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桥转发表练习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练习题LT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一、选择题1、数据在传输过程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A )A. 突发错B. 计算错C. CRC错D. 随机错2、PPP协议是哪一层的协议?(B )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高层3、控制相邻两个结点间链路上的流量的工作在( A )完成。
A. 链路层B. 物理层C. 网络层D. 运输层4、在OSI参与模型的各层中,(B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帧。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5、若PPP帧的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01011111 001”,则采用零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 B )A. 010*********B. 010111110001C. 010*********D. 0101111 100106、网桥是在(A )上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连设备。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对话层D.物理层7、局域网的协议结构(B)。
A.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B.包括物理层、LLC子层和MAC子层C.只有LLC子层和MAC子层D.只有物理层18、10Base-T以太网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C )A.10指的是传输速率为10Mbps B.Ba se指的是基带传输C.T指的是以太网D.10Base-T 是以太网的一种配置9、以太网是下面哪一种协议的实现(C ):A. 802.1B. 802.2C. 802.3D. 802.410、Ethernet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为(A )A.CSMA/CDB.令牌环A.令牌总线B.C.D.报文交换技术E.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19、交换机工作在哪一层(A)A.数据链路层B.物理层C.网络层D.传输层20、一个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速率为100Mbit/s,若该端口可以支持全双工传输数据,那么该端口实际的传输带宽为(C )。
A.100Mbit/sB.150Mbit/sC.200Mbit/sD.1000Mbit/s21、以太网协议中使用了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这个算法的特点是__B_____。
计算机通信网络第四版习题详细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网桥转发表的生成
实验报告项目名称:网桥转发表处理程序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A班级:计132姓名:缴经纬、刘博爱、王子贤学号:5120130781、130791、130780教师:张晓明、杜天苍、赵国庆、张世博、杨飞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目录一、实验分组、分工 (1)二、实验需求 (1)三、实验设计思路 (1)四、网桥拓扑结构图 (6)五、程序代码分析及算法解析 (6)六、程序运行结果 (11)七、感受 (11)八、实验日志 (13)1一、实验分组、分工:为了体现小组工作模式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小组方式,三人一组,由学生自行组队。
每组推选组长,负责本组的联络、分工。
各成员负责完成分配的任务。
我们组分组为:计132 缴经纬(组长)5120130781计132 刘博爱5120130791计132 王子贤5120130780小组分工:缴经纬:网桥转发表B2的程序设计编码,网桥B1、B2的图形界面显示刘博爱:网桥转发表B1的程序设计编码,转发记录的数据xml格式保存王子贤:程序主界面的设计,前端与后端数据的传送,程序测试二、实验需求:给定局域网络图和几个转发信息,能够按照你想学习算法,自动生成转发表并图形显示,此后的转发信息能够按照转发表正常工作。
输入输出内容能够保存。
三、设计思路:对于上面的实验要求我们通过如下设计思路图给编程一个完整的方案网桥的自学习算法我们这样定义在程序中:一.外层判断源地址属于哪个子网二.查找源地址是否在临近网桥中有登记,若没有则进行登记三.内层判断目的地址是否在临近网桥中,若没有则进行向邻网桥的转发2四.查找源地址是否在邻网桥中有登记,若没有则进行登记五.完成两个网桥的自学习算法答辩后改动:一.重新设计流程图。
二.在报告中详细分析算法在程序里的功能。
三.重新设计用户输入框体,从原本的用户输入判断异常改成,用下拉菜单来选择主机号。
四.更改了记录信息的完全性,现在可以详细的显示出从哪个网桥转发到哪个网桥了3456四、网络拓扑结构图:五、程序代码分析及算法解析(1)功能:定义数组记录子网中主机信息,定义B1,B2转发表数组并赋NULL char arr1[] = {'A','B'}; //LAN1站点信息char arr2[] = {'C','D'}; //LAN2站点信息char arr3[] = {'E','F'}; //LAN3站点信息char[][] FormB1 = { //转发表B1{' ',' '},{' ',' '},{' ',' '},{' ',' '},7{' ',' '},{' ',' '},};char[][] FormB2 = { //转发表B2{' ',' '},{' ',' '},5{' ',' '},{' ',' '},{' ',' '},{' ',' '},};解析:分别为子网1 2 3各定义一个数组,数组中存储各子网的主机信息,方便之后为判断子网做准备(2)功能:判断源地址在哪一个子网for(int i=0;i<2;i++){if(Sourceport == arr1[i]){mark = 1;port = '1';}else{}}for(int i =0;i<2;i++){if(Sourceport == arr2[i]){mark = 2;//System.out.println("2");}else{}}for(int i =0;i<2;i++){if(Sourceport == arr3[i]){mark = 3;8port = '2';}else{}}解析:将源地址不断的与3个子网数组中的主机信息进行比对,赋值标记位为之后登记算法做准备。
计算机网络试卷32
《计算机网络》试卷32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同步。
2.___________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过程特性。
3.网桥工作在___________层。
4.T568B的线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太网采用的协议是___________。
协议的要点是:发送前先监听,边发送边监听,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立即停止发送。
6.___________把IP地址解析为硬件地址,它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7.设有两个子网202.118.133.0/24和202.118.130.0/24,如果进行路由聚合,得到的网络地址是___________。
8.___________是一个端到端的问题,是接收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9.运输层用一个___________位端口号来标志一个端口。
端口号只是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个进程在和运输层交互时的层间接口。
10.TCP的拥塞控制采用了四种算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重传和快恢复。
11.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使用户能够利用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
用户浏览器和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邮件传送使用___________协议,而在邮件服务器之间邮件的传送使用___________协议。
12.万维网使用___________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
二、单项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是( )。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2.TCP/IP协议规定为( )。
A.4层B.5层C.6层D.7层3.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
交换机练习
根桥 = 有最低桥识别码的桥 桥识别码 = 桥优先级 + 桥MAC地址 例中, 哪个交换机的桥识别码最低?
生成树的算法
(2)、选举根端口
根端口就是从它出发到达根网桥路径代价最小的端口。 根端口处于转发状态。每个非根网桥有且只有一个根端口。
BID=32768.111111111111 根网桥 A 网段2: 100Mbps开销19 网段1:100Mbps 开销19 1/1 1/2
答案:CD
2、
• 请参见图示。 当主机 1 试图发送数据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A.会丢弃来自主机 1 的帧,且不发送日志消息。 B.会丢弃来自主机 1 的帧,且发送一则日志消息。 C.来自主机 1 的帧会导致接口关闭并发送一则日志消息。 D.会转发来自主机 1 的帧,且发送一则日志消息。 E.会转发来自主机 1 的帧,且不发送日志消息,因为配置了 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命令。
3、第 2 层以太网交换机有哪三项功能? (选择三项。) A、防止广播 B、增大每名用户可用的带宽 C、减小冲突域的大小 D、在网段间隔离流量 E、在不同的网络间路由流量 F、减少广播域的数量
答案:BCD
4、具有第 3 层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有哪两项 关键功能? (选择两项。) A、第 3 层路由功能 B、网络地址转换 (NAT) C、与远程网络和设备建立远程访问连接 D、广播流量管理和组播流量管理 E、采用边界网关协议 (BGP) 进行自治系统 (AS) 间路由
网桥按照以下算法 处理收到的帧和建立转发表
(1) 从端口 x 收到无差错的帧(如有差错即丢弃),在转发表中查找目 的站 MAC 地址。 (2) 如有,则查找出到此 MAC 地址应当走的端口 d,然后进行(3),否 则转到(5)。 (3) 如到这个 MAC 地址去的端口 d = x,则丢弃此帧(因为这表示不需 要经过网桥进行转发)。否则从端口 d 转发此帧。 (4) 转到(6)。 (5) 向网桥除 x 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此帧(这样做可保证找到目的站)。 (6) 如源站不在转发表中,则将源站 MAC 地址加入到转发表,登记该帧 进入网桥的端口号,设置计时器。然后转到(8)。如源站在转发表中, 则执行(7)。 (7) 更新计时器。 (8) 等待新的数据帧。转到(1)。
网桥转发表实验报告
目录一、设计题目 (1)二、设计要求 (1)三、小型局域网拓扑结构 (1)四、网桥转发表模拟工具的设计 (2)4.1功能实现及分析 (2)4.2 网桥转发表流程图设计 (3)4.3思路分析 (4)五、网桥转发表模拟工具算法分析 (6)六、测试及分析 (9)七、结论 (14)7.1问题及解决 (14)7.2心得体会 (15)八、小组分工 (15)九、参考文献 (15)一、设计题目网桥转发表模拟工具设计二、设计要求1)给定局域网络图和传送的帧的信息,按照逆向学习算法,自动生成转发表;2)对转发表的结果实现图形显示;3)此后的传送的帧能够参照转发表正常工作;4)输入输出内容保存在文件中。
三、小型局域网拓扑结构LAN3FE图1 网桥拓扑结构图四、网桥转发表模拟工具的设计4.1 功能实现及分析1)实现界面的可视化,在给定网络拓扑图及传送帧的信息的情况下,按照逆向学习算法,生成可图形显示的转发表;2)实现之后传送的帧能够按照转发表的信息,正常工作;3)实现对传送的帧进行判断,选择丢弃、转发、扩散、登记等操作;4)实现手动输入控制时间,对工具控传送帧的时间进行限定;5)实现工具无停止的对帧进行传送;6)实现对帧的输入输出内容保存在txt文件中。
图2 转发表功能框图4.2网桥转发表流程图设计1)无时间控制,手动生成转发表:图3 手动生成转发表流程图2)时间控制,自动生成转发表:图4自动生成转发表流程图●输入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判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否相同,相同时丢弃该帧。
●不同时,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判断是否在同一网段;然后判断源地址S1是否登记;再判断目的地址S2是否登记。
4.3思路分析1)对网段、源地址及目的地址进行判断判断源地址及目的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在同一网段时net==1,否则net==0;判断源地址是否登记,登记过source==1,否则source==0;判断目的地址是否登记,登记过purpose==1,否则purpose==0;用整型变量a对判断结果进行记录。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第1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1.6试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1.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1.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1.9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传输速率为b?(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假设x > p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 h) (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b?(bit/s),排队时间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多大?1.12从差错控制、时延和资源共享3个方面分析,分组交换为什么要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进行传输?1.13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1.14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m/s28。
试计算以下两10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71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2)数据长度为31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计算机网络试卷2015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00分钟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48 学时3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注: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项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特点?( )A. 流量控制B. 无连接C. 面向连接D. 序列和确认2. 下列协议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A.FTP, CSMAB. ICMP, ARPC.SMTP, POP3D.HTTP, OSPF3. TCP协议为了实现可靠的服务,采用确认、重传技术。
传输中的协议规定,在确认信息中包含下一个希望接收的报文的序号。
TCP使用三次握手协议来建立连接,设甲乙双方发送报文的初始序号分别为X和Y,此时甲方发起与乙方的连接。
首先甲方发送(1)的报文给乙方,乙方接收报文后发送(2)的报文给甲方,然后甲方发送一个确认报文给乙方便建立了连接。
()(1)A. SYN = 1,序号=X B. SYN = 1,序号=X+1,ACK=1,确认号=XC. SYN = 1,序号=YD. SYN = 1,序号=Y,ACK=1,确认号=Y+1 (2)A. SYN = 1,序号=X B. SYN = 1,序号=X+1,ACK=1,确认号=XC. SYN = 1,序号=Y,ACK=1,确认号=X+1D. SYN = 1,序号=Y,ACK=1,确认号=Y+14. Internet上一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22,请问这个节点所在的子网,最多能够有多少台机器?()A. 1022B. 512C. 2046D. 5105. 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6kHz,若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那么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变为()A. 12kbpsB. 24kbpsC. 36kbpsD. 48kbps6. 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
应用层产生长度为M字节的用户数据,在每一层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文头。
复习3
复习3 应用题
1. 有如下使用网桥连接的5个站点。
网桥初始情况下,转发表为空,请按照站点发送帧的顺序,填写两个网桥的转发表建立过程。
其中网桥的处理操作包括转发、丢弃和登记三种。
2.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136.2
3.12.64/26现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小的子网,
试求:
(1)每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
(2)每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个子网的地址块是什么?
(4)每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3. 202.16.8.0/24现有8个规模相同的子网,需要使用上述的网络地址分配IP,问
(1)需要设置的子网掩码是什么?
(2)每个子网的网络号是多少?可用于分配的IP地址范围是什么?
4.160.150.140.130/20与160.150.141.131/20在一个网络中?
160.150.140.130/24与160.150.141.131/24是否在一个网络中?
5.TCP的拥塞窗口cwnd与传输轮次n的关系如下所示:
(1)试画出拥塞窗口与传输轮次的关系曲线
(2)在第16轮次和第22轮次之后发送方是通过收到三个重复的确认还是通过超时检测到丢失了报文段?
(3)在第1轮次、第18轮次和第24轮次发送时,慢开始门限ssthresh分别被设置为多大?。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图文稿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一章 概述习题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 (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解:采用电路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s t c ++= 采用分组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b p k t p ++-=)1(,这里假定p x >>,即不考虑报文分割成分组后的零头。
欲使c p t t <,必须满足s bpk <-)1( 习题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 ),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 (bit/s ),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数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习题1-20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s m /102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电大-网络实用技术练习答案2
第2章局域网组网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IEEE802委员会定义的快速以太网的协议标准是(D)。
A.IEEE802.2zC.IEEE802.3B.IEEE802.3aD.IEEE802.3u2.下列以太网(C)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A.10Base2B.10Base5C.10BaseTD.1000BASE-LX3.局域网的典型特性是(C)。
A.高数据速率,大范围,高误码率B.低数据速率,小范围,低误码率C.高数据速率,小范围,低误码率D.低数据速率,小范围,高误码率4.以下对局域网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D)。
A.传输速率高,通常为10~100MbpsB.支持多种传输介质C.传输质量好,误码率低D.无规则的拓扑结构5.交换机工作在OSI七层模型中的(B)层。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6.下列(A)是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在原有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A.光纤同轴混合网(HFC)B.高速数字用户线(HDSL)C.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D.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7.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所说的WLAN是指(C)。
A.城域网B.广域网C.无线局域网D.对等网8.无线局域网使用(C)作为传输介质。
A.双绞线B.光纤C.无线电波D.同轴电缆9.ADSL的特点不包括(D)。
A.上下行带宽不对称B.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C.不能保证固定的传输速率D.下行带宽低于上行带宽10.PPP协议对同步传输方式采用了(B)实现透明传输。
A.字符填充法B.比特填充法C.PPP帧D.广播信道二.填空题1.局域网中,LLC子层的服务访问点SAP具有帧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2.网桥用于连接(相同结构的局域网),并对流经网桥的数据进行(转发)。
3.双绞线两端针脚引线的排列有两种,分别是(直通线)和(交叉线)。
4.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点、(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和无线网桥等。
5.局域网中传输数据的基本单元为(帧)。
网桥练习
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
即H1发送给H5,H3发送给H2,H4发送给H3,H2发送给H1。试将有关
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B1
B2
1
2
1
2
H1Biblioteka H2H3H4
H5
MAC1 MAC2
MAC3
MAC4 MAC5
发送的帧
网桥1的转发表 站地址 端口
网桥2的转发表 站地址 端口
网桥1的处理 (转发?丢弃 ?登记?)
(MAC帧最小数据长度为64字节,MAC帧头占18个字节)
3、简述IEEE802.3标准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的工作 原理(包括发送端、接收端及冲突处理的原理)。
作业:
1、设收到的信息码字为110111,检查和CRC为1001,生成 多项式为: G(x)=X4+X3+1,请问收到的信息有错吗,为什么?
2、通过IEEE 802.3局域网传送ASCII码信息“Good morning!” ,
若封装成一个MAC帧,请问: (1)该帧的数据字段有效字节为多少? (2)需要填充多少个字节?
网桥2的处 理
(转发?丢 弃?登记? )
H1H5
H3H2
H4H3
H2H1
发送的 帧
H1H5 H3H2 H4H3
网桥1的转发表
站地址
端 口
MAC1
1
MAC3
2
MAC4
2
网桥2的转发 表
站地址
端 口
MAC1 1
MAC3 1
MAC4 2
网桥1的处 理
(转发?丢 弃?登记?
)
网桥2的处 理
(转发? 丢弃?登 记?)
计算机网络大题
下图表示有五个站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
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
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专发表都是空的。
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点发送了数据帧:A发送给D,C发送给B,E发送给C,D发送给E。
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2.(10分)下面为捕获的以太网数据帧的十六进制格式(不含前同步码和CRC码),左边为地址,阴影部分为UDP首部,请分析并填写相关内容:此帧的源MAC地址为( 00 1a73 f6 b2 c9 ),目的MAC地址为( 5c 63 bf 97 11 08 ),帧的总长度(包括CRC校验码)为( 78 )字节,该IP报文中的源IP地址为( 192.168.1.101 ),源端口号为( 2627 ),目的IP 地址为( 192.168.1.1 ),目的端口号为( 53 );该报文最有可能是由( DNS )协应用层议产生的;设TTL的值为( 64 ),该UDP报文总长度为( 40 )字节(含UDP首部)。
3.(8(1)设路由器收到目的地址为128.150.65.2、128.150.71.132和128.151.71.38的IP 分组,请确定为该分组选择的下一跳,并解释说明。
(2)在路由表中增加一条路由表项,使以128.150.71.136为目的地址的IP分组,选择“A”作为下一跳,而不影响其他目的地址的IP分组的转发,并写出增加该项目的路由命令行是什么。
解:(1)将目的地址128.150.65.2分别与地址块/24、/28、/30、/16作“与”运算,得128.150.65.0/24、128.150.65.0/28、128.150.65.0/30、128.150.0.0/16,显然与路由表第4行匹配。
因此,下一跳为D;将目的地址128.150.71.132分别与地址块/24、/28、/30、/16作“与”运算,得128.150.71.0、128.150.71.128、128.150.71.132、128.150.0.0。
第四章_计算机网 习题_江西高校出版社4章 习题-1-2
1.下述关于局域网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B )A.IEEE802局域网标准是一个标准系列,并不继地增加新的标准。
B.IEEE802.3为令牌环网标准系列。
C.LLC协议为所有局域网提供公共服务,而每一种局域网都定义了各自的MAC层和物理层。
D.LLC层提供了两种服务:不确认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
2.在局域网中,参数a的定义是(C )。
A.传播速度/传输距离B.传输时间/传播时间C.单程传播时延/帧的发送时延D.帧长度/数据率3.用来查看用户所在主机的网卡物理地址的网络命令是? ( A )A.Ipconfig B.Ping C.Arp D.Route4.关于IEEE 802.3的CSMA/CD 协议,下面结论中错误的是( B )。
A.CSMA/CD 是一种解决访问冲突的协议B.CSMA/CD 协议适用于所有802.3以太网C.在网络负载较小时,CSMA/CD 协议的通信效率很高D.这种网络协议适合传输非实时数据5.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B )A.1倍 B.2倍 C.4倍 D.2.5倍6.以下(B)不是CSMA/CD协议的主要内容。
A.多点接入B.拥塞控制C.载波监听D.碰撞检测7.以太网(或CSMA/CD协议)中,当(D )时,需要提高最短帧的长度。
A.网速不变但冲突域变短B.网络的广播风暴增大C.网络的出错概率太大D.冲突域不变但网速提高8.关于CSMA协议的几种算法,(C )在监听到总线空闲时,仍可能不发送。
A.1-坚持B.非坚持C.P-坚持D.以上都不是9.关于二进制退避算法,当发生了11次碰撞后,会在0~( D )之间选择一个随机数。
A.255 B.511 C.15 D.102310.以太网协议中使用了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这个算法的特点是( C )。
A.容易实现,工作效率高B.在轻负载下能提高网络的利用率C.在重负载下能有效分解冲突D.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发生阻塞11.以太网中的最小帧长是根据(C )来设定的。
2007fall-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一、填空题1. 对于连续ARQ协议,若序号的位数为n,则发送窗口最大尺寸为。
2. 10台计算机通过一个100Mbps的集线器相连,则每台计算机占用的带宽是。
3. 在循环冗余码编码方法中,若信息位为1111100,生成多项式x4+x3+x+1,则冗余位为。
4. 某B类地址的掩码为255.255.224.0,则其子网号占位,每个子网的最大主机数为台。
5. 将IPv6地址0000:0000:0000:0000:A003:0078:0000:BC00用零压缩方法可写成。
6. 现有如下4个地址块:205.83.176.0/22、205.83.180.0/22、205.83.184.0/22、205.83.188.0/22,则对它们进行聚合后的地址块为。
7. 假设某TCP连接中当前发送窗口为50,而慢开始门限值为30,若此时出现报文段超时,则新的慢开始门限值应为。
8. 在网络中负责域名与IP地址之间转换的协议是,负责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转换的协议是。
9. 224.213.12.23为类地址。
10. 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是和。
11. 采用曼彻斯特编码,100Mbps传输速率所需要的调制速率为 Mbaud。
12. IPv4向IPv6过渡阶段可采用和两种过渡方法。
二、单选题1. 以下关于带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B)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称为线路的带宽C)带宽越高,意味着同一时间间隔能够发送的比特数目越多D)带宽越高,意味着同一时刻能够发送的比特数目越多2. 以下IP地址中,()不是专用地址。
A)172.16.23.101 B)10.206.55.176C)201.113.51.46 D)192.168.77.293. 若信道的复用是以信息在一帧中的时间位置(时隙)来区分,不需要另外的信息头来标志信息的身份,则这种复用方式为()。
A)异步时分复用B)频分多路复用C)同步时分复用D)码分多路复用4. 对于传统以太网,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2017秋国开学习网-网络实用技术基础形考作业1-6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P2P网络中,节点的功能不包括(C)。
A.下载B.生成C.加密D.信息追踪2.关于WWW服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可显示多媒体信息B.使用超链接技术C.工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D.用于提供高速文件传输服务3.(B)不属于计算机网络四要素。
A.计算机系统B.用户C.传输介质D.网络协议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包括(C)。
A.数据处理、信号分析B.数据存储、资源管理C.数据传输、资源共享D.任务调度、设备管理5.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D)来划分的。
A.信息交换方式B.传输控制方法C.网络使用习惯D.网络覆盖范围6.(A)网络结构简单、灵活,可扩充性好,传输速率高,响应速度快。
A.总线型B.星型C.树型D.环型7.(C)属于分组交换的特点。
A.建立连接的时间长B.报文大小不一C.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D.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8.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A)。
A.语法、语义和同步B.语法、语义和规程C.语法、功能和同步D.语法、同步和规程9.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最底层是(A)。
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10.在TCP/IP协议体系中,将网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1)应用层;(2)传输层;(3)网际层;(4)网络接口层。
工作时,(C)。
A.发送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B.接收方从下层向上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C.发送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D.接收方从上层向下层传输数据,每经过一层附加协议控制信息11.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网际层协议的是(D)。
A.FTP B.HTTP C.DNS D.ICMP12.下列属于TCP/IP模型中应用层协议的是(C)。
A.ARP B.RARP C.SMTP D.ICMP二.填空题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包含(计算机系统)、(共享的资源)、(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等4个要素。
计算机网络习题
北京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黄彧
传输速率问题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理想带通特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W Baud
Rb(信息速率) = RB(码元速率)× log2L
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 W log2(1+S/N) b/s
第一题
• 如果用-3V、-1V、1V和3V共4种电平表示不 同的码元状态,对4000Baud的信号传输速率 ,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多少?
R2 R3 R4
第一题(图→表)
• 已知某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器端口与IP的对 应关系,试写出路由器R2的路由表(如果有 多条路由,选择跳数最小的)。
1 R1 3
128.4.0.0 3
2
R4
1 128.3.0.0
2 128.5.0.0
2
128.1.0.0 1
R2
2
128.2.0.0
3 R3 1
路由器
206.0.71.0/26 206.0.71.64/26
二系
三系
206.0.71.128/25
206.0.71.128/26 206.0.71.192/26
四系
单位 地址块
二进制表示
ISP 大学 一系 二系 三系 四系
206.0.64.0/18 206.0.68.0/22 206.0.68.0/23 206.0.70.0/24 206.0.71.0/25 206.0.71.128/25
11001110.00000000.01* 11001110.00000000.010001* 11001110.00000000.0100010* 11001110.00000000.01000110.* 11001110.00000000.01000111.0* 11001110.00000000.01000111.1*
(完整word版)网桥转发表练习
(完整word版)⽹桥转发表练习下图表⽰有六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上,并且⽤⽹桥B1和B2连接起来。
每⼀个⽹桥都有两个接⼝(1和2)。
在⼀开始,两个⽹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
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B发送给A,E发送给D,C发送给E,A发送给B,F发送给E。
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中。
题解:如下表:在LAN1上的A直接收到B发送的帧。
但此帧也被⽹桥B1收到,B1收到此帧时转发表是空的,因此加上源站地址B和到达的接⼝1(B,1)。
⽬的站在转发表中没有,因此该帧从接⼝2转发出去,发送到LAN2,LAN2上的B2收到此帧时,按同样步骤处理,在转发表中加上源站地址B和到达的接⼝1(B,1),再把该帧从接⼝2转发出去,发送到LAN3。
此帧到LAN3中最后被丢弃。
E→DB2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E,因此将(E,2)加上,再查B2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的地址D在转发表上没有这⼀项,因此从接⼝1转发到LAN2,D和B1收到此帧。
当B1收到此帧后,将(E,2)加上,从接⼝1将此帧转发到LAN1,此帧最后被丢弃。
C→EB1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C,因此将(C,2)加上,再查B1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的地址E在转发表上有这⼀项(E,2),但此帧就是从接⼝2收到的,因此不能把此帧再转发到LAN2,此帧在LAN1中最后被丢弃。
在LAN2上的B2从接⼝1收到C发送的帧,当B2收到此帧后,将(C,1)加上,从接⼝2将此帧转发到LAN3,此帧在LAN3中最后被丢弃。
A→B在LAN1上的B直接收到A发送的帧,但此帧也被⽹桥B1收到,B1收到此帧时在转发表中加上源站地址A和到达的接⼝1(A,1),此帧的⽬的站在B1的转发表中有,就是接⼝1。
因此B1不再转发该帧,仅仅是丢弃它。
LAN2和LAN3上都不会收到此帧。
F→EB2从接⼝2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F,因此将(F,2)加上,再查B2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的地址E在转发表上有这⼀项(E,2),但此帧就是从接⼝2接收到的,因此不能再从接⼝2转发到LAN3。
沈鑫剡编著《路由和交换技术》部分习题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沈鑫剡编著《路由和交换技术》部分习题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部分习题答案第1章1.9传播时延t=1/(200000)=5×10-6s,最短帧长M=2t×传输速率=2×5×10-6×109=10000bit。
1.10 基本时间是冲突域中距离最远的两个终端的往返时延,10Mbps时是51.2s,100Mbps时是5.12s,因此,当选择随机数100时,10Mbps时的等待时间=100×51.2s,100Mbps时的等待时间=100×5.12s。
终端A和B同时发送数据终端A和B同时检测到冲突终端A和B同时发送完干扰信号终端A发送数据终端A发送的数据到达终端B终端B开始检测总线状态225bit时间225+48=273 bit时间273+512=785 bit时间273+225+96=594 bit时间594+225=819 bit时间总线持续空闲前提下终端B发送数据时间7854+96=881 bit时间1.11题1.11图终端A在594bit时间,终端B在889bit时间重传数据帧。
终端A重传的数据819bit时间到达终端B。
不会,因为,终端B只有在785bit时间~881bit时间段内一直检测到总线空闲才发送数据,但819bit时间起,总线处于忙状态。
不是,要求持续96bit时间检测到总线空闲。
1.12 ①1Mbps。
②10Mbps。
③10Mbps。
1.13思路:当终端D传输完成后,由于终端A、B和C同时检测到总线空闲,第一次传输肯定发生冲突。
随机产生后退时间后,如果有两个终端选择随机数0,又立即发生冲突,如果两个终端选择随机数1,在选择0的终端传输完成后,这两个终端又将再次发生冲突,重新选择后退时间。
计算机网络CH3练习题
2、网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是什么?网桥与转发器以 及以太网交换机有何异同?
网桥从其端口接收网段上传输的帧。每收到一个帧就先暂存在其缓冲器 中。若此帧未出错,且目的 MAC 地址属于另一个网段,则通过查找转发 表,将收到的帧送往相应的端口转发出去,但不改变转发帧的源地址,它
不会把自己的地址写到帧的地址字段中。若该帧出错则丢弃之。仅在一个
答案
• 单程的传播时延为:距离/信号传播速率=1000/200=5(us) • 基带系统中的往返传播时延为2×5us=10us • 为了保证冲突检测机制能够正常应用,要求:
帧的传输时延≧帧的传播时延
所以帧的传输时延必须大于等于10us,即 最小帧长=1Gbps×10us=10000b=1250B
所以最小帧长为1250B
b、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 c、T指的是以太网
d、10Base-T是以太网的一种配置
8、如果一个局域网有11台主机和1台服务器,使用一个12端口的集线
器连接了主机与服务器,则同时可以有( )条并发的连接
a、11
b、12
c、1
d、2
9、如果一个局域网有11台主机和1台服务器,使用一个12端口的交换
机连接了主机与服务器,则同时可以有( )条并发的连接
5、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
a、路由器 b、交换机 c、集线器 d、网桥
6、一个快速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数据传输速率是100Mbps,该端口支 持全双工方式,则该端口实际的传输带宽是( )
a.100Mbps b.150Mbps c.200Mbps d.50Mbps
7、10Base-T以太网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指的是传输速率是10Mbps
F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表示有六个站点分别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和B2连接起来。
每一个网桥都有两个接口(1和2)。
在一开始,两个网桥中的转发表都是空的。
以后有以下各站向其他的站发送了数据帧:B发送给A,E发送给D,C发送给E,A发送给B,F发送给E。
试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中。
发送的帧
B1的转发
表
B2的转发
表
B1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
B2的处理
(转发?丢弃?登记?)地址接口地址接口
B→A E→D C→E A→B F→E
题解:如下表:
在LAN1上的A直接收到B发送的帧。
但此帧也被网桥B1收到,B1收到此帧时转发表是空的,因此加上源站地址B和到达的接口1(B,1)。
目的站在转发表中没有,因此该帧从接口2转发出去,发送到LAN2,LAN2上的B2收到此帧时,按同样步骤处理,在转发表中加上源站地址B和到达的接口1(B,1),再把该帧从接口2转发出去,发送到LAN3。
此帧到LAN3中最后被丢弃。
E→D
B2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E,因此将(E,2)加上,再查B2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目的地址D在转发表上没有这一项,因此从接口1转发到LAN2,D和B1收到此帧。
当B1收到此帧后,将(E,2)加上,从接口1将此帧转发到LAN1,此帧最后被丢弃。
C→E
B1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C,因此将(C,2)加上,再查B1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目的地址E在转发表上有这一项(E,2),但此帧就是从接口2收到的,因此不能把此帧再转发到LAN2,此帧在LAN1中最后被丢弃。
在LAN2上的B2从接口1收到C发送的帧,当B2收到此帧后,将(C,1)加上,从接口2将此帧转发到LAN3,此帧在LAN3中最后被丢弃。
A→B
在LAN1上的B直接收到A发送的帧,但此帧也被网桥B1收到,B1收到此帧时在转发表中加上源站地址A和到达的接口1(A,1),此帧的目的站在B1的转发表中有,就是接口1。
因此B1不再转发该帧,仅仅是丢弃它。
LAN2和LAN3上都不会收到此帧。
F→E
B2从接口2收到此帧时,转发表上没有F,因此将(F,2)加上,再查B2的转发表,收到此帧的目的地址E在转发表上有这一项(E,2),但此帧就是从接口2接收到的,因此不能再从接口2转发到LAN3。
B2丢弃此帧,不转发。
LAN2和LAN1上都不会收到此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