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语文A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8.21、寓言二则教案3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3寓言二则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3寓言二则

小学语文2-教案设计.3寓言二则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学。

本节课将以寓言故事为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们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构,以及领会故事背后的寓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激发对生活的深思和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结构;2.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寓意;3.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4.能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文本意义。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两则寓言故事:《老鼠和铁棒的寓言》以及《青蛙和牛的寓言》。

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故事进行分析和理解。

1. 老鼠和铁棒的寓言讲述了一只小老鼠试图打败一根铁棒,却因为方向不对而最终失败的故事。

主要表达了“不自量力”的道理,告诉孩子们要尊重和认识自己的局限性,不要太过于做自己力不足的事情。

2. 青蛙和牛的寓言青蛙不知天高地厚,一心想要做牛,却会遭遇危险。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活得真实,保持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学生的思维,并预测课上的内容。

2.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阅读、讲解的方式介绍两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3.分组阅读与交流(20分钟)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阅读一个寓言故事,并且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等,然后写出自己理解的文章。

4.组间交流(10分钟)每个小组通过口头、书面等方式将各自的故事内容和结论分享给其他小组,分享过程中教师负责点评、采纳和归纳。

5.个人思考(10分钟)每位同学通过自己的理解,再次重读所阅读的寓言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收获。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寻找几名学生的阅读与收获情况,让他们讲述自己的认识与所学内容总结并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五、教学评估对学生个人的思考作业进行评估,并参与教师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总结,以考量学生对故事内容及背后道理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及时将他们的表现反馈给家长。

小学五年级《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

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

教学准备投影片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

“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

②在船舷上刻记号。

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2)教师示范。

学生练读,指名读。

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

他为什么不慌不忙?(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展开讨论)(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激发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讨论、分享中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推理、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寓言故事的填空、改写等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学会独立思考,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
2.针对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4.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二则》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运用。
2.深入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寓意。
3.学会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道德认知。
4.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激发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设想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5个汉字,会写8个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牢、筋、疲”的写法。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理解寓言内容,感受故事里面的道理:要遵循规律,要知错就改。

教学重点:1、认识15个汉字,会写8个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牢、筋、疲”的写法。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寓言故事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内容,感受故事里面的道理:要遵循规律,要知错就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听过《狼和小羊》的故事吗?故事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决定由学生讲故事还是播放故事。

)今天啊,有一个养羊的农夫,他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2、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寓言:(出示课件)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3、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亡:丢失。

牢:在这里的意思是羊圈。

亡羊补牢:丢失了羊就补好羊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课文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则、牢、圈、钻、坊。

(1)认识“则”,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

猜一个谜语,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牢”字强调部首“宀”,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秃宝盖。

寓言二则教学教案

寓言二则教学教案

寓言二则教学教案寓言二则教学教案(精选13篇)寓言二则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寓意的揭示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

只要说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应肯定。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理解关键词语,读懂“南辕北辙”的内容。

三、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1、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2、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3、结果怎样?四、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1、跟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讨论: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哪些词里看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

五、复述《南辕北辙》寓言二则教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寓言二则教案范文

寓言二则教案范文

寓言二则教案范文教案一:《乌鸦喝水》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寓言的含义,掌握寓言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能够通过故事,了解“聪明勤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乌鸦喝水》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顾一下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寓言故事。

提问:故事中通过怎样的人物和情节传达出了一种寓意或道理?2.引出本课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

通过观察故事的标题,让学生猜测故事可能会讲述什么内容。

Step 2:讲述故事1.带领学生读故事《乌鸦喝水》。

在读完故事之后,问学生: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乌鸦、狐狸、乌鸦的水。

Step 3:分析故事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并解读故事中的细节,找出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狐狸是如何欺骗乌鸦的?他用哪种方式成功地取走了乌鸦的水?-乌鸦在事后是否后悔?他从这个经历中学到了什么教训?2.思考题:这个故事中的动物角色是否真实?为什么?Step 4: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1.寓言故事的定义:以虚构的动物或事物作为主要人物,以情节为载体,寓意深刻,通常用来教育与启发人们。

2.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自主归纳寓言故事的特点:以虚构的动物或事物为主人公,故事以情节的形式展开,寓意深刻,有教育启发作用。

Step 5:拓展活动1.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

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比如“真正的勇敢”、“爱与友情”等。

2.学生自由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找出其中传达的道理,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Step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意义。

2.强调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吸取乌鸦的教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并通过分析故事,体会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拓展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阅读兴趣。

但是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寓言故事中道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寓意。
-理解并区分两则寓言故事(《寓言二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会运用故事中的成语和俗语,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运用。
-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炼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和寓意方面较为顺利,他们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炼出其中的道理。但在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启发。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生动的案例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寓言故事的魅力。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适用于五年级学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把握故事主旨。

学会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寓言故事,感受寓言的魅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狼与七只小羊》2.《狐狸和葡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把握故事主旨。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掌握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寓意。

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激发兴趣。

2.讲解寓言故事《狼与七只小羊》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狼与小羊之间的矛盾冲突。

分析狼和小羊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讨论故事主旨,引导学生认识到勇敢、智慧、团结的重要性。

3.讲解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狐狸的心理变化。

分析狐狸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讨论故事主旨,引导学生认识到努力、坚持、勇敢面对挫折的重要性。

4.对比分析将两个故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寓意。

5.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自选一个寓言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故事主旨。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寓言故事,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

五、课后作业1.复述《狼与七只小羊》和《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情节。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3.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寓意,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生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补充: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机。

(五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竽:簧管乐器。

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

(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

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

大家有没有兴趣?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

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二、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

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指名读,正音(吾w、宁nng、度du、度d);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

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 量长短;度d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可不容易,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学会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进行学习呢?(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4)请大家运用以上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2.小组探究学习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5.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再讨论。

语文A版第八册《寓言二则》word教案

语文A版第八册《寓言二则》word教案

29寓言二则执教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累计节知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过程和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文言文读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译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意思以及寓意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的寓言故事。

什么是“寓言”呢?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呢?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个寓言,看看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哪些同学知道《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个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师:用文言文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字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的《刻舟求剑》这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明读,正音。

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播理解以下词语: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划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线”教具演示故事。

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

舟:小船。

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

(照船上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失去的宝剑。

)2、讨论:(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马?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优秀教学案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取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一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和《杯弓蛇影》。这两个故事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勇于改正错误的能力。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古人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学生们办事刻板,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是不行的。《杯弓蛇影》则通过一个士兵误将弓影当作蛇的故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冷静,善于分辨,避免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这些亮点体现了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在教学《刻舟求剑》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古人,需要过河,但在过河过程中,不小心将剑掉进了河里。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才能找回剑。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做法。
2.在教学《杯弓蛇影》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士兵,在一个夜晚,发现杯子里有弓的影子。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故事中士兵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二)问题导向
1.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问题:“《刻舟求剑》和《杯弓蛇影》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使学生对这些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收获,发现自身不足。首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提问、合作等方面。然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如何改正和避免。
3.强调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寓言、热爱语文的情感。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寓言故事,编写一篇以“道理”为主题的作文。
2.作业要求:内容要充实,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能够体现寓言故事的寓意。
3.作业点评:在下节课上,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寓言二则》的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并能够运用到日常交流和写作中。
2.能够复述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故事中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寓言故事来阐述观点,锻炼学生的论据组织和论证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教学方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寓言故事之中,深刻感受寓言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寓言二则

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1寓言二则

21寓言二则教学要求1. 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21寓言二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2. 古筝音乐教学过程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二、读准、读通课文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精神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1.熟读课文
2.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3.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篇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篇寓言
五、引发思考
1.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2.请同学们从善待动物的角度对《鲁王养鸟》这则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1.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2.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一、引言寓言故事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能够通过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来传递道德和价值观念。

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感。

本教案将介绍两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乌鸦喝水》和《老鼠捕石缝里的机智猫》。

通过讨论这两个故事,学生将理解到不同的品质和行为对人生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

二、《乌鸦喝水》的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寓言故事《乌鸦喝水》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乌鸦的行为与品质,深入探讨行为对于结果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提取寓意,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寓言的概念,并简要解释寓言故事的用途和作用。

2. 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乌鸦喝水》故事。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讨论以下问题: - 乌鸦为什么会掉进罐子里?- 乌鸦最后是怎样离开罐子的?- 乌鸦的行为和品质对最后的结果有何影响?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展示以下问题:- 乌鸦的品质是什么?他的品质是如何影响他的行为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可以如何应用这个道理到现实生活中?4. 总结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总结寓言故事的寓意。

五、《老鼠捕石缝里的机智猫》的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住寓言故事《老鼠捕石缝里的机智猫》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老鼠和猫的行为与品质,思考不同的方式对待问题的影响。

3.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寓意,学会灵活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回顾前一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道德和品质对人生的重要性。

2. 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老鼠捕石缝里的机智猫》故事。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讨论以下问题:- 老鼠最初是如何陷入困境的?- 猫是如何被可爱的外表所欺骗的?- 老鼠最后是如何逃离困境的?3. 小组活动将学生重新组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并举例说明:- 老鼠和猫的行为和品质分别是什么?- 鉴于这个故事的情节,你是否同意老鼠和猫的行为有何区别?4. 总结与应用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总结寓言故事的寓意。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9个汉字,会写6个字,正确读写并理解“自相矛盾、谓、揠苗助长、病、趋”等字词。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3.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和“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读句子说说你发现的问题。

(1)我在漆黑的夜里,看见一个人在街上走着。

(2)今天天气不错,是个乌云翻滚的大晴天。

预设:这两句话都是前后自相矛盾。

2.了解作者。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3.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我们看一下发生了什么?预设: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

4.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读读课文,说说故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出示生字,指读。

(出示文本信息):矛盾誉莫弗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提出要求: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结合下面的大意标注重点词语。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请你读出节奏来!蓝色的字什么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标注的蓝色词语是什么意思?预设:“鬻”的意思是:卖;“誉”的意思是:称赞;“吾”的意思是:我的;“陷”的意思是:刺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
1.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二、读准、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

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
1.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四、说故事,明理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五、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

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全班交流归纳
3.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四、课堂小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买履最后不得履的认可笑在哪里?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人?为什么?
2.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

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郑人买履》
2.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