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治知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工人技师等级考核技师考核工勤技能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工人技师等级考核技师考核工勤技能复习资料

绪论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专业能力: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也称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人格完善能力。

八项核心能力: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能力。

工勤技能职业能力: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

技能:一个人通过练习二形成的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和智能的操作系统。

工勤技能职业能力的特征:广泛性、稳定性、潜伏性。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对职业的影响: 1、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2、职业实践和教育培训室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主要从事体力加技能方面的工作人员。

第一章政治常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世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观点。

学习马克思哲学的意义: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助于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3、有助于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试题资料:第一部分政治第一章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个基本方面: ( 1) 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 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 ( 2) 世界是否可知2.辨证法: 事物都是普通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主张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4.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5.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6.认识的发展过程: 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两次能动飞跃的循环上升;7.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是我们党领导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础;8.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社会经济结构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10、国家的对内职能: 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11、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组成;12、社会的基本矛盾: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内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4、群众的观点: a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15、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6、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17、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18、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同时胜利论; 列宁: 一国胜利论。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1、”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独创性道路的开辟和新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2、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3、毛泽东概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团结---批评---团结; 方针、政策: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党的七大标志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成功。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_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_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D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8.生产方式是D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16年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知识点整理

16年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知识点整理

16年研政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知识点整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两次飞跃过程)原理: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第一次飞跃)(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①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②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③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②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

第一,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第二,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3)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①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

②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二次飞跃)(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因为:①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②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2)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②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③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深化认识 发展认识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深化认识 发展认识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1、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是艰苦的探索过程:(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①第一次飞跃: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②第二次飞跃: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2)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①从认识的对象本身看,它的本质的显现可能需要较长的过程②从认识对象所需的客观条件看,主要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实践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们的认识③从认识对象所需的主观条件看,主要是人们原有的认识能力限制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2、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无限性):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

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

(1)深度:认识要不断深化→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①原因:A、复杂事物包含若干层次,整个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B、事物的发展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C、事物发展的矛盾也有一个由表层到深层的暴露过程;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人们的每一个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总是有限的。

②含义:认识的深化是指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

③在认识深化过程中,认识的深刻程度是相对的,认识要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无限的深化下去。

人们应当把每一次认识中的宝贵因素保留下来,深化到下一步的认识中去,使后次认识比前次认识更深刻,使认识无限地深化下去。

(2)广度:认识要不断扩展→更广阔的领域;更抽象的形式①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整个世界在广度上则是无限的。

客观事物发展的领域在扩大,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同类型事物,不同领域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和规律,即概括和抽象出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一般东西,就要把认识不断地扩展。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试题及答案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试题及答案

云南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试题及答案1.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都贯穿着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性。

他考察了以往人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的“三形态”学说,这三个阶段是指。

A.“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B.“生产力的依赖”、“财富的依赖”和“自由发展”C.“人的依赖”、“财富的依赖”和“自由个性”D.“生产力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自由发展”2.“嫦娥三号”在落月之前,科学家就落月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等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落月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3.2021年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曾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

这传达出一个信息: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B.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C.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两句诗词,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生活质量提高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商品市场日益繁荣D. 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A.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B.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保证1.答案: A解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云南事业编招聘202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云南事业编招聘2020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某报刊登了某传染病的最新传播情况 某电台开通了法治热线,接受听众的咨询 某市政府网站开办市民专栏,就民生问题回答市民的提问 某新闻频道对国家领导人的外事活动进行了直播 2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 单项选择题 在延安,杨绍萱与徐特立都是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战火中他俩结 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不管哪门学科,哪种知识,实践必不可少,做题必不可少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 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双方洽谈了项目联合招生和办学的相关事宜,并计划同时在校本部 与珠海分校开办春季班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又指导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其中,邓小平理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______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建 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______的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对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的______总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 项是( )。 单项选择题 奠基性,创造性,开拓性
奠基性,深刻性,科学性 根本性,全面性,实践性 根本性,先进性,时代性 23:“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单项选择题 折中主义思想 朴素辩证法思想 诡辩论思想 二元论思想 24:王祁咏竹诗“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可谓深得古诗对仗 和中国传统语言意境之美,但聪明的苏东坡却以一句戏评曲终奏雅: 诗是好诗,但竹子太差,十根才一叶耳!金岳霖少年时就发现传统谚 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实在有违逻辑,照此推理便是朋友如 粪土。或许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般都不会这么较真,但偶尔来这么一下, 要么带来东坡似的黑色幽默,要么启发了天才逻辑学家的少年天赋。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单项选择题 中国传统文化如果细品,大多经不起较细致的逻辑推敲 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魅力恰好就在于它的模糊美 习惯了传统文化的模糊美后,“较真”一下会收到奇效 传统文化应当在逻辑严密性方面加强,使人较真不得 25:书法:艺术()

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治知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治知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治知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事业单位考试,按照历年公告发布时间来看,云南事业单位招聘公告已经发布,但目前还未有事业单位考试的消息,希望大家利用好充足的时间认真备考;下面,和大家看一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考点知识,为2020云南事业单位考试做准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注:对于该知识点重点把握三者之间关系。

2.坚持正确政治方向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实质:人民当家做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基本政治制度(1)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①地位: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②内容: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精选例题: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特点是: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C.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备D.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答案】A。

一个完整地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一个完整地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2.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D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3.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 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D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B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8.生产方式是 D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A.法律思想、哲学、艺术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C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1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D.事物发展的趋向和走势1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14.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2016考研政治冲刺必背考点: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2016考研政治冲刺必背考点: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2016考研政治冲刺必背考点: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这一过程中包含认识的两次飞跃,历来是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一级考点,2016考研命中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属于必背考点哦!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特征与区别: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因为: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2016考研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2016考研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这一过程中包含认识的两次飞跃,历来是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一级考点,2016考研命中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属于必背考点哦!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特征与区别: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反映。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两种错误: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必须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因为: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行动;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

认识的过程有两次飞跃,复习过程也需要完成从理解到记忆的飞跃哦!建议大家多结合实例把这部分知识点记牢,考场上如果遇到坚决不失分!。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试卷19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试卷19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试卷19(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分数:2.00)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解析:解析: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二阶段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是因为:(1)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2.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是( )。

(分数:2.00)A.感觉B.直觉C.表象D.概念√解析:解析: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包括感性认识(感觉、直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

所以答案为D选项。

3.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 )。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解析:解析: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普遍存在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认识,真理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谬误则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违背。

主观性是谬误的本质特征。

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又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永恒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情况。

属于典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选A。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分数:2.00)A.互相割裂的B.两种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军转干公共基础知识(政治)模拟试卷3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正确答案:D解析:认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阶段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是因为:(1)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知识模块:政治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互相割裂的B.两种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正确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知识模块:政治3.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 )。

A.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B.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C.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真理是否符合事物客观事实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正确答案:A解析: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知识模块:政治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正确答案:A解析:实践是把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过程,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需要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检验。

知识模块:政治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关系问题。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根据辩证认识规律进行辩证认识可得出: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

第一次飞跃是基于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认识,即首先要在实践基础上搜集大量的符合实际的事实材料,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对事实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更具有伟大意义的飞跃。

从以上辩证认识过程中分析说明,基于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发挥出强大的认识工具作用。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一次飞跃)并没有结束认识,理性认识还要再回到实践中去(第二次飞跃)。

因为:其一,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第一次飞跃并没有实现这一目的,只有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其二,第一次飞跃并不能保证理性认识的正确性,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只能依靠实践的检验。

在第二次飞跃中,理性认识可以得到检验,得到修正、补充和发展。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其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普遍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理论必须服从实践。

其二,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其三,理论应当被群众掌握。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使实践获得成功。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认识和实践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认识和实践

⼀、实践的本质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先考察⼈类的实践活动。

1.实践的含义及要素。

实践是⼈类有⽬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这也是实践的本质。

所以,实践既是⼈的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前者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后者体现了客观性原则。

实践的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段。

实践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的⼈。

实践的客体是指进⼊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实践的⼿段则是指实践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联结起来的各种⼯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法。

2.实践的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特征。

第⼀,客观现实性。

第⼆,⾃觉能动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2)实践的形式。

⽣产的实践;处理⼈与⼈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真题解析 (单项选择题)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为()。

A. 客观现实性、⾃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B. 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 C. ⽣产实践、改造社会和科学实验 D. 客观性、⽬的性和探索性 【答案】 A 【解析】实践是⼈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共同性的基本特征是:(1)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2)⾃觉能动性即⽬的性;(3)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A。

⼆、认识的结构与本质 ⼈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具。

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所谓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

它有三个特点: 第⼀,认识主体必须以实践主体为基础。

第⼆,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

只有具备⼀定的认识能⼒并从事⼀定认识活动的主体才是认识主体。

第三,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是认识主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

2.认识客体及其特点。

所谓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二)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二)

2017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总结(二)距离2017考研初试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大家都处在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政治复习就需要背诵一些常考的知识点,由于考研政治复习的资料比较杂,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整理,为帮大家更好的复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中马原考点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记忆。

考研冲刺课程请咨询这里》》》一、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1、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对认识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他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具备条件: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题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念;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寻求实现理想客体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方法;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更多的考研政治资料可查看这里》》》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在认识过程中,人起了决定性作用。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就是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仰、信念、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

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所具备的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得是扥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十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彼及里。

考研政治马原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要点分析

考研政治马原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要点分析

2017考研政治马原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要点分析代依晴认识论是整个马原的基础理论,也是历年来考试的重点,学好认识论的关键,就是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相关内容理解吃透,以不变应万变。

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来看,我们可以总结为五个两,即两阶段、两飞跃、两因素、两特性、两统一。

两阶段,即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首先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感性认识是人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其次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若割裂两者的联系会造成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论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在工作中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两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重点把握两次飞跃的必要性和条件性,也就是为什么飞跃和怎么飞跃。

第一次飞跃的必要性可以简单总结为: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因此必须实现第一次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只有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然后再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实践的角度,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二是认识的角度,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律认识同利益认识相结合,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能性相结合,理论与群众相结合。

两因素,即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具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

而非理性因素则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形式,具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

两者辩证关系是复习相对重点的内容: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起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要同非理性主义划清界限。

大题总结

大题总结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而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非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什么是实践?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物质活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以及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它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政治知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随着寒冬腊月的到来,2020云南事业单位招聘也随之而来,各位小伙伴也都进入了备考阶段;下面,云南中公教育就和各位备考的小伙伴谈谈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希望大家记一记里面的知识点,以防2020年考试遇!
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认识具有客观性,其本身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念重建或再现;另外认识还具有主体性,即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月是故乡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本节认识的辩证过程即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在事业单位、基层等考试中理解与识记相结合。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

主要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别有哪些形式以及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指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认识,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比如可见光线通过人的眼睛转化为神经过程,产生视觉;一定的声波作用于人的耳朵,引起神经兴奋,产生听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已经显示出事物的主要外部特征以及现象的各要素之间的整体联系。

比如对一颗苹果各种属性的反映。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比如影院看完电影,给别人分享观影感受。

理性认识是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即下定义;判断是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是从合乎逻辑的已知推出未知。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以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要受到理性认识的指导,尤其在概念、判断方面的指导。

理性认识又以丰富的感性材料的为基础,并对其加工概括。

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例题: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便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颜色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

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者的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3.两者相互渗透。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在这,云南中公教育祝大家2020上半年事业单位考试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