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专家共识2015
OK润燥止痒胶囊题库(答案)
润燥止痒胶囊测评题库(2020年)一、选择题(单选)1.对于慢性期、干燥皮损皮肤病中医采用以下哪种止痒法:BA.清热除湿止痒法B.养血润燥止痒法C.清热凉血止痒法D.解毒燥湿止痒法2.中医对急性、急性渗出性皮肤病采用以下哪种止痒法:AA.清热除湿止痒法B.养血润燥止痒法C.清热凉血止痒法D.解毒燥湿止痒法3.润燥止痒胶囊属于哪类中医止痒法药物:CA.祛风除湿止痒B.活血化瘀止痒C.养血润燥止痒D.清热解毒止痒4.润燥止痒胶囊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CA.12个月B.24个月C.30个月D.36个月5.下列哪项不是润燥止痒胶囊的功能主治:AA.清热解毒B.养血滋阴C.祛风止痒D.润肠通便6.润燥止痒胶囊的用法用量(A)A.口服,每天3次,每次4粒,2周为一疗程B.口服,每天3次,每次4粒,4周为一疗程C.口服,每天2次,每次3粒,2周为一疗程D.口服,每天3次,每次3粒,4周为一疗程7.以下对于润燥止痒胶囊的说法错误的是(D)A.润燥止痒胶囊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B.润燥止痒胶囊一般推荐联合使用C.润燥止痒胶囊推荐用药4周疗效更佳D.润燥止痒胶囊用法用量每次3粒,每天3次8.润燥止痒胶囊基础研究表明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炎症肿胀抑制率达:BA. 36.5%B. 54.29%C. 67.5%D. 77.8%9.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何首乌安全用药范围为:CA. 2-5gB. 3-8gC. 3-6gD. 2-6g10.瘙痒是一种症状,皮肤瘙痒证是一种疾病,两者定义不同:AA.正确B.错误11.组胺并非介导慢性瘙痒最重要的介质,抗组胺药对慢性瘙痒治疗缺乏循证证据:AA.正确B.错误12.瘙痒愈痒愈抓,造成哪种恶性循环?DA.瘙痒-炎症介质释放-搔抓-皮肤损伤-更加瘙痒B.瘙痒-搔抓-炎症介质释放-皮肤损伤-更加瘙痒。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皮肤病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病指数下降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皮炎湿疹;治疗;不良反应引言皮炎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皮肤瘙痒、红肿、糜烂、渗液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
目前,西医治疗以局部外用和口服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为主,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
而中医治疗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优势,如拔罐、中药塌渍等,但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法。
一,研究放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取50例皮炎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1.研究方法本研究共选取了50例皮炎湿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拔罐,放血疗法,中药塌渍等中医疗法,以及西药口服、外用等西医疗法,疗程为4周。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包括口服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疗程为4周。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皮肤病指数评分,评分标准为皮肤瘙痒度、皮损病情和严重程度等因素,评分越高表示皮肤病越严重。
1.观察指标(1)皮肤病指数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皮肤病指数评分,评分标准为皮肤瘙痒度、皮损病情和严重程度等因素,评分越高表示皮肤病越严重。
(2)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
1.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病指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以及观察组中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6例病例报告
生素 C针 3 g , 1 0 % 葡萄糖 酸钙 针 1 0 m L配 5 % 葡 萄 糖
显渗 出倾 向的炎 症性 皮肤 病 , 皮疹 多样 化 , 慢性 期则 局 限
物 过 敏 史 。体 格 检 查 : 体温 3 6 . 8 ℃, 脉搏 9 5 ̄/ mi n , 呼 吸
温
3 6 . 4  ̄ C,脉 搏 8 0次/ 分,呼 吸 2 0次/ 分 , 血 压
1 3 0 / 8 0 m mH g , 系统检查未见 明显异 常。专科 情况 : 面部弥 漫性 红斑 , 肿胀 明显 , 双眼睑水肿 , 口唇及面 部部分糜烂 结 痂, 伴 张 口困难 , 可见 淡黄 色液体 渗 出, 自觉 瘙痒 疼痛 , 躯 干 四肢散在红斑 、 瘙 痒 。舌质 红 , 苔 黄腻 , 脉滑数 。实 验室
片” 口服 , “ 苯 海 拉 明针 、 卡介苗 多糖核 酸针 ” 肌注 , 疗效欠
渗黄 色液 体 , 面部 肿胀 明显 , 瘙痒伴 疼痛 , 双 眼睑水 肿 , 躯 干四肢散在红斑。门诊以“ 泛发 型湿疹 ” 收入院 。发病来 ,
神志清 , 精神可 , 夜 眠欠 佳 , 大便干 , 小便 黄赤 , 体重无 明显 变化 。既往有 高血压病 十年 , 现服 “ 卡托 普利 片 1片 , 倍 他 洛克半片 , 每天两次 ” , 控制 良好 ; 面部 间断皮炎 七年 , 间断 用皮 康 王 等 药 膏 ; 糖尿病两年, 口服 “ 格 列 缓 释 片 一 片
情况 : 颈背部 、 四肢可见弥 漫性红 斑 、 丘疹 、 丘疱疹 , 部分 皮 疹上覆 白色或淡 黄 色痂 皮 , 部分 皮疹 呈苔 藓化 , 部分 糜 烂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 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 共识中部分药物没有湿疹皮炎适应证,某些用法超说明书范围,按照医师法规 定,在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等情况下,需与患者沟通、同意后使用。
共识的制定原则及方法
▪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推荐具有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可以治疗湿疹皮炎的 市售药物;其中,中成药须具有湿疹皮炎适应证,且得到 ≥ 75%投票专 家的推荐。
分期及分级治疗原则
▪ 根据临床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不同分期选择不同剂 型的外用药,如急性渗出性皮损宜用溶液湿敷,非渗出性皮损可用粉剂、 洗剂、霜剂、乳膏和凝胶;亚急性皮损宜用糊剂、油剂,也可用霜剂、 乳膏、软膏、凝胶等;慢性皮损首选软膏、硬膏。
▪ 同时,根据皮损性质选择不同性能的外用药物。炎症性皮损根据不同严 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抗炎药物;感染性皮损使用相应的抗微生物药物 等[2]。
常用治疗药物
5. 生物制剂: ▪ 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是一种靶向白细胞介素4(IL-4)受体α亚基
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IL-4/IL-13信号传导通路,国内批准用于外用药控 制不佳或不建议使用外用药的6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患者。 ▪ 成人患者初始剂量为600 mg皮下注射,后续每2周给予300 mg皮下注射; 6~17岁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该药疗效及安全性 良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结膜炎、头痛等不良反应。
④其他:炉甘石洗剂可用于轻中度非干燥脱屑性皮损,氧化锌糊适用于急性、亚急性皮损。
常用治疗药物
▪ 中成药青鹏软膏、除湿止痒软膏、冰黄肤乐软膏、除湿止痒洗液、 皮肤康洗液、儿肤康搽剂和参柏洗液可单独外用治疗轻中度湿疹 皮炎,疗程一般2~4周,超过7~10 d症状没有改善时,应停用[8, 14-19]。
(完整版)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专家共识2015
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湿疹皮炎类皮肤疾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由于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能取得一定疗效。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包含了20多种疾病,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尚未统一,同时受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患者被笼统地诊断为“湿疹”、“过敏性皮炎”等,以对症治疗为主。
由于诊断治疗不规范导致的疾病反复或加重、皮损泛发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不少见。
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就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系统药物治疗达成此共识。
本共识适合于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能明确分类诊断为某一特定皮炎的患者,而对于能明确诊断为特定皮炎患者的治疗,应该参照相应疾病的诊疗指南或共识。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牢记这些治疗只是对症治疗,不应忽视可能的病因检查。
由于时间及能力所限,本共识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系统治疗方法,还望广大医师指正,以便今后再版时修订。
一、湿疹皮炎的分类诊断湿疹(eczema)是病因不明,可能由多种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一类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脱屑、苔藓样变、肥厚、皲裂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先拟诊为湿疹。
随着病情的发展或者是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有些“湿疹”可能最终会诊断为某一特定的皮炎。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的章节中,包括了诸如,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20多种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按照《中国湿疹诊治指南(2011)》的诊断流程对湿疹皮炎进行分类诊断。
对于具备湿疹皮炎临床特点,又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即ICD-10中诊断为非特异性皮炎),根据我国国情,临床上仍习惯地诊断为“湿疹”。
二、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分类及评价1. 西药:①抗组胺药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等,临床应用最广,多数学者认为有效,但是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疗效,建议使用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至症状消失;瘙痒剧烈者夜间加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②抗生素:对于不并发细菌感染的湿疹,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实抗生素治疗有效。
中西医联合治疗皮肤湿疹的80例疗效分析
显 著性差异( <O0 )说明 中西 医联合治 疗皮肤湿疹疗 效好 于 P . , 5
表 2 三组患者治疗结果的 比较
局限性 , 可发于身体任何部位 ; 病程呈慢性 ; 排除心 、 、 肝 肾疾患 、 糖尿病患者 , 以及合并其他 皮肤病患者。
显率 比较具有 显著性差异 ( <O0 )C组 8 P . ; 5 0例患者 , 痊愈 4 例 , 5 愈显率为 9 %, A组和 B组 比较 , 0 与 具有显著性差异 ( < P 00 ) . 。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皮肤湿疹 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 中医或西医治疗 , 5 值得在临床 中推广应用 。 【 关键词】左西替利 嗪; 皮肤湿疹 ; 中西 医联合治疗 【 中图分类号】】17 — 7 12 1 )2 4 — 1 6 3 9 0 (0 0 —4 0 1
鲜皮 1g 五倍子 1g 紫草 lg 金银 花 1g 黄柏 1g 5, 2, O, 5, 2 。加减 : 风
盛者加僵蚕 、 叶 ; 桑 热重者加黄芩 ; 湿重者加茵 陈蒿 ; 血燥者加熟
地黄 、 黄精 ; 阴虚者加地骨皮 、 银柴胡 ; 瘙痒重者加远志 、 地肤 子 ; 睡眠不佳者加酸枣仁 、 合欢皮 。中药外洗方 : 苦参 3g 黄柏 3 g 0, 0, 五倍子 2 g蛇 床子 2 g 百部 2 g地肤子 2 g 白鲜皮 2 g 土茯 5, 5, 0, 0, 0, 苓 2 g枯矾 1g 0, 5 后下 , 冰片 lg O 。兑付 , E 1 , 每 t 剂 水煎取汁洗患 处, 不拘次数 。以上药量均为成人量 , 婴幼儿可根据年龄酌减 。 c组内服中药方剂 和西药 ,外用 中药方剂 : C组 内服和外用 中药 的方剂 同 B组 , 内服西药 同 A组 。 三组 均为 7 d为 1 个疗程 , 连续治疗 2个疗 程 , 察三组治 观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50例临床观察
( 3 1 . 4± 4 . 6 ) 岁 ;对 照组 5 O例 ,其 中男 2 3例 ,女 2 7例 ,
年龄 1 8— 4 5岁 ,平 均 年 龄 ( 3 2 . 5± 5 . 3 ) 岁 。所 有 患 者 中 ,
见 的非传染 性皮肤 病 ,皮 肤损 伤样 式较 多 ,常引 起难忍 瘙 痒感 ,顽疾 难愈且极 易 复发 ,让 患者 的 日常 生活 增添 了许 多烦扰 。应 用西药治疗仅起到杀菌 止痒 的效 果 ,无法根 治 ,
总有效率 为治愈率 、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 。
1 . 4 统计 学方法 应用 S P S S 1 8 . 0统计学 软件 ,对 研究 数 据进行 统计 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 ±标 准差表示 ,行 t 检验 ,对计数 资料行 卡方检验 ,P< 0 . 0 5为差异 具有统 计 学 意义 。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0 . 0 5
急性湿疹 2 7例 ,亚急性湿疹 2 5例 ,慢 性湿疹 2 5例 ,瘙 痒 症 1 2例 ,慢 性单纯性苔藓 7例 , 日光皮炎 4例。两组 患者
2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各项临床指标 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
年龄 、性别及 临床 症状 等一 般资料 方 面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
采用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的观察 组治
愈4 2例 ,显 效 7例 ,有效 1例 ,无效 0例 ,总有 效 率 为 1 0 0 . O % ;仅采 用 西 药 治疗 的对 照 组 ,治愈 4例 ,显 效 9 选取 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3年 6月我 院收 治 例 ,有效 2 6例 ,无 效 1 1例 ,总 有效 率 为 7 8 . 0 % ,两 组治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周;尽量不用于< 12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已经日益受到重视,专家们也取得了一致的共识。
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肤发红、皮肤肿胀、皮疹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重视整体调理,而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用抗炎药物。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综合利用中西医药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治疗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时,常常能够较全面地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采取中药内服或外敷的治疗方式。
而西医则可以利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或者内服治疗。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更准确地抓住病情的关键,实现精准治疗。
其次,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包括激素依赖、皮肤变薄等情况,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
而中药治疗多采用中草药材,药性温和,深受患者的欢迎。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可以逐步减少西药的用量,有效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另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还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中药具有温和又不失疗效的特点,可以缓解病症,促进皮肤的愈合。
西药则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药物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使疗效更加明显,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专家共识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未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也会得到更多的推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将针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实施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应用情况。
方法:针对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的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为单一西药治疗,观察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治疗成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症状恢复上,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用时和痊愈用时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有助于病情逐步好转,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容易导致皮肤病的出现,如经常使用刺激性的护肤用品、过度使用洗面奶等,会破坏人体表面的皮肤细胞组织,造成表皮组织系统脆弱,无法抵御外界病菌的入侵,因此造成大量菌群寄生在皮肤表面,从而诱发皮肤病的产生。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较多,病发率极高,患者发病后,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还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以往临床上多采取西医治疗方案,使用止痒、杀菌药物,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疗效,但无法根治,极易复发。
由此,要采取科学的方案进行控制,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鉴于此,针对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对象,结合中西医治疗优势开展病情分析,提供有效措施,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针对6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观察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在23~78岁;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13例,年龄在24~77岁。
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经过本院报备医务科,并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入选条件:均符合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以皮肤红肿、丘疹、瘙痒为主要表现;凝血功能正常;均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选择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涂抹,使得患处完全被覆盖,每日2次。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
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重要的皮肤科外用药,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也存在“滥用”和“恐惧”问题。
为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制定本共识。
一、概念和分类1. 概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又称为皮质类固醇。
由于皮质类固醇包括性激素及维生素D3 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中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这一名称。
2. 作用强度分级:依据皮肤血管收缩试验等方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强度可以分为许多级别。
临床上常用的分级方法是4 级分类法,将其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 类。
激素的结构是决定其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但浓度、剂型对其影响也较大。
复方制剂中加入的某些成分,比如,促渗剂氮酮或角质松解剂水杨酸等也会提高激素的强度。
此外,激素的作用强度分级不一定都与临床疗效平行,比如,地奈德分级是弱效激素,但临床疗效和作用却与某些中效激素相当。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
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 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 ~ 3 周;尽量不用于< 12 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
国内外常用超强效激素包括,0.05%丙酸氯倍他索凝胶、软膏、乳膏及泡沫剂;0.05%醋酸双氟拉松软膏及0.1%氟轻松乳膏等。
强效激素包括,0.1%哈西奈德乳膏、软膏及溶液、0.1%安西奈德软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凝胶及软膏、0.05%丙酸氯倍他索溶液(头皮剂)、0.025%丙酸倍氯米松软膏、0.25%去羟米松软膏剂及乳膏、0.05%卤米松乳膏、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或软膏、0.1%戊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软膏、乳膏或凝胶及溶液、0.1%糠酸莫米松软膏、0.005%丙酸氟替卡松软膏、0.1%曲安奈德软膏、0.5%曲安奈德乳膏等。
皮炎湿疹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7 1 2 4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1
2 0 1 6 年 第3 卷第 3 6期
2 0l 6 V_ 0 1 . 3 No . 3 6
皮 炎 湿 疹运 用 中西 医 结合 治 疗 的疗 效 分 析 疹患者 的病 因多较为 复杂 ,并且在相 关研 究显示其
义 ( P>O . 0 5 )。
1 . 2 方 法
注 :’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 比 ,P<0 . 0 5 ; 治疗 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
. 0 5 对 照组 患者应 用西药 治疗 ,患者应 用他 克莫 司软膏 进 比 ,P<0
行治 疗 ,在皮肤 的病 患处涂抹 ,并 且将其完 全覆 盖 ,患 者 每 天涂抹 两 次, 患者持 续治疗 七 天【 2 】 ;观 察组 患者 则应 用 3 讨 论 随着 人们 生活 水平 的改善和 社会 的进步 ,人们 使用化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在地 招租药 物应 用的基础 上服 用 中药 汤
表2 两组患 者的机体指标变化情况
平均年龄3 2 . 5 岁,其 中急性湿 疹患者l 6 例、亚急性湿疹 患者
2 0 例 ,慢 性湿疹 1 4 例 ,瘙痒症 患者5 例 ,慢 性单纯性苔藓 患 者2 例 、 日光 皮炎 患者2 例 。两 组患 者的年龄 、性别 构成 以
及湿 疹类 型和 临床 症状 等一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无统 计学 意
郭 珊
(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第一人 民医院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1 )
【 摘要 】目的 探 究在 皮炎湿疹 患者的临床 治疗 中中西 医结合 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 0 1 5 年1 月~2 O l 5 年l 2 月我 院接 受诊 治的皮 炎湿疹 怠者1 2 2 例作 为研 究对 象,根据 患者接受诊 治的先后顺序进行 分组 ,其 中单 号 设定 为对 照组 ,双 号设定 为观 察组 ,对 照组 患者 应用西 药治疗 ,观察组 患者则应 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对 比两组 患者的疗效 。结果 观 察组总有效率 为1 0 0 . 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 2 . O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5),同时观察组 患者在 治疗后 其机体各 项指标改善情 况明显优 于对照组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P<O . 0 5)。结论 在 皮炎湿疹 患者的临床 治疗 中应 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能够显著改善 患者的疗效 ,同时优
中西药合用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蕴, , 热盛于湿或湿盛于热或脾虚血燥 。 纳入标准 :①综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 准 ;② 年 龄 1 7 ~6 0 岁 ,身 体 情 况较 好 ;③ 肾 、心 、肝 功 能不存在显著异常 ;④能配合医生治疗 ,能够详细统计 治 疗数 据 。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或者哺乳期 ;②对所用药品过 敏 ,或对药品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③最近两周 内服用过 类 固醇 药 物 ,或 最 近 3 天 内外用 过类 固 醇 制剂 或 者 服 用 过 抗 组胺 类 药 物 ;④ 并发 有 肾 、肝 、脑 血 管 、心 血 管 以 及 造 血系 统等 较 为严 重 的原 发性 疾病 ,或精 神病 患 者 。
中西药合用 治疗 湿疹疗 效观察
袁定贵 头 市皮肤 性病 防 治 院 ,广 东 汕 头5 1 5 0 4 1 )
[ 中 图分 类号 ]R 7 5 8 . 2 3 [ 文 献标 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5) 0 3 — 0 2 2 8 — 0 2
[ 摘 要] 目的:观察 中西药合用治疗湿疹 临床 疗效。方法 :2 0 0 4  ̄ ] ,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 0 0 例 ,治疗组 外用止痒洗剂外洗 ,红斑 、丘疹等无糜烂渗 出处外 用艾洛松 ,糜烂渗 出处外用2 0 %锌氧油。对照组红斑、丘疹 ̄# l - m
艾洛松 ,糜烂渗 出@# l - m2 0 % 锌氧油。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1 )。两组治疗后P 物质含
实 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1 5 年3 Z l 第3 1 卷3 期 ( 总第2 6 6 期)
J OURNAL OF P RACT I C AL T RADI T I ONAL CHI N ES E MEDI C I NE 2 0 1 5 . Vo 1 . 3 1 No . 3
中西药合用治疗局限性湿疹效果观察
表 l 两组治疗效果 比较
组别 n 治愈 2 9 l 8 显效 2 1 1 3 治疗组 6 5 对 照 组 5 l
表现为红斑和簇集的瘙痒性小水疱 ,水疱易破 ,流 出清亮 液体 ,继而 结痂 。局 部皮 肤 真菌镜 检 为 阴性 。
2 治疗 方法
例 ( %)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5 年9 Z 第3 1 卷9 期 ( 总第2 7 2 期)
J 0URNAL OF PRAC T I C AL TR AD I TI ON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 E 2 0 1 5 . Vo l - 3 1 No . 9
无效 4 9 总有效率 ( 9 3 . 8)
( 8 2 . 4)
好转 1 1 1 1
两组均 忌辛辣食 品 ,局部禁 烫洗 、搔抓 、摩擦 , 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 睡眠 。用西替利嗪 1 0 m g ,日1 0 ( , 连Nl o 天 。治疗组同时给予止痒洗剂 ( 红花 、苦参 、苯 酚 、薄荷脑等 ,我院 自制制剂 )喷于患处 ,日2 ~3 0 : 。 对照组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局部外用 ,日 2 次。 用 药2 周 后统计 疗效 。
术 出版 社 ,2 0 1 2 :7 2 5 - 7 3 1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62例临床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年第6卷第26期2019Vol.6No.2689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系统、清除自由基,同时还有这其他的多样化药理作用。
根据上述的情况可以知道,在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这一方面,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尼可地尔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病患的一些常见的临床反应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调节血脂代谢,抗血栓形成和心肌缺氧,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张 岩.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12(1):393-394.[2] 许继艳,常秀武,丁瑞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21(3):111-113.[3] 张丽华.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86-87.[4]吴以岭.从络病学说论治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7(4):71-74.本文编辑:吴 卫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62例临床观察叶尔古丽·巴依朱马(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成效。
方法 采用医学研究观察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62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依照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单独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膏治疗,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6.77(30/31)与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3.87(26/31),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痊愈时间、用药面积分值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且能限制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反应情况,值得推广实施。
湿疹的中西药结合治疗
湿疹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王小勇湿疹是一种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治疗上单用外用药膏和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好,且容易复发。
本科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西药结合治疗能够明显的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湿疹的发病原因本病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
外因如外界环境或饮食中的各种过敏原、刺激原,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
中医病因病机:内因为禀赋不耐,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
外因为感受风邪。
内外因相加,风邪和湿热浸淫肌肤所致。
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为脾虚湿蕴,慢性者耗伤阴血,致血虚风燥。
临床表现和中医辨证主要根据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中医辨证:湿热蕴肤证、脾虚湿蕴证和血虚风燥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过敏原检测、免疫功能。
必要时做组织病理与其它疾病(如湿疹样癌)鉴别。
治疗注意:不要过度清洗,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刺激性物质,有皮肤干燥的要常用不易过敏的苦参皮爽康制剂。
①外用药:根据皮损的表现选用正确的外用药剂型。
如急性期有红肿渗液时,予以硼酸溶液湿敷,可以很快消肿褪红、皮损干燥。
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
根据皮损表现和类型、皮损部位、年龄等选用合适的不同强度的外用激素类药膏。
不含激素的外用药膏有:苦参皮爽康、他克莫司乳膏、吡美莫司乳膏、中药青鹏软膏等。
有感染时有复方制剂或合用百多邦、夫西地酸乳膏。
呵护肌肤用苦参皮爽康(淘宝搜索苦参皮爽康即可)。
②口服抗组胺药。
第1代抗组胺药有嗜睡的副作用,可于睡前服用。
③硫代硫酸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静脉用。
卡介菌多糖核酸针,肌注,连用3-6个月,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和改变过敏状态。
④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可与复方甘草酸苷或甘草酸二胺针剂联用,静脉滴注。
一般2周为1个疗程。
⑤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以系统用抗生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00例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00例临床研究刘哲【摘要】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老200例随机分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 (P<0.05);2组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更好地改善相关指标,值得借鉴.【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12【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皮炎;湿疹;中西医结合疗法【作者】刘哲【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皮肤科,沈阳 110101【正文语种】中文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属于常见皮肤疾病,以红疹、皮肤瘙痒、水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皮炎与湿疹在中医上并无该病名,但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诱因、性质等归为“膏药风”、“毒虫咬伤”、“中药毒”、“浸淫疮”、“肾囊风”、“脐疮”等范畴[1]。
近几年,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中逐渐应用起来,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效果,我院针对接诊的200例患者实施了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有对象200例,入选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全部为我院接诊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
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确诊符合《2012年中国皮肤性病医学大会》有关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诊断标准[2],愿意配合本研究,同时将本研究药物过敏、不愿意配合研究、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排除在外。
随机分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16~65岁,均值(40.9±5.4)岁;急性湿疹38例、慢性湿疹35例、亚急性27例。
鑫华民康注射用硫代硫酸钠
鑫华民康注射用硫代硫酸钠为进一步总结硫代硫酸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的应用,明确其作用机理,加强临床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19 年7月成功举办了第一期《硫代硫酸钠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评价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二十余位知名药学专家及临床专家参与学术研讨,协会秘书赵贵英、专委会主任委员吉卯祉出席会议,会议主席由专委会副主委,301 医院药品中心主任药师孙艳教授担任,学术主持由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章友康博士与原北肾内科主任吴华教授共同担任。
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章友康博士与原北肾内科主任吴华教授共同主持了学术报告会及研讨会。
航天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肖跃主任首先做了题目为《硫代硫酸钠在尿毒症钙化防御中的应用探讨》的学术报告。
肖跃主任在报告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及实例对钙化防御的病理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指出了硫代硫酸钠在钙化防御治疗进展的重要作用。
307医院药学部主任刘泽源题目为《硫代硫酸钠的药学基础研究》的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对于硫代硫酸钠的药学基础,作用机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北京海淀医院血液透析科主任杨涛提出:硫代硫酸钠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的情况较多,皮肤钙化防御的临床诊断较难,尿毒症里瘙痒的发生率约为20%~50%,在临床使用的使用方法是在透析结束前5~10 分钟静脉注射6~8 克,对于病人的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十分有效,使用时间约为2个月左右。
原陆军总医院肾内科主任王亚平提出:硫代硫酸钠对于透析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很有效,能够为患者解决痛苦。
原北肾内科主任吴华教授指出:随着长期透析人数的增加,透析的慢性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由透析引起的皮肤瘙痒及血管钙化等症状的比重也是达到60%左右,而硫代硫酸钠对于血管钙化引起的钙性尿毒症小动脉病是有显著的疗效的。
301医院药品中心主任药师孙艳教授指出:随着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硫代硫酸钠在并发症方面的临床应用也是越来越被认可和应用,给遭受并发症苦痛的病患带来了福音。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
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
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
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中医称之为湿疮;是由风、湿、热阻于皮肤所致。
湿疹的发生一般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者过敏原、日晒、紧张焦虑等情况,容易反复发作而形成慢性湿疹。
湿疹患者在急性期主要有红斑、水肿和丘疱疹等表现,部分患者糜烂、渗出的情况显著,发病到亚急性期时,患者红肿与渗出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糜烂面开始结痂和脱屑,慢性期则有苔藓样变的情况,皮肤粗糙肥厚情况明显,由于生活中湿疹的复发率高,可较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湿疹的一般治疗并无针对性,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保护和增强皮肤屏障功能,采用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的情况较多,通常首选西药对患者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但单纯用西药并不能彻底治疗患者的病情。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优势显著,主要通过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和体内气机发挥疗效,促使患者的身心状况得到充分改善,这对患者的病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且近年强调中西医结合疗法,注重中西医优势的发挥,以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标本兼治。
1、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原则湿疹治疗常用的西药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比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根据患者病情内服抗组胺药物,可起到止痒抗炎的效果,对患者的湿疹症状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减轻病情对患者身心的折磨,但湿疹反复发作的风险大,患者需要反复的内服外用西药,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比如长期用药的患者多毛和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情况发生率高,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时患者可能对西药治疗有耐药性。
中医论证将湿疹归为“湿疮”、“湿毒”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足、脾虚、饮食不节等情况有关,导致患者的体内湿热积聚,外感风邪而造成湿邪与风邪互搏,发于皮肤而形成湿疹,治疗从脾虚血燥着手,为患者健脾养血、祛风止痒和清热解毒等,用药注重为患者标本兼治,对患者的机体异常情况有效纠正,增强患者的脏器功能,使患者的免疫力有效提高,这对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减少有着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专家共
识(2015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湿疹皮炎类皮肤疾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由于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能取得一定疗效。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包含了20多种疾病,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尚未统一,同时受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患者被笼统地诊断为“湿疹”、“过敏性皮炎”等,以对症治疗为主。
由于诊断治疗不规范导致的疾病反复或加重、皮损泛发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不少见。
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就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系统药物治疗达成此共识。
本共识适合于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能明确分类诊断为某一特定皮炎的患者,而对于能明确诊断为特定皮炎患者的治疗,应该参照相应疾病的诊疗指南或共识。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牢记这些治疗只是对症治疗,不应忽视可能的病因检查。
由于时间及能力所限,本共识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系统治疗方法,还望广大医师指正,以便今后再版时修订。
一、湿疹皮炎的分类诊断
湿疹(eczema)是病因不明,可能由多种内部或外部因
素引起的一类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脱屑、苔藓样变、肥厚、皲裂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先拟诊为湿疹。
随着病情的发展或者是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有些“湿疹”可能最终会诊断为某一特定的皮炎。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的章节中,包括了诸如,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20多种疾病。
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按照《中国湿疹诊治指南(2011)》的诊断流程对湿疹皮炎进行分类诊断。
对于具备湿疹皮炎临床特点,又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即ICD-10中诊断为非特异性皮炎),根据我国国情,临床上仍习惯地诊断为“湿疹”。
二、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分类及评价
1. 西药:①抗组胺药及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等,临床应用最广,多数学者认为有效,但是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疗效,建议使用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至症状消失;瘙痒剧烈者夜间加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②抗生素:对于不并发细菌感染的湿疹,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实抗生素治疗有效。
对于伴有广泛细菌感染者,比如出现超过体表面积30%的脓性渗出、脓疱及脓痂的患者,建议应用敏感抗生素7-10d;
③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硫代硫酸钠:有一定抗过敏作用,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适用于湿疹急性发作或红
斑、肿胀、瘙痒明显的患者,疗程1周左右;④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抗炎作用强,疗效好,但由于停药或减量过程中可能出现“反跳”及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应慎用;适用于严重红肿、泛发性皮疹的患者,以迅速控制症状,疗程1周左右,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并停药;建议与激素替代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联合或交替应用;⑤免疫抑制剂:多数说明书中没有治疗湿疹皮炎的适应证;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激素应用禁忌证的重症患者,或激素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量或停用激素时的替代治疗;推荐使用环孢素,无效或有禁忌证者可以选用吗替麦考酚酯,或使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此类药应用中应特别注意骨髓、肝肾不良反应的监测;⑥免疫调节剂:种类很多,某些如,免疫核糖核酸、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可能具有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但无治疗该类疾病的适应证,也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⑦其他,如沙利度胺、利多卡因,对于治疗伴严重瘙痒的慢性湿疹有一定疗效。
干扰素可增强Th1优势免疫,抑制Th2反应,对特应性皮炎急性期有一定疗效,对Th1优势的湿疹皮炎可能加重,不推荐使用。
氯喹、羟氯喹对于有光敏感的湿疹有一定疗效。
B族维生素对于面部及阴囊湿疹有辅助治疗作用。
阿维A可以用于治疗严重角化肥厚性湿疹,但目前均无临床适应证及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疗效。
2. 中药提取物:①复方甘草酸苷,有些品牌有明确的湿疹皮炎适应证,适用于各类湿疹皮炎,有口服片剂、胶囊、静脉等多种制剂,口服剂型中胶囊剂吸收更好;②雷公藤制剂:临床应用有效,但并非所有产品都有湿疹皮炎适应证;
③其他,如白芍总苷、苦参素等:临床有效,但无湿疹皮炎适应证。
这些药物目前均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疗效。
3. 中成药:常用的药品很多,但多数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疗效。
已有的报告多是小样本非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中成药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养血润燥类:湿毒清胶囊有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之功效;润燥止痒胶囊有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之功效;肤痒颗粒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效;②清热燥湿类:百癣夏塔热片有清除异常黏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之功效;二妙丸有燥湿清热之功效;苦参片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效;黄柏胶囊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当归苦参丸有凉血、祛湿之功效;③祛风止痒类:祛风止痒口服液有养血活血、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消风止痒颗粒有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效;④益气固表类:玉屏风颗粒有益气固表、疏风散表、祛风止痒之功效。
4. 中药汤剂:中医认为湿疹为素体禀赋不耐,复感风湿热邪,蕴结肌肤。
病情反复迁延日久,耗气伤阴,至血虚风燥。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一般分三个证型:①湿热浸淫证:
相当于急性湿疹,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脾虚湿蕴证:相当于亚急性湿疹,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③血虚风燥证:相当于慢性湿疹,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三、系统用药推荐方案
1. 急性、亚急性期:①皮损面积 < 30%的患者,可以外用药物配合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口服;②皮损面积≥ 30%的患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或复方甘草酸苷制剂静脉用药;严重患者短期应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30 ~ 60 mg/d共1周;配合或交替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或雷公藤制剂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激素停药后继续应用这些药物2周左右,酌情给予抗组胺药。
或单纯使用雷公藤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至病情缓解;有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反复发作者可以试用免疫调节剂。
急性和亚急性湿疹一般辨证为湿热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
湿热蕴结型可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适用的中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苦参片、黄柏胶囊、当归苦参丸等。
脾虚湿蕴型使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可选用中成药二妙丸、湿毒清胶囊等。
使用中草药要恰当调整方药:皮损集中在头面或迅速弥漫全身者,加桑叶、菊花、蝉衣;皮损集中在双下肢者,加牛膝、黄柏、薏苡仁;瘙痒剧者,加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皮损有脓疱者,加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
皮损鲜红
伴发热者,加栀子、丹皮、连翘;渗出多者,加车前子、猪苓、泽泻。
2. 慢性期:①皮损面积 < 30%的患者,可以外用药物适当配合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口服;疗效不佳者可以短期加用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后停药;②皮损面积≥30%的患者,多数需要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不推荐激素。
中医辨证多为血虚风燥型,内服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可根据情况灵活加减:如伴夜间瘙痒明显者,加珍珠母、夜交藤;伴口干心烦者,加玄参、生地、知母;病情顽固、皮损以暗红色斑块为主,加丹参、秦艽、乌蛸蛇。
中成药宜选乌蛇止痒丸、参苓白术丸、玉屏风颗粒、肤痒颗粒、祛风止痒口服液或润燥止痒胶囊等。
配合药物湿敷、熏蒸等。
四、注意事项
首先要明确湿疹皮炎的具体类型以便选择用药。
要详细了解各种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监测。
比如雷公藤制剂,除了常见的对血象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外,对生育能力可能有不良影响,不建议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急性期使用的中成药或中药原则上病好即停,不宜久服,因其多含苦寒之品,对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不宜应用;慢性期使用的中成药或中药疗程可稍长,一般1个月为1个疗程,如确需要延长服用,建议对血尿常规和肝肾
功能进行监测。
五、总结
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皮炎湿疹的药物很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高标准的循证医学证据比较缺乏,尤其是如何相互配合的研究更少。
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此类研究,以选择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同时应进一步明确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治理机制,有些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可能具备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