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它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观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强调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和革命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

另外,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所导致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最终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奋斗目标,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体系,它对于世界观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也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启示,它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否定之否定原理;
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9.人的价值原理.。

2023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案

2023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案

2023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20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的《导论》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理。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则-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批判思维和辨证思维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贡献-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论原理-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世界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教学方法- 前瞻式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逐步展开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实践应用导向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教学评估- 课堂互动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2023版)- 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在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驱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剥削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4. 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包括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等核心思想。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揭示社会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像是一把超级酷的智慧宝剑,当我开始读它的基本原理时,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宝藏的思想迷宫,而且是那种越探索越兴奋的迷宫。

马克思主义强调世界是物质的。

这一点就像是给那些整天做白日梦,幻想世界是由什么神秘魔法构建起来的人,来了一记清醒的耳光。

我们生活的世界,实实在在的,你看到的高楼大厦、山川河流,都是物质的具体体现。

就好比你饿了,幻想面包是没用的,得有实实在在的面粉、酵母这些物质经过加工才能变成面包填肚子。

这让我意识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得从实际出发,别老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然后是辩证法。

这可太有趣了,它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就像一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说我那朋友,他特别聪明,脑子转得飞快,这是优点吧。

但有时候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想太多,做事反而犹豫不决,这就成了缺点。

而且事物还会发展变化呢,今天的小树苗,在阳光雨露还有土壤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就会变成明天的参天大树。

这就提醒我,看问题不能太死板,不能因为现在一个东西是这个样子,就觉得它永远都这样。

今天的困难说不定就是明天成功的垫脚石,只要条件变了,结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

再说说历史唯物主义。

这就像是给我们戴上了一副能看穿历史长河的透视眼镜。

以前我看历史,就觉得是一个个英雄人物在舞台上蹦跶,他们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其实是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那些英雄人物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顺应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才成为英雄的。

就好比建造金字塔,不是法老一个人能搞定的,是无数的奴隶和工匠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才建成的。

这让我对那些在社会底层默默耕耘的普通劳动者充满了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文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超级实用的生活指南。

它让我明白了世界的本质,教会我怎么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还让我懂得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看不懂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源泉。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在理论上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劳动价值论等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探讨细分为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整体上看待世界,强调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不可抗拒性。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力的变革,而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无论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是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形成了剥削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部分从上述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一,强调物质生产力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3.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部分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部分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摘要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完备而严整的革命学说。

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者根本观点。

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最一般方法。

从总体上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而一定的方法论也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研究的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

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出这两大派别,任何真正独立的第三排别,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也可称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抹煞二者的同一性,因而是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缘由: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这一特点决定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 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 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 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吸引和 排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河外星系
对抗性矛盾
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
战场厮杀 生存竞争
非对抗性矛盾
一般不表现为激烈的 外部冲突,它的解决不 采取外部对抗的形式。
夫妻吵架
学术争鸣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同一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斗争性体 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列宁:“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 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可 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出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如果用你的矛去 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有利 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这里的“矛盾” 是逻辑矛盾,而不 是唯物辩证法所说 的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
定义:因违反形式逻辑的矛盾律,造 成思维混乱而形成的矛盾。
表现: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中,对同 一 事物作出两个截然相反的判断。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为四部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核心。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和轴心,把握以实践为本质特征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实践的特点是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实践的三大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水岭。

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基本性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王夫之的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最高水平。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1、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是、的世界观,是的统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本质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者的关系世界观决定、包含着方法论,方法论体现、影响着世界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源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

5)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哲学的党派性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2)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质,一般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却是直观的猜测。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存在三个根本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把某种神化了的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必然性●阶级基础:英国“人民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乐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与以往旧的哲学的本质区别:●研究对象上旧哲学是“知识总汇”、“科学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

●理论上旧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的哲学基本原理体现了他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观点。

以下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1. 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根本的,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强调,社会的基础是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3. 历史决定论:马克思坚信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法则进行的,而不是由偶然事件决定的。

他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4.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两个基本阶级的对抗,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5.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摆脱剥削,实现全面的自由和个人发展。

7. 社会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

马克思的哲学基本原理贯穿了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对于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以及探索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运动和变化的整体。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因果联系的过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等)的发展和进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5.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人们按需分配资源,劳动不再受剥削,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绪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2、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3、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也可以称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不可知论)3、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标准。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和不同的历史形态。

1、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则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最杰出的代表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方式系统阐述了辩证法基本规律,费尔巴哈打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统治,恢复唯物主义的地位。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

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做了新的表述,从理论与实践相对应的视点,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释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释义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但又与以往一切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在内容上与一切旧哲学根本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科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现统~起来,从而彻底改变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长期分离的局面,以及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占居统治地位的情况,把唯物主义发展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

②在对象上与一切旧哲学根本不同。

一切旧哲学都没有正确解决哲学的研究对象,过去的哲学家往往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的科学”,企图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的对象问题。

它把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认为揭示世界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是各门具体科学的任务,哲学只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门概括具体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③在哲学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上同一切旧哲学根本不同。

旧哲学,一般都是剥削阶级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无产阶级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根根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唯物辨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联系: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根本矛盾——贯穿始终非根本矛盾——不贯穿始终—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矛盾及其各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非主要矛盾:分矛盾主要方面、矛盾非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矛盾的性质:对抗性矛盾——采取外部冲突方式来解决矛盾非对抗性矛盾(4)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1)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2)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取代3)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即融合成一个新事物2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的一切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化——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显著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根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3)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世界无限多样的发展。

(3)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量变的形式:1)构成事物成份在数量上的变化2)构成事物成分在空间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质变的形式:1)爆发式的飞跃2)非爆发式的飞跃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表现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和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1)质量互变规律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2)我们做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事物发展固有的阶段性,又要在上一阶段为下一阶段做好适当的准备。

3)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一方面要立志改革,不停顿的前进;另一方面又要稳步扎实,立足当前,不要超越客观可能,做冷静的促进派。

3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和否定肯定和否定是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

肯定:是指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他肯定这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他事物。

否定:是指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他促使一事物向他事物的转化。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关系:对立统一1)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肯定代表事物内部稳定、保守的方面;否定代表事物内部活跃的,要求变革的方面。

2)肯定和否定又是统一的,肯定离不开否定(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离不开肯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辨证的否定观:1)任何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过程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决定性的环节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5)作为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被称为“扬弃”,即既有克服又有保留。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要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而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2)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经过两次否定,构成了发展的一个周期,在更高阶段上得到新的发展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批判“循环论”和“直线论”(3)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否定形式的特殊性:1)自然界的否定是自发的2)社会的否定是通过有意识的人自觉进行的曲折发展的特殊性:1)回复——事物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逆转、倒退——异常情况下发生的三、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1原因和结果2必然性和偶然性3可能性和现实性4现象和本质5内容和形式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能动性客观性社会性(2)实践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相互关系: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受制约、反作用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四条:来源、动力、目的、标准3认识的辨证运动(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1)对事物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认识2)特征:直接性、表面性3)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1)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2)特征:间接性、抽象性3)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两者辨证关系:总: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分:依赖、有待发展、相互渗透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丰富的和真实的感性材料2)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材料加工提炼(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1)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作指导2)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1)指导实践的理论认识应当是正确的2)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3)为什么实践和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从客观方面看2)从认识的主体来说3)从过程的推移来说五、真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作为检验它的标准,既不是主观思想,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社会实践。

◇2由实践的特性决定的。

实践的特点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它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相对照,主观同客观相符便是真理,不符合便是谬误。

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极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确定:任何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来不确定: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具体的实践有着历史局限性,认识的真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着的实践检验。

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1)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思想路线是指化为指导思想用用以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认识路线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一切此实际出发(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实事求是(核心、目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途径)总之: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学习认识论、真理论乃至整个辨证唯物主义所得出的结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指从那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经过研究把握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

与时俱进:指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保持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统一。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相互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动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内在要求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生产力概念:即社会生产力,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指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构成要素:劳动对象——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生产力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劳动者生产资料——生产力中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科学技术本身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它渗透在生产力的各个基本要素中。

通过教育和训练,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使劳动者具备必要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科学物化在生产资料中,创造新的生产工具,可以大幅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劳动对象的结合,会引起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这种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概念: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性的社会关系。

内容: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的类型:1)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2)生产资料私有有制为基础的生产(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组成了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主要表现在:◇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迟早要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来实行,表现为:◇1适应推动◇2不适应,阻(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内容:1)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变化发展方向;2)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意义:1)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2)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了解历史、研究社会问题的钥匙;3)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4)它是我们反对一切违反这一规律客观要求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理论武器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经济基础:概念: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注意的问题:1)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2)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3)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2)上层建筑概念: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

分类: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主导地位思想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3)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1)社会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2)社会形态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辨证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