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翻越大雪山》教材分析-word文档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4 翻越大雪山》教案_18
西师大版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翻越大雪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法学法:在导学互动教学中,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景,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5分钟】1、复习导入:【4分钟】①、谈话板题: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
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趼,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历经八个月的艰难跋涉,来到高耸巍峨白雪皑皑的夹金山下。
身心疲惫、装备简陋,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翻越大雪山》(板书课题)。
②、回顾梳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③、小结导入:好,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导纲深入文本去感受红军战士伟大的精神魄力。
2、出示导纲:【1分钟】(1)、细读课文5-13自然段,想一想红军在翻越大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哪些场面让你感动?用笔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认真品读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自学设疑【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批注。
(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批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提出来,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巡视相机引导。
)二、合作互动【15分钟】1、小组交流【3分钟】2、展示评价【10分钟】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重点做了这样的预设:预设一:从困难中感受红军精神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重点体会:(1)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14翻越大雪山
《翻越大雪山》教后反思河南省朱陈中心小学张海燕《翻越大雪山》记录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在困难之中同舟共济的战友情。
认真阅读文本,环境描写成为本文的亮点。
教学之初,我将研读环境描写的句子作为重点内容学习。
一方面鼓励学生勾画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方面自主研读描写红军战士怎样克服困难的句子。
鲜明的对比,发现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最初的想法在课堂上进行了实施,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消极表现让我不由得反思教学。
本想从环境描写这个点深入下去,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低效的现象。
结果是老师不停地引导,而孩子们不为所动,这不是我的初衷。
我对教学做了一些调整。
在谈话导入之后,用一个问题引发思考:文中红军长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勾画出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批注,完成与文本对话,进而同桌交流,班内汇报。
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回过头来让孩子议议环境描写对于表现红军战士有什么作用?在比较中朗读,在讨论中发现,在总结中点明。
分享精彩句段时,通过“换词”等方式揣摩语言精准,体会文字背后传递的信息。
例如:“拼尽”一词,学生们尝试用“竭尽”“用尽”“使尽”等换词鉴赏,体会“拼尽”背后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在研读长征途中感人故事,对比发现内容有详有略;细节探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圈点勾画,进一步交流。
反思今天的教学,问题出在课前准备上,一心想着带孩子发现环境描写的妙处,生硬地摘录,破坏了整体性。
课堂上过多的牵引,弱化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好心办坏事。
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意从整体上入手,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动起来,进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去,真正实现其主体地位,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教材: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了解《翻越大雪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3.通过阅读,掌握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2.通过阅读,掌握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并能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2.通过阅读,掌握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
教学准备:教师:课文《翻越大雪山》、黑板、彩色粉笔学生: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擦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翻越大雪山》这篇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大家都见过大雪山吗?你们知道大雪山有多高吗?Step 2:阅读课文(2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注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 教师解释生词和不理解的句子,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
3.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故事情节、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并向全班汇报。
Step 3:语言点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描写地理环境和人物心情的常用词语,如“寒冷的雪山”、“满头的冰霜”、“紧张不安”等。
2. 教师让学生跟读这些词语,并在课本上圈出。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翻越大雪山》中人物的心情变化。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心情变化的原因,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回顾课文中的重难点。
2. 与学生一起默写并解释今天学习的生词和词语。
3. 教师布置下次课的预习任务。
Step 6:作业布置1. 预习下一课《跟着路标走》;2.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翻越大雪山》这篇课文为主题,通过阅读理解、语言点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的艰难困苦。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大雪山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雪山的认识和感受。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红军过大雪山的经过。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体会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的艰难困苦。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4.课堂讨论1.你认为红军战士在过大雪山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2.你从红军战士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难,你会如何应对?5.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教师分享一些关于红军战士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红军战士,勇敢面对困难。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互相检查。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红军过大雪山的短文。
3.课下阅读关于红军战士的其他故事,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红军过大雪山的故事,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丁家实验小学蒲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qiànɡ。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翻越大雪山课文解析
翻越大雪山课文解析《翻越大雪山》表现的是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今天,学习这篇课文,重在体会恶劣环境下红军的顽强意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翻越大雪山课文解析,学习之后希望对大家整体把握全文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翻越大雪山课文解析长征——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
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且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翻越大雪山》讲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
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夹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翻越大雪山即将面临的问题,接着写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红军将士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最后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
歌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环境描写,如课文第五段中“一到山脚……摔下雪壁” 等,这些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多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环境的险恶,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建议教学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第1段:交代夹金山的地理位置和翻越夹金山的背景。
第2段:介绍夹金山自然条件的恶劣。
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呼吸十分困难”体会空气的稀薄,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3段: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面临的问题。
抓住“衣服” 、“草鞋”、“老茧” 、“既……也……”体会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面临的困难。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
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翻越大雪山》教案,一起来看看吧!《翻越大雪山》课文原文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
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
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
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
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12月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
长长的队伍迤逦而行。
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
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
这里的地形十分险峻。
雪山的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
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
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有一些雪坑。
一不小心,踩滑了脚,就摔进雪坑里。
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木棍伸过去,把绑腿撂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
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
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
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
翻越大雪山 教案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朱砂小学毛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将士的精神品质。
一、导入1、播放视频:电视剧《长征》片尾曲2、教师深情叙述:长征——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
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且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毛主席曾满怀豪情地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那么,孩子们,红军在翻越大雪山的过程中,曾遇到了哪些困难,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隧道,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请看这些图片。
(课件)看了这些图片,再读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感受困难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2、课件出示文段。
读文段。
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3、这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夹金山的自然环境怎么样呢?(恶劣艰险)4、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写夹金山自然条件的恶劣,是为了突出这里环境的险恶,也为下面红军翻越雪山时的困难作了铺垫。
从侧面表现出红军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
)5、学习第3、4段,体会红军翻越大雪山遇到的哪些困难?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衣破,鞋烂,脚打趼,无棉衣无棉鞋,无绒帽手套)三、感受精神是啊,“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何等顽强、英勇的气概啊!那么,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千难万险的,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们的英勇无畏呢?板书:英勇无畏1、请孩子们再读课文5、6段,分小组交流。
(手拿拐棍,用刺刀挖脚窝,用木棍、绑腿救摔进雪坑的战士。
《翻越大雪山》
05
总结与启示
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经验教训
做好充分准备
红军在翻越大雪山之前,进行了充分的物资准备 和体能训练,确保了翻越过程中的体力需求。
团结协作
红军战士之间紧密团结,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了 集体的力量。
灵活应对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红军能够灵活应对,及时调 整战略和战术。
红军精神的体现与传承
01
02
03
气候条件、敌情等情况,为红军制定正确的行军路线和应对策略提供了
重要依据。
红军翻越大雪山中的艰难险阻
高海拔、低氧环境
大雪山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给红军官兵带来 了极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许多官兵出现了高原反应,如 头痛、恶心、失眠等症状。
严寒、暴风雪等恶劣天气
大雪山上的气温极低,常常出现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给红 军行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危险,许多官兵因此失去了生 命。
《翻越大雪山》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背景介绍 • 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过程 • 翻越大雪山对红军的影响 • 红军翻越大雪山中的英雄人物 • 总结与启示
01
背景介绍
红军长征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为摆脱 被动局面,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03
翻越大雪山对红军的影响
对红军士气的提振作用
1 2 3
展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大雪山对于红军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红军 战士们依然勇往直前,这无疑展示了他们的英勇 无畏和顽强意志。
增强红军战士的信心
翻越大雪山后,红军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这 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力量和战斗力,也对于后 续的革命斗争充满了信心。
《翻越大雪山》教案之一
《翻越大雪山》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翻越大雪山》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词义。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英勇精神。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翻越大雪山》2.多媒体教学设备3.生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难。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翻越大雪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英勇事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文深度阅读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精神。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翻越大雪山,我们学会了什么?”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写作训练。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交流、讨论。
2.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红军战士的敬意。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英勇事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文拓展1.教师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翻越大雪山》教材分析
《翻越大雪山》教材分析《翻越大雪山》教材分析教材简析长征——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
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且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翻越大雪山》讲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
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夹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翻越大雪山即将面临的问题,接着写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红军将士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最后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
歌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环境描写,如课文第五段中“一到山脚……摔下雪壁”等,这些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多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环境的险恶,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6段:教学时可抓住“拼尽”一词,体会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联系本段第1、2句话知道山上极度寒冷,从第3、4句话体会空气非常稀薄,从第5句“要是……就……”体会当时生命危在旦夕,情况十分危急。
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挑战生命,艰难前进。
第7~12段:讲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舟共济的革命深情。
教学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体会红军将士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如第11段,先勾画描写指导员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词句,然后抓住“脱下”、“披在”、“背起来”、“带着”、“爬”等动词,想象指导员背着昏迷的战士翻越大雪山的情景,通过反复的朗读或分角色情景表演,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踉跄:走路不稳。
第13段:写红军战士翻越雪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
14《翻越大雪山》教案设计
14:《翻越大雪山》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 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1 《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ɡqiànɡ。
2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3 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 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 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 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 汇报勾画的内容。
3 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 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翻越大雪山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翻越大雪山_西师大版第六周总第28 节执笔教师审核领导授课教师学习内容:翻越大雪山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
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个人批注第六周总第29 节执笔教师审核领导授课教师尚本学习内容:翻越大雪山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段。
2、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3、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活动过程一、揭题示标(简明扼要、具体实用、操作性强)1、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你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学生自由交流,老师倾听、点拨。
2、谁能用一些四字词形容会师后的场面?(欢呼雀跃、相拥而泣、喜极而泣、奔走相告……)二、新知探究(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反馈指导)自学指导(一)(内容、要求、时间、方法)(一)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个人批注A、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
”“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
”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越大雪山》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长征——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
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且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翻越大雪山》讲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
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夹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翻越大雪山
即将面临的问题,接着写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
红军将士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最后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
歌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环境描写,如课文第五段中“一到山脚……摔下雪壁”等,这些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多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环境的险恶,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建议教学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交代夹金山的地理位置和翻越夹金山的背景。
第2段:介绍夹金山自然条件的恶劣。
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呼吸十分困难”体会空气的稀薄,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
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第3段: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面临的问题。
抓住“衣服”、“草鞋”、“老茧”、“既……也……”体会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面临的困难。
“能走过去吗?”是啊,能走过去吗?这的确是一个大问号,引导学生从这一句问话中体会翻越雪山极其困难。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感受,为品读下文做好铺垫。
第5段:通过勾画、品读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的险恶。
环境描写的句子如:“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
”“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后文“被救出来的人……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迤逦:曲折连绵。
第6段:教学时可抓住“拼尽”一词,体会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联系本段第1、2句话知道山上极度寒冷,从第3、4句话体会空气非常稀薄,从第5句“要是……就……”体会当时生命危在旦夕,情况十分危急。
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挑战生命,艰难前进。
第7~12段:讲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舟共济的革命深情。
教学时,抓住人物语言、动作体会红军将士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如第11段,先勾画描写指导员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词句,然后抓住“脱下”、“披在”、“背起来”、“带着”、“爬”等动词,想象指导员背着昏迷的战士翻越大雪山的情景,通过反复的朗读或分角色情景表演,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踉跄:走路不稳。
第13段:写红军战士翻越雪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
可引导学生想象战士们胜利会师后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课后第1题:这是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放在教学中进行。
课文2、3、5、6段都写了红军翻越大雪山遇到的困难,如极度寒冷、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天气变幻莫测、地形险峻等。
5、6段还写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办法,如手拿拐棍、用刺刀挖脚窝,用木棍、绑腿救摔进雪坑的战士,互相搀扶等。
课后第2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面表现红军战士顽强的意
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后第3题:摘抄、背诵都是为了让学生加强积累,背诵时可采用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