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巨细胞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50页PPT
谢谢!
50
26、要使整个人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综合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结合影像学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严密的随访和评估能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预 后效果
通过随访和评估,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ppt 课件
这个课件将向大家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包括定义、临床表现、影像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随访与预后。什么 Nhomakorabea骨巨细胞瘤
定义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肿瘤,主要由巨噬细胞和间叶细胞构成。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等症状,通常出现在骨骺的近端。
影像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和骨 巨细胞瘤在影像上有相 似的表现,但两者的治 疗方法有所不同。
2 骨髓炎
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 病,与骨巨细胞瘤在影 像上有所不同。
3 恶性肿瘤
与恶性肿瘤相比,骨巨 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较低, 但仍需鉴别排除。
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来治疗骨巨细胞瘤。
2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局部注射和栓塞疗法,可以减少肿瘤的体积。
3
放疗
放疗可以在手术后或手术前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
随访与预后
随访方式
随访可以通过定期复查影像、 生物学标志物等来评估患者 的病情。
预后影响因素
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年龄、肿瘤大小和位置等。
预后评估方法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 现和影像学结果来评估预后。
结论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是其诊断的基础
X线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骨骺、肿瘤边缘有时可见骨膜
反应(其它良性骨肿瘤不易见到)以及肿瘤内部散 在的斑片状钙化均有助于和骨巨细胞瘤鉴别。 骨囊肿好发于10~15岁年龄组,多见于干骺端或
骨干,向纵径发展为著,骨端膨胀性不如骨巨细胞
瘤明显。
种相对常见的骨肿瘤,约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 4
%~9.5%,占良性骨肿瘤的 18%~23%。尽管骨
巨细胞瘤归于良性骨肿瘤一类,但它具有潜在的恶
性,60%的病变在治疗后可以复发,另有10%的
病变可以转移到肺。
骨巨细胞瘤的分型
Campancci 等学者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将
它分为三个等级,I级:病灶属静止型,肿瘤周围无
的影像学信息。
左股骨下端内侧髁骨质破坏区,内部为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 向外生长突破骨壳形成软组织肿块。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动脉瘤样骨囊肿也可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
但与骨巨细胞瘤相比前者的“偏心性”表现得更为 显著;90%的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 年,多有外伤史,发病部位多位于近骨端的骨干部, 一般不累及骨骺,而骨巨细胞瘤一个非常显著的特 点就是绝大多数病变发生在骺线闭合后的成熟骨的 骨端。
MRI 发现含铁血黄素沉着十分敏感,表现为 T2WI
上结节状、带状甚至弥漫分布的低信号区。有学者
认为,该征象是诊断骨巨细胞瘤的依据之一。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3、液—液平面:该征象为肿瘤坏死囊变合并内部出血
所致,T1WI平面上方为略低信号,平面下方为稍高
信号,T2WI 则平面上方则显示为明显高信号,下方
但少数特殊部位的骨巨细胞瘤X线平于骨巨细胞瘤的诊
断及术前评估。
[精华]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 四 脊膜瘤MR诊断 • (二) MRI诊断 • 1 脊膜瘤常位于胸段或颈段椎管内,呈宽
基底依 附
• 在硬脊膜上 • 2 肿瘤在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 T2WI上
呈高信号,
• 少数可为低信号(与肿瘤易发生钙化有 关)
• 3 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
No Image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 矢状T1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No Image
椎体血管瘤MRI表现
• T1WI呈等或低信 • 号;T2WI上呈高 • 信号,椎体形态正 • 常。 • 本图为T2WI示病 • 灶呈高信号
No Image
椎体血管瘤MRI表现
• T1WI呈等或低信 • 号;T2WI上呈高 • 信号,椎体形态正 • 常。 • 本图为T1WI增强 • 扫描示病灶强化呈 • 高信号
• 矢状T1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No Image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 矢状T2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No Image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 矢状T2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 瘤,占椎管内肿
• 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 颈胸段最多。
• 病理: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 单发,少数可多
• 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 位于椎管后外侧,
•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 (二) MRI诊断 •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 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为治疗和预 防提供更多依据。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 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病,以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有望为骨巨细胞瘤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骨巨细胞瘤在MRI上通常表 现为低信号强度病灶,T1加 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
上呈高信号。
增强MRI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的 强化程度和范围。
Part
03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与骨囊肿的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通常在骨干部位发病,而骨囊肿多见于干骺端;骨巨细胞瘤的骨壳较厚且完 整,而骨囊肿的骨壳较薄且易碎。
线表现。
CT表现
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 的边界和内部结构,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囊 状破坏、皂泡状阴影以及骨膜 反应等征象。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肿瘤与正常组织。
MRI表现
MRI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 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
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等,核染色质少,核分裂像 少。
肿瘤组织中常有大量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灶。
病理诊断标准
肿瘤组织中必须同时存在良性成 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且良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
量必须明显多于纤维母细胞。
肿瘤组织中必须无核分裂像增多、 核沟、核沟内含物等恶性特征。
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减少、结构模糊,骨皮质变 薄、髓腔增宽,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而骨巨细胞瘤则表 现为骨质破坏伴有皂泡状阴影。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病情评估
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骨巨 细胞瘤的大小、位置、侵 犯范围等信息,为制定治 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 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如肿 瘤缩小、消失或转移等。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的价值评估
提高诊断准确性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 以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 骨巨细胞瘤,避免漏诊或 误诊。
患者年龄和发病部位
不同年龄和发病部位的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医生需要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
Part
05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的临床应 用与价值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辅助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 以观察到骨组织中的异常 病变,从而辅助诊断骨巨 细胞瘤。
X线检查可以发现肿瘤对骨质的侵蚀和破坏,以及是否存在骨膜反应和钙化等特征性表现。
CT检查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 态、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 关系,有助于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和 制定治疗方案。
CT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的结构和 钙化程度,以及肿瘤对软组织的侵犯 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 息。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而影像学检查将为制定个性 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早期筛查
未来影像学检查有望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早期筛查中,从而使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成为 可能,提高治愈率。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MRI检查
MRI检查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界限,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 周围神经和血管。
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的血流信号和组织成分,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脊髓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信号特征 强化方式
长T1长T2,无强化(低级别);囊变(27%),出血、坏死, 不均匀强化(高级别);脊髓空洞症
无强化,结节样强化,斑片样强化,不均匀弥漫强化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髓内肿瘤Βιβλιοθήκη 管膜瘤发病频率 成人第一位, 年龄分布 年轻的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43岁) 好发部位 颈髓(50%),马尾、终丝 一般特征 边界清(腊肠),脊髓中央(94%),短(3个椎体) 信号特征 头尾两端:囊变(60%),出血“帽征” (27%) 强化方式 明显均匀强化(90%)
发病频率 最常见的髓外硬膜下肿瘤
年龄分布 20-60岁
好发部位 一般特征 信号特征
颈胸段(60%),腰段(40%)
起源于脊髓背侧感觉神经根
“哑铃状”
髓外硬膜下(75%),硬膜外(15%),硬膜内外(15%)
实性,囊变(40%),出血(10%)
强化方式 明显强化
髓外硬膜下肿瘤
• 神经纤维瘤
通常多发 单发病变与实性神经鞘瘤很难鉴别 神经纤维瘤病 (NF1 ) 神经纤维瘤病 (NF2 ) T2WI“靶征”
髓外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也可发生在硬膜下、髓内)
CNS肿瘤
非CNS肿瘤
• 髓母细胞瘤 • 生殖细胞瘤 • 胶质母细胞瘤 • 室管膜瘤 • 淋巴瘤
• 乳腺癌 • 肺癌
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外硬膜外肿瘤
淋巴瘤
髓外硬膜外肿瘤
淋巴瘤也可发生在硬膜下、髓内
髓外硬膜外肿瘤
脂肪瘤、血管平滑肌瘤、脂肪血管平滑肌瘤
脊髓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 诊断
脊柱与脊髓的解剖
脊柱与脊髓的解剖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分析作者:作者:陈武标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湛江 524001 来源:医学期刊 / 大学学报收藏本文章【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资料,分析其MRI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T1WI上肿瘤实体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Gd 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到明显强化。
此外,MRI还可显示肿瘤内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
结论 MRI能够提供比较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可提高对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骨肿瘤,约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4.0%~9.5%,其平片和CT表现已有许多共识,MRI表现也有所认识,但不少病例发生部位少见,影像缺乏特征性,易造成误诊。
笔者回顾分析近年来搜集的12例骨巨细胞瘤MRI资料及其病理结果,并进一步探讨MRI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搜集2002年6月至2007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0~55岁。
临床表现:疼痛10例,肿胀9例,功能障碍8例,跛行4例,病理骨折、软组织肿胀各3例。
全部病例行MRI检查,其中8例有X线平片。
位于股骨远端3例,肱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2例,腰、骶椎体2例,腓骨近端、距骨1、髂骨各1例。
骨巨细胞瘤分级:Ⅰ级4例,Ⅱ级5例,Ⅲ级3例。
1.2 MR扫描MRI采用GE Vector 0.5T或 Signa Twinspeed 1.5T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FSE序列: 冠状位、矢状位、轴位;T1WI:TR 401ms、TE 10ms;T2WI: TR 4480ms、TE 116ms;T2WI加脂肪抑制;层厚5 mm,间距1 mm,矩阵256×256。
对比剂使用马根维显0.1 mmol/kg体重,经肘静脉推注。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 T1加权成像,TR一般300-500ms, TE20-30ms。T2加权成像,TR20003000ms,TE60-120ms。
编辑课件
1、检查前准备
• 装有心脏起搏器以及体内有动脉瘤夹者 均禁忌做MRI检查。
• 体内有大的 铁磁性 植入物,最好 免做 MRI检查。
编辑课件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 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 与脊柱的关系 • 脊椎 • 椎间盘 • 椎管 • 椎管内正常结构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脊椎
•
骨皮质在T1、T2加权像上呈镜界清
楚、锐利的线状无信号影,松质骨组成
编辑课件
病理
•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多为向背侧膨 出,可发生于脊椎的任何节段,以腰骶 部最为常见,颈椎次之,胸椎较少见。 脊膜膨出的特征为脊膜通过脊椎缺损部 位向椎管外呈囊袋状膨出。囊壁由蛛网 膜、硬脊膜及皮肤构成,囊内充满脊液。 脊髓脊膜膨出除有脊膜膨出外,囊内容 物还有脊髓和神经根。
编辑课件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 MRI诊断
编辑课件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不仅 能清楚地显示脊髓、椎间盘、椎 管及椎管内软组织,而且能显示 多种病理改变,对诊断脊椎发育 畸形、椎间盘变性和突出,脊柱 外伤和感染颇有价值。
编辑课件
一、检查方法
• 成像序列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较为关键, 它对于MR 图像质量及病变的显示均有 直接影响。
编辑课件
• (2)胸段椎管 胸段椎管大致呈圆形,椎管矢径为
18mm左右,其中T4-10矢径,横径稳定, 变化较少。
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和典型的CT与MRI临床表现分析
c o mmo n CT s i g n s we r e a p p e a r e d i n 2 0 c a s e s ( 6 2 . 5 %、 . T h e c o mmo n MRI s i g n s i n c l u d e d : e c c e n t i r c o s t e o l y t i c e x p a n s i l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o f b o n e i n t h e e n d
当代 医学
2 0 1 4 年 5月第 2 0 卷第 l 5 期总第 3 5 0 期
C o n t e mp o r a r y Me d i c i n e ,Ma y . 2 0 1 4 ,V o 1 . 2 0 No . 1 5 I s s u e No . 3 5 0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9 - 4 3 93. 2 0 1 4 . 1 5. 0 2 1
t h e c o mmo n f e a ur t e s . Re s u l t s T h e c o mmo n CT s i g n s i n c l u d e d : e c c e n t r i c o s t e o l y t i c e x p ns a i l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o f b o n e i n t h e e n d o f l o n g ub t u l a r b o n e . t h e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动脉瘤样 骨囊肿
软骨母细胞 瘤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 胞瘤
溶骨型骨 溶骨型骨
肉瘤
转移瘤
股骨近端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无骨膜反应,外缘骨皮质不完整。
右股骨近端、髋 臼及闭孔内肌团 块状稍长T1 混杂 稍长T2 异常信号。
小结:
0① 20-40岁,干骺愈合后的骨端;
①② 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
①③ 膨胀性、皂泡状、偏心性骨质破坏; ①④ 无硬化边;内无钙化、骨化。
动脉瘤样骨 软骨母细胞
囊肿
瘤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 胞瘤
溶骨型骨 肉瘤
溶骨型骨 转移
鉴别诊断
溶骨型骨肉瘤无骨性间隔,早期常表现为筛孔样骨持破 坏,以后进展为是虫蚀状、大片状骨破坏,骨皮质常被破坏。 一般不膨胀,常有骨膜增生。
动脉瘤样 骨囊肿
软骨母细胞
瘤
骨良性纤维组织 细胞瘤
溶骨型骨 溶骨型骨
肉瘤
转移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9 0 % 的ABC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多有外伤史,发生 于长骨者多位于干骺端,常有硬化边。发生于扁骨或不规则骨者 与巨细胞瘤鉴别比较困难, MRI 检查前者为含液囊腔,液-液平 面较多见,信性信号。且CT可显示囊壁有 钙化或骨化影。
骨巨细胞瘤
好发年龄 好发部位 症状体征 影像表现
分型 根据骨破坏结构分: 1)溶骨型 2)多房或皂泡型 3)混合型
骨巨细胞瘤骨破坏区放射学表现
溶骨型
多房型
2007-10-31
好发年龄 好发部位 症状体征 影像表现
分级 I 级为良性 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骨皮质膨胀变薄。 Ⅱ级为侵袭性 骨质破坏区局部边界模糊,局部骨皮质破
送检材料: 右大腿组织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16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2024, Vol.22, No.2 Total No.172【通讯作者】张斌青,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肌系统影像诊断。
E-mail:**************Imaging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16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2月 第22卷 第2期 总第172期0.5mm,矩阵320×256,根据病变部位行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M R I 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 剂量按0.2mL/kg计算。
1.2.4 全身骨扫描及SPECT/CT图像融合:99mTc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MDP 由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原制药厂生产,静脉注射药物99mTc-MDP 740~1110 Mbq 约3~4h后进行图像,骨扫描所用仪器采用SIEMENS公司Symbia-T6 SPECT/CT仪(德国)。
2 结 果2.1 病变部位 25例患者病变部位分别为:颈椎4例(颈2、颈4、颈6、颈7),占16%;胸椎8例(胸4-5、胸82例、胸92例、胸11、胸122例),占32%;腰椎9例(腰1、腰22例、腰32例、腰42例、腰5),占36%;骶椎4例,占16%。
骶椎以外1例(1/21,4.8%)累及相邻两个胸椎(胸4-5)(图1),余20例(20/21,95.2%)均为单椎体发生。
最大病灶位于骶椎,最大径为10.7cm,累及骶1-5;4例骶椎病灶体积均较大,最大径约为7.6~10.7cm。
骶椎以外21例(21/21)病灶均同时累及椎体及附件,其中5例(5/21,23.8%)病灶中心位于附件(图1),16例(16/21,76.2%)病灶中心位于椎体,且其中13例(13/16,81.3%)呈偏心性生长。
2.2 影像表现2.2.1 DR表现:本组22例行DR检查,19例(19/22)显示病变区为低密度影(图1A,图2A,图3A);9例(9/22)见骨质膨胀,其中3例(3/9,33.3%)(胸9、腰1、骶椎)可见“皂泡”样改变,13例(13/22)无明显骨质膨胀;14例(14/22,63.6%)单侧椎弓根环不完整或消失,1例(1/22,4.5%)双侧椎弓根环消失;5例(5/22,22.7%)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减低,其中1例(1/5,20%)合并颈4-5椎体间Ⅱ度滑脱(图3A);本组中3例(腰椎2例、骶椎1例)(3/22,13.6%)未见椎体及附件明显骨质密度异常及形态异常,DR诊断中漏诊。
脊柱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共36页文档
鉴别诊断
1、70岁,女,骶尾部脊索瘤,CT0219628
鉴别诊断
2、60岁,CT0317516,颈椎下咽部脊索瘤
鉴别诊断
1、骶骨脊索瘤
好发50-60岁,多位于骶骨中线,呈中心性骨质破 坏,边界多不清楚,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骨膨 胀扩张一般较轻,无典型的泡沫样改变
轻度膨胀性骨破坏与骨髓腔内浸润相结合是脊索 瘤表现
像学特点 膨胀偏心溶骨性,先破坏椎体,常累及附
件
小结
破坏区无骨化和钙化,周围骨皮质无骨质 硬化
生长活跃的肿瘤可突破骨皮质长入椎旁或 椎管内
病变椎体较易发生压缩,形成压缩型骨巨 细胞瘤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少数 强化不明显
谢谢
病例随访
CT0465443A MR0206411 2019-4-28
临床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又 称破骨细胞瘤,常好发于四肢长骨骨端, 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
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但发生 于脊椎少见,约占全部骨巨细胞瘤的3%-7%
临床
文献报道脊椎GCT以骶椎最多见, 其后依次 为胸椎、颈椎、腰椎
骨巨细胞瘤的复发率高,单纯刮除术后复 发率达35%,无论分级高低,都可发生转移 ,以肺转移多(1%-6%)
病理
肉眼观,肿瘤多偏心性,破坏骨质,或穿 破骨皮质,可以侵蚀关节软骨下骨质,但 极少穿过软骨,较大的肿瘤常伴坏死、出 血、囊性变和血腔形成
瘤周常有一薄层反应性骨壳,其外围有薄 层纤维组织,严重时侵及周围软组织
内有多发纤维分隔,有的部位呈胶冻样或粘液样 变
鉴别诊断
3、7岁,男,右肱骨干骺端动脉瘤样骨囊肿
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CT、MRI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CT、MRI诊断
齐荣秀; 方挺松; 许乙凯
【期刊名称】《《CT理论与应用研究》》
【年(卷),期】2004(013)001
【摘要】目的文中分析了X线平片、CT及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总结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其特点。
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或活检证实的16例骨巨细胞瘤。
结果显示CT、MRI可以提供比X线平片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结论综合运用以上检查方法将大大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的准确性,并且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齐荣秀; 方挺松; 许乙凯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和顺医院佛山市528241; 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州市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 R738.1
【相关文献】
1.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价值比较 [J], 白锡光
2.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CT、MRI诊断 [J], 戴士林
3.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J], 蔡崇辉;陈一安;苏奇
4.MRI、CT检查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意义(附32例报告) [J], 游斌;林中尧
5.CT、 MRI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曹剑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巨细胞瘤CT和MRI表现对照分析
骨巨细胞瘤CT和MRI表现对照分析廖金生;杨荣;李志;许立功【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17【摘要】目的:通过对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对照分析,寻找CT和MRI 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CT和MRI 表现的认识。
方法搜集自1995年1月-2012年12月年期间在该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随访2年以上并同时有CT和MR检查的195例病例资料,对照分析其CT骨皮质破坏中断情况、骨皮质膨胀程度、有无软组织肿块形成与MR 病灶内实质成份比例、周围水肿程度等情况,并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
结果 CT上骨皮质破坏程度与MRI上实质成份比例及病灶周围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及MRI表现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显示,CT上骨质破坏程度与是否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约0.05)。
结论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MRI表现有一定的内在联系,CT所示的骨质破坏程度与MRI中的实质成份比例、水肿程度等表现有关,提示肿瘤的侵袭性较高,并与肿瘤的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其病理学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T findings and MRI finding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and its rela-tion with tumor recurrence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T and MRI findings. Meth-ods 195 patients with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ho were followed-up for 2 years and received CT and MRI scan were selected. CT showed cortical bone destruction, cortical boneexpansion extent, with or without soft tissue mass, MR showed the proportion of lesions real ingredients, edema around the lesion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m and tumor recurrence were done.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cortical bone destruction showed in CT and the proportion of lesions real ingredients, edema around the lesion showed in MRI (P<0.05).Comparison between CT and MRI features and tumor recurrenc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the degree of bone destruction showed in CT and the tumorrecurrence(P=0.018<0.05).Conclusion Th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have some intrinsic correlation. The degree of bone destruction showed in CT is related to the real ingredients ratio, the degree of lesions peripheral edema showed in MRI, which indicates highly invasive of the tumor and shows some relation with tumor recurrence. But its pathological basis needs further study.【总页数】4页(P177-180)【作者】廖金生;杨荣;李志;许立功【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相关文献】1.脊椎骨巨细胞瘤CT、MRI表现与病理分级对照分析 [J], 张国平;徐文坚;邹婧;郝大鹏;陈海松;刘吉华;冯卫华2.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和典型的CT与MRI临床表现分析 [J], 郭义标;杨馥彦;陈少贤;曾维英;吴先衡3.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附一例报告 [J], 刘美兰; 杜兆峰4.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常见表现分析 [J], 黄耀渠; 房惠琼; 樊长姝5.胸腰椎骨巨细胞瘤与孤立性浆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比较 [J], 张勇;李颖文;杨晓;王梓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