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散文教学中审美问题论文
浅谈高中散文教学中的审美问题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这些散文恰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突破口。
通过品味与体悟文章内容,进而走进作者心灵。
抓住语言、情感和意境对学生进行指导、熏陶和感染,学生就会逐渐走进审美艺术的殿堂。
关键词:审美语言情感意境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品析语言、配乐朗诵等方法进行审美教学。
一、品味语言美散文的媒介是语言,它虽没有诗歌语言那样精粹,但也千姿百态,因而散文教学不能放过语言的品味,抓住语言我们就可以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也会获得丰富的美的感受。
梁代沈约说:“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同样,语音的作用在现代散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现代散文偏重于抒情遣兴,表现出来的低回往复和绵延不尽的情趣借助散文的音律进一步加以表现和完成。
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叠词的运用,朗读起来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自然有一种“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音乐感。
吟咏诵读是品味语言的第一招。
抑扬顿挫的音调,错落有致的节奏,奇特严谨的结构,学生对此有深切的体验,就会逐渐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学中可以借助音乐作为朗读背景,指导学生配乐朗诵,也可以教师范读引导,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等感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意,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操。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要点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要点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散文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关注和把握呢?一、明确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即文章的内容比较自由,但中心思想却非常集中。
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散文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分类,如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散文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情感上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情感体验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文学形式,因此情感体验是散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散文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散文的美和魅力。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加强阅读指导阅读是散文教学的基础,加强阅读指导是提高散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等,并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型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句式变换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培养审美意识散文是一种具有美感的文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散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散文中的美,如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审美体验融入到散文的学习中,通过审美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散文朗诵比赛、散文赏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散文的美和魅力。
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和体验
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和体验作者:孙桂风来源:《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3年第10期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受到激动,与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
正因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注重教学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因此我在实际散文教学中注重从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渗透。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新课的导入,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给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为鉴赏,就需要体味这种美感的产生过程。
我们可以见出该段重点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笔喻写月光,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圆月的普照,给人月华似水的真切的感受。
“薄薄的青雾”句看似唐兀,实乃紧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叶反射,白雾便成若有若无之青雾。
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胧飘忽,作者便用“像笼着轻纱的梦”句来形容,“梦”为喻体,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的写照。
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树影”都是构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绝不可少的一环。
总之,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造成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给人以音乐美,造成听觉上的美感。
我们在进入这样的场景时,充分领略荷塘月色的美时,心又怎么不能意会到作者此刻面对的幽静和宁滥的那般平和宁静的心境呢?而联系上下文,因“噪”而觅“静”,因“烦”而觅“宁”,这般心境背后的烦忧和“不宁静”也就见出一斑了。
谈抒情散文的审美教学
谈抒情散文的审美教学散文是美文,形神兼备,意蕴深厚。
它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是一种笔调灵活的文学样式。
散文既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叙事、抒情,在取材、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显得自由而活泼。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
因此,教学中,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实现美学教育。
抒情性散文,虽然文辞优美,但是因其不像记叙性散文那样结构完整,也不像说明性散文那样清楚明白,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
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意识地把艺术手段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结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搞好散文教学: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入散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开场,能营造出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抒情性散文的导入,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或者注重渲染氛围,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用情感打开学生的心扉。
如《三峡》一课,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式:首先运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开场: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
今天,我采摘了其中的一朵,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迷人的风采。
接下来播放《三峡号子》影音片断,之后提问:这段画面描绘的是我国哪个著名风景区的美丽风光?学生回答:三峡。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二、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和体会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学习散文应该是文我相融、情我相同的境界。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提倡让学生多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
在散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
由教师启发引导, 得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而探究课题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学生 , 取决于学生对课文及其体裁的理解。如研 读《 将进酒》 学生可选取李 白诗歌的风格研究 , , 也可选李 白 的诗与酒的关系进行研究 , 或选李白的“ 与屈原的“ 对 醉” 醒” 比研究 。 第三步, 专题研讨与课题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 习中研讨。 这是一个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
关键词 :散 文 审美情 感
散文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是智慧的结晶,
有着迷人的魅力。 它给予人类比较高级的审美感受, 提高人的 精神境界 , 洗涤人的灵魂 , 这些都缘于它的真实但不平庸 , 挥 洒自 如但不漫无边际, 千锤百炼但又不拘一格。总而言之, 散 文家带着读者从平凡之处走人丰富的大千世界 ,他们从平凡 的身边事写起, 以其伶俐的耳 目, 沉着的心思, 悟出人生的真
5. WebQuest 研究模式。 WebQuest是一个以调查研究为导
向的学习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 部分或者所有能够让学习者进 行交互的信息都来 自因特网资源,有些甚至还提供了录像参 考资料。在这类课程计划模式中,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基于In-
ter et的 ebquest网站作为资料库提供给学生, n W 学生通过WebQuest网站得到一个课题任务和一系列的因特网资源, 并通
1. 发现性学习模式。 学生以个人为主体, 积极发现未知信 息, 并进行质疑、 查询、 解疑, 在发现探究中获取知识。 2. 合作研究模式。由于课堂时间限制 , 在通读课文、 确立 课题后, 教师将较大的课题分解成不同的子课题, 由不同的小 组承担不同的研究方向, 从而合作探究课题的学习目的。 3. 对抗式研究模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通过论辩, 达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和逻辑思维的训练, 更全面地掌握知识。 4. 拓展型研究模式。 结合课文及读本的“ 例题”利用图书 , 室、 网络等工具场所, 将课堂搬出教室, 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 识面和涉猎范围的目的。
关于在散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思考
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散文学习兴趣 , 丰富散文学习内涵, 增强
散 文教 学效果 。在散 文教 学 中如 何进行 审 美教 育呢 ?首先 引导 学生发 现 关 , 次 , 其 启发 学生 欣 赏美 ; 最后 , 带领 学生创 造 关。 关键词 : 文教 学 散 审 美教 育 发现美 欣 赏美 创 造 美
文章 的线索 。一 篇短小 的散 文 ,可 以写 上下 千年 事 , 隔万 里 , 这 些事 情都 有 一个 统 一 的主 题 , 相 但 部分与 部分之 间都有 内在 的联 系 ,始终 贯穿 着一 条线索 , 反映作 者 的写作 思路 和意 图。 因此 在学 习 时应该 指导学 生在熟读 的基 础上 ,理清 文章 的思
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散 文学习兴趣 , 富散文学 习内 丰 涵 , 强散文教学效果 。 增 笔者舌耕多年 , 文教学 在语 过程 中, 特别是在散文 教学部分怎样 实施 审美教育 积累 了一些想法 。 此略谈几点见解 , 在 求教于 同行 。
1 引导学生 发现 美。 .
又是蓝 得多 么醉人 啊 !”青海 湖 的蓝 , 得纯 净 , “ 蓝 蓝得深 湛 , 蓝得温 柔恬雅 ”使学 生处 身其 中。 也 , 又 如 《 塘月 色 》朱 自清 )先 用 “ 天莲 叶无 穷碧 , 荷 ( , 接
蒙作龙 苏元华
邮编:42 4 57 1 )
( 南丹县里湖中学 广西 河池
摘
要: 在散 文教 学 中进 行 审 美教 育是 实施 素质教 育 的一 项重要 内容 。在 中学散 文教
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 其任务就是在 向学生普及关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指导 学生正确地欣 赏 评价 自然美、 社会美和艺术美, 培养 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 , 不断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对美的鉴赏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与知识教学相比,美育教学却是较难进行的,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开拓语文教育“阅读天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和道德情操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丰厚的精神底蕴。
学习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了历史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作,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这些作品无论散文还是诗歌都善于把人的心灵世界、主观的情感等“内在”的东西通过浪漫的、抒情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真实地抒写对现实社会的情感体验以及道德认知。
但是由于应试因素的影响,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十分注重教材,生怕学生没有把书本知识学会。
岂不知语文教材对学生来说,仅是一种极有限的教育资源,这有限的知识难于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因而他们对一些课外杂志津津乐道。
因此,利用他们这种兴趣,我在语文课堂上开设课外阅读课,以《读者》《文摘》及《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及名人名家的名著名篇作为阅读的范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摘抄、点评。
在美文的天地,让学生发自心底地感悟深沉浓郁的亲情、温馨绵远的友情、圣洁珍贵的爱情,让学生感受坚定刚强的意志、多姿多彩的人生、画意清丽的自然……如:读冰心的散文让学生感悟“爱”的哲学;读朱自清的散文使学生了解正直的旧知识分子的生活遭遇和人格品性;读余秋雨的散文让他们解析在观照“他人”“群体”时应赋予的准确的“文化”定位。
散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深 刻 体 会 作 品 的 内 蕴 美 ,通 过 对
美 的 形 象 的感 受 ,对 美 的 本 质 的 认 识 ,去 领 悟 它 所 包 含 的 人 生 意 义 和 美 学 价 值 ,从 而拨 动 学 生 心
就 的散 文小 品 《 》 绿 ,则 是把 对 光
明 和 理 想 的 执 着 追 求 满 蕴 在 对 一 潭 秋 水 生 机 勃 勃 、绿 意 盎 然 的 描
“ 造 出 一 种 什 么样 的意 境 ? 通 营 ”
过 指 导 学 生 仔 细 揣 摩 作 者 在 用 词
遣 句 方 面 的功 力 ,体 昧 文 章 的 意 境 美 。现 在 学 生 阅 读 易 犯 的 毛 病 是 不 求 甚 解 、浏 览 情 节 ,对 一 些 精 彩 的细 节 描 写 、景 物 描 写 总 是
能 力 。对 于教 材 提供 的散 文佳 作 。 教 师可采 用 创 设情 境 、品 析语 言 、
地 引 导 、点 拨 ,让 学 生 在 鉴 赏 语
言 的过 程 中 ,提 高 语 言理 解 能力 , 魅 力 使 人 们 感 受 到 永 不 衰 竭 的 生
机 。朱 自清 先 生在 12 94年 秋 天 写
20 08. 1文 学 教 仃 1
散 文 教 学 中 如 何 渗 透 审 美 教 育
散 文 作 为 教 材 中 文 质 兼 美 的 范 文 ,很 能唤 起 学 生 的 审 美 体 验 和 审 美情 感 ,冈此 ,散 文教 学 中 ,
圜 阵欢 喜
彩 段 落 时 ,可 引导 学 生 找 出 描 写 月光 的一 系列 动 词 “ ” “ ” 泻 、 浮 、 “ ” “ ” 洗 、 笼 ,然 后 让 学 生 思 考 “ 这些 词 在描 摹景 物 上 有何 特 点 ? ” (以 动 态 的 词 描 写 静 态 的 景 ) 、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情感渗透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情感渗透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著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散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因此,情感渗透在散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散文教学的现状目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文章的字词和语法教学,忽略了散文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他们往往把散文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散文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一些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的意识和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他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交流和体验。
最后,一些学生缺乏对散文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导致他们对散文的情感表达缺乏理解。
二、情感渗透的意义情感渗透是散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情感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在散文教学中,情感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同时,情感渗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情感渗透的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氛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散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教学方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一以《秋天的怀念》为网昆明市呈贡区育才学校周燕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岀: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爱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都是极好的德育素材。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以《秋天的怀念》为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深入文本,分析母亲形象,感悟母爱的伟大《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文质兼美,文中母亲的形象坚韧而伟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感悟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同情与理解,在情感共鸣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渗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分析母亲的形象,应深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我是从后文作者描写的突泉时所用的语句'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得出对比的答案。
我记得老舍先生有一个称号叫作’人民艺术家’,我想老舍先生大概是用釣突泉的纯洁之美,来描写当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可能前面的市场和这有一定的关系,一定比单单的反衬有更多的深意。
”班级里举起的手刹那间全都放了下去。
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引入到了这个问题的深思中,都在认真地思考。
对于刚才这个答案我还是比较惊喜的,孩子们竟然可以联系到老舍先生的作品风格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真是太让人惊喜了!这也是我一直大力引领学生开展主题学习的原因:孩子们可以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用教读引领课上习得的方法进行组文阅读,在同一主题的一组文章中比较,进行丰富的探索与联想,深入浅出地解读文本,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这时,先前说人文色彩的那位学生,仿佛找到了珍宝似的,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
“我找到了一个细节点。
在第二段中有这样几句文字:’接连不断的棚子与地摊,东洋布、东洋瓷、东洋玩具、东洋……'从这些文字中,我觉得体现岀了作者对外来侵略的反感与厌恶。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分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渗透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美育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内容的选择。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编写者越来越注重在课文中融入美育元素。
在语文课文中,往往会选择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增强审美情感。
2. 课文朗诵与表演。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诵与表演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朗诵与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并且在表演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现力。
朗诵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美感。
3. 文学欣赏与创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欣赏与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通过文学创作,学生可以体验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创造力。
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美育教学将更多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我们还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以下是一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学的有机融合的建议:1. 丰富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美术、音乐等教学手段,通过美育元素的引入,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品位。
下面我将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进行探讨。
阅读教学要注重挖掘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感情的结晶,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蕴。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文字之美、情感之美和思想之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
教师还可以结合作品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激发出他们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或是朗读文章的方式,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作品中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情感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阅读教学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审美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它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欣赏品味。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联动美术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绘画作品,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的美。
还可以结合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妙,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悟美的存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渗透
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渗透作者:王佳明叶春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年第03期刚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在各种文体中,散文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所以上课普遍热情不高,因此,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上散文课的热情是提升散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而要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英国美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因此,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的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我力图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新课的导入,运用声情并茂的导入即开场白,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中。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
“入境动情”的开场,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绿》时,可以这样开讲:“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高中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不仅增长知识,更培养了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提高德育渗透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而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情绪和思想,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字之美,从而培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感和情感,使他们具有正直、善良、真诚等美好品质。
2. 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也要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观,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活情感以及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汲取道德养分,培养自己的个性魅力和修养。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用美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言艺术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自身的情感修养。
二、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和语言艺术,使他们具备了更高的综合素质。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培养出了自己的情感、情操和情趣,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丰富。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优秀的综合素质都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现, 与作者之间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 在兴奋中获得 共鸣的快感, 这时候虽不求甚解而心绪飞动, 虽掩盖而毕而余 味无穷……这是在值得鉴赏处 自然形成的“ 兴奋点”金圣叹 , 评点《 水浒传》 时常有“ 快绝! 妙绝! ” 的赞双 ;脂评本《 红楼梦》 常用“ 宁不相杀” 的点评。 追根溯源, 这种兴奋点的形成正是在 读者进入阅读鉴赏的境界,无意识的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 情感的愉悦与共鸣,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 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由此, 我们认识到深人文本, 发挥想象, 换位思考, 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不同经历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不同 读者都可能从某一角度找到与散文作者的共通处 ,达到部分 地接受作品的地步, 关键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 沿什么途 径人手 、 探幽 , 也就是说 , 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 不但要“ 通其 情”并且要“ , 晓其理” 张炳隅先生在其《 。 文学鉴赏学》 中用“ 通 情达理” 概括, 正是其意。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其实质就是充分 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 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 抽 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 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 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 发展 学生感知美、 欣赏美 、 创造美的能力 , 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 构。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 :“ 有了审美能力, 一个人的 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 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教者应引导学生挖掘散文中的 ” 审美因素 , 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 理解力 、 想象 力、 审美情感活动及创造能力 , 引导学生学习、 借鉴前人创造 的美的经验、 美的语言 、 美的表现方法 , 并借助优秀的作品陶 冶情感, 塑造内在的美的心灵, 培养美的情操, 完善美的人格。
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是指导全体人民增强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精神力量。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场所,语文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阵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下面将从课堂教学、选材导入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探讨具体策略。
一、课堂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对文本中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鲜明主题的文本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从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文本。
讲授《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范进中举的背后意义,激发学生对于道德感的共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道德意义的文本或者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对于某个问题或者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细读《草铺》这篇优秀的散文,引导学生思考农民的辛勤耕作和对土地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之感。
二、选材导入策略1. 选取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文本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进行教学。
讲授《人与自然》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的问题,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动。
2. 通过选取经典文本进行价值观引导。
经典文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文本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讲授《孟子·尽心》中的“不仁者,不可以为凡人之师”这一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仁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精神面貌。
三、评价反馈策略1. 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评价标准。
教师语言渗透美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美育融入到语言表达中,以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以下是我对教师语言渗透美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例如,在讲述文学作品时,我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美景、人物形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作品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
其次,教师语言要具有诗意。
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感受知识。
例如,在讲解自然现象时,我会用诗句来形容:“春雨贵如油,滋润万物生;秋风送爽,硕果累累。
”这样的语言既富有诗意,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再次,教师语言要注重情感交流。
在课堂上,我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用充满关爱和鼓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用温暖的语言安慰他们:“别灰心,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教师语言要富有节奏感。
在教学中,我会注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
例如,在朗读课文时,我会根据课文内容调整语速、语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在渗透美育的过程中,我还注重以下几点:1.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会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厚重。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在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交流中感受美的力量。
3. 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美的实践中成长。
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让他们在课外活动中感受美的魅力。
总之,教师语言渗透美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用富有感染力、诗意、情感和节奏感的语言,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美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美育的概念、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指通过对美的欣赏、审美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作为打开人文知识大门的学科,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场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诗词文章等,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感受和情感。
这种美感的产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和体验。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表达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美,往往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全面、综合地发展。
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解析2. 艺术课堂的开设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单独开设一些艺术课堂,让学生进行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创作。
通过艺术创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读书征文】浅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融入美育
浅谈如何在散文教学中融入美育中学语文教材,散文占的比例很大,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丑恶,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审美过程,虽然也有理性活动,但更多的是情感活动。
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美育渗透到散文教学中去,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培养。
如何将美育渗透并融化到散文教学中去呢?1.导之入境,即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
散文往往都具有优美的境界。
一般说来,进行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方面的教育,都首先要导之入境,不入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也就谈不上鉴别和表达了。
怎样导之人境呢?教师可凭借电化教学手段,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或者凭借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散文的精彩片断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人意境,深受感染;更多的则是依靠分析作品描绘的画面和形象,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把作者描绘的景象再现出来。
如在讲授《天山景物记》时,教师可先放映一段天山风光片,让学生随着画面和音乐去领略天山矗立的雪峰,冲激的溪流,撑天的塔松,绚烂的野花,健美的牧女,热情的牧民,鲜嫩的磨菇,晶莹的雪莲。
在充满艺术享受的欣赏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天山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光和广大牧民感人至深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新生活,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里的“情”,不是凭空而发,而是建立在对天山之“境” 的切身感受之上,是缘自天山之“境” 本身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情感美。
由此可见,导之入境,不仅是美育渗透的起点,而且是美育渗透的支点。
2.动之以情。
语文教学必须运用感情的力量。
人们常说,语文教学影响学生的心灵,应该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这个“润”,靠的就是情感,散文教学更是如此。
美感是对客观事物美的反映,是对一定的客体进行评价时的情绪体验。
人是有感情的,或是对美好纯洁事物的向往追求;或是对崇高品质的赞美;或是对悲痛事物的泣不成声;或是对腐朽事物的怒不可遏……教师应抓住时机在情感的关键处点拔,诱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优美有关教学散文
优美有关教学散文“辨忽微于毫芒,察迹象于疑似”,成功的教学往往在于细微处见精神显功力;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散文,是一种可以“铿锵得像诗,雄壮得像军歌,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的对话”的文学体裁。
翻看语文课本,散文占有很大比重,散文的教与学尤被关注。
积累以往经验,我认为教散文应从以下两方面下功夫:一、审识品类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品类繁多的文体样式。
其中,古代散文不仅包括具有形象特征的艺术性作品,又包括各式各样的散行文章;现代散文也有所谓“广义”和“狭义”之分,并且两者还存在“交叉现象”,互有渗透。
所以,具体考察和审识不同的散文品类,是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基本问题。
教学实践说明,只有审识不同的散文品类,抓住不同品类散文总体营构的艺术焦点,深入透视它们的个性特征,把握它们不同的艺术创造规律,才能引导学生切入散文内部构造的深层领域。
课本中较为常见的是记叙与抒情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这类散文在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上,有于小说,其中有的可以称之为“小说化散文”,但它又不象小说那样讲求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和情节营构的完整性,它总体营构的艺术焦点和基本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从而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根据记叙性散文的这种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以分析人物及其生活片断、场景为着眼点,探究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把握人物最突出的特征,着力揭示作者所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断描写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思。
这就是说,对这类散文的分析和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人物特征及其生活片断和场景描写的表层结构上,而应当揭示作者所隐蔽在人物刻画和生活片断描写背后的特定感受,应当把人物特征和生活片断及场景描写的分析,作为揭示作者主观感受和情思的手段。
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作者的生活激情为主,它的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寄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 06-11-25 09:06:00 ] 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因此,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语言、配乐朗诵等方法进行审美教学。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散文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
新课的导入,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定调”,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
“入境动情”的开讲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特别对那些抒情性很浓的散文佳品,教师宜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
如朱自清的《绿》可以这样开讲:“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
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蕴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
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这种特定的情境中,就会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景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
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品析词语,开拓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
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词以一字为工”。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如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在赏析“月下荷塘”这一极富诗情画意的语段时,可引导学生揣摩“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羞涩”、“袅娜”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在赏析“塘上月色”这一精彩段落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月光的一系列动词“泻”、“浮”、“洗”、“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词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点?”(以动态的词描写静态的景)、“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的意境美。
现在学生阅读易犯的毛病是不求甚解、浏览情节,对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总是一掠而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鉴赏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深刻体会作品的内蕴美,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去领悟它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具体语境对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深意有进一步的理解。
同样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塘上月色”这一段落,为加深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教师可以找出其它同义和近义的动词让学生作比较,如把“泻”换成“淌”或“照”,把“浮”换成“升”,把“笼”换成“包”,表达效果又有何不同?指导学生比较分析,在思索中让学生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只有创设具体的语境,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揣摩、领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吸收这些典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审美想象和审美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