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比例尺》数学的教案与教学反思

《比例尺》数学的教案与教学反思

比例尺:数学的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比例尺的定义和含义。

•能够运用比例尺求解实际问题。

•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比例尺的定义和含义。

•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课堂讨论和演示法。

•个别辅导和集体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法。

1.4 教学过程1.4.1 热身首先,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介绍比例尺的基本概念。

比如,一张平面图上有一个10米长的道路,而这张纸比实际的地图缩小了100倍,那么这张图中表示这条道路的线段长度是多少?1.4.2 探究活动现场展示一个地图和一个比例尺标尺,让学生根据比例尺算出地图上几处交通指示牌的实际距离。

1.4.3 练习环节让学生自行上网搜索地图和比例尺,找到并计算一个真实的地图的比例尺,并试着使用比例尺计算出地图上两个城市的直线距离。

1.4.4 课堂讨论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计算比例尺时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讨论。

1.5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演示和练习,评估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掌握程度,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成果通过本次课程的探究,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比例尺的定义和用法,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尺求解一些简单的测量问题。

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这些成果证明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

2.2 教学不足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还不是很清晰,需要教师再进行一些详细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重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和探究,避免过度解答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2.3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环节,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比例尺的各个方面,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教师还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三、总结本节课程针对比例尺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着重讲解了其基本定义和应用方法,并提供了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案与反思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案与反思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1课比例尺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比例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比例尺,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感受到课堂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概念的教学必须要经历感性的认识,只有经历过感性认识后看到的概念,才是学生真正理解了的概念。

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从作业中看出)。

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

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

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照葫芦画瓢罢了。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今天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

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

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千米=()米=()厘米1千米=()厘米20千米=()厘米60000厘米=()米=()千米二、脑筋急转弯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2、板书课题:比例尺三、自学打开课本48页,自学48页内容。

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比例尺?比例尺是一把尺子吗?2、比例尺除了用比号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3、根据表现形式不同,比例尺分为哪两种类型?自学后学生做汇报。

(老师板书)出示中国地图(含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请学生思考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四、小组合作学习1、学习内容数学书49页。

2、先看书并在B本上完成做一做。

3、小组长组织讨论:a、图中的2:1表示什么?b、求比例尺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五、智慧城堡1、说一说2、填一填3、判一判4、选一选5、练一练六、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比例尺定义:一幅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计算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分类: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反思:本节教材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实用性也较强,加上教材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在学生搞好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老师少讲解、多点拨、简单教数学的目的。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本节课的放手打下了基础。

我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整节课我大多让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只是适当点拨。

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语言的严密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比例尺的学习的重要性,整体时间的把握等等。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看、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关于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用数学眼光观看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关于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家的房子要扒了,老师想买个面积大一点的房子,现在老师有两套房子的平面设计图,你能帮老师选择买那套房子吗?看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

(出示投影)二.探究新知、1、计算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请你们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履行表格。

师:在画之前,先看清晰要求。

(课件显示):(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2)个人独立画出平面图;(3)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分页代码(设计意图:生活中同学对平面图有肯定的熟悉,让同学画球场的平面图,调动同学的生活阅历,激活同学的思维,带着乐观的情感投入当前的学习中。

)2、呈现沟通你这样想?怎样画?请告知大家。

(同学呈现沟通)谁有不同的想法、画法?(同学充分沟通不同的建议或意见)(设计意图:在沟通中同学思维相互碰撞,提高熟悉。

另外,有利于老师了解同学的学习基础。

)3、评析感受感受比例尺的价值他们画得像吗?(指画得像的图片)问:其中的奇妙是什么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明确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是肯定的,画出的平面图才逼真。

(设计意图:思索图形画得象不象?为什么?造成或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深层次的思索。

)4、揭示概念象这样,在绘制平面图时,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比例尺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比例尺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比例尺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尺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例尺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会:•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掌握比例尺绘制和使用方法;•能够使用比例尺进行测量和绘图。

1.2 授课时间本次教学计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每个课时为 45 分钟。

1.3 教学资源•幻灯片;•比例尺实物或图片。

1.4 教学步骤•引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测量方法,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

•概念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比例尺的概念、作用和分类等内容,让学生对比例尺有更全面全面的了解。

•绘制比例尺: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绘制比例尺,并讲解比例关系的计算方法。

•测量距离: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使用比例尺测量图片上的距离,并记录下结果。

•打印比例尺:教师将比例尺图片打印出来,让学生实际使用比例尺进行尺度放大和缩小的绘制。

•总结:学生回答几道练习题并进行复习,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亮点•教师示范绘制: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比例尺的制作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借助实物和图片的测量实践:通过实物和图片的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全面形成对比例尺的认识。

2.2 教学不足•教学时间流程安排:由于本次教学设计涉及比例尺绘制的技能,实践环节需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实验,因此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存在一定困难。

•教具资源准备不足:教学当中需要始终用到实物和图片进行演示和实践,但由于教具的准备不足,使得有些学生无法直观地理解和操作比例尺。

2.3 改进建议•教学时间的逐步加长:针对技能型学科,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建议将学习时间逐渐延长,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

•教学环节严谨:在教学中更好地控制时间,保证每个环节尽可能地完整和详细,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学步骤进行实践和学习。

•教具资源充足:针对该教学中教具资源准备不足的问题,建议学校在教室里多配备相应的教具,并保证教具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以便于实现效果最大化。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如果我们想把整个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师:对,今天老师就把中国地图搬进了课堂。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960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张没有半个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生:)师:对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缩小画在地图上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中国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生:)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呢?(生:)再出示一副螺丝钉的放大图。

问:这幅图是否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螺纹?(生:)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

二、探究新知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4(电脑出示),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b.学生试做。

(2)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厘米:10米=10:1000=1:100(3)归纳总结:根据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拿出学生收集到的不同图纸,让学生同桌互相说出它的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

师总结:a.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b.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

c.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

4.3.1《比例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3.1《比例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 情境创设:展示一幅城市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
- 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例尺是什么吗?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 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实例;
- 总结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比例尺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比例尺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
5. 比例尺的误差:比例尺存在一定的误差,通常是由于测量和绘制过程中的误差导致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比例尺的误差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6. 比例尺的选取: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比例尺非常重要。比例尺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来确定,如地图的尺寸、测量的精度等。
7.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比例尺可以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形式表示。文字表示法如“1:10000”,符号表示法如“1/10000”,图形表示法如直线、曲线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 设计一些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比例尺的知识。
-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的地图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等。
- 鼓励学生创新,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比例尺,并解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布置一些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应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答案,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
4. 课堂提问(5分钟)
-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问学生;
- 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比例尺知识的掌握;
- 点评与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比例尺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千米=()米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30米=()厘米15千米=()厘米300厘米=()分米2.解比例(口述过程)5/x=1/4x/60=1/20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一张校舍平面图。

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

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图上距离,与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

(再举例说明,并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出示例1让学生算出结果。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解题方法和结果。

再让学生说说求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统一单位)提问:从求出的结果来看,你知道这张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板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3.比例尺的意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

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通过数学方法,把实际的大小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画了出来。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叫做比例尺)提问:什么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到的?(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上面题里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板书:1:50000)你现在知道比例尺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吗?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

说明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l的比,这种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

4.线段比例尺。

提问:你知道上面所述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吗,(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00厘米,也就是500米)说明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质教案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质教案和教学反思

《比例尺》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比的意义﹙2﹚化简比2、原型:﹙1﹚分别画出5厘米和10米长的线段。

﹙2﹚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3﹚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脑筋急转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1200千米,可是一只蚂蚁从北京到上海只用5秒钟,这是为什么?生:它是在地图上爬的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学生很快画完﹚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

﹙学生迟疑﹚师: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

师:那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画的线段是多少厘米,它是把10米长的线段进行怎样变化得到的。

师:由于你们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大家画的线段长度不一样,所以画图时应该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叫比例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尺的内容,板书:比例尺二)探究与解决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1)阅读课本53页上面的内容(2)你认为什么叫比例尺?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 和 1:200的意思。

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比例尺教案及反思

比例尺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比例尺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对象:八年级数学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地图或图纸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2. 比例尺的种类: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图形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应用:1)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2)根据实际距离选择合适的比例尺;3)利用比例尺进行地图绘制和设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尺的概念、种类及应用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尺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2.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及种类:结合地图,讲解比例尺的含义和分类;3. 案例分析:出示实际案例,让学生计算实际距离,体会比例尺的应用;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比例尺的应用方法;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是数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充分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方法;2. 反思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 反思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比例尺的换算:讲解如何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换算;2.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比例尺在工程、建筑、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3. 比例尺的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在表示现实世界时的局限性,如地球的曲率、地形变化等。

七、课后作业1. 请选择一幅地图,利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计算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比例尺的应用场景,并绘制相应的图纸。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20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根本性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难点是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这一课我在教学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开展的教学目的,课的开场,我设计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今天早上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用了15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却只用5分钟就从梅山爬到泉州,这是为什么?”,这里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杭州和上海。

接着,引导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展自学:1、什么叫比例尺?2、怎样求比例尺?3、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培养学生尝试学习和独立考虑的才能。

只要学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本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最后提问:学习了比例尺,对我们有什么用途?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有更深化地理解。

这一节课,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探究,对本课的知识掌握较好,比照例尺也进展了多角度的认识,对其应用价值也进一步得到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可以说,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课堂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有收获,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

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很容易做到,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培养顽强的数学精神实在是任重道远。

因为教学内容是比拟新的东西,我采取换位备课和换位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研究学习来大胆展示自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创造还给学生。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2《比例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根本性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比例尺(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比例尺(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谈话: 同学们, 我国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 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 并提问: 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 比例尺二、自主探究,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例1, 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 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 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 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 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 展示、交流写出最简的比。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 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 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 12000000=1 : 5000000三、拓展应用教材56页1.2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56页3.4题【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例1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 12000000=1 : 5000000【教学反思】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 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 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概念。

3.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的惯。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单位转换”题目,测试学生的反应能力。

2.学生集体回答,教师引导计算并鼓励表扬。

3.设计情境,通过学生表演引出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4.学生通过观看学生表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二、讲解比例尺的含义1.学生提出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80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米。

2.学生回答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

3.教师解释在比例尺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概念。

4.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8厘米表示80米时,将80米缩小了多少倍,然后让学生计算比例。

5.教师板书比例:8cm:80m=8cm:8000cm=1:10006.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计算比例:6cm:60m=6cm:6000cm=1:10007.教师解释1:1000的意思,即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

三、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1.学生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练运用比例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再次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应用和概念。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

比例尺教学设计(21篇)《比例尺》教案1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此理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设疑、激趣,引发探究欲望。

上课伊始,通过“中国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进一步了解并理解比例尺做好铺垫。

2.操作、计算,探究比例尺的内涵。

因为名称的缘故,“比例尺”很容易被学生误认为是一种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逐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而不是一种尺。

3.测量、换算,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加强了灵活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的尝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比例尺⊙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如此伟大的祖国,怎能不让我们感到自豪呢!今天老师把咱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猜是什么?(中国地图) 师:咦,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为什么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呢?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引入新知。

师:在现实生活中,有时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比例尺的意义。

⊙新知探究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21页淘气和笑笑画的图)(1)观察图片,判断其合理性。

师:观察这两幅图,⊙预设生1:我认为淘气画得不合理,因为淘气画的这三条线段的长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图上没有显示出三个地方到学校的。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比例尺教学反思(精选15篇)比例尺教学反思篇1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解决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有了以上的铺垫教学,在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就简单多了。

比如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行单位的换算。

还有学生利用三者之间的乘除法关系来求,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把握得不好,因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是教学重点,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说比例尺的意义占用的时间多了,导致相应的习题没有完成,学生的练习时间偏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会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节课是否上得好,并不是因为这位老师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真正掌握了才是真的好。

比例尺教学反思篇2个人认为比例尺教学是第十二册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一部分知识了。

非常的有趣,且有意义。

求比例尺的部分,算是比较简单的。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线段比例尺的。

直接用一厘米来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或是千米,生活中用这样的表示方法是比较多的。

直接用比来表示,数字比较大,实际用时还是需要单位名称的转化。

不怎么方便。

今天教学已知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或是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

教材上都要求学生列方程然后用解比列的方法来做,这样的方法虽然比较好思考。

但是,我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很少有人用这样的方法。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学生不愿意列方程,因为列方程要解设,麻烦。

第二、用算术方法更简单、更好思考。

比如已知比例尺、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时,孩子们很多人都根据比例尺,来分析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列乘法算式来做,所得结果再进行单位的换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尺》北师大版(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尺》北师大版(2023秋)
1.对于难点的讲解,要更加细致、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分享成果时能够更加自信和流畅。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应采用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例尺的应用,并能在复杂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不符的情况?”(如,地图上两城市距离看起来很近,实际却需要较长时间的车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尺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例的工具。它是理解和应用地图、建筑设计图等重要依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比例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尺的分类和换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1:1000的线性比例尺与面积比例尺之间的转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尺》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比例尺》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图形与几何”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要点展开:
1.比例尺的定义与意义;
2.比例尺的分类:线性比例尺、面积比例尺;

《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教案公开课《比例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呈现情境图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

2、比例尺=--------------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比例尺》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成语吗?(板书:以――当――)生:以一当十。

(指名回答)师:那这样的话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生:以三当三十,当七当七十。

(完整版)《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完整版)《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2、学生集体回答。

(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3、创设情境(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学生情景表演。

(师播放动画)(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操场画进本子吗?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 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 60 米?生 1:用 8 厘米表示 80 米,用 6 厘米表示 60 米。

(板书)(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 8 厘米和 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80 米和 60 米)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叫实际距离。

(板书)6、师:当我们用 8 厘米表示 80 米时,实际上把 80 米缩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引导: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统一,再划成最简整数比)板书: 8cm:80m=8cm:8000cm=1:10007、继续引导,并板书: 6cm:60m=6cm:6000cm=1:10008、师:这里的 1:1000 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1cm表示了实际距离多少厘米?( 1000 厘米)9、小结:像这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

2023年公开课《比例尺》教学反思

2023年公开课《比例尺》教学反思

公开课(比例尺)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以及比例的有关知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

比例尺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比拟陌生、抽象,离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

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是: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产生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进行两种比例尺的转化,并会依据给出的具体数据求比例尺。

在设计本节课时认真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展。

-~~•、点1、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探究为主。

学生比照例尺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根底和和关键,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自己探究学习知识。

在学生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后,引导他们进行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

让学生自己找出线段比例尺中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进行单位的转化,探究千米与厘米单位之间的进率,千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十万,这个数字比拟大,让学生探讨转化的方法:千米化厘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五位,厘米化千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五位。

这一环节我比拟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学生已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后面例题的学习做出很好的铺垫。

2、把握重点,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而精确把握比例尺的意义,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提供了算法多样化的依据。

在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说出比例尺表示的意义,然后通过学生思考与探究,得出求图上距离和实防距离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重点是能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握好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列出比例式的关键。

在课堂上我始终抓住了“对应〃这个主线引导学生去探究解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

(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

(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
把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 :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

(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
图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米)
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叫实际距
离。

(板书)
6、师:当我们用8厘米表示80米时,实际上把80 米缩小了多少倍?
(自由回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
(引导: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统一,再划成最简整数比)
板书:8cm:80m=8cm:8000cm=1:1000
7、继续引导,并板书:6cm:60m=6cm:6000cm=1:1000
8、师:这里的1:1000 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1cm表示了实际距离多少厘
米?(1000 厘米)
9、小结:像这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就是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二)探索发现
1、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播放)
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公式转换: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补充说明比例尺的特点:比的前项与后项单位要统一,并且是最简整数
比。

例如:1:100或1/100 说明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
100cm。

3、小组比赛,说一说:以上比例尺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
举例:1:200 说明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cm。

(分组回答)
4、师:仔细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比例尺的前项都是“ 1”。

师:为什么要写成前项是“ 1”,而不写成前项是别的数字呢?
生: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出图上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厘米。

师:真了不起,真是一针见血。

5、师: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老师的房屋平面图,你能从看到哪些呢?(课件出示房屋图,生自由回答)
生1:父母卧室⋯⋯
生2:比例尺1:100.
6、师:你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 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
学生1:图上1 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 倍。

7、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图中我的卧室,长是()厘米,
宽是()厘米。

()
算一算我的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
面积是()平方米。

(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上记录)
8、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板书:黑板左侧)
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4 厘米,实际长=4 厘米× 100=400 厘米=4 米生2:再量出卧室的宽5 厘米,实际宽=5 厘米× 100=500厘米=5 米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 4=20 平方米
9、师:谁能算一算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10×11=110 平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师:我打算在父母卧室北墙正中开一扇宽为2 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应该画多长距离呢?
2、引导计算
(1)题目中,2 米是什么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多少?(1:100)
(2)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图上距离?
板书:2米=200厘米200 ×1/100=2 (厘米)
3、师:笑笑在本子上用8 厘米表示了我的卧室的长,图上1 厘米表示了实际距离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4 米=400厘米400 ÷8=50(厘米)
4、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50)
5、(课件出示:北京到上海的情景)
师:题目中,已知哪些条件?(图上距离6 厘米,比例尺1/17000000)师:根据以上条件,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生独立计算,集体回报)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并认识了比例尺,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

今天所学的比例尺主要是把大的距离缩小,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缩小比例尺,为了计算方便,前项一般为1。

但是有时我们也需要把一些小的东西放大,因此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后项一般为1。

2、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还学会了哪些?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 米=200 厘米
实际长⋯⋯8cm:80m=8cm:8000cm=1:1000 200 ×1/100=2(厘米)
实际宽⋯⋯6cm:60m=6cm:6000cm=1:1000 4 米=400厘米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400 ÷ 8=50(厘米)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答:比例尺1:50
七、课后反思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

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

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近了本课教学与学
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

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习,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
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

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

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
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

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 自主完成任务, 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

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
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 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