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送廖叔仁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宋词专题之《满江红》(含答案)

2023届高三语文复习宋词专题之《满江红》(含答案)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2023届高三复习宋词专题之满江红【词牌常识】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 满江红慢”“ 念良游”“ 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

正体,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代表。

变体一,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以张元干《满江红·春水连天》为代表【练习精选】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段克己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须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1、词中的“此花”是何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哪种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吴潜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注】御带:官名。

1、请赏析词中画横线的句子。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满江红·吴江阻风谢应芳①怪底春风,要将我、船儿翻覆。

行囊里、是群贤相赠,数篇珠玉。

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

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

归去也,瓶无粟。

吟啸处,居无竹。

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谷②?第四桥③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

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注】①谢应芳,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元末避地吴中。

②盘谷:地名,今河南济源北,此指隐居之地。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唐人陆龟蒙曾隐居于此。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舟行吴江因风被阻,面对怪风忽至,惊惶失措,担心小船倾覆,便解释行囊中只有友人相赠的几篇诗文。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

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满江红阅读及答案参考满江红宋.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姜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军事才能雨爱国热忱。

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

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4分)2:这首词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何特点?请作简析。

(4分)参考答案:1:这首词通过对往昔英雄人物的追忆与今朝他们了无陈迹的叹息,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深以旌旗未卷头先白为憾;同时,还对自己这样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被朝廷调来调去的之行感到失意和无奈。

2:这首诗因江行兴感,却没有对江上和岸上的景物作任何具体描绘,而是将现实政治感慨与怀古之情有机的结合,采用了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来指点江山、怀古论今,感叹人物命运人事多乖,抒发胸中的郁闷与不平。

阅读练习二1、满江红是这首词的。

(1分)2、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长为客三字深怀忧愤,强烈地表达了长年客居他乡的寂寞与凄凉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C.吴楚地,东南坼。

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用借代的手法表达战争未胜利而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的感伤与悲叹。

《满江红·饯方蕙岩赴阙》赏析

《满江红·饯方蕙岩赴阙》赏析

《满江红·饯方蕙岩赴阙》赏析《满江红·饯方蕙岩赴阙》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竹下门敲,又呼起、胡蝶梦清。

闲里看、邻墙梅子,几度仁生。

灯外江湖多夜雨,月边河汉独晨星。

向草堂、清晓卷琴书,猿鹤惊。

宫漏静,朝马鸣。

西风起,已关情。

料希音不在,女瑟娲笙。

莲荡折花香未晚,野舟横渡水初晴。

看高鸿、飞上碧云中,秋一声。

【赏析】《满江红》,《升庵词品》谓唐人小说《冥音录》说:“曲名有《上江虹》,即《满江红》。

”又名《念良游》、《伤春曲》。

《乐章集》、《清真集》并入“仙吕调”。

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格为准。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

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宋人填者最多。

亦可酌增减衬字,故有八十九字、九十一字、九十二字、九十四字、九十七字等多体。

姜夔始改作平韵,则情调俱变。

梦窗此词,亦用平韵调,以仿姜石帚也。

方蕙岩,名万里,字鹏飞,词人之友。

梦窗集中另有《瑞鹤仙》一词赠之。

此饯别方蕙岩处,应在苏州。

“竹下”两句扣题“赴阙”,并点方之身分。

“蝴蝶梦”,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与“竹下门”同是指喻方蕙岩本是个隐士式的清闲之人。

此言方蕙岩本住在竹林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却不料现在有人敲门促驾“赴阙”,惊散了方蕙岩似庄周梦化蝴蝶般的自由自在而无拘无束的平静生活。

“闲里”两句,复述方在家的悠闲。

言方蕙岩在家中曾度过多年悠游岁月,见到过邻居园中的梅树曾几次结子成荫。

如今又是梅子黄了时候,可是方却要离此赴京了。

“灯外”两句,为方作朝野得失比较。

词人说:你隐居江湖上,经历过多少次风风雨雨;如今你虽然进京近阙(月),然而在京中你却缺少亲友,只能像晨星一样孤零零地闪烁在河汉之中。

“向草堂”两句,再点“赴阙”。

两句化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漫卷诗书喜欲狂”句意。

“洛阳”,乃京都代名。

此言方蕙岩像杜甫一样收拾好隐居处的琴书,出发赴京,在路上惊动了隐居山野的伴侣——“猿鹤”(也有借喻自己之意)。

孙朝庆《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朝庆《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清词,达成14-15 题。

满江红
渡黄河
[ 清] 孙朝庆
怒浪如山,正急桨、黄流争渡。

看滔滔、来从天上,建
瓴东注。

手挽狂澜原不易,石填海洋终何补?最堪怜、断岸
泣遗黎,悲难诉。

待议浚,茫无路;待议塞,浑无绪。

问年
来谁是,济川才具?小雨绨袍全湿透,斜风破帽惊吹去。


艰辛、犹自喜身闲,同鸥鹭。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A.本词开篇一个“怒”字,给予河水以人的天性,写尽了
黄河桀敖不驯的性格。

“急”字又从侧面衬托出黄河
水势的迅疾。

B.“来从天上”是看上游,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建瓴东
注”谓黄河以高屋建瓴之势,滔滔东流,场面阔大,气
概夺人。

C.此词题为“渡黄河” ,作者先大笔挥酒,极写黄河气吞
山河,夺人心魄;后重在写渡河之感触,由实而虚,
加强了表现力。

D.词的最后三句能够看出,固然这样艰辛,但作者足以聊以
自慰,身同这飘飞的鸥鹭同样悠闲,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淡泊之情。

15.诗人经过写渡黄河时看到的情景传达出了丰富的感情,请联合文本简要剖析。

( 6 分)
14.D (淡泊之情错,由上文的“怜、泣、悲、无路、无绪、
湿透、惊吹”等能够看出,“犹自喜身闲”是以表面的
无能为力下的“闲” ,来折射心中深邃的愤懑与伤心)
15.有对黄灾造成的黎民百姓流浪失所的伤心和怜悯;有对朝
廷治河无术、一筹莫展的愤懑;有对自己托足无门、济
世安民之志难酬的无奈和哀叹。

( 6 分。

每点 2 分,意思
对即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满江红》含答案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乙】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并亲书一副楹联。

请从甲词中找出一处能体现其“巾帼英雄”特点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10.甲、乙两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赏析。

【答案】9.示例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最能体现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英雄气概,堪称“巾帼英雄”。

示例二:“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这句最能体现秋瑾关注世事、关注民生的济世情怀,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决心和勇气,堪称“巾帼英雄”。

示例三:“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词人用“强派”和“殊未屑”表达了对女儿身的不屑和苦闷,与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渴望像男子一样报效国家,堪称“巾帼英雄”。

10.都是以乐景写哀情。

甲文以中秋佳节美好、明丽的秋景反衬词人内心的苦闷徬徨;乙文用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充满温馨的画面,衬托出游子的孤寂悲凉。

【解析】9.本题考查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的意为: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勇于冲破家庭束缚的豪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意为: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苦”及“殊未屑”等词语,表达了作者不甘心屈为女子,“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以米盐琐屑终其身乎”,抒发要为国报效的决心。

满江红阅读训练及答案

满江红阅读训练及答案

满江红阅读训练及答案满江红阅读训练及答案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

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夸张、比喻(2分)。

一挥千纸用夸张手法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倚马可待的超人才气,把字迹比喻成龙蛇表现出了词人当年的潇洒豪迈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2分)。

(手法答对一种得1分。

扣住比喻或夸张手法分析作用且表述准确2分。

)(2)表达了英雄失路、壮怀难伸的隐痛和酸苦(2分)。

榆塞,指边防要地。

因为当时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而统治者仍然醉生梦死,爱国之士报国无门,谈论及此,悲不自胜;《花间集》是靡靡之音,作为爱国词人,现在却拿《花间集》来教下一代。

面对满怀的报国激情,词人却只能被闲置,吟风赏月,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词人的悲愤到了极点。

(2分)赏析这首词,是南宋后期爱国词人刘克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写作上,颇具特色。

上片写过去,正面着笔,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当时,纯用反笔,风格掩抑沉郁。

运用强制的对比手法,极富感染力。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两句是倒装句,按正常语序,应为记当日金甲琱戈,初立辕门。

作者为的是突出金甲琱戈的雄姿。

因此,词一开头就鲜明突兀地展现出自己初参军幕时的兴奋神情,以及种种激动人心的场面。

辕门初开,铁甲琱戈,词人此时多么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鼻纽上磨墨,则进一步显示出当时军情的紧急和他的才气纵横,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而如龙蛇走势的字迹还没有干呢!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适应性联考高三最后一卷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适应性联考高三最后一卷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野水孤舟
梁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南宋诗人。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写雨后溪水漫溢,道路淹没,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

B.颔联写无人到访的“孤洲”和岸边小舟,展现了与世隔绝、恬淡悠闲的生活环境。

C.颈联一“空”一“坐”,精炼传神地刻画出诗人欲乘舟渡河却无能为力的形象。

D.尾联运用“鸥鸟”典故,表面传达隐居不问国事的决心,实则是无奈激愤之语。

2.这首诗表意深婉,全诗只字不提国势,却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请结合首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恬淡悠闲的生活环境”错误,结合全诗理解应是“凄苦孤寂”的。


2.①写雨后野水之“乱”,暗指国事的不可收拾,表达诗人焦灼的心情;(2分)
②写积水茫茫淹没道路,暗指国家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担忧之情。

(2分)
③写门前积水日深,诗人济川无望,暗指国势飘摇,表达诗人报国无望的无奈。

(2分)。

文天祥《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天祥《满江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满江红①文天祥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②《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側。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③一段好几流,菱花缺。

【注】①满江红: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俘北上,在驿璧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见此词作《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囚于大都几年后又作此词。

②后山:陈师道,曾巩的学生,曾写《妾薄命》诗,表达对曾巩的仰慕和悼念。

③乐昌:陈朝乐昌公主,陈将亡时,与丈夫击破铜镜各执一半,陈亡,乐昌为杨素所有,后仍与丈夫“破境重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作开头两句暗指作者被囚于燕京已很长时间了,“捱”字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与痛苦。

B.“曲池合,高台灭”两句写出曲池、高台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C.“妾身元是分明月”表明作者心志,虽然巨变后不少人侍奉新朝,但作者却不事二主,宁折不弯。

D.词作最后两句为抒情作者希望宋王朝能像乐昌公主的铜镜一样,破碎之后终得重圆。

E.词作上片用“肌玉”“泪珠”“花钿”等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美人形象,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形象生动。

15.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6分)14.B、D(选对一项给2分,两项全对得满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B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错误,曲池、高台的变化是宋王朝覆亡的缩影,表达了作者对宋王朝覆灭的深切悲痛。

D项,结合文天祥宁折不弯的气节和词作的注释可以知道,最后两句中的“笑”是批判性的。

作者认为,破镜虽得重圆,但已不复为原镜了。

15.【答案示例】①借景抒情,“几番秋色”“蕉影上窗纱,青灯歇”共同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伤感之情。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阅读训练及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阅读训练及答案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汉水东流①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人尽说,君家飞将②,旧时英烈。

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

想王郎③,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

尊中酒,堪为别。

况故人新拥,汉坛④旌节。

马革裹尸⑤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注】①淳熙四年(1177)年春,稼轩由京西路转运判官改官江陵知府(今湖北省江陵县)兼湖北安抚使。

此词为是年送李姓友人去汉中前线担任军事要职而作。

②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

③王郎,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④汉坛,指刘邦为拜韩信为大将而筑的坛。

⑤马革裹尸,语出东汉名将马援之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三句,描写战争的惨烈,汉江水被髭胡的血染红了,表达作者对胜利的欢呼。

B.上阕后八句,借赞颂李广的将才功业,并以王粲为喻,赞勉友人继承祖功奋发有为。

C.下阕前四句,以战国时冯谖弹铗为喻,叹息自己报国无门,只能聊以杯酒为友饯行。

D.下阕五六句,暗用刘邦筑坛拜将之事,喻友人新膺重任,定能像韩信一样一展抱负。

16.下阕最后四句与前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

满江红_阅读附答案

满江红_阅读附答案

满江红阅读附答案满江红赵鼎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没有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纵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路过仪真江口时。

10.上阙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么的表达效果?(5分)11.下阙抒怀,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扼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0.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催的凄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寒青的山色等秋天的典型景物。

(1分)营建了苍凉(凄迷)惨然(压制)的氛围(1分),写出了作者内心悲凉、莫衷一是、迷恋故园的情感(2分),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飖的时期特色(1分)。

11.天涯路,江上客,写出漂泊流落之苦。

肠欲断,头应白,写出破国亡家之恨。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须信除是奈何等词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解、无可奈何的心绪。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写出了激忿豪迈之气和爱国热忱。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鉴赏上片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风景表现了北宋消亡、中原丧乱的时期气氛。

惨结秋阴,这秋天惨然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这三句既是暮秋时分的江头情形,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促南渡。

沙碛二字,暗含满眼荒寒。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迷字点出心情,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

上片末两句化自王维《汉江临泛》诗山色有没有中,和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但词中遥山之青加以寒字,变为了寒青,这也是望眼凄迷而至吧。

满江红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满江红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满江红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满江红是赵鼎所作的一首词。

你知道作者借这首满江红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满江红》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诗词阅读原文满江红赵鼎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

肠欲断,头应白。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

《满江红》诗词阅读题目10.上阙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11.下阙抒情,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满江红》诗词阅读答案10.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催的凄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寒青的山色等秋季的典型景物。

(1分)营造了凄凉(凄迷)惨淡(压抑)的氛围(1分),写出了作者内心悲凉、无所适从、依恋故园的情感(2分),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1分)。

11.天涯路,江上客,写出漂泊流落之苦。

肠欲断,头应白,写出破国亡家之恨。

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须信除是奈何等词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心绪。

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写出了激愤豪迈之气和爱国热情。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满江红》诗词鉴赏上片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

惨结秋阴,这秋季惨淡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这三句既是深秋时分的江头情景,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皇南渡。

沙碛二字,暗含满眼荒寒。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迷字点出心境,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

《满江红 送廖叔仁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  送廖叔仁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玉琚玉佩鹓③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

②天上,指朝廷。

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 “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 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 “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15. 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C.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D.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严仁《鹧鸪天·惜别》)16. 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14. D 15. B16. 相同:都表达了惜别和劝勉之情不同:严词有对朋友美好前途的祝愿、对珍重名节的告诫和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伤感,王诗表达了乐观、旷达之情。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2021满江红柳永古诗阅读答案

2021满江红柳永古诗阅读答案

2021满江红柳永古诗阅读答案满江红柳永古诗阅读答案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阅读答案1.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5分)答案:(5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2分)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的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2分)“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1分)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6分)答案:(6分)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2分)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2分)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地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2分)阅读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陕西省中考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

“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

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全文及赏析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全文及赏析

生平简介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今属福建〕人。

隐居不仕,自号沧浪逋客。

戴复古祝二严云:“羽也天资高,不肯事科举,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

持论伤太高,与世或龃龉。

〞所著沧浪诗话,以妙远言诗,扫除美刺,独任性灵。

词存二首,见沧浪先生吟卷卷上。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严羽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珮軝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大方,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严羽词作鉴赏这首词写得气势豪迈,饶有兴味。

将作者的那种淡薄功名、大方悲歌的气韵,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它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赴任时所作。

廖叔仁,生平不详。

阙,宫阙,这里指南宋朝廷。

“日近〞两句是说临安的宫殿巍峨,高高的觚菱仿佛接近红日,宫廷一带秋色也颇浓了。

临安附近,钱塘江每年阴历八月涨潮,极为壮观。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点明时间地点,说廖叔仁于秋天去京城临安。

“富贵等浮云〞,不慕富贵,视假设浮云。

这两句是勉励廖叔仁,说大丈夫应当不贪求富贵,而要看重声誉节操。

“天下事,吾能说〞说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

“今老矣,空凝绝〞,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矣,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

结句说:与廖叔仁分手后,假设问相思之情何如,只要今后在镜中看到满头萧萧白发,便可说明愁绪之深了。

本词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上片描绘临安宫殿宏伟,并以钱塘怒潮作陪衬,众臣整齐庄严,显得形象宏伟,境界开阔。

“丈夫儿〞两句,劝友人砥砺名节,言辞大方,语言峭劲有力。

下片先诉说自己有政治见识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

词中连用的四个简短的三字句,在语气上形成短促顿挫,从而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矛盾、焦急的心情。

《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

《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

《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赴阙》阅读答案及赏析赴阙文天祥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役役惭金注,悠悠欢瓦全。

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注】①赴阕: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军长驱直入,兵临临安城下。

诗人相应恭帝诏,散家产,组建义军,赶赴临安宫阙救援恭帝。

②役役:劳碌的样子。

金注:金注碗,一种器皿。

宋恭帝曾下诏赏赐文天祥金注碗等物,诏书中说:“其体吾注倚(注重倚靠)之意!”③瓦全:指右丞相陈宣中、谢太后等人在强敌面前但求旦夕苟安的“瓦全”之策。

1.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2.颈联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化用典故。

(1分)化用精卫填海、吴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2分)抒发了诗人全力以赴挽救国难的壮志豪情。

(2分)2.(1)“惭金注”表现出诗人不能及时为君王排忧解难,深感有负君王重托的惭愧之情。

(2)“欢瓦全”表现出诗人对朝廷中苟且偷安者的悲愤之情。

(3)尾联表达了诗人要带领义军抗击敌军助君王安定大宋的壮志豪情。

(每点2分,共6分,对诗歌内容要适当分析)注释赴阙:到皇宫去鞯:指马鞍的垫子填海:借精卫填海比喻意志坚决苦胆:借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役役:奔波劳碌的样子金注:金注碗。

1275年瓦全:比喻不顾名节,苟且偷生定千年:决定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计背景1276年初,临安形势危急。

文天祥去皇宫陈述救国大计。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

赏析这首诗短小精炼又内容丰富,沉郁而又激昂,生动的表现了文天祥在国难当头时赴阙的复杂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了他卫国救国的决心、苦心和忠心。

辛弃疾《满江红 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 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①,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

闲日永,眠黄犊。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一种水鸟。

1.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5分)
2.“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上阕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轻鸥飞来,点破一泓绿水;水鸟嬉戏争浴;飞泉流泻,涌珠溅玉。

(2分)下阕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景:春雨过后,水满秧绿;陇上黄牛闲眠;绿油油的麦苗直铺云际;簇上蚕丝,正似朵朵白雪。

(3分)
2.“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3分)“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3分)简析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

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满足于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

本词的抒情风格,体现出轻扬闲适、理趣盎然的特点,语言朴素而大方,韵昧恬淡而隽永。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赴任诗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赴任诗

诗歌专题训练-------赴任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崔使君赴寿州刘长卿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①古诸侯。

仲华②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

草色青青迎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③。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

【注】①彤幨:赤色车帷。

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

②仲华:樊晔字仲华,年少时与刘秀结识,刘秀登基之后,樊晔被任为重臣,颇有政绩。

③鸣驺:贵官出行时随从传呼喝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直言崔使君为分担国忧去寿州任职,交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

B.颔联运用樊晔和周瑜的典故,暗指崔使君年少便功成名就,地位显贵。

C.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崔使君赴任途中的景色,渲染了气氛。

D.诗歌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韵味无穷。

2.诗歌情感表达含蓄内敛,请简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梅龙图公仪①知杭州欧阳修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②有余闲。

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③间。

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

邮简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

【注】①梅公仪,作者朋友。

龙图:龙图阁学士的省称。

②风力:文辞的风格与笔力。

③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具。

后常代称宴席。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南地区的杭州,富庶繁华,朋友梅公仪到这样的地区赴任,引起了作者的羡慕。

B.作者认为梅公仪有余力闲暇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含有对朋友施政才能的肯定。

C.颔联从一外一内两个角度,想象出了杭州百姓江湖之乐和梅公仪宴会赋诗之乐。

D.尾联作者希望朋友到任后多寄给自己新作的诗篇,体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4.作为一首送自己的朋友到杭州赴任的诗作,颈联的写景对于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邓漕移帅扬州周必大闻道维扬地望雄,风流人物似江东。

六龙①前日临淮海,五马②由来说醉翁。

璧月几桥留夜色,珠帘十里待春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玉琚玉佩鹓③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

②天上,指朝廷。

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 “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 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 “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15. 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C.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
D.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严仁《鹧鸪天·惜别》)
16. 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14. D 15. B
16. 相同:都表达了惜别和劝勉之情
不同:严词有对朋友美好前途的祝愿、对珍重名节的告诫和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伤感,王诗表达了乐观、旷达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D项,“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不正确。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两句为倒装,意思是说人到中年逢与好友相别,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难堪,但又不能像儿女们那样在分别时挥洒眼泪。

“不洒”,是说不能洒,表达的是痛苦之情。

故此题应选D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此题问的是“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提示考生,考查的是“想象”这一手法,考生就要仔细阅读所给诗句,分析这些诗句的表达技巧,找出答案。

A项,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分别后的景物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B项,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想象自己和弟弟分别之后,弟弟到达远方,只能在梦中看到哥哥所在的地方,借梦境表达思念和不舍之情;C项,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体、有重量的东西,采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惜别之情;D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水喻情,表达离别之愁苦。

故选B项。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采用的是两首诗比较阅读的方式。

解答时需要先分别分析每一首诗的思想情感,然后再进行对比,找出异同,写出答案。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上片着重叙事,写廖叔仁于秋天去朝廷任职,勉励他要重名节而轻富贵;下片着重抒情,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最后抒发与廖叔仁分手的伤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写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3题以对比阅读的形式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先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情感,然后进行比较。

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