 $5 个小麦品种中排在第 $$ 位。 "6$&2"6$5 年继续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的区试,产量平均 为 %6%&31./-",与周麦 $% 对照品种进行比较,增产幅度为 &+54,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增产点 *54左右,在参加区试的 $) 个小麦品种中排在第 5 位。" 年的区域试验,经过测算,平均产 量达到了近 %$6631./-",与对照品种周麦 $% 相比,增加了 0+*4,增产点率为 *64。"6$52"6$) 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的生 产试验,经过测产,产量平均达到了 %5)*31./-",与对照品种周 麦 $% 进行比较,增产幅度为 &+)4,所有的试点全部表现增产, 在参加生产试验的 ) 个小麦品种中排在第 " 位。整体表现出很
术。 新麦 !" 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以矮抗 &% 与周麦 "" 作为
亲本选育而来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 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编号为 "#'%##'!,在河南省种植,综合性 状表现良好。现结合笔者实践,对新麦 !" 的特征特性以及相关
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 '、新麦 !" 的特征特性 农艺性状 新麦 !" 在河南省栽培,全生育期平均 "!#( 左右,熟期中

小麦品比实验报告

小麦品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品种,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供试品种:本地区主要种植的10个小麦品种,分别为A、B、C、D、E、F、G、H、I、J。

试验地:本地区典型小麦种植地,土壤肥力中等。

2. 实验方法(1)试验地准备:试验地耕翻、平整,施足底肥,基肥采用复合肥,每亩施用量为50公斤。

(2)播种:采用条播,行距30厘米,株距15厘米,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

(3)田间管理:按照小麦生长规律,进行浇灌、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4)观察记录:定期观察小麦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5)收获:成熟期进行收割,测定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比较根据收获结果,10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如下(单位:公斤/亩):A:400;B:450;C:420;D:430;E:380;F:400;G:410;H:420;I:450;J:430。

分析:品种B、I、J的产量较高,分别为450、450、430公斤/亩,可作为本地区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

2. 品质比较对1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如下:A:蛋白质含量10.5%,面筋质含量28%;B:蛋白质含量11.2%,面筋质含量29%;C:蛋白质含量10.8%,面筋质含量27%;D:蛋白质含量11.0%,面筋质含量30%;E:蛋白质含量10.3%,面筋质含量26%;F:蛋白质含量10.6%,面筋质含量28%;G:蛋白质含量10.9%,面筋质含量27%;H:蛋白质含量11.1%,面筋质含量29%;I:蛋白质含量11.3%,面筋质含量30%;J:蛋白质含量11.0%,面筋质含量31%。

分析:品种I、J的蛋白质含量和面筋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1.3%、30%和11.0%、31%,可作为本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

3. 抗病性比较对10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观察,结果如下:A:抗白粉病,感锈病;B:抗白粉病,抗锈病;C:抗白粉病,感锈病;D:抗白粉病,抗锈病;E:抗白粉病,感锈病;F:抗白粉病,抗锈病;G:抗白粉病,感锈病;H:抗白粉病,抗锈病;I:抗白粉病,抗锈病;J:抗白粉病,抗锈病。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889收稿日期:2023-03-28作者简介:朱红彩(1980 ),女,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㊁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新品种㊁新技术推广等,E-mail:398537483@㊂通信作者:范永胜(1980 ),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㊁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㊂文献著录格式:朱红彩,彭东,王映红,等.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24,65(4):889-893.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40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朱红彩,彭东,王映红,王玲燕,马海涛,窦士树,赵建选,范永胜∗(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㊀453000)㊀㊀摘㊀要: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㊁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㊁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㊂供试材料根据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5类群,第Ⅱ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资源材料加以利用,第Ⅲ类群品种可以作为矮秆抗倒㊁早熟材料加以应用,第Ⅴ类群品种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㊁高产资源加以利用㊂关键词:小麦;新麦系列;主要性状;综合分析;育种中图分类号:S512.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4)04-0889-05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of new wheat seriesZHU Hongcai,PENG Dong,WANG Yinghong,WANG Lingyan,MA Haitao,DOU Shishu,ZHAO Jianxuan,FAN Yongsheng ∗(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 453000,Henan)㊀㊀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good use of 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main traits of Xinmai series varieties,11main agronomic and quality traits of 27Xinmaiseries wheat varieti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quality traits was large,among which the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stability time was the largest,the genetic variation degre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high,andthe genetic basis was richer,and there was a complex correlation between agronomic traits and quality traits,and there were8pairs of trait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with 1000-grain weight and yield being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protein and wet gluten and water absorption,protein and stabilization time being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onstraint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According to agronomic traits and quality traits,the tested materials can be clustered into five groups,group Ⅱcan be used as the resource material for improving panicle characteristics in breeding,group Ⅲcan be used as dwarf straw lodging resistance and early maturing materials,and the varieties in group Ⅴare all high-quality strong gluten varieties,which canbe used as high-quality strong gluten and high-yield resources in breeding.Keywords :wheat Xinmai series;main traits;comprehensive analysis;breeding㊀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抓好小麦生产,全国夏粮有保障㊂河南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出了一系列新麦品种[1-5],在河南省乃至黄淮冬麦区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新麦9号㊁新麦18㊁新麦26等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主导品种,其中,新麦18号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强筋品种新麦26是黄淮冬麦区南890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片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202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新麦26已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的标杆品种;新麦45被列为 全国第三届/第四届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 专家推荐品种,是河南省 四优四化 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主推品种[2]㊂一些学者对新麦系列品种进行了研究,王映红等[2]分析了近十几年来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麦系列品种容重与蛋白质含量㊁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容重㊁蛋白质含量㊁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负相关,新麦系列中筋㊁强筋和春性3种品种类型的产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王士坤等[3]对新麦系列16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分析表明,与对照(周麦18)相比,新麦系列品系大部分表现为增产,株高较低,但籽粒黑胚率高;杨海峰等[4-10]对超强筋小麦新麦26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㊁新麦58的品质分析表明,这些品种主要指标均达到国标强筋小麦标准,品质稳定性好,年际间受栽培条件及气候影响较小㊂但关于新麦系列小麦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研究分析较少㊂为此,本试验以2000 2022年审定的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对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性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以2000 2022年国家㊁河南省审定的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表1)㊂1.2㊀数据处理与分析㊀㊀数据来源于审定公告及相关文献[5-10],对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产量㊁株高㊁生育期㊁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㊁容重㊁蛋白质含量㊁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㊁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㊂根据统计学原理,对各品种的产量㊁农艺性状和品质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全部数据采用Excel2007软件和DPS v7.05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产量表现㊀㊀从表2可以看出,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03.57%;其次是产量(14.53%);容重和生㊀㊀表1㊀新麦系列品种Table1㊀Xinmai series varieties序号品种审定编号1新麦12豫审麦20020022新麦9号国审麦20030083新麦11国审麦20030284新麦13国审麦20030095新麦16豫审麦20030026新麦18国审麦20040057新麦19国审麦20060158新麦9817国审麦20070129新麦21国审麦200901410新麦26国审麦201000711新麦23国审麦201301612新麦29豫审麦201401113新麦30豫审麦201402614新麦32国审麦2018001315新麦36国审麦2018004116新科麦169国审麦2018003317新麦39豫审麦2018004718新麦35国审麦2019001919新科麦168国审麦2020007520新麦51豫审麦2020004021新麦28豫审麦2021007422新麦38国审麦2021004223新麦45国审麦2021001724新麦40国审麦2022014125新麦52国审麦2022008026新麦9389豫审麦2022009427新麦60豫审麦20220093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48%和2.30%;株高和吸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5%和4.82%;其余5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4%~6.81%;表明除了容重和生育期之外,其余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㊂说明新麦系列小麦的容重和生育期比较稳定,遗传改良的空间较小;稳定时间变化幅度最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可选择范围大,有较大的改良空间㊂2.2㊀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㊀㊀从表3可以看出,新麦系列小麦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穗数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穗数与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6;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吸水量与湿面筋含量㊁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㊂结果分析表明,新麦系列小麦产量提升与千粒重增加密不可分,穗数和穗粒数两者呈相互制约关系㊂鉴于小麦㊀㊀表2㊀新麦系列品种的农艺性状㊁品质和产量表现Table 2㊀Agronomic traits ,quality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Xinmai series varieties指标株高/cm生育期/d 穗数/(万㊃hm-2)穗粒数千粒重/g 容重/(g㊃L-1)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min 产量/(kg㊃hm -2)最大值85.00232.00672.0039.8048.50824.5016.6035.2064.4027.259120.00最小值71.00215.00522.0029.8035.00773.0013.1027.5053.40 1.003973.50平均值78.29225.47601.4434.4842.91799.5514.5831.5059.00 6.757611.29标准差 3.80 5.1937.94 2.35 2.8411.860.92 1.93 2.85 6.991106.20变异系数/%4.852.306.316.816.611.486.286.144.82103.5714.53表3㊀新麦系列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Table 3㊀Correlation between agronomic traits and quality traits of Xinmai series varieties性状株高生育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生育期-0.14穗数0.01-0.36穗粒数0.130.32-0.39∗千粒重0.120.02-0.120.09容重-0.050.140.190.10-0.17蛋白质含量-0.22-0.020.26-0.24-0.13-0.10湿面筋含量0.16-0.13-0.09-0.180.13-0.190.45∗吸水量-0.06-0.100.30-0.34-0.100.060.41∗0.39∗稳定时间0.050.170.40∗-0.17-0.120.070.61∗∗0.080.44∗产量0.05-0.160.250.230.56∗∗-0.010.230.06-0.030.22㊀㊀注: ∗ 表示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 <0.05); ∗∗表示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 <0.01)㊂品种是多种性状的集合,难以用单一性状进行准确评价,因此,需采用多元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评价㊂2.3㊀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㊀㊀对27个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种性状采用规格化转变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图1),在遗传距离为1.14时可为5类㊂第Ⅰ类群只包括新麦12,该品种属于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最低㊂第Ⅱ类共包括17个品种,可继续分为3个亚类,Ⅱ1类包括新麦9389㊁新麦52㊁新麦51㊁新科麦169㊁新麦29㊁新麦16㊁新麦13和新麦9号;Ⅱ2类包括新麦35㊁新麦36和新麦11;Ⅱ3类包括新麦39㊁新麦60㊁新科麦168㊁新麦32㊁新麦30和新麦18㊂第Ⅲ类包含新麦23和新麦19㊂第Ⅳ类包含新麦40㊁新麦21和新麦9817㊂第Ⅴ类包含新麦38㊁新麦28㊁新麦45和新麦26,该类群属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㊂从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和品种性状平均表现(表4~5)可以看出,第Ⅰ类新麦12是2002年河南省审定的旱地小麦品种,产量较低㊂第Ⅱ1㊁Ⅱ2㊁Ⅱ3类群品种的特点是穗粒数多㊁千粒重较高,Ⅱ1类品种属于大穗多粒型;Ⅱ2类品种属于株型偏高㊁籽粒大型;Ⅱ3类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其中新麦39属于旱地小麦品种,产量明显高于新图1㊀新麦系列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聚类图Fig.1㊀Cluster diagram of agronomic traitsand quality traits of Xinmai series麦12,随着审定年份推迟产量水平逐步增加,说明育种工作有明显的进步㊂第Ⅲ类群品种早熟㊁矮892㊀㊀2024年第65卷第4期秆,其中新麦19是当年审定全国32个国审小麦新品种中唯一的半冬性早熟高产抗病强筋品种,2006年起被列为河南省半冬性小麦主导品种和河南省良种推广补贴品种㊂第Ⅳ类群品种植株偏高㊂第Ⅴ类群品种品质指标均达到了强筋品种标准,突出特点为产量较高㊁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较高,稳定时间较长,平均稳定时间为21.7min,平均产量8097.8kg㊃hm -2㊂表4㊀各类群农艺性状Table 4㊀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groups类群株高/cm 生育期/d 穗数/(万㊃hm -2)穗粒数千粒重/g 产量/(kg㊃hm -2)Ⅰ75.0230.0570.030.035.03973.5Ⅱ178.2226.2602.436.143.17782.6Ⅱ282.2228.3548.535.545.47662.0Ⅱ375.5227.0581.835.244.07099.5Ⅲ74.5216.5628.532.940.87301.8Ⅳ83.0219.2626.032.143.07672.0Ⅴ78.9227.6644.633.242.18097.8表5㊀各类群品质性状Table 5㊀Quality traits of various groups类群容重/(g㊃L-1)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min Ⅰ802.013.931.561.3 1.9Ⅱ1804.813.729.358.3 3.7Ⅱ2787.314.032.155.7 3.7Ⅱ3795.815.232.859.5 3.8Ⅲ799.515.030.755.4 4.3Ⅳ798.814.333.861.0 2.3Ⅴ804.115.932.262.221.73 结论与讨论变异系数是反映各农艺性状变异程度的统计量,在配制亲本时,可以从变异系数较大的农艺性状中选择材料作为亲本进行遗传改良[11]㊂从新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综合表现表明,新麦系列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㊂新麦系列27个小麦品种从品质类别可分为强筋小麦(占比21.9%)和中筋小麦,没有弱筋品种;从抗旱性可分为水地品种和旱地品种;从抗寒性可分为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有新麦11㊁新麦12㊁新麦9817㊁新麦21㊁新麦23㊁新麦29,2014年以后新麦系列审定的半冬性㊁优质强筋品种较多,育种者根据特定的育种目标选定优质的种质资源㊂新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千粒重是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相互影响较小㊂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蛋白质含量㊁湿面筋含量㊁吸水量㊁稳定时间等品质重要指标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关系更密切㊂这与崔文礼等[12-13]研究结果一致㊂在制定育种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性㊂新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麦系列品种被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新麦12是审定年份较早的旱地品种,产量较低,除新麦12外,其他类群产量性状变化幅度不大㊂第Ⅱ类群千粒重和穗粒数优势特别突出,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的材料加以利用㊂第Ⅲ类群品种株高㊁生育期明显低于总体平均值,可以作为矮秆抗倒㊁早熟材料加以应用㊂前4大类群属于中筋小麦品种㊂第Ⅴ类群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平均值最高,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㊁高产资源加以利用㊂特别是新麦26和新麦45,这2个品种可作为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种质材料㊂新麦26主要品质指标均明显高于加麦2号,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全国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被评为超强筋㊁面包与面条兼用小麦[14],也是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超强筋小麦品种,自2010年审定以来,新麦26目前已推广了13年,在强筋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全国排名第1位,在黄淮海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530万hm 2,是目前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㊁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㊂综上所述,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种质资源丰富,优质强筋品种特点突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㊂因此,在利用新麦系列小麦资源材料时,可根据育种目标来选择运用㊂参考文献:[1]㊀王映红,蒋志凯,马华平,等.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品种育种体系分析[J].种子,2022,41(4):138-143.[2]㊀王映红,马华平,李晓航,等.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势研究[J].耕作与栽培,2022,42(3):15-18.[3]㊀王士坤,杨丽娟,路永才,等.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J].耕作与栽培,2022,42(3):7-9.[4]㊀杨海峰,李洋,范永胜,等.超强筋小麦新麦26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㊁新麦58的品质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2):254-257.[5]㊀董昀,赵宗武,马华平,等.新麦16号小麦品种特性及选育方法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05,34(9):24-26.[6]㊀胡宁,董韵,蒋志凯,等.新麦19号特征特性㊁栽培要点及在育种中的应用[J].种子,2008,27(8):115-116.[7]㊀朱红彩,范永胜,赵娟,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21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2):54-56. [8]㊀朱红彩,范永胜,张素平,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32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28-30.[9]㊀范永胜,朱红彩,屈涛,等.新麦36高产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27-28,32.[10]㊀杨海峰,朱坤,屈涛,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45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4):80-82,109.[11]㊀蒋永超,于立河,薛盈文,等.引进春小麦种质资源与黑龙江省育成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0):1378-1385.[12]㊀崔文礼,汪辉,陈瑞瑞,等.扬麦系列品系若干品质性状研究[J].种子,2021,40(3):76-79.[13]㊀宋健民,戴双,李豪圣,等.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114-1126.[14]㊀李豪圣,刘建军,宋健民,等.优质强筋小麦济麦229选育实践与思考[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8):21-24.(责任编辑:王新芳)。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9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9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基金项目院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野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冶渊编号院181100110200冤遥 作者简介院冯留锁渊1963-冤袁男袁助理研究员袁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遥 E-mail:flyingsky21@ 通讯作者院郭战备渊1969-冤袁助理研究员袁主要从事科研管理工作遥 E-mail:12667409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利用 2014-2017 年两年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
汇总结果和一年生产试验汇总结果袁 进行多年度多 点联合方差分析袁 以测定其丰产性尧 稳产性及产量 构成[1]遥
1.2 方法 数据计算采用中国农业大学与全国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中心合作开发的软件野区试 99冶遥 与对照种相 比增渊减冤产百分数分析袁主要显示品种的丰产性能曰 方差分析院采用当年多点常规方差分析曰新复极差测 验院主要分析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曰互作方差渊Shul鄄 ka冤稳定性分析院Shulka 变异系数越小袁 品种越稳定遥 变异系数渊CV冤分析院主要是分析品种的静态稳定性袁 CV 是对应的品种在各环境上的均值问变异 渊标准 差冤占该品种的总均值的百分比袁反映了品种的静态 稳定性遥 若变异系数小袁 说明该品种在不同的环境 中变化小袁 静态稳定性好遥 一般变异系数值小袁 同 时均值又高的品种是最理想的品种遥 稳定性与适应 性渊C援S援Kn冤分析院此分析包括品种离优度渊Pi冤和与最 优互作渊PGEi冤分析遥 Pi 值反映的是该品种在各试点 上与最佳品种的平均差异袁 Pi 值越小袁 差异越不显 著曰 PGEi 值是该品种在各试点上与该试点上最佳品 种的互作均方袁 反映的是各试点上该品种与最佳品 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的相似程度遥 PGEi 值越小袁 越不
- 58 -
A0 1.TIF not exist!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初报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初报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初报
宋家永;刘万代;袁全意;王伟莉;黄忠奇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35)0Z1
【摘要】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8901、新优1号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宋家永;刘万代;袁全意;王伟莉;黄忠奇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新乡市北站区耿黄乡农技站,河南,新乡,453003;新乡市种子公司,河南,新乡,453003;民权县人和镇农技站,河南,民权,476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1
【相关文献】
1.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初报 [J], 宋家永;刘万代;袁全意;王伟莉;黄忠奇
2.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J], 王圣力
3.优质甜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J], 陈木清;罗伟景;朱振中;陈小丽
4.单季优质晚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初报 [J], 黄韩榕
5.优质常规连作晚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初报 [J], 包玉婷; 蒋琪; 宣裕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新品种新麦36及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新麦36及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新麦36及栽培技术朱红彩 马海涛 王玲燕 张素平 范永胜 马华平 付 亮(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乡453003)摘要:国审小麦新麦3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22为母本、中育1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出的高产、高抗、半冬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

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为新麦36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新麦3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国审小麦新麦3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采用系谱法培育成的高产、高抗、半冬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

亲本组合是周麦22//中育12,综合应用常规育种、夏繁加代、株型育种、生理定向育种、平均值和极端选择相结合、人工接菌和混合病圃鉴定抗病性、分期播种鉴定抗寒性、多年多点连续鉴定筛选等选择技术选育而成。

2016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CNA016250E),2017年8月已完成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生产试验程序推荐报审,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41[1],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半冬性,平均生育期230.9d,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叶色黄绿,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稍慢,抗倒春寒能力较强。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44%~46%),亩成穗数较多(42万~44万穗)。

株高79cm,茎秆弹性好,秆质硬,根系锚地能力强,高抗倒伏。

株叶型好,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蜡质层较厚,旗叶细小、上冲,田间通风透光性好,光能利用率高;穗层较整齐,穗大、穗匀,结实性好,长相清秀,卖相好;根系活力较强,耐旱,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

1.2 抗性 综合抗病性好,田间自然发病:纹枯病轻,条锈病、白粉病、茎腐病发病中等,黄花叶病毒病发病轻,耐赤霉病(2015-2017年赤霉病明显相对较轻),叶锈病偏重。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通信作者:付亮(2016年/2017年):高抗/中抗条锈病,高感/中感纹枯病,高感/高感叶锈病,高感/高感白粉病,中感/高感赤霉病。

2008-2009年度新乡市强筋小麦新品种试验简介

2008-2009年度新乡市强筋小麦新品种试验简介

2008-2009年度新乡市强筋小麦新品种试验简介崔建民;李生堂【摘要】@@ 为及时筛选出既优质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优化河南省新乡市强筋小麦品种结构,促进我市大面积优质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2008-2009年度继续设置了强筋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期刊名称】《中国种业》【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2页(P57-58)【作者】崔建民;李生堂【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种子管理站,453003,河南省延津农业局,457000;河南省新乡市种子管理站,453003,河南省延津农业局,4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为及时筛选出既优质又高产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优化河南省新乡市强筋小麦品种结构,促进我市大面积优质小麦单产的进一步提高,2008-2009年度继续设置了强筋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由新乡市种子管理站统一到省内外育种单位征集育种家种子,共征集10个品种,其中半冬性8个、弱春性2个,安排试验点4处,每品种种植66.7m2,重复1次,随机排列,试验地为中、上等肥水地。

播期:长垣县大石桥村10月12日播种;延津县农科所、新乡市农科院10月13日播种;长河种业10月14日播种半冬性品种,10月17日播种弱春性品种。

播量:半冬性品种7kg,弱春性品种8kg。

每个品种固定调查3点,每点0.67m2,收获产量为小区实产。

2 本年度气候特点对小麦生育的影响2008年小麦播种期底墒好、出苗好,小麦播种后的10月、11月、12月及2009年1月,月平均气温较常年高,并且在越冬期间没有出现气温骤降天气,小麦分蘖多、苗情好、群体大、成穗多,使一些品种抗倒性减弱,形成倒伏。

2009年3月上旬、4月5-8日的低温天气,对个别春季生长过快的品种产生一定的冻害,使不孕小穗多和小穗缺位,穗粒数减少,但对大多品种影响不大。

小麦中后期天气正常,2009年小麦抽穗较往年早4~5d,成熟期与往年相当,小麦灌浆时间长;加之灌浆期天气晴朗,温度适宜,小麦粒重较往年偏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乡市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作者:李尉霞
来源:《种子科技》2018年第11期
摘要:利用不同小麦新品种在新乡地区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测产、考种等研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为当地小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11-0101-02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
新乡地处中原腹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干湿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光热充足、地力肥沃、土层深厚,平均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非常适宜于小麦生长。

小麦是新乡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3.3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

近些年,由于国家对于商业育种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小麦审定品种数量急剧增加。

为了筛选适合新乡市生态环境条件的小麦优良品种,引进了新审定的9个优良品种。

以周麦18作对照,在普通大田生产管理条件下,比较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新乡市的种植表现,为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供试小麦品种共9个,分别为中麦895、丰德存麦5号、周麦32、新麦29、郑麦103、郑麦7698、百农207、先麦12、山农20,以周麦18为对照。

1.2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6年10月16日—2017年6月12日在新乡辉县豫北种业试验田进行。

土质为黏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有独立的排灌系统,肥力中等。

1.3 试验方法
试验品种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面积约150 m2。

收获时单打单收,单独计产。

1.4 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施用史丹利小麥专用复合肥50 kg/667 m2,同时撒施甲拌灵2 kg/667 m2防治地下害虫,然后将试验田用拖拉机整平、耙透。

返青期追施尿素10 kg/667 m2。

于2016年10月16日播种,用人工拉搂进行播种,播深3~5 cm。

2017年3月20日,用瑞超麦除草剂进行除草。

4月
21日用烯唑醇、吡虫啉、氧化乐果防治纹枯病、麦蜘蛛、蚜虫,5月19日施用可立施防治蚜虫。

6月5日收获。

1.5 生长期间主要气候条件分析
2016年10月—2017年6月气象资料显示,在小麦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月日照总时数相比历年月日照总时数偏低,月平均温度比历年月平均温度偏高。

5月22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致使个别品种出现轻微的倒伏,总体来看,对产量影响不是很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比较
对照周麦18产量为567.7 kg/667 m2,居参试品种第6位,其中新麦29产量为720.0
kg/667 m2,居产量第1位,比对照增产26.8% 。

周麦32产量为692.3 kg/667 m2,居参试品种第2位,比对照增产21.9%。

丰德存麦5号产量为661.6 kg/667 m2,居参试品种第3位,比对照增产16.5%。

2.2 室内考种
在小麦成熟后,分别对10个品种进行了室内考种。

2.3 品种评述
2.3.1 中麦895
平均产量为526.2 kg/667 m2,居参试品种第8位。

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矮秆抗病,耐后期高温,春季两级分化快;穗层较整齐,落黄好、籽粒饱满、千粒重高。

缺点是抗倒性较差。

2.3.2 丰德存麦5号
平均产量为661.6 kg/667 m2,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冬季抗寒性较好,抽穗早,后期熟相较好;纺锤型穗,长芒、白粒、籽粒椭圆形、角质饱满。

2.3.3 周麦32
平均产量为692.3 kg/667 m2,为半冬性中晚熟强筋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层较厚,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粒、卵圆形、角质;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

2.3.4 新麦29
平均产量为720.0 kg/667 m2,为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弱,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拔节早,抽穗偏晚,穗长方型大穗、短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熟相好。

2.3.5 郑麦103
平均产量为623.1 kg/667 m2,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冬季分蘖力强,抽穗较早;纺锤型穗,穗小、码
稀、短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后期耐热性好,成熟落黄好。

2.3.6 郑麦7698
平均产量为636.9 kg/667 m2,为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优质中强筋品种,幼苗半葡匐,冬季抗寒性较好,对春季低温敏感,根系活力强,熟相好。

2.3.7 百农207
平均产量为568.7 kg/667 m2,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根系活力强,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早春发育较快,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耐倒春寒能力中等;中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好。

穗层较整齐,旗叶宽长、上冲;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一般。

2.3.8 先麦12
平均产量为512.3 kg/667 m2,为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成穗率高;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长方型穗,小穗排列稀,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低。

2.3.9 山农20
平均产量为540 kg/667 m2,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较强,冬季抗寒性好,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抽穗稍晚,成穗多,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新麦29、周麦32、丰德存麦5号、郑麦7698、郑麦103产量均优于对照,其中新麦29产量最高,抗倒性一般,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
病;周麦32产量位居第二,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高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其他品种可以搭配使用,合理布局。

(收稿日期:2018-1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