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检测试卷
静安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静安区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200904.说明:1.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写在试题卷上一律不给分。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Zn—65 Ba—137第Ⅰ卷(共66分)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科学家》2009年1月10日报道,通过取样分析,目前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是385ppm,带来了明显的温室效应。
“ppm”是一种A.浓度单位B.质量单位C.体积单位D.长度单位2.以下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乙醇的分子式C2H6OB.CO2的电子式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 17ClD.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 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属酯类B.属高分子化合物C.碱性水解即皂化反应D.不溶于水4.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相同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以下各组物质不属于同系物的是A.甲烷、乙烷、丙烷B.甲醇、乙二醇、丙三醇C.氯乙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D.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6H2原子团的以下物质5.以下实验方法肯定错误的是A.用色谱仪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含量B.用纸上层析法分离和检验墨水的成分C.用碘—淀粉溶液吸收法检测空气中SO2的含量D.用AgNO3检测游泳池水中次氯酸的含量二、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6.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CO可作冶铁的还原剂B.空气或氧气可作炼钢的氧化剂C.一定条件下,用H2或CO可将钙从CaO中还原出来D.侯德榜制碱法得到的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铵7.氢硫酸不稳定,要现用现配;从H 2S 的性质全面考虑,下列吸收H 2S 制备氢硫酸的装置最合理的是A B C D8.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g/100g 水) 曲线如图所示。
静安区200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静安区200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 2009.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6页)和第Ⅱ卷(第6-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 (共60分)考生注意: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
2.第Ⅰ卷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
答题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选题(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一)1分题(共8题)1.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A.多、大、亮B.少、小、暗 C.多、小、暗 D.少、大、暗2.下列关于生物类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包括真细菌、古细菌和放线菌三类 B.幽门螺旋杆菌和霉菌都是原核生物 C.酵母菌和水绵都是真核生物 D.衣原体和支原体属于类病毒3. 人体细胞中决定氨基酸种类的密码子总共有A.64种B.61种C.60种D.20种4.下列各细胞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A. 幼小的植物胚细胞B. 叶肉细胞C. 根尖分生区细胞D. 造血干细胞5.右图是人大脑部分中枢的结构位置图。
现有一位患者,他能听清别人谈话的声音,但却不明白别人语言的含义。
则该患者与上述现象相对应的大脑皮层中枢的情况是A.① 正常,③受损 B.②正常,④受损C.⑤正常,⑥受损 D.⑦正常,⑧受损6.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用普通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A.二倍体、三倍体B.六倍体、三倍体C.二倍体、单倍体D.六倍体、单倍体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染色体交叉互换时的一条染色体含有2个双链的DNA分子B. 通过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C.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染色体结构变异D.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8.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DNA聚合酶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二)2分题9.下列关于生殖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马铃薯行出芽生殖方式B. 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行分裂生殖方式C. 高等动物在自然情况下的唯一生殖方式是卵式生殖D. 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有更强的适应环境能力10.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A.植物体细胞杂交 B.有关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 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受精过程11.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右图)。
静安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虹口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________________·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纵豆蔻辞工,________________,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3)本来是自己思念对方,却描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有人将这种手法命名为叫“从对面写起”;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名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2分)每一个人的人格都应受到尊重。
自尊、自重,就意味着尊重他人,自主、自由,就意味着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
我们常常发现,标榜__________者与__________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唯命是听的人往往不负责任。
与__________完全相反,宽以待己者往往严以对人。
这正是因为自尊者尊重人,自由选择的人是负责的人,而又决不强人所难,自爱的人爱人,他们懂得__________。
①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己所不欲,勿施予人③不为五斗米折腰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2)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的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
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
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
B.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
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联考及答案
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2007.1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
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
实际上,人的存在具有多质性。
最基本地说,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存在。
在对待社会的关系上,人既有认同的需要,也有独立个性张扬以及独立价值判断的需要;在对自然的关系上,人既有与自然相融而和睦相处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
这些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
所以,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双向度的或多向度的而不应是单向度的。
人作为自由的存在,其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是最本质的东西。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通过自身的选择和活动去创造合乎目的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任何既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成果,都只是人的创造物,是人本质的表现。
乃至于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
所以,儒家用道德性来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用自然本性来否定人的社会属性,都是对于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因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扬弃儒家的模式,又要扬弃道家的模式。
在重视人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统一的同时,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新定位现代教育的价值。
一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把人作为适应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体,立足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双向度的关系。
二是建构认同和帮助个体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
承认受教育者选择的能力和权利,重视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与价值判断,把外在个体的社会伦理规范定位在指导性功能上,通过受教育者自主的选择和教育者的指导性影响来实现社会规范向个人规范的转化。
上海市静安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
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
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⑤当然,改变气质不一定要靠读书。
例如,艺术家就另有一种修为。
“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
成连言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
乃与伯牙偕往,到蓬莱山,留伯牙宿,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
’刺船而去,旬时不返。
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水澒洞崩坼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
’乃援琴而歌,曲成,成连刺船迎之而返。
伯牙之琴,遂妙天下。
”这一段记载,写音乐家之被自然改变气质,虽然神秘,不是不可理解的。
禅宗教外别传,根本不立文字,靠了顿悟即能明心见性。
这究竟是生有异禀的人之超绝的成就。
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⑥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
好的版本尤其可喜。
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
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
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
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
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
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1.第①段说“(在古代),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其理由是:。
(2分)2.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畅销未必内容好,价廉未必货色差。
B. 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
C. 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
D. 货色差的不一定价廉,内容好的不一定畅销。
3.第④段加点词“书卷气”的含义是:(2分)4.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写有关“移情”、“顿悟”的内容?()。
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 7分)民意和舆论童兵①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
通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民众的观察、捕捉、测量、分析与呈现,人们可以感知甚至洞见民众的所思、所盼、所喜、所恼,从而了解及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
()能够以此为依据,为民执政,务实谋划。
()可以透过广泛的民意考问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应对大众的异同及短长,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则可以根据民意察情理,判是非,既为官方喉舌,又当民众耳目,力求于人于事,皆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体意愿为取舍。
②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
舆论是大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
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舆论实质上就是公共情绪。
林肯甚至说,“公共情绪就是一切”。
有了公共情绪,一切皆可成功;没有公共情绪,一切皆将失败。
因此,些铸造公共情绪的人.要比那些制造法律或者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
③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其中,民意的突出特点是非表层性和相对稳定性。
民意是较大规模民众一般的内心活动和对某些事件、事态、机构、人物以及这些机构人物政策言行的相似或相同的评价,这种社会评价及社会情绪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相当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
而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
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份较重。
舆论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
朝意夕改,此事此地一种看法.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
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
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④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
民意充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公众人物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砚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份少、客观成份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有力、威慑性⑤相对于官方意志而言,民意表达的是大众的意见、意志、要求和愿望,而官方意志体现的主要是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意愿。
上海模考题真题-静安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测试题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学员编号:年级:高三课时数:3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教务长签名及日期课题静安区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测试题授课时间:年月日备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及考试要求教学内容(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书朱湘○1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
○2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容的真或美了。
○3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
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
你也能藉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难,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
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4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叹息。
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5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
上海普陀区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测试(精)
上海普陀区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一律使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①研究的过程就是□□□□和□□□□的过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提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从很小的事情上慢慢培养出来的,孩子从小就在生活中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进而寻找答案和做出判断。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常常面对父母向他们提出来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往往会向大人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而喜欢提问题的孩子往往是喜欢动脑子、喜欢学习的孩子。
如果没有人为和环境的压制,这种提问题的本领,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深化,并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逐渐变成一种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②然而,孩子这种提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弱化和消失了。
我们的许多父母大人,并不喜欢孩子老爱提问题,特别是提出那些挑战父母权威的问题。
最好是大人说什么,孩子就乖乖地照办。
乖孩子几乎就是听话孩子的同义词,而听话的孩子当然是那些不提出疑问的孩子。
我们的许多老师,也不喜欢那些爱提问题的学生,特别是提出那些老师也回答不了的问题,让老师下不了台、挂不住脸面。
我们的应试教育根本就是与提问题对着干。
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和记住一套标准答案,在考试中再将标准答案原封不动地还给老师。
我们的许多领导,更是对那些喜欢提问题的下属不“感冒”。
许多领导喜欢的是成绩汇报,提问题往往成为对领导的不尊敬、不服从,甚至是犯上作乱。
下级最好也是将一套事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按原包装还给上级。
我们的社会也不太鼓励人们质疑。
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我们提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慢慢地被压抑住,并逐渐消失了。
2008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8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①在文化的传承中,历代积累的经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经典由于文字和时代的暌隔..,往往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
为了使经典成为一般读者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前辈学者做出了卓越的努力。
②1938年,朱自清受杨振声的嘱托,开始写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教科书。
此后几年,在昆明和成都以及来往于两地的旅途中朱自清一直没有停下这本书的写作,1942年以《经典常谈》为题终于出版,几年间仅在文光书店就印了五次。
季镇淮称赞它“言之有据,深入浅出,意无不达,雅俗共赏,运用现代语言,讲述古史内容,令人读之不厌”。
③同样致力于经典普及工作的还有钱穆。
上世纪50年代,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讲学时,即有意写一部通俗的《论语》注解,使初中以上学生人人能读。
钱穆早年就著有《论语文解》、《论语要略》,对先秦诸子特别是《论语》浸淫日久,用力甚深,写这样一部书本来并不是难事。
然而钱穆反复斟酌体例和文体,数易其稿,直到1963年才最后写定,题为《论语新解》。
对于一部通俗著作如此用心经营,不能不让人感慨于前辈学者的严谨与认真。
④这样一种严谨与认真的态度,归根结底,仍是出于对经典怀有的敬意。
钱穆在《论语新解》的序言中谦逊地表示:“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换句话说,钱穆并非要在《论语新解》中贩卖一己的“心得”,而是备采前人的各家学说,加以申述,给读者以最为通达简要的知识,目的仍是让读者“直明《论语》本义”。
⑤在后来撰著的《孔子传》中,钱穆更是明确地希望读者借助此书,继而“进读《论语》以及其他先秦古籍”,不要认为读了此书,就以为“对孔子了解尽其能事”。
其实朱自清写《经典常谈》,也是同样的用意,他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做一条船,借它“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孤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上海市8校08-09学年度高三联考语文卷
上海市八校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命题人:三林中学程银炉 审题人:姚为洲2008年12月一、阅读部分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①谈到中国艺术,在东西方的对视中,人们常说:西方写实,东方写意。
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十分不同。
从希腊人开始,西方人一直认为,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
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建筑的空间位置讲究各种数比关系和几何秩序,人体雕塑中各种秩序、比例的和谐是希腊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
因此西洋画特别讲究从形体光色关系上苛求细节、越来越精细逼真,毫发不左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
然而东方民族的整体自然观导致中国人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感到难以把握其原状,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
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他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
因此,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苏轼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因为人是无法表现自然之道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这一切都使中国艺术家放弃再现和模仿自然的冲动。
依照老庄哲学,中国人在自己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不仅没有否定自然,反而找到了“离形去知”的解脱方式,这成了中国人拥抱自然、天人合一的内在动因。
艺术家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追求,才能在忘我的宁静中进入自然现象内部而与之呼吸与共。
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说:“中国画虽然讲究空灵,却又最写实,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本身。
”我国学者庞朴先生认为,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某些鲜明的个性,其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是带有具体的抽象,带着感性的理性,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
我觉得这正是造就中国写意画成为“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又是自然本身”的思想根源。
08年高考语文统测试卷
08年高考语文统测试卷第1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辛酸居中调停文眉闻过则喜B.贸然各书己见明晰晨露未晞C,拖堂厚集薄发仿真起成转合D.诡辨忘恩负意历数声泪具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在密切关注“西藏独立”事态的发展,达赖集团铤而走险,企图分裂祖国,必将石沉..,付出沉重代价。
..大海B.中国军团在雅典奥运会上夺下了金牌榜第二名后,在北京奥运会上赶超美国就丁是..于卯是卯....地成了下一个目标。
C.雪灾最严重的时候,广州火车站的形势连续告急,值勤民警数十次倾巢出动....,组成“人墙”,化解了一次次危机。
D.把第一手材料好好整理一下肯定得多花点儿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到了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咱们就省事儿了。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本的高技术海基导弹防御系统正在不断建立,但是如何提高使用士兵的能力则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B.《劳动合同法》就是要让劳动者减少依法维权的代价,让企业增加违法经营的成本;让守法者得益,让违法者得咎。
C.要想做成这笔生意,不投入足够的资金肯定不行,我看最少需要五六万块钱。
D.各位观众,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它代表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寒冷的季节。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走进三江湿地,我体味到了生命的真谛。
,, , , , 。
①涉过沼泽②那种生命与大自然的融洽③每当穿过农田④常常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⑤或自由翱翔于绿地上蓝天间时⑥看到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我的镜头里信步闲行A.⑥①④③⑤②B.③⑥①⑤④②c.③①⑥⑤②④D.⑥③①⑤②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光明中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注意】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本次考试满分为150分3、本次考试分试题卷、阅读答题卷与写作答题卷4、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阅读答题卷与写作答题卷一、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6分)美丽《诗经》⑴《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
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我们已经把“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
它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
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
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
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⑵《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精校精品解析Word版
静安区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3)《师说》开头一句说“ ”。
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阴晴众壑殊 (2). 终南山 (3). 锲而不舍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锲”“壑”的写法。
2.按要求选择。
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此题注意题干中的“为了激励同学”的要求,A项,“无故人”,B项,“冷落清秋节”和“激励”无关;D项,和“送别“无关。
故选C。
3.按要求选择。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____________。
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
__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此类的符号都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高中语文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上海市七校联考试题
高中语文2008年高考精选模拟2008年上海市七校联考试题 2019.09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前赤壁赋》)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竹枝词(其九)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①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②。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③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 ①银钏:银手镯。
②烧畲(shē):在春耕时节,把地里的草木烧成灰作肥料,然后播下种子。
③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1.在《竹枝词》中,能显示“春季时令”的词语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诗和王诗都描述了自然美,诗中的欢愉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
B.刘诗叙写了山民辛勤劳作的场景,王诗描绘出村姑浴蚕的生动画面。
C.两首诗的前两句均为写景,第三句转入叙事,笔墨凝练,语言质朴。
D.刘诗末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王诗末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3.从运用“反衬”手法的角度,对《雨过山村》一诗进行赏析。
6,阅读下文,完成:游媚笔泉记①姚鼐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
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
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
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②。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③”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
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
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
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
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
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
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
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
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
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
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
今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
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
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夹.袄夹.缝夹.生饭夹.道欢迎B.教.诲教.书教.唆犯教.学相长C.悄.寂悄.然静悄.悄悄.声细语D.披露.露.骨露.头角藏头露.尾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和研究对规模庞大的事业单位进行______,此举涉及几千万靠政府支付工资的公共服务领域人员。
②新年伊始,各地就频频传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信息,各种与此有关的措施也在推出。
这______一个良好的开端, ______实践服务政府的重要举措。
③有关专家指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式很好,经济______中出现了许多亮点。
A.变革是/也是运作B.改革是/也是运行C.变革不仅是/而且是运行D.改革不仅是/而且是运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品质培养,并大力推进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考试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B.美国政府在对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评头论足的同时,也应正视自己国内的人权问题,不要裁缝师傅的尺子....。
.......——只量别人C.正月十五元宵节,农贸市场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吆喝的吆喝,砍价的砍价,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D.市场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时不我待....,只有及时掌握,才能抓住机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对群众举报春节前夕发生在武功县的见死不救、哄抢外地客商柑橘的案件,公安人员感到非常气愤。
B.“诉说”热线给处于激烈竞争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窗口,使他们能够尽情一吐心中的苦衷。
C.诚然,社会在对青少年正确对待“自我”的宣传教育上也负有重大责任,但家庭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静安区高三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静安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物理试卷2009.11 •本卷有答题纸,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2•全卷共24题,每道题的解答都要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3.第20、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代入数据计算时g取10 m/s2.一. (4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1.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g/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当下降高度为h时,该物体机械能的增量为__________ ,该物体动能的增量为 ___________ 。
2 .如图所示为热水系统的恒温器电路,R1是可变电阻,R2是热敏电阻,当温度低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很大,温度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很小。
只有当热水器中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由水位计控制)且水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发热器才会开启并加热,反之,便会关掉发热器。
门逻辑电路;为将发热器开启的水温调高一些,应使可变电阻的阻值3.右图中竖直方向的平行线表示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
一个带电量为q=- 10 6C的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M点运动到N点时,动能增加了10「4J,则该电荷运动的轨迹不可能是虚线_________ (选“ a”或“ b”);若N点的电势为0V,贝U M点电势为_______ V。
4.如图所示,质量为m、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ABCD 由n匝导线绕成,线圈中有顺时针方向大小为I的电流,在AB边的中点用细线竖直悬挂于轻杆一端,轻杆另一端通过竖直的弹簧固定于地面,轻杆可绕杆中央的固定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在图中虚线的下方,有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平衡时,CD边水平且线圈有一半面积在磁场中,忽略电流I产生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_______ ;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________ M a1A*N图中虚线框中应接入的是// /.'/' 7 7 / 7/// / // / /Z / -'Z/5 •为了研究电阻R X的伏安特性,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电路,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安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检测试卷2009.1 考生注意:答案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书朱湘○1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
○2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的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容的真或美了。
○3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
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
你也能藉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难,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
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4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叹息。
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5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
不讲别的,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
至于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
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
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
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6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1.第○2节划线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为。
(2分)2.对第○3节划线句子文意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书可能是某古代收藏家或名倾一世的文人收藏或拥有过的,这将让你浮想联翩。
B.此书曾让拥有过的人幻想于官场之中。
C.此书曾让拥有过的人幻想于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D.此书可让现在的主人——你幻想于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之中。
答案3.朱圈是读书人用红笔在有心得或重要的语句旁画的圈,以作标志。
作者为什么说凭书上的朱圈的姿态和位置,可以判断出读此书人的身份和命运?(3分)4.第○3节中,作者揣摩的三个书的主人翁的命运为什么都是不好的?(3分)5.从全文看作者用最末一节想表达的意思有:(4分)(1)(2)(3)(4)(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文学的力量姚天元明天就要离开波士顿了,我在脑海中检索:对于这座美国历史文化名城,还遗忘了什么没有。
忽然就隐约记起:马克·吐温安葬在波士顿郊外。
女儿网上匆匆一查,说没错。
父女俩立马驱车前往。
放眼墓地,总有数千墓碑,哪一块属于这位著名作家呢?工作人员已经下班,我们只好拦住了一位开车路过的美国小孩。
看他一脸稚气,顶多也就是16岁刚满拿驾照的年龄。
听明原由,他一脸的惊讶和狐疑:“马克·吐温就葬在这里?不会吧。
”见我们言之凿凿,他又是一脸的敬意加羞愧:“中国远在万里之外,你们还能知道这位文豪的安葬处并前来吊唁。
我是波士顿人,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呀。
”直至最后,他竟满脸涨红,手足无措起来,表示回家一定弄清墓碑准确方位,明天再来拜谒。
告别小伙,我们茫然查看了几处墓碑,终无所获,只好披着夜色怅然归去。
回家了,女儿网上再仔细查找,结果还是我们出错。
原来,马克·吐温是安葬在纽约的一处同名墓地,网页上有清晰的墓碑照片和介绍文字,我感到很对不起那位美国小伙,是我们的错误导致了他的羞愧,然而,我却从他的羞愧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早已清晰地进入美国的编年史页。
仅仅拿美国南北战争那一段说事:1852年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就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写了南方奴隶的悲惨命运,直接揭开了人权运动的序幕,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
“凡是内部存在极端不正义而又听之任之的国家,都蕴藏着大动荡的因素。
”斯托夫人的这一名言,成了联邦政府向叛逆的南方宣战的道德依据。
而1936年密契尔女士的长篇小说《飘》,又从人们的心灵感受,对这场战争作了极为深刻的反映:光靠战争消除不了种族的鸿沟,光是解放黑奴的伟大宣言,消除不了人性的自私和骄傲。
书中名句:“明天又是另一天!”几乎成了许多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明灯。
让我们从历史回到现实中来,距芝加哥只有三小时车程的阿华州麦迪逊县境内,有一座普普通通的木桥,却长年车水马龙,成了知名的旅游胜地,原因不过是它见证了一段中年男女的恋情——《廊桥遗梦》及其同名电影,就这样造就了一处爱情的圣地。
挂一漏万,我还没有写惠特曼,没有写海明威,没有写我没有读过他们作品的那些伟大的美国作家。
我们曾经无限夸大过文学的作用。
一段时间,又把文学说得无足轻重,甚至可有可无。
我想,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文学至少可以是粘合剂吧,它能把许许多多孤独的灵魂引领到一起,给这个纷扰的世界增添一些理解、宽容与和谐。
初到美国,我不懂为什么不少人喜欢开名叫福特皮卡的人货两用车,原来,在《廊桥遗梦》里,让罗伯特·金凯和费朗西丝卡一见钟情的,就是这种车。
6.文中提到的马克·吐温是国的作家,你所知道的他的作品有。
(2分)7.寻墓不着后,文章讲“儿女网上再仔细查找”证明第一次“网上匆匆一查”“结果还是我们出错”。
请根据全文,排出整件事思维及行动过程的次序。
(5分)(1)要离开波士顿时,想起郊外有“××墓地”尚未去拜谒。
(2)去波士顿“××墓地”遍寻不着,向美国小伙打听未果。
(3)网上匆匆一查,没错,马克·吐温安葬在“××墓地”。
(4)原记得马克·吐温葬在波士顿“××墓地”。
(5)女儿网上再仔细查找,才知马克·吐温安葬在纽约的同名“××墓地”。
用上面五个序号排出此事思维及行动过程正确的次序是。
8.从全文看如何理解“我却从他的羞愧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对话语本身又怎么理解?(4分)(1)(2)9.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主要用美国小伙不知马克·吐温就葬在本市而羞愧的故事证明“文学的力量”。
B.文章详略结合地用作家作品产生的影响来证明“文学的力量”。
C.文章想提倡用文学作品作粘合剂,让商品经济社会里许多孤独的灵魂多些理解、宽容与和谐。
D.文末写美国人喜开福特皮卡人货两用车则是顺便证明爱情的力量,因为不是证明文学的力量,故写得简单。
答案10.全文写作的主要方法是。
(2分)11.怎么理解第7节中“在商品经济至上的年代,文学至少可以是粘合剂”这句话?(3分)12.简单举一例,谈你感受到的“文学的力量”。
(4分)(三)默写(任选6空)(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3)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4)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5)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6),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7)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8),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塞路初晴唐·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14.此诗颈联的句意,让我们想到汉朝贾谊在《过秦论》中的一句相类似的话,它是。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此诗写雨后初晴然天色昏黑,作者在边塞路上的所见所感。
B.颔联写所见景色是水迹凌乱,灰烟萦绕在村庄的上空。
C.景色虽不赏心悦目,然边关无征战的一幅秋猎图还是让人欣慰的。
D.全诗写虽旌旗犹在,然战争已无,将士们在秋日雨后清新的原野上狩猎的情景,从而写出了边界的和平和安详。
答案16.联系全诗,赏析“闲看”一词的表达效果。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1,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2。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3,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
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
节选自《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1堙:yīn 土堆○2华元:宋国大夫○3柑:qián 通“钳”,钳马,即钳住马嘴(以木衔其口)不让它吃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2)析.骸而炊之()(3)围者柑马而秣.之()(4)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18.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子之国何如”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易子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