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简版)

合集下载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T1DM)现况与规范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一、中国T1DM患者生存状况(一)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2003年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控制管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平均年龄12岁的T1DM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8%,在西太平洋地区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位列第9,血糖控制不良者占64.2%[1]。

2004年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血糖控制调查发现,15岁以前发病患者平均HbA1c为8.9%[2]。

来自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的数据显示,年龄中位数29.6岁的T1DM患者平均HbA1c为8.6%[3]。

2013年北京地区T1DM儿童血糖控制管理状况研究显示,18岁以下患者平均HbA lc 为8.5%,血糖控制达标率仅15.0%[4]。

2013年重庆、武汉、成都地区的T1DM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调查及分析发现,12岁以上青少年HbA1c>7.5%者占39.3%[5]。

我国上述调查观察的患者数量较少,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但已显示与2009年美国“SEARCH for Diabetes in Youth”研究调查中20岁以下T1DM患者HbA1c达标率为44.4%、平均HbA1c水平为8.18%相比,有一定差距[6]。

(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2002年美国一项T1DM急性并发症调查研究显示,T1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率为8/100次人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19/ 100次人年[7]。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50年奖章”项目随访的351例50年以上病程的T1DM患者中有超过40%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8]。

而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的调查显示,T1DM患者的DKA发生率达26.4次/100人年[9]。

另一项针对西太平洋地区T1DM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国大陆地区T1DM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达38.8次/100人年,且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位于各地区前列[10]。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简介: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T1DM通常发病年龄较轻,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治疗目标是尽可能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诊断标准:1.糖尿病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同时伴有口渴、疲倦等。

2. 无论是否有典型症状,必须有高血糖或空腹血糖≥7.0 mmol/L的诊断依据。

3. 对于无典型症状的患者,应严格遵循空腹血糖≥7.0 mmol/L的原则。

治疗目标:1. 血糖控制:运动和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水平保持在3.9-7.2 mmol/L范围内,餐后2小时血糖<10.0 mmol/L。

2.异常波动的防治:尽量避免血糖异常波动,减少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

3.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和控制:积极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体重管理等。

治疗原则:1.血糖监测:建议每天监测血糖,特别是饭前、饭后和睡前测量。

2.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3.饮食:建议选择高纤维、低脂、低盐的饮食,并合理分配主食、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4.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包括基础胰岛素和血糖调节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1.基础胰岛素治疗:建议每天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泵。

2.血糖调节胰岛素治疗:根据餐前血糖和进食量决定胰岛素剂量和给药方式。

相关注意事项:1.低血糖:应在患者和家属中提供低血糖急救措施的培训,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糖尿病并发症:对于已经存在的糖尿病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需加强相关治疗和效果监测。

3.妊娠期管理:孕妇患者需进行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

总结: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提供了详细的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和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事件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无水印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无水印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T1DM 多数起病急,可伴酮症酸中毒,病初C 肽低于正常或检测下限,抗谷氨酸脱羧 酶、胰岛抗原-2、ZnT8转运体或胰岛素抗体阳性,无黑棘皮病,家族史 2%~4%。可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raves 病、桥本甲状腺炎等。 T2DM 起病偏慢,酮症酸中毒少见,病初C 肽正常或增高,自身抗体通常阴性,超重 或肥胖,常伴黑棘皮病,T2DM 家族史>80%,混合型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GAD 抗体阳性,诊断后6~12个月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35岁以上起病, 儿童少见。
既往分为自身免疫型(1A型) 和非自身免疫型(1B型),新 分型认为该分类缺乏临床意义 予以取消;新增暴发性T1DM ,临床特征包括突然发病、高 血糖持续时间很短、几乎没有 C肽分泌、DKA等。
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 病和酮症倾向性T2DM,儿童 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少见 ,酮症倾向性T2DM,非洲裔 相对高发。
反复低血糖处理
反复低血糖给予10%葡萄糖2~5mg/(kg·min )维持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血糖以及有无其他症状。
DKA 与酮体监测
T1DM 初发患儿DKA 发病率高,5岁以下儿童较易发生,脑水肿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
血酮体和尿酮体测定对于T1DM的治疗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患儿的血 糖控制情况。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 使用机械通气来帮助呼吸 ,并建立二路静脉输液通 路,视休克轻重NS 10~20ml/kg 在 10~60min 内输入。
06
糖尿病以外伴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筛查和监测
糖尿病以外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和监测
1 2 3
儿童T1DM的发病趋势
儿童T1DM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低龄化的 倾向日益明显,规范化、系统化的诊疗有助于改 善长期预后。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0%以下,同时避免 低血糖的发生。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孕妇等,血糖控制目标需适当调整。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以评估血糖控制 情况。
治疗方案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胰岛素剂量、注射方式等,以确保血糖控制 在目标范围内。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团体心理治疗
通过团体活动,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高患 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该方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积极
的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途径探讨
健康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有 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锻炼。
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策略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预防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识别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避 免病情恶化。
慢性并发症防治
定期评估患者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控制血压、血脂等。
心理支持与教育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 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口服降糖药物在1型糖尿病中应用评价
口服降糖药物种类
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 糖苷酶抑制剂等。
应用评价
在1型糖尿病中,口服降糖药物通常作 为辅助治疗,可改善血糖控制并减少 胰岛素用量。但需注意,口服药物并 不能完全替代胰岛素治疗。
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应用前景探讨
GLP-1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 声等检查,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预防心血管疾
病。
患者日常自我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记录 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等,以便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运动记录 记录每日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以便评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同时,也应注意观察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视力下降、足部感觉异常等,以便及时就医诊治。
心理干预措施选择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认知,改 变消极思维模式,培养积极应
对方式。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进 行干预,改善家庭氛围,提高
家庭支持。
团体心理治疗
组织患者参加团体心理治疗活 动,增进病友间的相互理解和 支持,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 者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抑郁 、抗焦虑等药物,缓解症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 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确定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偏好,确定每日 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制定碳水化合物计划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每日可摄入 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分配。
设计餐次和食谱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设计每日三餐 及加餐的食谱,确保营养均衡。
药物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治疗,通常选择长效、中效或短效胰 岛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 调整。

2024年一型糖尿病指南

2024年一型糖尿病指南

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设计
01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认知,改 变消极思维模式,培养积极应对 策略。
放松训练
02
03
家庭治疗
教授患者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 吸等放松技巧,以缓解身心紧张 。
针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进行 调整,改善家庭氛围,提高患者 的社会支持。
家属参与支持模式构建
家属教育培训
向家属传授一型糖尿病相关知识、心理干预技巧等,提高家属的 照护能力。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
改剂量或停药。
胰岛素种类、作用机制及应用场景
胰岛素种类
根据作用时间和效应,胰岛素可 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和
预混胰岛素等类型。
作用机制
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和利用、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等 机制降低血糖。
应用场景
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部 分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在口服降 糖药物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症时。
一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 见于青少年和儿童。近年来,成人隐 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发 病率也逐渐增加。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一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 减轻。部分患者可能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分型
根据发病年龄、胰岛功能、自身免疫抗体等因素,一型糖尿病可分为经典型、 缓发型和爆发型等类型。
糖尿病肾病风险评估
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肾脏 损害程度及进展风险。
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评估视网膜病变程度及进展风险。
多学科联合干预模式构建
内分泌科与营养科联合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种族

1990-1994年全世界50个国家100个 医疗中心参加的Diamond全球研究调 查显示,世界各国的T1DM发病率不 一致,北欧国家尤其以芬兰发病率最 高,约占全球发病的20%;东亚、中 国及委内瑞拉发病率最低,相差可达 365 倍之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Diamond研究显示我国八个民族 的T1DM发病率也存在10倍以上的差 距;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的发 病率较高。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饮食 目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尚无定论 支持或反对婴儿早期牛乳喂养是 T1DM发生的危险因素。来自中 国一项研究显示T1DM的发病率 与不同时间给予婴儿固体辅食或 配方牛奶等有关。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 T1DM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6月龄以 内婴儿很少发病,而发病一般从9月龄开始 并持续升高。国外资料报道12-14岁患病达 高峰,然后呈下降趋势。我国11个地区的资 料显示10-14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进一 步分析发现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 至10岁时达最高峰(0.99/10万/年),随后略 有下降。随着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技术的推广, 部分既往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被重新 诊断为LADA,这提示很大一部分大于18岁 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应被诊断为T1DM。值得 注意的是,部分欧洲国家T1DM的发病 率在5岁以下儿童中呈增加现象,原因尚不明。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将血糖安全地控制在目标范围的 重要手段之一。监测血糖可以评估和反映糖 代谢紊乱的程度和治疗效果,指导合理治疗 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利用快速血糖仪进行床 边血糖检测(POCT)和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 SMBG)是临床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反映2-3月平均血糖水平的HbA1c是反映长 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连续3-5天的动 态血糖监测是在血糖波动较大患者中发现无 症状低血糖和血糖波动特征的重要手段;糖 化白蛋白和血、尿酮体也是反映糖代谢异常 程度的有用指标。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国内外该病诊断的依据。

2019年,WHO颁布了新的分型标准。

符合以下4条标准之一即可诊断糖尿病:(1)空腹血糖≥7.0mmol/L;(2)口服糖耐量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葡萄糖1.75 g/kg(体重),葡萄糖最大量75 g];(3)HbA1c≥6.5%(HbA1c测定方法需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认证);(4)随机血糖≥11.1 mmol/L且伴糖尿病症状体征。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但对于无症状者建议在随后的1 d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此外,血糖5.6~6.9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11.0 mmol/L为糖耐量受损。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包括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泵和胰岛素口服药物等。

对于初发T1DM患儿,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是首选治疗方法。

胰岛素泵适用于需要更精准胰岛素剂量控制的患儿,但需要家长和患儿的密切合作。

胰岛素口服药物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T1DM治疗的重要环节,旨在掌握患儿的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预防低血糖和高血糖。

目前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家庭血糖监测和连续血糖监测。

家庭血糖监测是指患儿在家中通过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监测。

连续血糖监测是指患儿佩戴连续血糖监测仪器,可随时监测血糖变化情况,更为精准。

4.其他治疗除了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外,饮食管理、运动和健康教育也是T1DM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管理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生长发育和运动量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

运动可提高患儿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健康教育可帮助患儿和家长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原则,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血糖监测和随访也是胰岛素治疗的重要环节。

患儿和家长需要掌握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技巧,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治疗方案。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一、引言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全球范围内,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详细介绍1型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诊断1、临床表现: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

2、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是诊断1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还应检查尿常规、血酮体、血电解质等以排除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3、胰岛功能检查: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可了解胰岛功能,协助诊断1型糖尿病。

三、治疗1、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胰岛素剂量、注射次数、时间等。

2、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控制1型糖尿病的基础。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等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

3、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强体质。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病情。

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

5、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四、总结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

诊治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处理1型糖尿病。

通过合理的胰岛素治疗、饮食和运动调整以及血糖监测,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密切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建议和展望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胰岛功能检查和并发症筛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糖尿病的诊治指南

一、糖尿病的诊治指南

第一部分糖尿病的诊治指南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 WHO)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二、糖尿病的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还应包括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措施。

1.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治疗流程图2.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3.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诊治指南在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较常见,典型表现为TG增高,HDL-C降低。

小而密LDL-C、糖基化和氧化LDL-C增加,这种增加并不一定伴有LDL-C总水平的增加。

多数研究认为,在2型糖尿病,Lp(a)水平不增加。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控制目标参考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西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5年(第四版)见上表。

1)调脂治疗1)高LDL-C的治疗:ADA建议糖尿病合并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2.6mmol/L 时,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开始药物治疗;如果不伴有冠心病或大血管疾病,当LDL-c≥3.35mmol/L时,开始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如LDL-C在2.6~3.35mmol/L 之间时,可先饮食、运动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加用药物治疗。

首选他汀类,次选胆酸结合树脂或非诺贝特(适用于混合性高脂血症)。

当LDL-C较高,治疗未达标时,可考虑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如他汀类药物与胆酸结合树脂合用等。

2)高TG的治疗:首先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严格控制血糖。

血糖已尽可能得到控制后,可考虑药物治疗。

TG在2.3~4.5mmol/L时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贝特类药物,他汀类在治疗高TG伴高LDL-C时有一定疗效。

中国糖尿病指南档(1)

中国糖尿病指南档(1)

【内容】序千百年来医学不断探索,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良方,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息。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一直是医者的神圣使命。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到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 577亿美元。

而近年的多项调查表明: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糖尿病控制状况均不容乐观。

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自2009年开始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

为遏制糖尿病病魔肆虐,长期以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世界各国的同仁一起为防治糖尿病做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开展了大量糖尿病宣传教育、流行病学调查、预防与治疗研究和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规范化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指南是临床工作规范化的学术文件和依据。

自2003年开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此后又于2007年和2010年予以更新。

指南不同于教科书,指南是重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术文件;指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指导性文件。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一批成果,这些研究已对临床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再一次组织全国专家修订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糖尿病防治工作需要。

2013年修订版是在2010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糖尿病流行趋势和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既参考了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近年的临床试验成果及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又结合了我国糖尿病防治的实践和研究数据,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由近百位专家集体讨论和编写,历时两年完成的。

1型糖尿病科防治指南解读PPT

1型糖尿病科防治指南解读PPT

T1DM与T2DM的鉴别要点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体重下降、食欲减 退;随着脱水加重,
患者逐渐出现循环功能不全及神 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反应迟钝、烦 躁或淡漠、嗜睡;晚 期少尿、无尿、休克、昏迷。
诊断依据:(1)血糖≥33.3 mmol/L;(2)血浆 有 效 渗 透 压
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
血管危害
感染
治疗原则:
T1DM 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完全或部分需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 素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是 T1DM 首选的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在餐前 状态下抑制糖异生和酮体的生成,餐时胰岛素覆盖 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引起的血糖升高。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包括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 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一、MDI方案是 T1DM 患者最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根据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进餐前使用速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 物或短效(常规)胰岛素,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或NPH(部分患者需要每日注射 2 次)。 二、CSII方案也称胰岛素泵治疗,即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或速 效胰岛素类似 物的一种胰岛素给药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从而达到更好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致死人数(20-79岁)达670万,平均每5秒 即有1人死亡。
糖尿病造成至少9660亿美元的健康支出。 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
势。2017年全球T1DM患病人数达900万,占全 球糖尿病总数的2% 。
“2010年~2013年覆盖全年龄段的 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

1型糖尿病ppt课件

1型糖尿病ppt课件
住院期间进行强化血糖监测(每日三餐前+三餐后+睡前) SMBG时建议每天监测3-4次
连续血糖监测(CGM)可提供连续、全天的血糖信息
可以发现不易被监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 血糖波动大、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或者无法解释的高血糖患者
应进行CGM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27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运动的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进行
预防低血糖
预防运动中及运动后低血糖:运动前、运动后监测血糖;当运动前血糖 小于7.0mmol/L,应补充碳水化合物;运动前把胰岛素减少25-50%; 注射胰岛素后1-1.5h是胰岛素作用高峰,应避免运动
反映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控制目标:儿童和青春期<7.5%,成人<7.0% 测定频率:年幼儿童应每年监测6次,年龄较大的儿童应每年监测3-4
次,条件限制时,每个儿童患者应该至少每六个月检测一次。
17
血、尿酮
反映严重糖代谢紊乱的重要监测指标,最好监测血酮,尤其是留 取尿样本较为困难的年幼患者
0.70%
5% 5%
90%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其他类型糖尿病 城市妊娠糖尿病
5
中国的儿童T1DM发病率较低
<15岁儿童标化发病率:0.57/10万人/年
上海 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北京 大连 长春 齐齐哈尔 武汉 吉林 哈尔滨 郑州 济南 沈阳 南宁 自贡 南京 铁岭 兰州 海南 长沙
0.00
不同地区T1DM的校正发病率(每10万人)
年龄较大女性病程较长携带有高滴度gada及共同遗传易感基因断5年内每年需进行至少一次筛查5年后则毎两年筛查一次32胰岛素治疗目录33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2012版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应尽量避免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34最常用也称为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戒长效胰岛素不生活方式相匘配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营养呾活动水平适合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控制丌佳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波动大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频繁严重低血糖戒低血糖昏迷及黎明现象明显的患者患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呾强烈的控制血糖意愿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方案的选择35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餐时速效胰岛素睡前长效胰岛素血糖血糖血糖36持续近24小时少数可能需要每天注射2次低血糖风险较低特别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可部分满足餐时胰岛素的需要如早餐如果在早晨给药但能导致迟发的低血糖如午餐后甘精胰岛素nph选择何种长效胰岛素

中医糖尿病指南

中医糖尿病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诊疗指南1概述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1)DM可分为原发性DM和继发性DM,原发性DM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

T1DM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2DM为胰岛素不足伴抵抗;T1DM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M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

2)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DM前期、DM期与慢性并发症期。

DM血糖严重升高者可发生DM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

DM属于中医“消渴”、“肥胖”等范畴。

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2病因病机2.1发病因素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DM发生的原因。

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DM。

2.1.1饮食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

《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多食肥甘,滞碍胃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DM。

2.1.2久坐少动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DM。

2.1.3情志失调情志失凋,肝失疏泄,则中焦气机郁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热,滞而生痰,变生DM。

2.2病机及演变规律DM为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

其病机演变基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发病初期以六郁为主,病位多在肝,在脾(胃);继则郁久化热,以肝热、胃热为主,亦可兼肺热、肠热;燥热既久,壮火食气,燥热伤阴,阴损及阳,终至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受损,病邪入络,络损脉损,变证百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诊断与分型
T1DM定义
• T1DM:特指因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 持生命 (回顾性诊断)
• 特殊类型T1DM
– 缓慢进展亚型——LADA – 暴发型1型
第二章 诊断与分型
表3. T1DM、T2DM及单基因突变糖尿病的鉴别要点
1型糖尿病
情需要加强血糖管理者; • ⑦实施MDI方案的患者有意愿且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者,
包括频繁的自我血糖监测、碳水化合物计算、胰岛素剂量调 整。
特殊情况下的胰岛素治疗
• 2、蜜月期
• 初诊T1DM患者经胰岛素规范治疗后可出现受损 的胰岛功能部分缓解期,可短期停用胰岛素,或 每日使用很少量胰岛素治疗,其血糖水平也能维 持在接近正常或正常的范围内;根据血糖监测情 况,可每日≤3次小剂量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 )注射,但应以维持血糖达标为准。
更有利于HbA1c控制和生活质量提高,减少严重低血糖风险
胰岛素泵使用适应证
①MDI方案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 ②频发低血糖和/或发生无症状低血糖者; • ③妊娠糖尿病患者; • ④对胰岛素极度敏感者(胰岛素泵比皮下注射更精确); • ⑤既往发生过黎明现象者(此类患者可通过提高基础胰岛素
量来对抗清晨高血糖); • ⑥因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并发症或根据病
必要时 出现低血糖症状、突发身体不适、剧烈运动、饮食显著变化应时。
第四章 胰岛素治疗
T1DM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 •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基础+餐时 • 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 推荐所有的T1DM患者采用 – 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三短一长” (MDI) –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泵( CSII)
1、中国T1DM患者血糖达标率低
•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美国相比,中国T1DM患者的平均HbA1c 、HbA1c达标率及HbA1c控制不良的比例均不理想,总体血糖控制情 况不佳——
2、中国T1DM患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研究结果显 示,我国T1DM患者DKA发生率达26.4/100 人年,高于美国的8/100次人年;
睡前BS
4.0-5.6 6.7-10 10-11 <6.7 >11 或 <4.4 6.7-10
凌晨BS
3.9-5.6 4.5-9
>9 <4.2 >11 或 <4.0
血糖目标应该个体化,较低的血糖目标应评估效益-风险比;出现频繁低血糖或无症状低血糖时,应调整 控制目标;餐前血糖与HbA1c不相符时,应测定餐后血糖。
80%
90%
第二章 诊断与分型
新发糖尿病
起病年龄 小于 20 岁
“三多一少”症状明 显,非肥胖体型
起病时伴有酮 症(酸中毒)
需要胰岛素治 疗大于 6 月
疑诊 1 型糖尿病 临床特征和胰岛功能随访 依赖胰岛素治疗或 C 肽迅速降低
1 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
图3. T1DM诊断分型流程 注:不适用于特殊类型T1DM
强化血糖监测模式。 住院时;较大低血糖风险时
三餐前+睡前+必要时
常规血糖监测模式。 血糖已良好控制后的日常监测。
早餐前+三餐后2h+睡前+必要时
餐后血糖监测模式。 HbA1c未能达标或显著饮食变化时。
早餐前+睡前+必要时
简化血糖监测模式。 血糖管理方案稳定时。
注:每周数天每天监测3-4次血糖比每周7天每天监测1次血糖可以提供更多的血糖控制信息;出现低血糖症 状、任何突发身体不适、剧烈运动前后、饮食显著变化应及时监测血糖。
• 3、脆性糖尿病患者
• 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衰竭,出现血糖巨幅波动,高血糖与 低血糖同日内交替出现,频发不可预知的并发症等; T1DM一定病程后可进入脆性糖尿病阶段,少数进展迅速 的T1DM在确诊时即可进入脆性糖尿病阶段。
• 胰岛素治疗建议:
• ①CSII方案;
• ②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方案;
中国T1DM胰岛素治疗方案,与国外有何差异 ?
• 西太平洋地区T1DM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 胰岛素治疗以每日2次方案者居多(占67.9%)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使用率较低( 4.7%),与西方国家相比有显著差距。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的制定势在必行!
国际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 澳大利亚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NHMRC) :2005, 2011
– 少数蜜月期、贫穷边远地区患者 短期使用 – 每天2次预混胰岛素 – 每天1次中效/长效胰岛素(不推荐)
第四章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剂量
• T1DM的胰岛素剂量设定及调整应高度 个体化
• “正确”剂量:达到最佳血糖控制 不引起明显低血糖反应 保障正常的生长发育
第五章 医学营养治疗
目标与原则 • 合理搭配,维持膳食营养平衡,保证生长所需 • 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补充优质蛋白,预防
第三章 控制目标与临床管理
表6. 各时间点血糖监测的适用范围
监测时点
适用范围
餐前
主要监测时点。血糖控制不佳,或有低血糖风险时。
餐后2h FBS已控制,但HbA1c未能达标者;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时。
睡前 凌晨
晚餐前应用预混胰岛素时;需要评估凌晨和空腹低血糖的风险时。 血糖接近控制目标,空腹血糖仍高,疑有凌晨低血糖。
• WHO 2000 Diamond研究
– 我国15岁以下儿童T1DM校正发病率为0.59/10 万/年 – 为世界上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 我国T1DM流行病学研究
– LADA China:LADA约占18岁以上临床新诊T2DM患者的6% – 广东省已启动T1DM的转化医学研究
第一章 流行病学
图1. 中国不同地区T1DM的校正发病率 (WHO Diamond研究,2000)
• ③无论在妊娠前、妊娠期及产后都应保证充足的营 养和良好的血糖控制;
• ④妊娠中后期胰岛素需要量,尤其是日间胰岛素需 要量增加;
• ⑤分娩后患者胰岛素的需要量快速减少,一般分娩 后2~3d胰岛素可减量至原量的1/3~1/2。
第四章 胰岛素治疗
T1DM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
• 非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
adults
• 美国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2012 •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 加拿大 Canadi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08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3. 可读性:指南编写要考虑面对各级医护、营养、糖尿病教育、卫生
管理等专业人员,而且兼顾患者和关注健康的普通读者。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第一章 流行病学
• IDF 2011 统计全球0-15岁儿童
– 1.9亿15岁以下儿童中T1DM患者约490,100名 – 每年新增77,800名,年增加率约3.0%
表4. 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儿童/青春期
成人
正常
理想
一般
高风险
理想
治疗方案
维持 建议/需要调整
必须调整
维持
HbA1c(%)
<6.1
<7.5
空腹或餐前BS 3.9-5.6
5-8
7.5-9.0 >8
>9.0 >9
<7.0 3.9-7.2
餐后BS
4.5-7.0 5-10 10-14
>14
5-10.0
• 严重低血糖:一项针对西太平洋地区T1DM 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大陆地区 T1DM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高达 38.8/100人年,高于美国的19/100次人年。
我国 vs.美国T1DM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次/100人年)
3、中国T1DM患者寿命短
• 美国Joslin糖尿病中心“50年奖章”项目在1997 至2007年的10年间共招募到443例病程长于50年 的T1DM患者;而2012年由CDS启动的“呵护 生命,携手同行”T1DM患者关爱项目招募的 病程30年以上的T1DM患者仅为105例。
1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特殊性
胰岛素替代 治疗
1型糖尿病的 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较少用 口服降糖药
胰岛移植
1型糖尿病临床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教育和管理的特殊性
新生儿期
儿童期
成人期
老年期
围手术期
妊娠期
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现状
1型糖尿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其发病症 状和临床表现却不为大家所熟知,以致40%以上患者直 到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而正在治 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达标率还不足30%。
Canada •国际糖尿病联盟:2011 •IDF\ISPAD
编写原则
1. 科学性:以国际或国内临床研究为循证依据。考虑中国人种特点,
优先采纳来自中国的临床研究。
2. 可行性:充分考虑我国医疗水平技术现状,充分考虑基层临床实践
的可操作性,结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保指南与临床实践紧 密结合。
•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 英国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2004,2011 •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