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的机制构建
浅析新时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浅析新时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也是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对于城镇化地区,农村地区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的主要空间载体。
高质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各地土地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日趋紧张。
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可以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
但由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尚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亟需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新时期乡村发展对土地综合整治提出的新要求。
1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土地是农村地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是建设文明乡村过程中的基础载体。
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居民的居住点散乱、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且基础设施建设所投入的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垃圾与污水处理的统一管理。
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着眼于全域,其设计规划的内容也不仅局限于田间道路、土地平整与农田水利,更强调对整体进行布局与优化,有效解决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注重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确保人居环境改善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在保留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提高乡村地区的精神面貌,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2农村土地整治的现状土地整治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以及土地修复在内的各类土地实践活动的统称,对未利用土地或利用程度较低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行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与治理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与治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共同组织生产,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还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组织与治理两个方面来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和发展。
一、合作社的注册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与组织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农民组织建设:农民作为合作社的主体,他们的组织建设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
农民应该充分认识到合作社的好处,并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等,并选出代表组织成员的代表。
2. 注册工作:合作社成立后,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合作社的注册手续。
包括制定合作社章程、资金投入、建立组织架构等,并注册成农村经济合作联社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资金筹集: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农民可以通过自筹、集资、合作社的资产积累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合作社能够正常运作。
二、治理机制与原则合作社的治理是保障合作社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合作社治理的主要机制和原则。
1. 理事会制度:合作社应当建立理事会制度,由合作社的投资人或代表参与,负责监督合作社的运营和制定决策。
理事会制度有助于实现农民的代表权和监督权。
2. 决策制度:合作社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明确决策的程序和权限。
农民应积极参与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和事务中。
3. 责任制度:合作社应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明确各成员在生产经营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合作社应建立奖惩制度,对优秀的成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4. 监督制度:合作社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确保合作社运行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合作社发生违规行为。
三、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与发展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是指合作社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式。
如何完善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
如何完善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农民广泛深入地参与土地整治工作,既是国际经验,也是现实需要。
充分调动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已成为土地整治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
建议从强化法制、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入手,以法律方式明确参与渠道、方式、内容和程序,加快推广、健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民间组织,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国务院关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9~2019年)的批复》提出,要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及加快形成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时,也对加强公众参与寄予厚望。
农民是土地整治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和重要参与人,应成为公众参与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管理权。
农民广泛深入地参与土地整治工作有其现实意义鼓励农民更多地参与土地整治工作,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完善土地整治管理体制和提升土地整治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推动我国土地整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农民广泛深入地参与土地整治工作是国际普遍经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及东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在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中也愈发注意引入公众参与。
德国乡村土地整治在涉及产权调整、田块合并、公共设施规划编制实施、村镇改造规划制定实施以及相关补偿措施制定出台时,必须坚持农民参与原则。
荷兰土地整治始终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原则,而与土地整治利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农民个体和团体往往是决定土地整治项目启动、规划和实施的重要力量。
日本实施土地整治之前必须得到相关农民同意,并且通过适时修改有关法律不断完善农民参与的形式和内容。
正是由于得到相关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这些国家(地区)的土地整治工作增强了项目参与方的责任感,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鼓励农民参与是创新土地整治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土地整治工作初步形成了“部级监管、省级负总责、市县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而且倡导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
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田产出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而农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功能及效益等方面,重点阐述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一、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业合作社是一种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民自愿组成,通过共同合作来管理和经营土地资源。
合作社的核心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共同投入、共享成果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
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农田统一规划利用、分工协作、集体经营等。
首先,农业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土地利用,将零散分散的农田整合成大块、连片的经营单元,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其次,通过分工协作,将农田进行分类经营,各项农业生产环节实行专业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通过集体经营,实现经济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田产出。
二、农业合作社的功能1. 整合土地资源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整合,将小块零散的农田进行合理划分,形成大块的经营单元,提高土地的协调效应,促进土地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
这有助于农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有助于优化农田作物结构,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3. 资金和物资集中采购农业合作社可以集中筹措资金,进行农田的相关设施建设和农资采购。
通过规模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物资利用效率。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向农民提供贷款和风险补偿,加强农民的资金保障,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
三、农业合作社的效益1.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合作社通过规模经营、专业化操作和市场化销售等措施,提高农田产出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合作社作为中介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市场信息,并协助农民进行产品定价和销售,还能够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治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治工程”课程体系构建摘要:“十二五”总体战略框架新形势下,土地整治成为“三化”协调发展中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定位,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课程性质等,教学内容可进行优化重构,分为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工程和土地整治管理三部分,其中以土地整治的分项工程为主体;实践内容主要是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分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图件的绘制及土地整治项目报告的编制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308-02中国正处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东部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工业化加速,产业用地需求强劲;城镇化水平2010年为49.68%,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今后一个时期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仍处高峰期;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及各类开发区扩区发展等,都将导致建设用地需求呈激增态势。
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推进背景下,工农争地、城乡争地、生活生产生态争地不断加剧,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资源问题备受重视。
在此背景下中国土地资源管理事业有了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高等院校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土地资源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多学科多理论相互渗透,具有现势性、专业性、实践性、交叉性强的综合学科[1]。
一、“土地整治工程”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中国土地整治经过了初始发育阶段(2000年以前)以“土地整理”概念为标志,发展壮大阶段(2000—2007年)以“土地开发整理”概念为标志,综合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以“土地整治”概念为标志。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与治理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与治理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地区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以共同经营、共同负责、共同受益为原则的经济组织。
合作社是农民群体参与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与治理机制。
一、发展方向1.多元化发展:合作社应不断拓展经营领域,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多个领域。
这样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2.标准化发展:合作社应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的标准要求,加强农产品品质控制、安全检测和质量认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合作社要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
3.网络化发展:合作社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和拓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销售渠道。
通过电商平台,合作社可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市场曝光度,提高销售额。
二、治理机制1.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合作社应通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实行民主管理和决策。
合作社应成立理事会或代表大会,决策重大事项,由合作社成员直接参与,增加民主参与度,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2.强化组织建设:合作社应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合作社要建立健全正式会员制度和入股制度,确保农民有权参与决策和分享经济收益。
同时,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和资金的监管。
3.提供公共服务:合作社应为农民提供多项公共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金融支持等。
合作社可以与政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资源支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发展起来。
4.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提高组织运营的管理水平。
专业管理人才可以提供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支持,帮助合作社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深化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的思路
深化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的思路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更好地服务农民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探讨深化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的思路。
第一、确立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原则。
在深化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中,应当确立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核心的原则,强化农民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意味着要加强农民参与决策的权力,明确他们的权益保护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纠纷解决的监督和服务。
第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化机制。
农村土地市场化是深化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市场化交易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的农村土地市场化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出租、使用等相关政策,提高土地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第三、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当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其中一部分土地流转后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在深化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中,应加强对农村闲置土地的整理和开发利用,鼓励多元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模式。
第四、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监管。
农村土地整治制度改革需要加强对土地管理和监管的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强化对土地流转和利用行为的监管,加强土地资产登记和使用权证书的管理,完善农村土地执法和违法行为惩处机制。
第五、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改革的动力和基础,要以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导向,推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可以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土地流转方式和土地权益的转让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土地管理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村产权、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顺利流转。
第六、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力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对于稳定农村土地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与治理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与治理机制作者:葛丽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17期葛丽丽新时期新时代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及发展机遇,为保证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力度,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制定现代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增强治理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以此来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与治理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1、利用好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我国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各项扶持政策以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国家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项目需要向相应农民专业合作社靠拢。
由政府财政资金拨款组织专业合作社内的培训、农产品认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必须优先的扶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以及贫困地区等各个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服务等方面都享有国家的税收优惠。
2、扩展产业链增强战略规划、技术研发以及品牌营销等环节的深入研究,以此来带动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更多的利益。
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有产业结构由生产加工不断地向外拓展,从而推动各个区域之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深度联合。
例如: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农民合作社当中,现阶段大部分主要重点在粮食种植与加工,必须增强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强现代化种植结构的规划、良种培育、品牌培植以及互联网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推广与落实力度,推动粮食种植合作社和水利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以及粮食销售合作社等各个专业合作社的深入合作,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体,以此来扩展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综合效益。
3、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为粮棉油型、果蔬茶等基础性农产品的生产方面,部分包括农机与水利等专业合作社的占比较小。
农业合作社提升农民合作经济效益的重要机制
农业合作社提升农民合作经济效益的重要机制农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提升农民合作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业合作社提升农民合作经济效益的重要机制。
一、资源整合机制农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民的土地、劳动力、种植技术等多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产业资源共享等方式,将散乱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二、技术服务机制农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合作社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了农民的生产风险。
三、市场推广机制农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的集中销售渠道,通过统一销售、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等方式,实现了规模经营和高效运作。
合作社可以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产品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
四、金融支持机制农业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解决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
合作社可以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贷款、保险、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益。
五、社会共治机制农业合作社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实现了农民的自治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合作社成员可以通过合作社的理事会或代表大会,参与经营管理和管理层选举,增强了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实现了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六、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农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合作社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行业内的高级农民进行培训授课,分享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农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七、政策支持机制农业合作社可以享受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
政府通过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例如减免税收、补贴奖励、土地优惠政策等,从而为农业合作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合作经济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的协同机制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的协同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的整治与耕地保护问题越发凸显。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的协同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农村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也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利用空间的合理性受到严重挑战。
一方面,部分农村土地利用低效率,存在大量荒地和闲置土地;另一方面,部分农民迫于生计压力,非法占用耕地用于建设或其他用途,严重破坏了耕地资源。
二、土地整治的意义与必要性农村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的方式,提高土地的质量和效益。
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整治有助于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增加农民的生产收益。
其次,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土地整治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土地整治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其次,要加强土地监管,保护耕地资源,杜绝非法占地行为。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作,形成土地流转市场。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保护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农村农民的生计,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加大对耕地保护的重视和力度,建立起一系列保护机制。
五、耕地保护的现状和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耕地保护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农民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往往会非法占用耕地用于建设或其他目的,导致耕地资源的短缺。
农业合作社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
农业合作社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合作社逐渐成为推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
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村经济组织形式,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优化。
一、背景介绍农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分配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
传统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农户经营小、规模效益低、资源浪费等。
农业合作社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意义1.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农业合作社能够整合农户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2. 促进农业特色优势发展。
农业合作社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专业特长和农村土地的特色,推动农业特色产品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
通过合作社的模式,农户能够分享农业生产的成果,分享经济利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 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
农业合作社可以通过技术培训、信息共享等方式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三、农业合作社的优势1. 组织优势。
农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民自愿参与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形成集体经济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技术优势。
农业合作社能够通过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农业水平。
3. 信息优势。
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中监测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产品行情,使农产品生产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
4. 资金优势。
农业合作社能够通过共同筹集资金,实现规模化采购和销售,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农业合作社的推广与发展1.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提供土地使用权的保障,并向合作社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2. 完善组织机制。
农业合作社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合作社内部的民主决策和规范经营。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综合治理的制度创新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与综合治理的制度创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综合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本文将就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综合治理的制度创新展开讨论。
一、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农村土地整治和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应当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尊重农民的合理诉求,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二、完善土地使用权转让机制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得到充分保护,并赋予其更多权益。
建议完善土地使用权转让机制,允许农民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经营规模更大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和监督,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三、加大土地托管和流转力度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应当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托管和流转。
可以通过设立农村土地托管公司或土地流转市场等方式,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进行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要完善土地流转的管理制度,保护农民和承租方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农村土地执法和监管农村土地整治和综合治理需要有强有力的执法和监管机制。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土地占用、破坏耕地和乱占乱建等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综合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五、创新土地经营和管理模式农村土地整治和综合治理需要创新土地经营和管理模式。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土地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土地的集约化、专业化经营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和规模经营。
六、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综合治理的制度创新还需要强化土地资源保护。
要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的保护机制,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估和监测工作,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关键措施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关键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成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
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对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关键措施。
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被充分利用的机会更多。
可以对冗余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将其改造为生态农田或发展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开展土地集约利用农村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是实现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关键措施。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推广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养殖模式,同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土地的产出能力和综合效益。
3. 强化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重要手段。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通过农户自愿流转土地给予他人经营,形成农田规模化经营。
政府可以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土地交易的规范管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4. 推动农村土地托管农村土地托管是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托管给专业的经营主体,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政府可提供相应托管补贴和技术指导,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农村土地托管。
5.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是推动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基础性工作。
政府应制定科学严谨的土地整治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
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6. 完善农村土地政策法规完善相关的土地政策法规,是确保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托管和利用等方面的政策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同时,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7.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的重要动力。
农业合作社加强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平台
农业合作社加强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平台农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平台,在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合作社的背景与定义、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意义、农业合作社在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方面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农业合作社的背景与定义农业合作社是一种农民自愿设立的经济组织形式,旨在实现农民的集体经济利益。
它的出现既与我国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关系密切,也与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关。
农业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农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意义1.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资源分散,利用率相对较低。
而合作社的成立可以通过集中经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 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业合作社可以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农业合作社在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方面的作用1. 组织农民共同经营。
合作社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共同经营,实现农田的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2. 资金的集中与投资。
农业合作社可以集中农民的资金投入,在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进行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技术支持与培训。
合作社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效果。
四、农业合作社在推动土地资源整合利用中面临的挑战1. 农民观念的转变。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农民对农业合作社的理念还存在一定的抵触,需要通过宣传与教育转变其观念。
2. 经营管理的困难。
由于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合作社在组织管理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培训与指导。
3. 法律与政策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业合作社的法律与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合作社的监督与支持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农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共同经营、集中资金投资以及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等方式,推动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
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
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业合作社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途径,并分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合作社的形成和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旨在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合作社的形成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息息相关。
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农村土地资源得以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
二、农业合作社的土地整合和规模效益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整合,集中规模化经营和管理。
这使得农村土地得到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合作社可以通过成本共担、技术共享等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合作社的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农业合作社致力于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
通过组织农民培训,合作社可以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收入。
此外,合作社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等农资,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服务。
四、农业合作社的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农业合作社在农民与市场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组织和规划,农产品的销售得以有效整合和协调。
合作社可以联合农民进行产品包装、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与大型企业或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的收益。
五、农业合作社的带动效应和社会效益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具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作用。
合作社的发展激发了农民的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合作社还能够加强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前景为了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农民合作社三农村土地整治指南
农民合作社三农村土地整治指南第1章农村土地整治概述 (3)1.1 土地整治的定义与意义 (3)1.2 农民合作社在土地整治中的作用 (3)第2章农村土地整治法律法规与政策 (4)2.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4)2.2 土地整治政策解读 (4)2.3 农民合作社土地整治政策申请与落实 (4)第3章土地整治项目策划与设计 (5)3.1 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 (5)3.1.1 项目策划概述 (5)3.1.2 可行性研究内容 (5)3.2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原则与要求 (5)3.2.1 设计原则 (5)3.2.2 设计要求 (5)3.3 农民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策划与设计 (6)3.3.1 参与方式 (6)3.3.2 参与内容 (6)3.3.3 参与保障 (6)第4章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与管理 (6)4.1 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6)4.1.1 招标准备 (6)4.1.2 招标投标过程管理 (6)4.1.3 合同签订与管理 (7)4.2 施工组织与管理 (7)4.2.1 施工准备 (7)4.2.2 施工过程管理 (7)4.2.3 施工协调与沟通 (7)4.3 项目质量、进度与成本控制 (7)4.3.1 质量控制 (7)4.3.2 进度控制 (7)4.3.3 成本控制 (7)4.3.4 竣工验收与交付 (7)第5章农村土地利用与规划 (7)5.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7)5.1.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8)5.1.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8)5.2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与目标 (8)5.2.1 规划原则 (8)5.2.2 规划目标 (8)5.3 农民合作社参与土地利用规划 (8)5.3.1 农民合作社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 (8)5.3.2 农民合作社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途径与方式 (8)5.3.3 政策支持与保障 (9)第6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 (9)6.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概述 (9)6.1.1 农田水利设施概念及分类 (9)6.1.2 农田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9)6.2 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 (9)6.2.1 灌溉技术 (9)6.2.2 排水技术 (10)6.2.3 节水技术 (10)6.2.4 设施改造技术 (10)6.3 农民合作社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作用 (10)6.3.1 组织协调作用 (10)6.3.2 投资主体作用 (10)6.3.3 技术推广作用 (10)6.3.4 管理维护作用 (10)第7章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10)7.1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10)7.2 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7.3 农民合作社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第8章农村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管理 (12)8.1 资金筹措渠道与方式 (12)8.1.1 投资 (12)8.1.2 社会资本 (12)8.1.3 农民自筹 (12)8.2 资金使用与管理 (12)8.2.1 资金使用原则 (12)8.2.2 资金管理措施 (13)8.3 农民合作社在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与管理中的作用 (13)8.3.1 参与资金筹措 (13)8.3.2 资金管理 (13)8.3.3 促进农民参与 (13)第9章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与监管 (13)9.1 效益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3)9.1.1 效益评价方法 (13)9.1.2 指标体系 (14)9.2 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 (14)9.2.1 数据收集与分析 (14)9.2.2 效益评价 (14)9.2.3 结果分析 (14)9.3 农民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项目监管 (14)9.3.1 农民合作社在土地整治项目监管中的角色 (14)9.3.2 参与方式 (14)9.3.3 政策支持 (15)第10章农民合作社与农村土地整治未来发展 (15)10.1 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2 农民合作社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作用发挥 (15)10.3 农民合作社与农村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策略 (16)第1章农村土地整治概述1.1 土地整治的定义与意义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政策调控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理、改良和优化,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地整治机制方案
农地整治机制方案背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导致许多农地闲置无法利用。
同时,农地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急需进行整治。
因此,建立农地整治机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建立农地整治机制,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的产出和利用效率。
方案1.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农地流转和整治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法规和政策,鼓励和引导各方参与农地整治和流转。
建立专项资金,为农地整治提供资金支持。
2.建立农地整治机构成立专门的农地整治机构,负责相关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
机构应包括专业人员和农民代表,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建立联动机制。
机构的管理应完善,确保工作顺畅开展。
3.开展农地整治工作预先做好农地整治的规划和勘界等工作,制定详细的农地整治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整治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改善土壤质量、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
4.开展农地流转工作通过招标、竞价等方式,确定农地的转让方案。
应优先选择本地农民作为受让方,然后再向外推广。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的监管,规范农地流转市场。
为了避免买家炒作土地,应实行土地使用权出让,而非土地所有权出让。
5.发挥金融机构作用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农地整治和流转,提供差异化、灵活的贷款方式和融资工具,支持农地整治和流转。
同时应加强对农地市场的监管,提高风控能力。
总结建立农地整治机制,是促进农地流转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提出的方案分别从政策支持、机制建设、工作开展、流转推广和金融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深入推进农地整治工作,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地整治机制方案
农地整治机制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农地整治机制方案。
1. 确定整治范围和目标在实施农地整治机制前,需要进行调查和研究,确定整治范围和目标。
这包括:•清查整治地块:根据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对各地块进行清查基础上,明确农地整治的对象。
•确定整治目标:根据农地资源状况,明确整治的目标,如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制定整治计划:根据整治目标和财政投入等因素,制定整治计划,并纳入年度农业计划。
2. 建立设计施工方案在确定整治范围和目标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设计施工方案。
这包括:•农地整理设计:对整治范围内的农地进行测绘,制定和实施农地整理设计方案,确保整治效果。
•设计施工方案:根据整治范围和目标,确定整治区内的各项工程措施,如土地平整、排水除涝、土地改良等。
•确定施工单位:招标或自行组织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 实施整治措施根据整治计划和设计施工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实施各项整治措施:•农田平整:对不平整的土地进行平整。
•土地改良:对土壤进行改良,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灌溉设施建设:对农地进行灌溉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
•排水除涝:对农地进行排水除涝,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种植优化: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生态环保:重视环保问题,避免环境破坏,实现生态和谐。
4. 进行质量验收在整治过程结束后,需进行质量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整治成果验收:比较整治前后农地的差异,评估整治成果。
•技术标准验收:对整治工程的质量指标进行检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
5. 整治后的管理维护整治结束后,需要按照规定对整治后的农地进行管理维护,包括:•拨付补贴:对参与整治的农民进行适当补贴,鼓励他们保持农地整治效果。
关于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初探
关于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初探摘要:受各地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耕地数量不断减少问题,为守住耕地红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
基于此,本文围绕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构成及应用探索开展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多方面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字: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公众1. 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构成为直观展示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本节就新模式的构建原则、总体框架以及具体模式构成进行全方位阐述,该模式主要由六个阶段构成。
1.1基本原则为保证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较好服务于农地整治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受益原则、有效参与原则、公众广泛及可持续参与原则均需要得到较好落实,因此模式应以大多数农民利益为主进行规划,真正实现社会利益、公众利益以及农民个人利益的结合,基于可持续机制的人人平等、互相尊重参与气氛形成也需要在新模式中得到体现[1]。
1.2总体框架图1为本文提出了的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总体框架,该模式由准备阶段、公众意愿收集与处理阶段、提出初步规划方案阶段、规划方案审查阶段、规划方案认可度评价阶段、规划方案公示阶段组成。
图1参与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总体框架1.3模式构成1.3.1准备阶段。
该阶段需做好资料准备、公众参与设计队伍建设、宣传公告,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准备。
需收集已有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气象、土地利用情况、行政区划、农业产业结构、工况资料等。
(2)公众参与设计队伍建设。
队伍需由农民代表、基层干部、主管部门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组成,且队伍中必须拥有在项目区号召力较强人员、熟悉社会经济及地理状况人员、规划等专业技能较强人员,并明确队伍的关系协调队长与技术队长。
(3)宣传公告。
为保证农民较好参与到土地综合整治中,需采用贴公告、发放说明、广播、电视等渠道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信息的传达,并尽可能结合相关实例,以此保证信息能够较好被农民群众所理解,并能够真正激发其参与土地整治的热情[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试点制度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制度建设
一、政策法规制定
为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顺利实施,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整治工作的目标、原则、程序、标准等,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二、规划方案编制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中,需编制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整治目标、范围、内容、时间安排、资金预算等,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主体明确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应明确,一般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实施主体需承担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职责。
四、资金筹措安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制定资金筹措方案,明确资金来源、使用方式、监管机制等,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五、监管机制建立
为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顺利实施,需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整治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整治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六、绩效考核评价
应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七、信息公开公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应坚持信息公开公示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成果等,接受社会监督。
八、社会参与引导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应积极引导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整治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的机制构建
【摘要】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新形势下,本文通过阐述土地整治内涵及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和参与土地整治的功能,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的机制构建:(1)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土地流转;(2)创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管理机制;(3)维护农民权益,实现利益联结;(4)保证建设效果,落实绩效评价。
【关键词】新形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整治;机制
1 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土地整治是通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四化”的发展,土地整治逐步提升到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高度,从而实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
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在当前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土地的经营,尤其是参与土地整治项目,使田块较集中、规整和质量有所提高的土地形成集中经营和规模生产,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地契机。
2 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2.1 土地整治的内涵
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土地权属调整手段等,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2.2 土地整治的发展趋势
2.2.1 内涵日益丰富
土地整治的核心目的是要对低效用地和未利用进行整治,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保证耕地数量上的平衡和提高耕地质量,即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随着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和“新四化”的发展,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新形势下的农村土地整治,不但可以补充耕地和提高土地产能,还能盘活存量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农村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2 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完善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土地主要是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早期,农村土地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农民自给自足的粮食种植作物为主,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四化”的快速发展,粮食种植已不再是农村土地唯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他农业产业的存在顺应了当前新形势的发展。
在此前提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并在国家的扶持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2.3 经营模式多样化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村土地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并在当前的土地制度下保持这种经营模式。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向城市,如何改变当前单一的经营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2.4 主体更加全面
十八届中央全会已明确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在公开市场是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
新形势下的土地整治是要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因此,利用土地整治为平台,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选择一批产业关联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并实现土地整治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和功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阶段我国农民经济组织的主流形势,正成为各级政府指导“三农”的重要工作抓手。
作为一种农民经济组织,在当前新形势下参与土地整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极大的促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和“新四化”进程。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3.1.1 在组织构成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利益分配、发展模式以及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同其他组织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具有自主性、互助性、专业性和自愿性。
3.1.2在所有制结构上
农民专业合作社尽管为一种经济组织,但仍然建立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实现了劳动和资本的联合,从而形成了新的所有制结构。
3.1.3在收益分配上
合作社对内部成员不以盈利为目的,利用合作社自身的优势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农业生产经营,实现农业规模效益,将利润返还给成员,从而形成了新的收益分配制度。
3.1.4在管理机制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自愿和民主的经济组织,合作社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民主管理,建构了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的功能
3.2.1增加服务功能
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标准、损伤程度、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包装、销售等方面进行良好地统一,能够带动和引导农户专业化生产,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专业化组织程度,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3.2.2加强品牌意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培育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意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进一步做强做大市场。
3.2.3规范运行机制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会处在良性发展轨道上。
规范运行机制、建章立制能够保障合作社的良好运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带动明显的社会效益。
3.2.4增强带动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将零星生产的农户家庭聚集在一起,在形成一种经济组织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