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副伤寒的诊治与预防

合集下载

禽(鸡、鸭、鸽)副伤寒诊治要点

禽(鸡、鸭、鸽)副伤寒诊治要点

病雏鸭倒地,两脚做划船动作,呈角弓反张姿势
病鸽精神沉郁,低头闭眼,翅下垂
病鸽出现歪头,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病鸽出现歪头,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病雏鸡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
病雏鸡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的灰 白色坏死点、呈灰黄色
病雏鸡肝脏肿大,表面有针尖状的灰 白色坏死点、呈灰黄色
3、成年鸡:
(1)、急性型的病理变化为肝、脾及肾充血、肿胀,发生出血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和腹膜炎。
(2)、有些产蛋鸡可见输卵管发生坏死和增生性病灶,卵巢中有化脓和坏死,进一步发展可以引 起弥漫性的腹膜炎。 (3)、慢性带菌鸡一般不表现病变。
4、鸽: 病变特征是肝脏肿胀、出血、呈铜绿色,上有灰白色、坏死小结节,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
2、饲养者通常从禽开食之日起,在饲料、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 果。从防治实践和细菌的分离、药敏试验结果看,以下药物是比较好的,如氟苯尼考、安普霉素、 洛美沙星、新霉素等,防治禽伤寒有较好的效果。而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对禽副伤寒沙门氏菌 几乎无效。用药物预防应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更不要靠加大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在一定时 间内交换使用有效药物,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在投药4~5天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二、临床诊断要点:
1、雏鸡:
(1)、雏鸡副伤寒以急性败血症为主,临诊症状与鸡白痢及鸡伤寒很相似,不易区别,往往在孵 出后不久即很快死亡,看不到明显症状。这种病例多通过种蛋传染或在孵化器内感染所致。
(2)、病雏鸡表现精神委顿,怕冷,颤抖,头和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喜欢拥挤在温暖的地方。 (3)、病雏食欲消失,口渴增加。腹泻,排出水样粪便,肛门周围常有稀粪沾污。有些病雏表现 呼吸困难症状。

鸭病诊断与防治[精品文档]

鸭病诊断与防治[精品文档]

一、鸭瘟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

[病原] 该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即鸭疱疹病毒I型),系疱疹病毒科成员,有囊膜,病毒粒子直径大多为90~160nm,无血凝活性,目前只有一种血清型。

流行病学特点1、易感鸭各品种鸭都能感染发病,但以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杂交鸭等更为易感,而北京鸭、半番鸭(骡鸭)和樱桃谷鸭等易感性较差。

2、发病日龄不同日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以舍饲或圈养为主的1月龄内的雏鸭少见大批发病死亡。

在鸭瘟流行时,成年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

3、发病率与病死率该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很高,有时高达100%。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春夏之交、秋冬之交运销旺季时发病较多。

[临床症状]病鸭流泪,眼结膜充血水肿,有的外翻;眼睑周围羽毛湿润呈湿圈,严重者上下眼睑粘连。

部分病鸭头部皮下水肿使得头部肿大,故有“大头瘟”或“肿头瘟”之俗称。

倒提病鸭或病死鸭时可见从口腔或鼻腔流出黄色或褐色液体。

大多数病鸭表现严重下痢,排灰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

[剖检病变] 病死鸭皮肤、心冠脂肪及心肌外膜、肝脏、肠道淋巴集结、腺胃及食道交界处、喉头及食道粘膜、盲肠、直肠后段及泄殖腔粘膜、肌胃角质下层、气管、肺、肾、卵黄蒂、胰腺、法氏囊和气管粘膜等出血。

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不规格的白色或红白色坏死点或坏死灶,而有的白色坏死灶中心为红色出血点。

在脾脏也见类似坏死点。

病程稍长的病例在喉头、食道和泄殖腔等处粘膜可见不规则、条纹样的灰黄色或黄色粗糙假膜,剥离假膜后见出血点、出血斑或溃疡灶。

[诊断]1、临床诊断根据该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一般较易做出初诊。

2、实验室诊断方法有病毒的分离鉴定、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3、类症鉴别(1)鸭瘟与鸭霍乱可根据鸭霍乱无鸭瘟特性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率及病死率比鸭瘟低、但发病与死亡比鸭瘟快、肝脏表面有大量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点、脾脏表面多量白色坏死点、心肌和心冠脂肪出血、肠道出血肠内容物呈胶冻样以及可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等与鸭瘟加以区别。

禽副伤寒防治

禽副伤寒防治

经 蛋壳 侵 入 胚 胎 , 被 污 染 卵 所孵
l 症状而成为带菌者 ,偶见食欲减
埋 。种 蛋 必 须 来 至 健康 场 , 种 蛋
及 孵 化器在 入孵 前 1 — 2 d用 福
出的病 禽可 感 染 其他 健 康 雏 禽 。 ! 退 , 下痢 , 粪 中带 血 , 关节 肿 大 及 此 外 ,被 病 禽 粪 便 污 染 的饲 料 、 ! 出现 肺炎 、 死亡 等症状 。


动物 保健 -
饮水、 用 具 等 可经 消 化 道 感 染健
2 病 理 变 化
尔 马 林 熏 蒸 消毒 ( 每 立 方米 空 间
用福 尔 马林 2 5 g 、高 锰 酸 钾 2 5 g 熏蒸 2 0 ~ 3 0 a r i n ,熏蒸 后 用 3 3 % 的 氢氧化铵 除去福 尔马林 气味 ) 。
常 见 于 幼禽 , f 慢 性病 例 多 见 于成
年 禽 。该 病 潜伏 期 为 1 2 ~ 1 8 h , 最 急 性病 例 常无 症 状 即亡 , : 这 多 是 卵内 或孵 化器 内感染 造成 的。多 !
药物 治疗可 降低 本病 的死 亡
染 的鸡 多 在 1 4日龄 发 病 ,其 死
一 7 移 兽 z 。 - . t 期 . 总 第 s 期
( 四川 I 省 畜牧 科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6 6 )
中图分类 号 : ¥ 8 5 8 . 3 5 1 . 2

文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8 9 6 4 ( 2 0 1 3 ) 1 1 - 0 0 5 0 一 O 1
亡率 为 1 0 %一 2 0 % ,严 重 者 可 达 8 0 %。成 年鸡 多 为慢 性或 隐性 感 染, 当其 抵抗 力下 降 时 也 会发 生 死亡 , 这 种 隐性 感 染 鸡 会 向外 界

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

禽伤寒副伤寒的防治.
消毒. 2、育雏期间做好传播媒介的卫生消毒. 3、保持育雏舍的温湿度及通风的管理 4、严格饲料及饮水的卫生管理.
3、鉴别诊断:本病与雏鸡的大肠杆菌败血症,鸡白痢不易区别, 欲进行鉴别主要是依靠实验室诊断.
七、防治
发现病鸡要及时隔离,确诊和治疗,一般 选用以 下治疗方案:
1、倍安每瓶兑水200—300斤/一天两次,健胃散0.5%混饲 连用 3—5天 2、贝肠宁每瓶兑水400斤/一天两次,健胃散0.5%混饲 连用3—5天 3、安利尔400—500/瓶,一天两次,健胃散0.5%混饲 连用3—5天 建议用:苍术、山药、泽泻、白芍、白头翁等组成的清热燥湿解毒、 止泻疏肝健脾的中药进行中西结合治疗.
四、症状
禽伤寒副伤寒基本上是一种雏禽的疾病,只有雏鸡才 表现出临床症状,垂直感染或孵化器内感染的 ,多在一周 内死亡有的在啄壳前或啄壳时死亡.这种最急性经过的雏 鸡一般看不到典型症状,常呈败血症急性死亡.水平传播 感染的多数病例表现为进行性嗜睡状态---垂头孤立,闭眼, 翅膀下垂,羽毛蓬乱畏寒怕冷,聚集成堆或靠近热源浑身 颤抖,明显的厌食而饮水量增加,有大量的白色水一样下 痢,肛门周围被粪便严重污染.嗉囊充满水,手触摸有充气 的感觉.呼吸道症状不常见. 成年鸡感染后很少发病,个别也会出现食欲丧失,饮欲 增加,脱水,精神倦呆等症状,多数病例会迅速恢复,死亡率 不超过10%.
传播方式
1、垂直传播:经卵巢直接进入蛋内,但这 种情况并不常见再者是在产蛋过程中被 粪便污染.
2、水平传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污染的 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孵化器、育 雏室的环境以及野生动物蝇类、人等都 是 重要的传染媒介.未经处理的饲料原料 含有该病菌往往成为难以发现的致病因 素.
三、病因
某养殖户接雏第二天,室 内空气干燥污浊,温度骤降为 (由34℃降止28℃)长达4小时. 第二天鸡群羽毛蓬松畏寒怕冷, 粪便稀软带水,嗉囊充气,闭眼, 嗜睡等症状

鸭副伤寒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案

鸭副伤寒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案

doi:10.19369/ki.2095—9737.2019.06.067鸭副伤寒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案郑涛(黑龙江省宁安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宁安157499)摘要:鸭副伤寒是由带鞭毛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类疾病。

各种家禽都有感染,主要发生于雏鸭等幼龄家禽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可造成鸭群大规模死亡%青年鸭及成年鸭感染该菌后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从而成为带菌鸭。

不仅各种家禽均易感,而且人也能感染,目前其污染的家禽和相关制品已成为人类感染沙I、1氏菌和造成食物中毒的主要来源之一%防治鸭副伤寒需了解该病的流行特c、临床症状和诊断要c,并采取可靠的防治方案%关键词:鸭;副伤寒;沙门氏菌;流行特c;临床现状;防治中图分类号:S85&32文献标识码:B1病原特征该病病原为沙门氏菌属中的多种细菌,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约50=)是引起鸭副伤寒的主要菌种,其他的包括鸭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埃森种、,病原菌都具有鞭毛,能运动,没有芽胞。

致病病原菌种类常因地区和鸭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病菌在土壤、粪便和水体中能长时间生存%2流行特点各种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以幼龄鸭对副伤寒最易感,成年鸭一般呈隐性经过。

带病鸭和病愈后的鸭是主要传染源。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既可经卵垂直传播,也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传播。

被带菌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蛋壳、灰尘、垫料、羽毛和蛋箱是主要传播媒介,野鸟、猫、苍蝇、饲养人员、器械也都可能成为该病的机械传播者。

鸭禽舍闷热、潮湿、拥挤,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以及患有大肠杆菌病、病毒性肝炎等情况,都易造成该病的流行。

3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在出壳前出现死亡,死胚增多,或出壳后几天内发生死亡%病鸭呆立,嗜睡,翅膀下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6—0125—01垂,羽毛蓬松,扎堆聚群%病鸭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排出黄绿色稀粥样或水样粪便,肛门周围被粪便沾污。

病鸭眼结膜发炎,流泪,眼睑水肿、粘连,严重时失明%病鸭鼻孔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颤抖,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最后抽搐死亡。

鸭副伤寒病的防治

鸭副伤寒病的防治

2019年第10期(总第365期)畜禽业疫病防治鸭副伤寒病的防治刘雪文1,罗甲新2(1.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钦州535022;2.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钦州535022)摘 要:鸭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耐过,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感染鸭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影响生产性能;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控制病原的水平传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做好雏鸭的开口工作;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用药规定,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防止出现二重感染。

关键词:鸭;副伤寒;防治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9.10.086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的小杆菌,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肠道中,自然环境中也大量存在,土壤、河流、湖泊、沙漠、空气、生活污水、粪便等都有分布,表面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对绝大多数糖类都有分解作用,镜下观察常单在或成对排列。

沙门氏菌体外培养时对营养的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平板和营养肉汤中就能良好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35℃~38℃,最适pH值为6.8~7.5,。

沙门氏菌生长过程中可产生硫化氢,如果培养基中有亚铁离子存在,就会结合形成黑色硫化亚铁,常用此特征对沙门氏菌进行鉴别,菌落呈现黑色。

 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通常以地方流行为主,除了鸭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家禽和野禽也能发生感染,动物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

3周龄以内的雏鸭最易感,常呈现暴发性流行,日龄超过100d的鸭即使感染也不会发病。

病鸭和带菌鸭是主要传染源,鼠类、苍蝇等也能成为主要带菌者,对本病的传播起到媒介作用。

本病可经种蛋垂直传播,也能经消化道以及鸭与鸭之间的密切接触途径进行水平传播[1]。

如果种蛋被沙门氏菌污染,在孵化过程中,病原菌可经蛋壳进入蛋内,引发胚胎死亡。

病鸭粪便未得到及时清理,可对周围环境、饲养器具、衣物、饮水、饲料等形成污染,对健康鸭造成感染威胁。

禽副伤寒的诊断和防治

禽副伤寒的诊断和防治
6 一 般 性 防 治 方 法
引起禽副伤寒 的相关 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的沙 门氏菌 , 菌
体带有周 鞭毛 , 能运动 , 为兼 性厌氧菌 , 不产 生芽孢 , 能在 多 种培养基上生长。本类菌的抗性相对较弱 , 对 热和多数 消毒
剂敏感 , 如6 0  ̄ C 1 5 m i n即可将其杀灭 , 在孵 化时熏蒸 消毒 ,
方剂二 : 马齿苋 、 地锦草 、 蒲公英各 2 0 g , 车前草 、 金银花 、 凤尾草各 1 0 g ( 1 0 0只雏鸡 1 d喂量 ) 。加水 l O 0 0 mL , 煎汁 , 过 滤冷却后供病雏 自由饮用 , 或拌料 喂服 , 连服 3 — 5 d 。本方剂 引起胡元亮的《 中兽医学》 。 方剂 三 : 马齿 苋 l O O g , 半边旗 l O O g , 车前 草 5 0 g , 加水 2 . 5 k g , 煮沸 1 5 m i n 冷却后 供 5 0 0只雏鸡饮 服 1 d , 连喂 3 ~ 5 d 。 本方剂引 自《 鸡病 防治》 。
灭菌效果很好。对酸 、 碱、 甲醛和含 甲醛化合物敏感 。该菌耐 寒冷 , 在O  ̄ C 可存活很长时间 , 在常温下可 自然存 活半年 。但
在畜禽粪便 、 土壤 和 自然水 中更能较长时间生存 。
2 流 行 特 点
沙 门氏菌变异性强 , 具有地 域性 , 禽、 哺乳动 物均易感 。 火鸡是 由鼠伤寒沙 门氏菌感染。 鹅、 鸭是 由鼠沙 门氏菌 、 鸭沙
病 。这一类病菌危害很 大。家禽 中以鸡、 火鸡最易感染 , 幼龄
的鹅 、 鸭及鸽都可感染 , 野禽也易感 。 人若食用 了感染此类沙 门氏菌的肉 、 蛋等食品 , 可 引起食物 中毒 , 在人类卫生上有重
要意义。 1 病 原

雏鸭常见疫病的诊断与预防

雏鸭常见疫病的诊断与预防

养殖顾问:Consultant☆中国畜牧业雏鸭常见疫病的诊断与预防文I李中习(河北省大名县畜牧水产局)一、雏鸭支原体病的诊断与预防鸭支原体病(又称鸭传染性窦炎),是由鸭支原体(又称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2~3周龄的雏鸭易感性较强,发病率最高可达80%,但死亡率较低。

1.流行特点。

病鸭和带菌鸭为主要传染源,易感鸭可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被病鸭或带菌鸭分泌物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

眶下窦发炎、显著肿大,充满浆液性、黏液性或干酪样分泌物为其主要特征。

2.临床症状。

病鸭打喷嚏,呼吸 困难,频频摇头,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用脚踢抓鼻部,发病严重的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鼓泡,触摸有波动感,甚至失明。

3.剖检病变。

眶下窦充满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窦腔黏膜充血增厚或有干酪样物质;气管喉头黏膜充血水肿并附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气囊壁浑浊、肿胀、增厚,结膜囊和鼻腔有黏性分泌物。

4.实验室检验。

无菌取患病鸭窦腔分泌物分别接种琼脂和肉汤培养基,37七培养24小时,肉汤培养基上生长均匀,混浊,无沉淀颗粒,PPLO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油煎蛋”样菌落。

5.治疗。

饮水中加入0.2%的泰乐菌素,2次/天,连用3天。

饲料中均匀加入鼻炎净散(500克/100千克),自由采食,连用3天。

6.预防。

”全进全出”基础上搞好环境卫管理并按时清扫、清洗、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可在雏鸭的饮水中加入0.05%的泰乐菌素、0.0125%的红霉素或0.0125%的泰妙菌素。

二、雏鸭霍乱病的诊断与预防鸭霍乱(又称摇头瘟、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30日龄以内的雏鸭易感性较强,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1.流行特点。

病鸭、带菌鸭为主要传染源,易感鸭通过接触病禽或病禽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土壤等经消化道、呼吸道、创伤皮肤而被感染。

2.临床症状。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发病情况2019年6月26日,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某林业局一林业经营所,王某从外地购入雏绿头野鸭1000只。

已接种小鸭瘟疫苗,采取地面上铺垫草平养。

到7月11日,即雏鸭15日龄时开始发病,当天死亡18只,次日死亡54只,而后死亡逐日增多,到第5天死亡125只,死亡率为12.5%。

病雏鸭表现下痢、脐部肿大、呼吸困难、气喘等,发病急,死亡率高。

养鸭户王某将死亡雏鸭送往兽医诊所,诊断为腹泻,购买了一些抗菌药物如氟哌酸、土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3d仍然不见效。

随后前来我处就诊,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

经过采取综合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萎顿,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缩颈呆立,食欲减少或不食,饮欲增加,眼、鼻流有清水样分泌物。

下痢,排出有腥臭味的稀便,泄殖腔周围绒毛有尿酸盐附着,腹部膨大,触诊较硬,卵黄吸收不全,脐部红肿。

不愿活动,常群集一起。

呼吸急促,频频伸颈张口,呈喘气状,时而发出咕噜声,叫声嘶哑,震颤,角弓反张,濒死时抽搐。

病理变化病死雏鸭卵黄吸收不全,脐炎,卵黄粘稠、色深;肝有淤血、肿胀,有的表面有针尖大小灰白色坏死灶,呈青铜色;口、鼻腔有分泌物,口、咽、食道粘膜增厚,形成白色或灰白色伪膜或溃疡状斑并常波及腺胃;胸、腹气囊浑浊,常有粟粒状结节;盲肠肿胀,呈斑驳状,内有干酪样的团块;直肠和小肠后段亦有肿胀呈斑驳状;气囊常附有黄色纤维素团块;也有的出现心包炎、心肌炎;脾脏肿大显著,色暗淡,呈斑驳状;皮下、胸肌、心内外膜、肾脏广泛出血;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呈黑绿色。

沙门氏菌检查①涂片镜检:无菌采取病死雏鸭的血液、肝、脾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散在、革兰氏阴性短杆菌;②细菌培养与分离:无菌采取濒死雏鸭和死亡雏鸭心血、肝组织,直接划线于普通平板、鲜血平板和S.S.琼脂培养基上,另将心血接种于普通肉汤,均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再取肉汤培养物划线于S.S.琼脂培养,观察其菌落生长形态。

鸭副伤寒病的治疗方法.doc

鸭副伤寒病的治疗方法.doc

鸭副伤寒病的治疗方法概述:养鸭场发现有鸭感染副伤寒病,就要尽快进行治疗。

在治疗时,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即患鸭的病情进行对症治疗效果才更好。

那么,鸭副伤寒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本病是怎样流行的?如何进行有效防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鸭副伤寒病的治疗方法鸭副伤寒病的治疗有以下方法:1、可在中添加%0.5磺胺嗜吮或磺胺甲基嗜吮连续喂2-3天。

2、混合饲料中加人0.02%的峡喃喹酮,或以0.02%的剂量加入饮水中,连用7天,以后剂量减半,再喂7天。

3、氯霉素按0.05%的比例拌料,或用土霉素以0.04%-0.1%的比例拌料,连用7天。

4、链霉素或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每只雏鸭每日2.5毫克,分2次注射。

鸭副伤寒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10日龄的幼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月龄的幼鸭,死亡率可高达70%~80%,4个月以上的鸭子很少发病。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鸭和病愈带菌鸭。

带菌鸭所产的蛋由于其蛋壳或蛋黄中被副伤寒沙门氏菌所污染,孵化时胚胎多半死亡,少数幼雏虽然能出壳,却在幼雏期间发病并大量排菌,从而引起本病流行。

其主要传染途径是消化道,经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感染。

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身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促使带菌鸭排菌和发病。

鸭副伤寒病如何预防?采取如下综合性预防措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防止种蛋污染:保持产蛋箱内清洁卫生,经常跟换垫草。

每天定时,及时捡蛋,做到箱内不存蛋。

每天的种蛋及时分类,消毒后入库。

蛋库的温度为12℃相对湿度为75%,要做到经常性消毒,保持蛋库清洁卫生。

种蛋入孵前再进行1次消毒。

孵化器和孵化室的卫生防疫消毒工作非常重要,要制定相应的制度,闲人免进,做到室内无病毒,无细菌。

2.防止雏鸭感染:接种雏鸭用的箱具车辆要严格消毒,育雏舍在进雏前,对地面名空间和垫草要进行彻底消毒。

雏鸭要保持28℃~30℃,以上没增加1周龄舍温下降2℃雏鸭不要与成鸭或中鸭同栏饲养。

冬季主要防寒保暖,夏季要避免舍内进入雨水,防止地面潮湿。

养殖场对家禽副伤寒病的防范与控制

养殖场对家禽副伤寒病的防范与控制

养殖场对家禽副伤寒病的防范与控制副伤寒病(Paratyphoid)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养殖场的禽类免受副伤寒病的影响,采取正确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殖场对家禽副伤寒病的防范与控制方法,并分点列出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场内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场地消毒:养殖场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如每隔一段时间对场地、设备和饮水装置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 清理鸟粪和杂草:鸟粪和杂草是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重要源头,应及时清理,保持场地干净整洁。

- 控制害虫和啄食鸟类:害虫和啄食鸟类是病原体传播的介质,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害虫和鸟类的存在,如安装网罩或使用防鸟设备。

2. 强化集中隔离管理- 对新进禽类进行隔离:新进的家禽应在集中隔离场进行观察和检疫,确保不携带副伤寒病或其他传染病。

隔离期间需要监测禽类健康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检测。

- 分区管理:将养殖场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禽类相对独立。

若某一区域出现副伤寒病病例,可立即隔离该区域,防止病原扩散。

3. 定期检测和疫苗接种- 定期进行病原检测:养殖场要定期对禽类进行病原检测,及早发现潜在的副伤寒病病原体,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按时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副伤寒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养殖场应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计划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4. 健康监测和早期诊断- 定期体检禽类:定期对禽类进行体检,观察禽类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提高员工健康意识:培训养殖场工作人员,提高他们对家禽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严禁患有传染病的人员接触禽类。

5. 合理饲养管理- 合理营养搭配: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搭配,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感染副伤寒病的风险。

- 保持良好饮水环境:提供清洁的饮水源,及时更换水质,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 控制禽兽密集度:适度控制禽兽密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禽类之间的病原体传播。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摘要】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本文从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临床表现方面,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是主要选择;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等。

病情是可控的,及时治疗是关键,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应对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

【关键词】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白色念珠菌病、诊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药物治疗、预防措施、病情可控、及时治疗关键、综合治疗效果好。

1. 引言1.1 概述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病。

该病在野生动物中比较常见,尤其是雏绿头野鸭。

雏绿头野鸭是一种常见的水禽,生活在湖泊和河流附近。

由于其生活环境多为潮湿环境,容易感染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皮肤疹、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真菌培养和PCR检测。

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缺一不可。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体液和粪便,保持室内清洁等。

对于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病情是可以控制的,但关键在于及时治疗。

综合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对该病的诊治工作需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干预,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正文2.1 临床表现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症状:患者常出现皮疹、瘙痒、红斑、水疱等症状,皮肤病变可呈现不规则形状或环形,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脱屑。

2. 口腔黏膜症状:患者常感到口腔干燥、灼热感、口苦,出现白色念珠菌病斑或斑块在口腔黏膜表面。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摘要】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特点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通过培养分离白色念珠菌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和提高免疫力。

并发症可能包括败血症、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及时诊治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十分必要。

【关键词】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白色念珠菌病、诊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并发症、重要性。

1. 引言1.1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概述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鸭类中。

该疾病的病原体为念珠菌,易引起炎症和溃疡,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于其临床表现独特,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

加强对家禽的防疫工作,定期检查和消毒都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

由于该疾病容易引发并发症,如病情恶化、感染蔓延等,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必须谨慎。

对于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疾病的发展,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

对于该病的诊治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加强科研和临床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2. 正文2.1 临床表现特点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主要包括:1. 发热: 患者常出现高烧、寒战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不易退烧。

2. 消瘦乏力: 患者常表现出消瘦、体重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皮肤病变: 患者皮肤可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特征,如白色斑块、疹痒等,常见于口腔、阴道、皮肤等部位。

4.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1. 引言1.1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诊治概述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少见但危害严重的疾病,其诊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病通常由于感染副伤寒菌后继发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病情多数较为严重,易发生败血症等并发症,给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目前对于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如对病因的深入探究、诊断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治疗方案的优化等。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现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共同努力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水平,为患者争取更好的预后与生存质量。

2. 正文2.1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病因分析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

雏绿头野鸭体内受感染或长期暴露于感染源环境中可能是造成疾病的直接原因。

副伤寒病原体落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野鸭体内,进而引发感染。

雏绿头野鸭在迁徙过程中可能与其他带菌鸟类接触,也可能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植物、动物皮肤等。

当雏绿头野鸭体质较弱或免疫功能受损时,白色念珠菌有可能侵入体内,引发念珠菌病。

研究表明,雏绿头野鸭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饲养管理水平、饮用水源等因素也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免疫状态等也可能与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病因有一定关联。

对于雏绿头野鸭的保护和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免疫力、定期体检等措施都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方式。

深入研究疾病的病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生。

2.2 雏绿头野鸭副伤寒继发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1. 皮肤症状:患者常出现皮肤白色或灰白色的鳞屑状病灶,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尤其好发于口腔、消化道、生殖器等部位。

鸭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

鸭鹅沙门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

2018年第3期鹅鸭沙门氏菌病又称鹅鸭副伤寒,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属引起的疾病总称。

该病对雏鸭、雏鹅的危害较大,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临床表现为腹泻、肠炎、败血症等。

成年水禽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

1病原鸭鹅副伤寒的主要因素是鼠伤寒沙门氏菌。

该菌革兰阴性菌。

菌体单个存在,无芽孢,能够运动。

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生长,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分散、光滑、透明、隆起、形态不一,以圆形和多角形为主。

在SS 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黑色菌落。

该菌抵抗力不强,对热和常用消毒药物敏感,60℃下5min 死亡,0.005%的高锰酸钾、0.3%的来苏儿、0.2%福尔马林和3%的石炭酸溶液20min 内即可灭活。

本菌在粪便和土壤中能够长期存活达数月之久,甚至3~4年。

在孵化场绒毛中的沙门菌可存活5年之久。

2流行由于本菌自然宿主广泛,包括鸡、鸭、鹅、火鸡、鹌鹑等多种禽类,猪、牛、羊等多种家畜以及鼠等,分布极为广泛,因此,该病原传播途径多、迅速。

主要传播方式包括:(1)母鸭、鹅卵巢受到感染后,直接经蛋垂直传递;(2)病菌经蛋壳上的气孔进入卵黄内,经蛋传递;(3)孵化器、出雏器或育雏器被病菌污染;(4)禽舍环境、垫料、粪便、饲料袋、器具、水等受到病菌污染;(5)成年鸭、鹅与雏禽的直接或间接性接触传播。

以1~3周龄内雏禽最为易发,死亡率在10%~20%之间。

本菌不仅水平传播,亦可垂直传播,带菌鸭、鹅、种蛋等是主要的传染源。

此外,禽舍较差的卫生条件和饲养管理不良能够促进该病的发生。

3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0~20h ,少数潜伏期更长。

根据症状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隐性三种类型。

(1)急性型多见于3周龄内的雏鸭、鹅。

一般多于出壳数日后出现死亡,死亡数量逐渐增加,至1~3周龄达到死亡高峰。

病雏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至废绝,不愿走动,两眼流泪或有黏性渗出物。

腹泻,粪使稀薄带气泡呈黄绿色。

病雏常离群张嘴呼吸,两翅下垂,呆立,嗜睡,缩颈闭眼,羽毛蓬松。

体温升高至42℃以上。

鸭副伤寒病例的防治报告

鸭副伤寒病例的防治报告

鸭副伤寒病例的防治报告
朱艳荣
【期刊名称】《今日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3(000)004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朱艳荣
【作者单位】河北省安新县水产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安新07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起疑似鸭副伤寒的诊疗报告 [J], 林家传
2.雏鸭副伤寒病诊疗报告 [J], 王永新
3.鸭副伤寒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案 [J], 郑涛
4.鸭副伤寒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案 [J], 郑涛
5.一例半番鸭感染潜鸭艾美耳球虫的病例报告 [J], 林琳; 江斌; 吴胜会; 张世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作者:张相奎许其华等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6期张相奎/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六和种鸭有限公司许其华/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畜牧局刘爱华/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防控所鸭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禽副伤寒,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禽类疾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性高、死亡率高的特征,雏鸭或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成年鸭感染率较高,一般先从雏鸭感染暴发,引起雏鸭死亡,继而感染成鸭。

鸭沙门氏菌一经感染,可在1 周以内出现高峰感染,其传播速度和沙门氏菌病的防治以及养鸭环境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养殖环境较差可造成鸭舍内病菌孳生,成为沙门氏菌感染的来源,防治不及时可引起免疫力低下的雏鸭死亡和鸭群间的迅速传播。

一、流行病学鸭沙门氏菌病主要的感染源为沙门氏菌,一般来源于鸭粪便,因此保持饲养环境是降低沙门氏菌感染的关键。

一般鸭沙门氏菌易感染3周以内的雏鸭,雏鸭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为低下,鸭养殖密度过大就会造成空气流通性差、粪便易堆积,此时存在于粪便之内的沙门氏菌就会感染雏鸭,或者雏鸭在孵化之前蛋壳曾受粪便中的沙门氏菌污染,导致雏鸭孵化后极易接触沙门氏菌,刚出生的雏鸭无法抵抗沙门氏菌,因此感染沙门氏菌病。

二、临床症状患有沙门氏菌病的病鸭表现出反映迟缓、嗜睡、厌食、羽毛蓬乱、垂头耷脑、精神不振等症状。

病鸭表现出严重的腹泻,粪便颜色呈绿色稀松絮状或粘稠性绿水,病鸭的肛门部位粪便粘结,严重时可突发休克或猝死。

解剖病鸭,病鸭的肝脏、脾脏肿大,肝脏带有明显坏死灶,盲肠部位肿大并伴随出血现象,心脏发生心外膜炎和心肌炎,输卵管严重化脓或坏死,其他内脏器官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

三、诊治鸭沙门氏菌病治疗首选庆大霉素,鉴于庆大霉素可能发生药物过敏,在采用庆大霉素治疗鸭沙门氏菌病之前需先做药敏测试,将少量的庆大霉素和饲料混合,无不良反应时才可连续使用。

以下为不同鸭沙门氏菌病庆大霉素的诊疗用药情况。

1. 雏鸭。

雏鸭每100 万IU 的庆大霉素配比1kg 水,与饲料混合给药,每天连续给药2 次,连续给药3 ~ 5d。

雏鸭副伤寒的中西医疗法

雏鸭副伤寒的中西医疗法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疾病概述•中医治疗法•西医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法•预防与控制01疾病概述雏鸭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雏鸭。

定义该病由沙门氏菌引起,通常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或与其他感染动物的接触传播。

病因雏鸭副伤寒的定义和病因雏鸭副伤寒在雏鸭中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

该病可导致雏鸭死亡、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发病率和影响力影响力发病率症状和诊断方法感染雏鸭副伤寒的雏鸭通常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蓬乱、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死亡。

诊断方法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如细菌分离和鉴定)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02中医治疗法常用中药如黄连、黄芩、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

根据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药方。

用药方式一般来说,中药可用于煎汤内服或外用敷贴。

内服中药时,应根据雏鸭的体重和病情确定合适的剂量。

针灸治疗可选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

穴位选择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中医师操作,确保针具的清洁和准确刺入穴位,避免感染和其他不必要的伤害。

操作注意推拿按摩治疗法按摩部位推拿按摩可针对雏鸭的背部、腹部等部位进行,以舒缓经络、调理气血。

按摩手法使用中指、无名指等指腹进行轻柔的按摩,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同时可配合适当的拉伸动作,促进气血流通。

03西医治疗法抗生素疗法使用针对沙门氏菌的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通过饮水或饲料途径给药。

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药物残留和耐药性产生。

消炎药疗法对于出现炎症症状的病鸭,可使用消炎药物如消炎痛、头孢等,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病鸭的痛苦。

通过注射副伤寒疫苗,提高雏鸭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疫苗接种应在雏鸭出壳后适时进行,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接种操作。

抗体治疗使用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卵黄抗体,通过注射方式给予病鸭,帮助病鸭抵抗病原体,加速康复。

鸭副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鸭副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鸭副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王亮;沈海庭
【期刊名称】《养殖技术顾问》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鸭副伤寒病是雏鸭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病原为沙门氏杆菌属的多种细菌,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鸭副伤寒病的主要菌种。

其特征为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体弱,排灰白色稀粪,有的呈水样,鼻孔流分泌物。

病程一般2~5天,死亡率在20%以上,发生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更高。

慢性病鸭表现为极度消瘦
【总页数】1页(P80-80)
【作者】王亮;沈海庭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262100;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26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5.1
【相关文献】
1.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J], 白玉生
2.规模鸡场鸡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J], 李东升
3.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J], 李长远
4.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J], 卢伟
5.一例禽伤寒病的诊断与防治 [J], 刘联盟;王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