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三篇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麦子和豆荚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概括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麦子和豆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写作练习的完成,能够运用所学的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的文本。
2. 相关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相关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麦子和豆荚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麦子和豆荚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麦子和豆荚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比喻手法。
(2)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感受和体会。
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写作练习。
(2)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文朗读和讨论。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3)了解诗歌背景,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诗歌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3. 理解诗歌背景(1)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学生讨论诗歌背景对自己的启示。
4.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诗歌创作或朗读表演。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体会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诗歌背诵和创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2、借助导学案,小组交流批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3、学习作者清新、自由的写作风格,练习写片段。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作者童年的幸福。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批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2、学习作者清新自由的语言风格,写片段明确问题:为什么说作者童年生活是自由和快乐的?你是从哪知道的?二、小组内交流导学案明确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力求达到省时高效。
三、全班交流(一)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你能把看到的和闻到的读出来吗?此时你想说什么?(乡村生活真美好)(二)、在放牧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自由1、“诱惑”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2、“归我们管了”能为父母分担,感觉很自豪,能把这种自豪感读出来吗?3、“冷不丁地泥土从脚趾缝里冒出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什么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加个拟声词()!真是舒服。
我们仿佛听到了什么?(孩子们开心的笑声)4、“鸭子蹒跚地迈着步子向前走了,羊儿撒着欢儿地向前走了”哪个词用的好?好在哪?这里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可能还会有哪些动物,你能模仿作者这样说一句吗?这么多的动物,好热闹,这些动物都归谁管?小动物看到自己手下管理着这么多小动物,能不高兴吗?所以,小作者手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学生接读)5、“小心翼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用心地扯青草?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劳动中充满了希望,所以禁不住咧开嘴笑了。
小结:在放牧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自由(三)野炊“掰几颗,啊,还不老”“丢”感到自由(四)“一躺,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
”快乐、自由、满足。
读出来。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与课题扣题,作者就生长在这样的一个乡村,是麦子和豆荚伴随着小作者成长。
四、借鉴迁移,读写结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吃饭前——吃饭时——吃饭后动笔写。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能够识别并运用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歌中的场景和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劳动的辛苦。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诗歌《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3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和表达。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麦子和豆荚的特点。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描述麦子和豆荚的文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理解的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学生分析与讨论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3 学生写作与表达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文本:诗歌《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5.2 教学图片或实物:麦子和豆荚的图片或实物。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或实物。
朗读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准备:准备诗歌《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的文本。
收集麦子和豆荚的图片或实物。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年级学科:小学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了解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认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3. 朗读课文,感悟诗歌意境。
4. 小组讨论,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诗歌。
4. 展示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签字确认。
3. 观察大自然,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并结合所学诗歌,尝试进行创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感悟的能力。
3. 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能力。
4. 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5.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备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诗歌创作。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
2.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可以采用游戏、卡片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3.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感悟。
教你制作小学语文教案:以《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为例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如何制作一份优秀的语文教案,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
本文将以《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为例,为大家介绍如何制作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它主要讲述了麦子和豆荚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形容词和比较级的用法。
这篇文章还有一些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需要引导学生理解。
针对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出以下的学习目标:1.掌握形容词的基本用法。
2.学会使用比较级描述物品的大小关系。
3.了解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二、教学策略我们需要确定教学策略。
由于这是一个二年级的课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我们需要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生动易懂的教学策略。
具体来说,可以进行以下设计:1、猜字游戏在文章中,有一些形容词以及比较级的用法。
我们可以通过猜字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猜出这些词语。
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形容词的用法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则。
2、图画比较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出麦子和豆荚,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画画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比较级的使用。
3、情景演绎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对比修辞手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互相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课堂设计为了让课堂更加有条理,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课堂设计。
1.引入环节:可以通过猜字游戏来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介绍形容词和比较级的用法,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3.教学难点:如何将比喻和对比修辞手法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与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加强引导。
4.拓展延伸: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本课所教授内容。
例如让学生画画、写作或进行情景演绎等。
四、作业设计设计一份合适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说课稿)(3)
高的是麦子。
爱的是豆芽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童年的第四篇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语言活泼优美、朴实真挚,沁人心脾、撼人心弦。
文章主要写家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喜爱。
文章情景交融,让我们了解到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也感受到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说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理清层次品词析句,想象情境,自读自悟。
★体会孩子在乡下田野中的快乐,以及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懂得从劳动中获得快乐的道理。
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在阅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真挚的语言,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说策略★对于本文来说,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阅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在情中研读,读中感悟,悟中美读。
使学生把自己心中丰富的感受用读尽情宣泄了出来。
说过程因为学生也是农村的孩子,对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比较熟悉。
在田野里的劳作,玩耍情景比较熟悉,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困难,但学生对江南田野的麦田不熟悉,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江南五月田野的图片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以自读为纽带,让学生画出田野美丽,孩子快乐的句子,用心体会体会,然后再交流交流。
这样学生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了解到了农村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描述田野这一部分中,田野中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富有灵性而诗意盎然,洋溢着泥土的芬芳。
仿佛我们就置身于五月的田野中,产生了奇妙的感受。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所在。
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微笑”,表面写的麦子和豆荚的快乐,而实际上却更表现了乡下孩子们的快乐。
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拟人句的生动,再通过体会“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无与伦比的清香“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好处,使学生享受到了语言所带来的美妙。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解析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是一篇富有智慧性和启发性的语文教案,它从自然界中的生灵中得出了深刻的哲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悟和启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篇语文教案吧。
一、故事情节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两种作物在地里生长,一种是高高的麦子,另一种是矮小的豆荚。
后来,豆荚问麦子:“你为什么长得高?”麦子回答:“因为我想多见一些阳光,我喜欢往上长。
”豆荚听了十分羡慕,它也开口问:“你是如何长得高的?”麦子的回答是:“那得靠自己的努力呀!”豆荚便也努力往上长,但是却总是长不高。
后来豆荚问麦子为什么它长不高,麦子说道:“因为你思想太重,又不肯丢弃,你就长不高了。
”二、故事分析1. 麦子和豆荚的不同麦子和豆荚是两种植物,虽然生长环境相同,但是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麦子盼望着往上长,它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见到更多的阳光,它每天都在努力地往上长。
相反,豆荚虽然也向往着更高的位置,但是却总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是为什么呢?2. 成功的原因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麦子比豆荚更聪明,而是因为它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刻苦奋斗的精神。
麦子向上生长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阳光和养分,这是因为它知道自己要想得到更好的结果,就必须不断地向上,不断地进取。
3. 失败的原因豆荚虽然也向往着更高的位置,但是却总是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豆荚太过于紧张和拘束,它总是执着于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想法,缺乏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豆荚才会始终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无法突破自己的局限。
三、启示与感悟1.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的保证麦子似乎是向着阳光、光明和未来不断前进的,它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知道自己要想得到更好的结果就必须不断地向上,不断地进取。
而豆荚恰恰相反,处于一种被动和消极的状态。
2. 勇于拥抱变化,突破自我如果我们不别无选择,有时我们必须丢弃那些不必要的想法,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达成我们的目标,包括一些迄今为止未达成目标,但不能一直沿用之前的方式。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麦子”、“豆荚”、“高”、“矮”等。
(3)掌握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意思。
2. 生词和短语: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麦子”、“豆荚”、“高”、“矮”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
3. 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如主谓宾结构、形容词的用法等,让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麦子和豆荚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和短语: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跟读并模仿,理解其意思。
4. 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让学生模仿和造句。
5. 课堂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麦子和豆荚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2. 抄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加强记忆和理解。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豆荚青麦子黄暖风送爽阵阵香
竹笛响柳鞭扬撵鸭赶羊心欢畅
嫩青草割一筐热爱劳动我最棒
白米饭泥鳅香亲手做饭滋味长
天当被地做床闭上双眼入梦乡
童年乐趣永不忘永不忘
师生齐读。
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都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我的已经遥远童年时代,真想也像文中的孩子们一样,自由自在地在田间地头嬉戏玩耍.可是过去的时光不能回头,希望同学们能在方便的时候,到田野里去感受一下这独特的童年的乐趣,然后把你的快乐记录下来,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2.师:你们读的真好,老师也想试试行吗?但你们要认真听,听我读的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3.师范读:“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
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呀)真是舒服.”
4.师:我哪读得不一样?
生:在真是舒服的前面多了个呀字。
师:你也来试试?(哇、呀、哎呀、嘿、哈哈)
师:真舒服呀,你还觉得哪件事有趣?
五、全文归总,布置练笔.
在乡下孩子的眼中,丰收的麦田,即将成熟的豆荚,这青黄一片,构成了田间最美丽的风景,加上五月的暖风,灿烂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生机盎然,那么让人心醉……哦!心里头真是---(生说)!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啊!
老师根据这一课的内容编写了一首歌谣,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吗?幻灯片出示教师自编的歌谣:《田野好风光》
二、品读悟情
(一)自学课文
1.师:让我们看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出示PPT】(指名读,板书书:读、品、想)下面就让我们用读文字,品词句,想画面的学习方法来研读课文。【出示学习导航】
2.师:请一名同学来读阳光导航,现在学习任务明确了吗?(生
自学)
3.师:刚才看到有的同学特别会学习,边读边画感受最深刻的词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麦子”、“豆荚”、“高”、“矮”等。
(3)能够简要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界的高度和矮度的对比。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积极态度。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的文本。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列表。
3. 教学音频或视频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让学生注意到不同植物的高度差异。
(2)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些植物高而有些植物矮吗?”2. 朗读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2)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气。
3. 理解课文内容:(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简要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小组合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造句,并展示给全班。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朗读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描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造句等环节。
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调整与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教案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学习课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通过绘画、朗读、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3.2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1.2课文主题的把握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2.2课文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颗麦子和一颗豆荚,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麦子和豆荚的知识。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大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4.课文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角色扮演6.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6.2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7.课后作业7.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关于麦子和豆荚的童话故事。
7.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导入、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讲解较为详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生说话要有根据——《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
近年来,语文教育一直在推崇以学生为主要角色的教学方式,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而如何教学生说话是这种教学方式下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恰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如何让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探寻这一教案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
1.教学生说话为什么重要?教学生说话,即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在语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高层次的语文技能,它们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基本能力之一。
而教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提高他们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还能够从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能力。
2.《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的特点《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着独特的特点。
其特点是基于以学生为主角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理解故事的结构开始,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知识和道理,继而讲解知识点。
这种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参与感。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理解课文和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2)强调学生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学生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分享学习心得。
(3)强调记忆与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所需掌握的关键点,引导学生记忆,并进行思考和应用。
3.如何在教学生说话时,应用《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1)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时,要注意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2)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时,应注重让学生观察课文的信息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
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时,应注重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而理解知识点,并应用所学内容,达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案分享:学习《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优质教案分享:学习《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课程,《语文》一直是学生们必修的科目。
语文学习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还能让孩子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开阔的心灵和更深入的性格。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份优质语文教案,带领孩子们认识《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并帮助孩子们了解事物的不同叫法、形态和特征。
一、教学目标1.学会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和植物的名称。
2.学会用比较词语描写物体高低、大小、长短等特征。
3.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之间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差别。
4.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感性认识、亲身体验学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让学生自然、流畅地运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三、教学步骤1.导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的桌子、椅子、书柜等,提问:“你们看到的桌子之间的高低有什么不同呢?椅子呢?”(2)打开幻灯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哪些高,哪些矮。
教师一边带领学生探讨,一边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画在黑板上。
(3)用图片的形式介绍文章的标题:《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引导学生思考:麦子和豆荚有什么不同?2.学习(1)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字中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特征等的词语和语句。
重点介绍“高”、“矮”、“大”、“小”等形容词及其比较级和最高级,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2)将课文的重点句子拆分,让学生看看每个词,让他们自行将重点句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段落。
(3)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新认识的形容词描述物体的外形和大小。
例如,让学生比较:苹果和香蕉,菊花和牵牛花。
3.巩固通过生动的场景模拟和小组活动,让学生练习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句子描述。
比如:在各组的桌子上放置不同高度的盆栽,让学生就盆栽的高低、大小、颜色进行比较描述。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教学设计
《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课文。
课文主要描写了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孩子们赤足走在泥土里,放牧、野炊,“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的种种乐趣。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浓郁而淳朴的山村乡野气息。
开篇课文先描写了由黄黄的麦子、青青的豆荚构成的田野,让我们置身于早麦丰收之中。
接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忙碌的田间劳作图,大人们、大一点儿的孩子们、小一点儿的孩子们,无论是谁,都有自己要做的和该做的事情。
但是,孩子们的事情最有趣,你看,跟着鸭子、羊儿的后面吹着竹笛放牧,引得你的心痒痒的,选个地方生起火来,自己动手做一顿野米,馋得你直咽口水,躺在草地上在太阳底下睡上一觉,更是令人羡慕和向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浓郁而淳朴的乡村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削”是要求会写的字,它在本课的读音是“xu”,“趾”是翘舌音,要做到读准确写正确。
“溢”字易写错,也要引起注意。
2.朗读指导对于本文来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本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如在读孩子们赤足走在泥土里,赶着鸭子、羊儿,吹着竹笛放牧,就地取材进行野炊,“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等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表现出乡间孩子们自由、活泼、愉快的心情。
3.阅读教学(1)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象出课文所描写的几个场景;在体会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来表现乡村生活的画面。
(2)具体精读的时候,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办法,步步深入地研读课文内容。
如,让学生带着:“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孩子们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这样的问题去略读课文,从而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细读描写每一件事情的语句,体会其中的乐趣。
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三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主要写家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喜爱。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浓郁而淳朴的乡村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准备:《忆江南》视频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燃情一首《忆江南》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江南,带到了江南的乡村,熟悉的画面又回来了,(出示画面,师和生吟诵课题,板书课题)配乐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孩子们都在忙碌什么呢?板书:赤足漫步油光土扯青草放牧野炊睡二、品读悟情光着脚丫走路也能有趣?读读课文,有趣在哪?(自由读)(一)赤脚走有趣吗?指读。
出示课件:“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谈感受。
一读:作者说,乡村的泥土比他舒服多了:太阳暖暖的照着,风儿暖暖的吹着,那湿湿的、软软的、油光光的泥土也变的暖暖的了,光着小脚丫踩上去,那感觉好舒服呀,你能读出舒服的感觉了吗?指读。
二读:呀,带着温度的泥土冷不丁从脚趾缝里冒出来,光滑的像什么?(泥鳅)这该怎么读呢?指读。
三读:他读得怎么样?刚才他没关注“冷不丁”什么意思?(突然地、冷不防的)像泥鳅一样滑的泥土冷不丁的从你的脚趾缝里冒出来,你什么心情?(意外的惊喜),所以,读的时候“冷不丁”要读得快点重一点,谁来试试?指生读。
点击课件:“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括号里加上个语气词,读起来会更有感觉,看看加什么好呢?(哇、呀、哎呀、嘿、哈哈)过渡:真舒服呀,光享受可不行,他们还有任务呢?(二)放牧请默读课文7-11自然段,细细品味,看看字里行间你都感受到什么了?1.“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你真会读书,不仅注意到了“折、削、吹、挥”这一连串的动词,还透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体会到了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巧用比喻,让语文教育更有趣——《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语文教案
人们常说:“比喻是语言的瑰宝,是智慧的结晶。
”比喻是一种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修辞方法。
在语文教育中,巧妙使用比喻可以使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文字,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就以《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个语文教案为例,探讨如何巧用比喻,让语文教育更有趣。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记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领会其中的人生哲理和美感。
这些要素如果单纯地以文字呈现,极易引起学生的枯燥和缺乏兴趣。
这时,使用比喻就可以将单调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
比如,在学习《哪吒闹海》这篇古文时,可以用“哪吒左转三圈,右转九圈,就像钻在水里的一条小鱼儿一样,顷刻间跃出海面,却已化作一头怒涛下的小神龙。
”的比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哪吒的千锤百炼,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也更加深入理解了整个故事的主旨和内涵。
巧妙利用比喻,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并牢固记住要点。
二、拓展学生思维,增强表达能力语文教育并不是教学生背诵课文,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表达能力。
而比喻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比如,在学习《长恨歌》这首唐诗时,在讲解歌词中那几句令人神往的景色时,可以用“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的比喻,启发学生探寻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境下所隐含的寓意,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考与启示,并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与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巧妙引导学生,促进深层次解读深层次的解读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本的内涵,挖掘更深层次的思想。
比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鲁迅小说时,可以用“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句比喻,启发学生探讨文本中隐含的社会意蕴,借助比喻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主人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种种微妙关系,如“孔乙己”这个名字是左邻右舍动用“利”字的具有讽刺意义的安排等等,让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弱点和悲壮的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三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主要写家乡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美丽迷人的五月、纯朴可爱的乡村孩子的喜爱。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浓郁而淳朴的乡村生活,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准备:《忆江南》视频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燃情一首《忆江南》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入了江南,带到了江南的乡村,熟悉的画面又回来了,(出示画面,师和生吟诵课题,板书课题)配乐诵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
孩子们都在忙碌什么呢?板书:赤足漫步油光土扯青草放牧野炊睡二、品读悟情光着脚丫走路也能有趣?读读课文,有趣在哪?(自由读)(一)赤脚走有趣吗?指读。
出示课件:“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谈感受。
一读:作者说,乡村的泥土比他舒服多了:太阳暖暖的照着,风儿暖暖的吹着,那湿湿的、软软的、油光光的泥土也变的暖暖的了,光着小脚丫踩上去,那感觉好舒服呀,你能读出舒服的感觉了吗?指读。
二读:呀,带着温度的泥土冷不丁从脚趾缝里冒出来,光滑的像什么?(泥鳅)这该怎么读呢?指读。
三读:他读得怎么样?刚才他没关注“冷不丁”什么意思?(突然地、冷不防的)像泥鳅一样滑的泥土冷不丁的从你的脚趾缝里冒出来,你什么心情?(意外的惊喜),所以,读的时候“冷不丁”要读得快点重一点,谁来试试?指生读。
点击课件:“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括号里加上个语气词,读起来会更有感觉,看看加什么好呢?(哇、呀、哎呀、嘿、哈哈)过渡:真舒服呀,光享受可不行,他们还有任务呢?(二)放牧请默读课文7-11自然段,细细品味,看看字里行间你都感受到什么了?1.“折一根韧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你真会读书,不仅注意到了“折、削、吹、挥”这一连串的动词,还透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体会到了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理解了文字的含义,真了不起,读一读好吗?指生读。
2.“随后,我们跟在鸭子、羊儿后面也开步走。
不知是谁,想个好办法,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
”是呀,把竹篮子挂在小山羊角上,能想出这样鬼点子,这些小伙伴也太顽皮了,能不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看到这些小淘气的样子啊?生读。
从他的读里,你感受到什么了?(板书:妙趣生)3.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去,那里的蚯蚓、螺蛳、赤膊田鸡最多;把羊儿牵到河边去,那里的青草地真大,草儿真嫩点拨:我觉得“蚯蚓、螺蛳、赤膊田鸡”还不够多,“青草地”还不够大,“草儿”还不够嫩,怎么读?指生读。
聪明一点就通。
过渡:两件趣事都写了我们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可是,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们是那样精心,那么用心,那么小心,谁找到了?指读(三)扯青草出示课件:“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
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指生读现在,你们就是那扯青草的的小伙伴,说说你们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呀?(怕踩坏豆荚麦子)大家体会的真不错,有感情读读吧。
齐读过渡:还有两部分,请自由读13-14自然段,看看你又有哪些感受?(四)野炊“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
别愁,我们有我们的办法。
皮皮摘来了嫩豆荚,小梅从自己家的院子里掰了几只竹笋,啊,还不老;青青的家离这最近,他拿来了铁锅和米,来,我们做野米吃!我和春放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恩,七手八脚,就地取材,自己动手,乐在其中,能读读吗?“口水欲滴”什么意思?那说明什么呢?还有什么情况下,也会让我们一见到食物就口水欲滴呢?哪个词?(咕咕叫)形象吗?指读(忙完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地叫了。
)过渡:美美的饱餐一顿后,我们也乏了,于是,指读……(五)睡(吃饱了,我们也乏了,于是便往草地上一躺,闭上眼睛,伸开四肢,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
当我们一觉醒来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一片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汇报,板书:暖阳相伴的香乏了便睡,多随意,多自由,怎么读好?(舒缓轻松)指读。
让我们都来感受有暖阳相伴美美睡上一觉的惬意。
指读。
三、总结植情课文的几件趣事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善于运用形容词。
今后我们写*时也要学会运用形容词描写事物方法。
自由快乐的乡村生活,说也说不完,但我们这节课却快要结束了,平放书,看看板书,看上去不太完整,老师给他添上几个字,“漫步”“相伴”“的香”你也可以出声读读。
结课前,让我们再来品读课题。
齐读课题。
透过它,又让我们看到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看到了江南孩子们自由快乐的乡村生活,不由得又使我们想起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指板书,齐读,赤足漫步油光土,小心翼翼扯青草,放牧野炊妙趣生,暖阳相伴睡的香,能不忆江南?愿自由快乐永驻我们心间。
板书设计: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赤足漫步油光土,小心翼翼扯青草,快乐放牧野炊妙趣生,自由暖阳相伴睡得香。
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二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片段。
教学重点:1、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自由、愉快、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目标我们这节继续学习《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回顾学习目标1、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片段。
二、提出问题: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知道的?组内交流温馨提示:组内交流批注及答案。
组长作为中心发言人,重点关注本组理解有困难的同学。
其余同学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并充实自己的批注三、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交流,师:好了,我们交流一下。
你最喜欢哪句话?1、想象体验,感受“冒”的舒服,重点品读句子,“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练习想象。
2、鸭子蹒跚的迈着步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体会省略号的含义,发挥想象,练说句子3、“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
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圈画词语,体会“扯”的小心,重点品读句子4、“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上漂亮的图案”。
从这些事中我们能体会到乡间孩子们自由、活泼、愉快的心情。
5、学习最后一句,体会首尾呼应,课题意义。
四、教师小结五、当堂练习文中第13自然段,“我和春芳帮不了忙,就去垄沟里捉泥鳅,捉上泥鳅,洗净了,丢进饭锅里,野米没有烧好,我们已被锅里溢出的香味熏得口水欲滴……”出现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拿起笔再现这快乐的场面吧!小学六年级语文《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优质教案三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们浓郁而淳朴的乡村生活。
★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
我们知道课文是从田野美丽和孩子快乐两个方面来写的。
还记得田野那带着颜色和香味的景色吗?让我们共同回味一下。
播放幻灯片。
让我们伴随音乐再来感受文中那令人陶醉的文字吧。
齐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
二、出声读课文,圈画趣事。
五月的田野不仅美,它更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现在就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看哪些地方特别有趣,读到哪儿想停下来好好地读一读,越读越喜欢,把这样的地方画一画,多读两遍,争取读出趣味来,一会儿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指名读,作简要评价。
总结出共写了四件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字含义。
1、默读批注。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回默读,找找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用心品味,看一看,字里行间你都读出了什么,简单的做一下批注。
生默读批注。
2、自由交流。
要点如下:(1)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那些细细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草蜢,不停地蹦跳着、蹦跳着。
体会孩子们生活得快乐和自由,读出欢快的语气。
(2)我们的哥哥姐姐,已经成了父母的好帮手,他们平时掌管着的家里的鸭呀鹅呀羊呀兔呀,从那个时候起,就归我们管啦。
指导学生高兴自豪地读读这句话。
(3)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
真是舒服。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指导朗读:理解“冷不丁”读出惊喜之情,语速不要太快。
适时范读。
(4)折一根韧韧的柳条……样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这段话写出了孩子们轻松喜悦、自得其乐的心情。
高兴地读,注意破折号。
引导学生补充省略号,体会分号的用法。
(5)随后……也是喜洋洋的。
体会孩子们的活泼和快乐,读出孩子们的调皮。
(6)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掘过的地里去……草儿真嫩……体会孩子们放牧还是很有经验的,读出草地的大,草儿的嫩。
(7)我们也不闲着……我们禁不住地要咧开嘴巴笑。
感受孩子们的小心翼翼,尽到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8)忙完了……熏得口水欲滴……体会野炊的妙趣无穷。
朗读时要欢快一些。
(9)吃饱了……漂亮的图案体会孩子们的自由和随意。
读得舒缓些。
四、总结。
乡村的生活呀,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有的时候却又那么的精心细致,细心呵护,小心翼翼,真是丰富多彩、妙趣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