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1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间有间隔;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 同。
【易错易混提示】 分子的几点性质,原子也有,如原子体积和质量都 很小,原子也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有一定间隔等; 氨水具有挥发性,而不是酚酞溶液具有挥发性;氨 水使酚酞溶液变色,而不是酚酞溶液便氨水变色。
B 2.为预防H7N9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3.某同学测得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mL。这个事实说明
A ()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 4.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纯净的氧气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4))湿气衣体服很即容使易放被在压室缩内,, 而过固物一体质段和在时液受间体热后不或也易遇能被冷够压时变缩,得:分干子燥间:的分间子隔总会在发不生断改地变运动。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教师点拨】
观看图片时,提示学生图片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 可以从大小、体积、间隔等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 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液体的,液体的大于固体 的。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二:教师演示氨分子扩散实验
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性质3:分子之间有间 隔。
1、温度升高,分子间的 间隔会增大,温度降低, 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小。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树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观点,认知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分子的性质。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三、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品:无色的酚酞试液、氨水、蒸馏水、品红、氯化钠烧杯、滴管、研钵、玻璃棒、塑料瓶、药匙六、教学流程片断1、新课导入(师)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世界里,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看课件中物质的图片)想象一下,假如你能看见这些物质里面的样子,你猜想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撕纸比赛,要尽可能将纸分的最小并要均分。

当学生感到很难再分割下去时,追问还能分得更小吗?(师)展示氯化钠晶体,想一想能否将它分成更小的颗粒(生)可用研钵实验:用研钵研磨氯化钠晶体。

(师)已经研磨后的氯化钠粉末还可用什么方法将它分的更小(生)可用水学生实验:氯化钠粉末中加水的实验(学生活动)从有关现象分析得出氯化钠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师)事实上,不仅是氯化钠,任何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几种,分子和原子是其中的两种,今天我们将学习课题2分子和原子(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片断2 图片,感知(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实验推断出物质由微粒构成,我们有没有办法观察到微粒的存在,答案是可以的。

我们可借助先进的仪器观测到微粒。

课件:苯分子的图,硅原子的图(师)左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右图出现的字迹是研究人员用超真空隧道显微镜的手段,通过使用探针将硅晶体表面的一些硅原子移走,从而形成了字迹,通过这些图说明微粒是真实存在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第三单元课题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概念、性质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2.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3.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引出分子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分子和原子的模型,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大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如分子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分子运动的现象,加深对分子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等,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无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表示氢原子,“
H2+Cl2
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如下图所示,在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
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

10.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冰受热变为水,水
毫升水和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酒香不怕巷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来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二、推进新课(一)物质有微观粒子构成结论实存在的。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发生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

水分子发生改变,变化。

除了化学性质外,还包括物理性质,如色、味、态、熔点、沸点等。

[讨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呢?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

《分子和原子》教材解读一、课标内容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4.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地位与作用九年级化学总共分上下两册,分子和原子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要求是: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本课题的内容是继前面学习氧气的性质、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入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理解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

三、知识要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四、内容分析本课题有两个知识点:物质由微粒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自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本课题沿着生活经验、学生实验、科学实验到科学结论的思路进行编写。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走过花铺会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品红在水中扩散,有关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一)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二)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2、过程与方法(一)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通过宏观和微观知识的转化使学生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继续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三. 学情分析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涉及的一些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悉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的三态及热胀冷缩.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尝试教学法,“一二一”教学法,观察分析法,借助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整个授课过程以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以强调师生情智交流为本体,以关注学生智慧发展为重点,从而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更加体现智慧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五. 教学仪器铁丝、烧杯、无水乙醇、酚酞溶液、氨水、蒸馏水、品红、沙子、石子、棉花等.六.教学流程图八.板书设计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二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九.教学反思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授课过程努力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强调师生情智交流,关注学生智慧发展点,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及体现智慧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了解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请同学们根据课堂讲解,整理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笔记,包括概念、性质、常见实例等。

2. 家庭实验:请同学们在家中完成以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a.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思考其原因。

b. 用两个气球模拟两种不同分子(如氢气和氧气),观察分子的扩散现象。

c. 用铁丝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火焰颜色和生成物的性质。

3. 完成以下作业题:a. 判断题:1. 分子比原子大。

()2.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3.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 金刚石B. 氯化钠C. 水D. 铁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酒精挥发C. 氧气液化D. 铁生锈c. 分析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的原因。

1. 水蒸发后,留下的水蒸气为什么没有气味?2. 为什么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3. 为什么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注意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

2. 按时完成作业,如有困难请及时与老师和同学沟通。

3.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互相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四、作业评价1.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自评,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2. 将作业交给老师进行批改,老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评价。

3. 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向老师反馈。

2. 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分子和原子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一、教材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对日常生活实例的介绍和小组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学会自己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

(二)、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宏观世界的变化之后,迈向微观世界的变化的开端,开始初步探究构成物质世界的奥秘。

本节课是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保障,因此本节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主要是通过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对于物质变化的内在实质比较陌生,本课题的内容也比较抽象。

但是学生在物理和生物学科中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等,加上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因此教师只需通过实验、Flash动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等将抽象的东西多加具象化,学生也不难理解。

(二)、思维特点本次课的授课学生为九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初步学习化学,接触化学实验,对于他们而言,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出结论具有一定的热情和好奇,并且他们乐于追求自我表现,求知欲强,但是看待问题有大多只停留于表面现象,缺乏深思,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观察得出结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微粒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1。

2、教材的地位和和作用:①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是学生继续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是化学与物理、生物的一个结合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蒸发、挥发、扩散等宏观现象。

学生分析:分子和原子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课中已有所涉及。

但是,并没建立准确的概念。

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粒子,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次分化点。

所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微观知识,对后续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法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没有认识,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体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应多联系一些生活实际、多运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学生脑海里建立分子观,运用分子的特征,辨析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的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分子的概念,如分子的体积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等基本性质。
2.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原子的构成,如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以及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水的沸腾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铁的生锈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等。
3.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微观世界,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2.提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的?”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与原子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与原子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

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育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学习精品

课题2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学习物质的微粒性,学习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 学习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微粒的性质;学习的重、难点:分子的性质及微观概念的建立;一、物质是由或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

二、分子的性质[实验探究一]1、向烧杯A倒入20毫升蒸馏水,并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2.向烧杯B,加入5毫升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和B烧杯A烧杯B现象分析和结论[实验探究二]向盛有50毫升热水和50毫升冷水的两支烧杯同时倒入少量品红,观察记录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盛冷水烧杯放入品红盛热水烧杯放入品红现象(观察溶液变红速度)分析和结论[实验探究三]用两支量筒分别量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将两种液体混合现象:分析和结论:[实验探究四]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将栓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推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推吸有水的注射器现象(感受压缩的难易程度)分析和结论小结:一、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或等构成的,分子原子真实存在。

二、分子、原子的性质1、分子、原子的质量,体积。

2、分子、原子总在不停地做。

温度升高,运动速率。

3、分子之间有,受热时间隔,微粒自身大小不变。

练习:如右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当抽去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最后,上下两瓶颜色。

此现象说明。

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人教课标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无答案)

人教课标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无答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无答案)《分子和原子》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知道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小实验】1.打开一瓶酒的瓶塞,闻一闻,能闻到酒的气味吗?2.在家中分别向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或其他颜色的墨水,仔细观察、比较颜色扩散的快慢。

3.用一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比较推压的难易程度。

【学习过程】[活动与探究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观察图片和视频,感知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还有离子等。

感知2.微粒的性质(1)。

[活动与探究二] 微粒的性质(2)第 2 页第 3 页不能)相加。

原因解释:。

学生实验,分别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和水。

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用力推动活塞,更容易被压缩的是。

归纳与总结:此实验说明不同状态微粒间的不同。

由于固体、液体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隔比气体(大、小),所以不易被压缩。

感知1、50mL酒精和50mL水相混合,其体积(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

感知2、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

探究小结:微粒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四]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仔细观察甲、乙两图,请说出它们的本质区别。

说明:甲图是液态水加热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乙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第 4 页示意图。

小组讨论后回答:(1)分析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2)请比较这两种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和原子有什么改变?(3)通过上述分析,你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吗?(4)通过分析水分子的构成,你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吗?探究小结:感知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感知2、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是由构成的。

交流讨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人教课标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共38张PPT)

人教课标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共38张PPT)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运动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 释
在窗外闻到菜的香 味
瘪了的篮球鼓起来以后, 继续充气体积不变
几滴蓝墨水使整杯水变蓝 了
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一 些
溶解前
溶解 后
小强
小明
(5)小强将一块方糖放到杯子里的水中,溶解后他发现 杯子内的液面下降了,他认为是同位的小明偷喝了。 小明碰都没碰过他的杯子,怎么会偷喝呢?你能帮小 明解释吗?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氧化汞
加热
氧气

氧化汞分子
氧分子
汞原子
收 获 乐 园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氧原子 汞原子、氧分子
1、氧化汞分子分解为 汞原子 和 氧原子 ,每两个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知道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小实验】
1.打开一瓶酒的瓶塞,闻一闻,能闻到酒的气味吗?
2.在家中分别向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或其他颜色的墨水,仔细观察、比较颜色扩散的快慢。

3.用一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比较推压的难易程度。

【学习过程】
[活动与探究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观察图片和视频,感知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还有离子等。

感知2.微粒的性质(1)。

[活动与探究二] 微粒的性质(2)
观察实验,品红和高锰酸钾固体分别放入水中。

观察实验,酚酞遇浓氨水颜色的变化。

酚酞试液遇蒸馏水显色。

由于浓氨水是碱性溶液,无色的酚酞试遇浓氨水
显色。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交流讨论:
生活中湿衣服可以晾干,但在太阳底下干得更快,说明微粒运动的速率与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慢)。

感知1、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是静止的,而是在的。

感知2、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
[活动与探究三] 微粒的性质(3)
学生实验,等体积的水和等体积的酒精混合。

两种不同液体相混合,体积一般(能、不能)相加。

原因解释:。

学生实验,分别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和水。

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用力推动活塞,更容易被压缩的是。

归纳与总结:此实验说明不同状态微粒间的不同。

由于固体、液体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隔比气体(大、小),所以不易被压缩。

感知1、50mL酒精和50mL水相混合,其体积(大于、等于或小于)100mL。

感知2、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

探究小结:微粒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四]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仔细观察甲、乙两图,请说出它们的本质区别。

说明:甲图是液态水加热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
图乙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

小组讨论后回答:
(1)分析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2)请比较这两种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分子和原子有什么改变?
(3)通过上述分析,你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吗?
(4)通过分析水分子的构成,你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吗?
探究小结:感知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感知2、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是由构成的。

交流讨论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请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课堂检测】
1.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微粒构成的
B.物质的性质取决于自身的结构
C.从宏观上看,物质有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D.在固体物质中,微粒处于静止状态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是-------------------------- ( )
A.在花坛附近走过闻到花香
B.食盐在水中自然溶解
C.长期堆放煤的地方泥土会变黑
D.北方春季出现沙尘暴天气
3.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水微粒的大小变化
B.水的微粒处于静止状态或出于运动状态
C.微粒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D.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
B.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D.分子间隔变小
5.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A.二氧化碳分子
B.碳原子
C.
D.氧分子
6.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课后作业】
1.微粒有下列特点:A.微粒很微小B.微粒在不断地运动C.微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请将以上特点编号填入下列叙述的对应括号中,用以解释原因。

(1)打开一瓶白酒,立即闻到酒香()
(2)一滴水中大约有1. 67×1023个水分子()
(3)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人容积为0.024 m3的钢瓶中()
(4)湿衣服在通风处很快晾干()
2.下列一些变化中,物质微粒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汽油燃烧B.石蜡熔化C.氢气燃烧生成水D.钢铁生锈
3.氮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氮分子的大小
B.氮分子的组成
C.氮分子间的距离
D.氮的化学性质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固体
B.液态空气
C.蒸馏水
D. 双氧水
5.关于液态氧和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D.它们含有不同的分子数目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②分子大、原子小;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没有;④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⑤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A.①②③B.②③C.④⑤D.①④⑤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
A.(1)(2)B.(3)(4)(5)C.(1)(4)(5)D.(2)(3)
8.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C.物质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就是微粒间距离的改变
D.气体往往比较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微粒之间有空隙,而固体、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因为固体、液体的微粒之间没有空隙
9.科学研究发现: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在3000℃常压条件下仅有O.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10.试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比晾在阴凉的地方干得快。

(2)溶于蔗糖的水有甜味,而食盐水却是咸的。

11.根据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①糖块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

②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到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

③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否则点燃时就不易点着。

12.100mL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后的体积200 mL (填小于、等于、大于),这是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