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内容。

本小节的引言指出了DNA是联系子代与亲代的物质,简要地交代了DNA 与基因,以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在讲述基因的本质时,首先以果蝇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图例,交代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然后,阐述基因的本质--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讲述了DNA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即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首先通过讲述两种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阐明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然后,用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对遗传信息的传递(DNA 分子的复制)和表达(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进行小结。

由于课时所限,中心法则的内容处理为小字。

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使学生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蛋白质是如何决定生物性状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的;第二,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难点。

2.本小节与他它章节的联系:a.与“生物的遗传定律”紧密联系;b.与“生物的变异”紧密联系;c.与高三教材《基因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紧密联系。

本节内容的掌握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发展(A:知道)。

(2)DNA与RNA的异同(B:识记)。

(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B:识记)。

(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B:识记)。

(5)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B:识记)。

(6)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C:理解)。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式教学《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蛋口质与性状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过程:导入:课代表总结前一节内容,说出本节课的标题。

今天我们只要学习第2节的内容:同一株水毛萇,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问题:①这两种叶形有什么区别?②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吗?③是哪些因素导致和这种形状的改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

引出课题一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由此引出第一个知识点。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学生讨论,总结中心法则】讲述: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中心法则。

BIJ:接下来看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找岀规律,完成讨论,补充中心法则如下:补充后的中心法则,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 这两条途径。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学生讨论,总结4例子的原因,绘出图解】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基因可比喻为导演,蛋白质可比喻为演员。

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细胞核基因),而合成蛋白质是在细胞质里进行的。

而性状则是生物表现出来的一 些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活动的总称。

间接控制从基因的角度来分析孟德尔的圆粒与皱粒豌豆 DNA 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 序列, 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0S≡E1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I蔗糖不能合成为淀粉,蔗糖含童升高I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性状:皱粒)从上述实例来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

口化病也是这类例子。

直接控制除了上述方式,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 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重点
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依据: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
教学
难点
中心法则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画出遗传信息的一般流动方向
2.结合资料分析,补充中心法则
3.举例说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理由: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教具
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课前3分钟
阅读资料
布置务,巡视
阅读教材,画出中心发则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分钟
课前小考
出示问题
学生将答案写在本上,互批互改
巩固基础知识
3分钟
2.承 接
结 果
资料分析
指导,给出探究问题。
阅读、分析资料,补充中心发则,黑板板演。
7分钟
3.


讲 评
中心发则
巡视,抽签展示,汇总正确答案
学生结合中心发则内容,讨论并写出各阶段的场所、原料、模板、酶类等基本条件,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
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15分钟
基因、性状、蛋白质的关系
实例分析,说出基因、性状、蛋白质的关系
8分钟
4.
总结
提升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结合本节课知识写出中心法则并背诵
培养学生总结当堂内容的能力
2分钟
5.
目 标

高中生物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新课标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内容。

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中心法则的提出与发展”首先介绍了1957年,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内容,然后安排了一则资料分析,意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在经典遗传学中,孟德尔预言了遗传因子控制性状,当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时,孟德尔当年观察到的现象又该做何解释呢?通过不同时期,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水平上的解释,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科学前进的步伐。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报纸、杂志和新媒体等多种途径的了解,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关染色体、DNA、基因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同学们对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功能是决定生物性状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

本节课是对第四章前两节内容的总结和深化。

同时也与第一章遗传定律和必修一蛋白质的功能部分内容进行了联系,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形成“基因——蛋白质——生物性状”这三者关系的整体认识,在老师的帮助下使得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并且使同学们可以对基因决定性状的本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2)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心法则,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五、教学策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心法则”及其完善发展的过程,说明了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并通过具体事例来阐明基因是如何通过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的。

这一节课实际上是对必修一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和本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综合,也可以说是一种简练的总结。

上一节中刚讲完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以及之前对DNA分子的详细学习,学生的知识网可能会有一些凌乱,那么这节课的学习就能够帮助学生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形成一个规整的思维导图,即“中心法则”,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掌握中心法则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教学难点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教学器材:(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

(2)和学生内容顺序一样的性状调查表。

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

(3)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五、教法设计1.讲授法与讨论相结合2.直观式教学为主,结合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设计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是一张母子的合影,请同学们找找看,孩子的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什么地方不像妈妈?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妈妈,有些地方不像。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案设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2.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3.学会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3.运用基因控制性状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家谱图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同一家族中的成员往往会有相似的性状?这是否与基因有关呢?”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讲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基因的定义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

通过示意图展示基因在DNA上的分布,以及基因对性状的表现方式。

解释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3.探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家族性状的传递方式,分析并总结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

例如,讨论眼睛颜色、血型等常见性状的遗传规律。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分析一家中有三个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眼睛颜色分别为蓝色和褐色,其中一个孩子的眼睛颜色为绿色,请问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父母对孩子眼睛颜色的基因有没有突变?5.小组活动(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基因控制性状的实验。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性状,例如花色、叶形等,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操作步骤,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最后,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效应。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基因对性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多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资源:1.家谱图模板;2.基因控制性状实验材料。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小组活动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和原理的理解,以及基因对性状的应用能力。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式教学《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过程:导入:课代表总结前一节内容,说出本节课的标题。

今天我们只要学习第2节的内容: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

问题:①这两种叶形有什么区别?②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吗?③是哪些因素导致和这种形状的改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

引出课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由此引出第一个知识点。

1.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学生讨论,总结中心法则】讲述:科学家克里克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中心法则。

即:接下来看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找出规律,完成讨论,补充中心法则如下: 补充后的中心法则,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RNA 以及从RNA 流向DNA 这两条途径。

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学生讨论,总结4例子的原因,绘出图解】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

基因可比喻为导演,蛋白质可比喻为演员。

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细胞核基逆转录因),而合成蛋白质是在细胞质里进行的。

而性状则是生物表现出来的一些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活动的总称。

间接控制从基因的角度来分析孟德尔的圆粒与皱粒豌豆从上述实例来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白化病也是这类例子。

直接控制除了上述方式,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以囊性纤维和镰刀型贫血症为例。

3. 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及作用基因通过控制酶或蛋白质的形成,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事实上,每一个性状都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并理解它们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

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机理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

3. 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基因的概念:基因的定义、基因的组成、基因的位置。

2.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3. 基因突变:突变的概念、突变的原因、突变的特点、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基因重组:重组的概念、重组的类型、重组的机理、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3. 基因突变:讲解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并通过实验或实例展示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基因重组:讲解重组的概念、类型、机理,并通过实验或实例展示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5.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精品)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精品)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二中第四章第二节,之前教材已经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就“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上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接下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

同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本节课内容包括两部分:①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②基因、蛋白质和现状的关系。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它既是前面所学蛋白质基础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质;2、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3、理解从基因到性状的控制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具体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例。

本节以生物具体的外在性状分析入手,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动脑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一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研究室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从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要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二)能力目标1、培养从资料中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2、从遗传现象得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是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从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2、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入、完善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一)教学重点1、解释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在必修一已掌握了氨基酸到蛋白质的过程,知道一切生命都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前一节课刚学习了基因到蛋白质的过程,知道在基因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了蛋白质。

在遗传学中又学习了性状的相关知识,在细胞呼吸知识中又学习了代谢就是化学反应,酶控制和催化化学反应。

《第4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章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观点和作用机制。

2. 掌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3. 理解遗传规律,能够运用基因理论诠释生物性状。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对性状的具体控制方式,如显性、隐性、突变等。

2. 教学难点:运用基因理论诠释复杂的生物性状,以及遗传规律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基因和性状的干系。

2.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

3.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染色体模型等。

4. 安排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提前思考常见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有关基因和性状干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性状的干系。

2. 提问: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3. 引出课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二)新课教学1. 讲授基因的观点和结构。

2. 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干系,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 举例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如白化病、色盲等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4. 介绍基因重组和突变的观点和过程。

5.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因素对性状的影响,并比较基因和环境对性状的控制干系。

6. 总结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机制。

(三)小组活动设计一个教室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身边的遗传病案例,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机制。

学生需要收集资料,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尝试诠释遗传病的发病原因。

这个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机制,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基因技术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五)作业安置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基因治疗的钻研进展和应用前景。

2. 调查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分析环境因素和基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作用,包括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控制。

2. 能够区分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并诠释其成因。

(完整)《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完整)《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之前教材已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就“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的问题上作了详细阐述和分析,接下来研究“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即第四章对基因的表达问题进行研究.本章第一节着重探讨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问题,紧接着第二节就基因如何控制生物体性状展开分析,与教材之前知识内容层层推进,从微观到宏观,解释了生物体多样性的内在原因,而教材第一、二两章又恰恰是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分析了遗传现象到控制因素的过程,本节与之相呼应;并为解释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奠定了理论基础,故可见本节内容不仅在教材体系上起到了“结构桥梁"的作用,并体现了人类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研究方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对应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属于“理解水平”。

这项要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理解基因的概念和本质;二是理解基因的表达过程;三是理解从基因到性状的控制过程及其所对应的具体实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事例。

2 .能力目标:本节以生物的具体外在性状分析入手,学生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动脑分析事物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从实验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知科学研究是不断深入的,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而后又从微观到宏观、本质到现象的认知过程,要树立科学的认知观和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中心法则2。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四、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设计巧妙的学习探究情景,给予丰富的资料信息和具体事例,组织、指导启发学生,并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真正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现象归纳到本质和从本质延伸到多种现象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优秀教学反思1 本节的教学内容分两大部分:“观察与思考”和“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第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针对每种性状对比其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让学生概括出什么是性状,了解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第二部分的学习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发现,在一胎所生的动物中,由转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明显大于未转入该基因的普通鼠,从而认识到,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章的学习通过大量的例子、直观的图片来观察,还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动物、植物等来理解性状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学习到知识。

在后半部分教学中,由于“转基因超级鼠”实验对学生而言有些陌生,这时我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给学生详细的讲解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程来设置问题,层层推进;辅以多样化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弄明白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对我来讲,内容非常少,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接受过基因、性状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讲非常的抽象、难懂,所以在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所有的内容后,分组做练习,效果就不太好。

主要分配人数太多,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没有思考。

对沉默的学生和座在边缘的学生给予的关注、机会较少。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学生,备好教法,才能够真正地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教学设计与反思

4.2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解释中心法则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重点: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详细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你能否根据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试画一个流程图,简要地表示出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中心法则的提出1957年,克里克的一个猜想: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中心法则在后来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被揭示后获得公认,中心法则实质上蕴涵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其产生和发展则与人类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密切相关。

其实生命的本质就是遗传信息的流动,整个生命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遗传信息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准确无误、顺畅及时地进行流动。

随着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人们发现中心法则也存在一些不足。

[大家试想一下,克里克的猜想存在什么遗漏之处?]2、中心法则的发展[资料分析]大家认为克里克的中心法则应该做什么修改?资料1:资料2:资料3:这些修改都被证实了吗?[讨论]你认为这些资料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你能不能试着画修改后的中心法则3、中心法则的地位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心法则在信息角度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中心法则为现代生物学理论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遗传、发育和进化是最基本的三大生命现象。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何关系?与生物遗传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早已能够回答,请大家回忆必修一的相关知识,蛋白质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蛋白质如何承担生命活动?有不同的蛋白质就会使生物体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特性,而基因也是通过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从而来调控生物的性状。

高中生物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反思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反思
梁启英
1 (中心法则)本节课以生活中的信息传递为导入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较好,讲解中心法则时,主要让学生回忆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的内容,来回答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从DNA 传到DNA,从DAN传到RNA,从RNA传到蛋白质(这点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然后以课本上的资料来讲解遗传信息还可以从RNA传到RNA,从RNA传到DNA举出哪些生物可以按照那些途径来传递遗传信息,在指出到目前为止遗传信息从蛋白质到蛋白质这个观点还在争论之中。

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凡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基因,性状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通过课本上例子总结基因,性状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对于这部分知识我只是让学生看例子后总结,并仔细的讲解,所以学生印象不是很深,应该让学生把各个例子中的图解画出来(如:基因正常——淀粉分支酶能正常合成——合成淀粉——豌豆粒呈圆形,基因异常——不能合成正常的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淀粉——豌豆粒皱缩)。

然后总结效果会更好些。

最后,在提问学生是最好能够提问某个学生而不是全班同学,因为后者可能会忽略掉某些同学。

第1页共1页。

高中生物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教材剖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是新课标内容要求中大体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下的 3.1.4 “生物的性状主要经过蛋白质表现”的重要构成部分。

本节课内容包含两部分:一、中心法例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本节内容既是从分子水平上说明遗传物质在生物体是如何起作用的,又对于学生理解变异的实质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剖析经过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什么”,因此自但是然就会对“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的”产生疑问,这也是本节课能够顺利睁开的内驱力。

在初中生物课以及本模块的第一章中,已充足阐释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经过学习《分子与细胞》模块,学生也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肩负者。

可是,学生并无形成“基因——蛋白质——生物体性状”这三者的整体认识,本节的学习就能够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的认识,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整体认识。

高一的学生初步具备知识迁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研究事物很好奇,可是研究过程缺乏科学的方法,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谨慎的思虑。

因此在讲堂研究活动进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的,指引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

三、教课目的生命观点:经过研究不一样生物遗传信息的传达方式,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致性,从而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科学思想:经过资料剖析,提高获守信息及办理信息的思想能力;学习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并用于阐释生命现象。

科学研究:经过研究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学习解决实质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社会责任:关注生物学热门问题,认识科技前沿信息,加强社会责任感及国家荣誉感。

四、教课重难点:1.中心法例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五、教课流程:课前预习——讲堂研究——讲堂拓展——讲堂小结——课后反省——课后练习六、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播放疾病克隆猴视频,引导入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详细学习了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你能否根据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试画一个流程图,简要地表示出其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中心法则的提出
1957年,克里克的一个猜想:中心法则
....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中心法则在后来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被揭示后获得公认,中心法则实质上蕴涵着核酸和蛋白质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其产生和发展则与人类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密切相关。

其实生命的本质就是遗传信息的流动,整个生命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遗传信息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准确无误、顺畅及时地进行流动。

随着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人们发现中心法则也存在一些不足。

[大家试想一下,克里克的猜想存在什么遗漏之处?]
2、中心法则的发展
[资料分析]大家认为克里克的中心法则应该做什么修改?
资料1:
资料2:
资料3:
这些修改都被证实了吗?
[讨论]你认为这些资料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你能不能试着画修改后的中心法则
3、中心法则的地位
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掌握这个规律对生命本质的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中心法则在信息角度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中心法则为现代生物学理论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遗传、发育和进化是最
基本的三大生命现象。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何关系?与生物遗传又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早已能够回答,请大家回忆必修一的相关知识,蛋白质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蛋白质如何承担生命活动?有不同的蛋白质就会使生物体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特性,而基因也是通过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从而来调控生物的性状。

[实例分析]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编码淀粉分支酶的正常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
蔗糖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
显得圆鼓鼓
(性状:皱缩)(性状:)
b、白化病: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
病。

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表现出怕光等行为。

人类的肤色就是由黑色素的含量多少决定的。

酪氨酸酶基因
酪氨酸酶
酪氨酸黑色素
由这两个实例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共同点?

论:。

c、囊性纤维病:该病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汗液中
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的黏液堵塞,常于幼年死于肺部感染。

研究表明:其病因是一个跨膜蛋白(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人的红细胞呈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
)这样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贫血症的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

(P
80
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控制血红蛋白形成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变化
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
红细胞呈镰刀状
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
大家再总结一下,这两个病例有什么共同点?
结论:。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间接作用:基因酶或激素细胞代谢性状
(2)直接作用:基因结构蛋白细胞结构性状
总之,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性状主要是由蛋白质体现的,蛋白质的合成又受基因的控制。

所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控制生物性状的因素
生物体的有些性状是受到单基因控制的,而有些性状不仅由一个基因控制,可能由多个基因来决定(如人的身高、血压、智力、长相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的;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是生物发育的内因;而环境条件是外因,表现型是生物发育的结果,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问题探讨]
三、细胞质基因
1、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也能进行半自主性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
控制着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我们习惯上把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叫做细胞质基因。

2、由于人和高等动物的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受细胞质内
遗传物质(线粒体DNA)控制的性状由母亲传给后代,这一特点称为母系遗传。

母系遗传不是指性状由母亲传给女儿,而是传给所有子女。

[课堂反馈]
1、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一般规律的是()
A、基因的遗传规律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中心法则
D、自然选择学说
2、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性状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
D、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可以表达性状
3、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4、(多选)人的肝细胞中不能由DNA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A、mRNA
B、胰岛素
C、酶
D、氨基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