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2

合集下载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亲历科学一、活动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的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3、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过程1、通过观察书上的“风雨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厂、“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三幅图,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周围事物中的奥妙产生好奇心。

通过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电视机提出问题的活动,训练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关于电视最想知道的问题记录下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多。

3、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关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从而巩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和意识的训练。

4、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学中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提出问题的答案上。

很多问题的答案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

吹纸片一、活动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假设、实验、解释实验现象,交流、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过程1、这个活动可以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进行记录。

接着再变换角色重复一次实验。

2、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对实验现象原理的解释。

由于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涉及到空气流动和大气压力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学生只要能说出这个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即可。

同时,允许学生对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教师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3、这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是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思考、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大部分学生的猜测可能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不一致,这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良好机会。

三、课后反思:2、认识自己课时安排:用2—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㈠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二) 2;第三课时完成拓展活动。

记下现在的我一、活动目标1、能找出一种办法描述现在的自己,并进行简单记录。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说出测量长度工具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能举例说出测量时使用工具会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探究1.能根据物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其长度。

2.能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科学态度1.能在探究过程中乐于合作和分享,协助同学完成测量身体部位的任务。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测与精准测量,并对其结果敢于质疑和讨论。

科学、技水、社会与环境(STSE)能举例说明测量仪器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便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经过一个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都长高了,腰围也变粗了,你知道自己目前的身高和腰围等各是多少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形成问题: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二)认识刻度尺,学会观测方法1.认识刻度尺。

引导:请大家观察手中的刻度尺,找一找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学生观察零刻度线、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提示: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

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学习使用刻度尺。

(1)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一支笔或一本书的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

(学生交流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或经验,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实时评价。

)3.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皮卷尺、软尺、钢卷尺等,让学生辨别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教师介绍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小刻度值,及其适用范围。

建筑工人测量房屋长度的“激光测距仪”,体检时常用的“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反思1、亲历科学(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常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开展的必定规律的是难点(教学打算)1.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打算。

2.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商量。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时机。

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究,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肯定有所制造,有所制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2、认识自己(教学目的)1.探究过程和方法:开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感情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打算)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像谁〞的问题。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XX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XX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XX冀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9、浮和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情感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具准备:、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土豆、橡皮泥、塑料小瓶、小刀、线、胶带、气球、橡皮筋、小勺、食盐等。

2、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3、探究提示(幻灯片)4、:潜水艇在海中的沉浮运动及其原理。

5、自治教具:小潜水艇教学过程课前每个桌子上有个对流实验演示器,在管内底部放入一个泡沫小球少倒些水让小球刚好粘到玻璃上。

师: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如果不打破这个装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巧妙的把球取出来呢?生1:用铁丝勾生2:直接倒出来生3:倒水让它浮上来。

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水中物体研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多方法。

那你们试一试吧。

实验时要加小心,不要打碎玻璃。

(各小组开始用不同的方法实验。

用铁丝勾的方法,铁丝进不到管的底部。

直接倒的方法也行不通,因为小泡沫球被水粘到了玻璃管上了。

最后学生都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小泡沫球出来后学生们兴奋不已。

)评:要对学生的精彩表现加以及时的鼓励,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持续。

师:我看各组都已经把小球取出来了,下面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实验的。

生:我们组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的。

师:哪一组用其它方法实验的。

生:前两种方法我们都用了,但是用铁丝勾的方法,铁丝进不到管的底部。

直接倒的方法也行不通,因为小泡沫球被水粘到了玻璃管上了。

最后也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连失败的原因都说出来了。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期备课内容与分析:本册主要围绕“结构与系统”这组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以及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内容。

本册共计五个单元、22个课題,旨在小学科学学习结東时,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册总目标:1、能意识到系统是有一结相层次的。

系统中的成员是相互协同工作的,尽管每个版飘每层结构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都生命出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米生物多样性、能量与能源、大阳系等内容,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在充分体验科学的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预测能力、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设计与制作能カ、建立科学模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始终保持对探索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不同能量形式间的转化与控制、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太阳系的组成等的兴趣,逐渐料爱生命,保护生物资源、节约能源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名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体的角度分析系统中发的各现象,系统成员中的相互关系半生大胆想方面分事物的发展;体验感受系统结构和谐、对称的科学美。

3、能认识更多的生物种类,通过比较、推理、归纳某类生物的主要特性,能说出生物的生长需要能量,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而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道能源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能说出大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大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能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认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保护生物资源的方案:能设计制作一些能量转化装置、节能装置。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能量能源问题;能大胆想象,关注科技发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设计有关太阳系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决策,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系统、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观察与测量、材料、物质的状态、溶解与分离、常见的力”五个核心概念和一个科学擂台活动“制作水火箭”。

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测量》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体现出了知识源自于生活的目的《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物质的状态》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对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所吸引;关于物体的不同形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溶解于分离》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常见的力》单元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并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新冀人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于天然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师今天老师特别打扮了一下来上科学课,谁能用简洁的语句来描述一下老师师谁能说说老师身上的穿戴分别是由什么制成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丝绸.布.皮.橡胶.金属.塑料等)像这些我们称为“常见材料”(板书课题)。

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构成的。

你们想研究一下吗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

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23三.给常见材料分类三.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感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3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常见材料,你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学生讨论汇报。

4师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四.研究四.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自己身边的物品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吃饭用的碗.勺子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学生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冀教版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目录三年级上册分组实验1.记下现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观察蚯蚓 4.观察凤仙花5.研究土壤 6.观察水 7.改变物体的沉浮 8.小水轮转起来9.空气占据空间 10.做风车 11.纸飞翼三年级下册1.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2.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 3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4.观察物体发 5.做小鼓 6.水传声实验 7.制作小乐器 8.光传播实验9.光的传播 10.影子 1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2.镜子反射光的路线13.制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实验 15.让小灯泡亮起来 16.制作开关17.磁铁的性质 18.制作小磁针四年级上册1.做小吊车 2.记忆游戏 3.做沙盘4.玩小车5.感受推和拉 6.自制重锤 7.让小球动起来 8.感受摩擦力9.模拟昼夜形成 10.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四年级下册1.制作观测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3.检测酸雨 4.使用天平5.使用量筒 6.研究固体液体气体性质实验7.测量固体的体积 8.化冰实验 9.冰水和水蒸气三者的变化实验10.蒸发的快慢 11.凝结 12.雨的形成 13.种茄子 14.植物的生长 15.养小鸡 16.制作标本 18.溶解 17.固体液体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19.分离 20.物质混合分离实验 21.燃烧的秘密 22.变色游戏 23.生锈五年级上册1.种子萌发的条件 2.渗水实验 3.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茎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运动7.测量水温变化 8.传热比赛 9.颜色与吸热10.上升的空气 11.风的形成 12.热水变凉13.岩石挤压模拟实验 14.地震模拟实验 15.模拟火山喷发16.制作岩石标本盒五年级下册1.拔图钉实验 2.杠杆平衡实验 3.轮轴实验4.定滑轮实验 5.动滑轮实验 6.滑轮组实验7.斜面作用实验 8.植物扦插压条嫁接实验 9.模拟化石形成实验11.自然力量对山脉影响模拟实验 12.沙洲形成实验 13.卵石形成模拟实验14.钟乳石形成实验 15.金属性质实验六年级上册1.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丨冀教版 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二单元丨冀教版  全

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单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确定的质量;液体有固定的体积和确定的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1、能用器材开展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探究过程。

2、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记录方式(怨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达研究的结果和过程。

科学态度1、对食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3、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设计构想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由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第7课《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第8课《气体的体积和质量》三课组成。

本单元包涵一下教学环节: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形状。

把物体倾斜放置,会有什么发现?液体、固体占据空间吗?固体、液体有确定的质量吗?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

空气的体积可以改变吗?建议授课时间:3课时6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意性的科技作品。

3、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4、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从对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有创意性的科技作品。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1. 熟悉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分类;
2. 植物的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
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应的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入植物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与用处。

2. 展示植物图片与大家讨论。

老师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植物的基本特征:有叶子、有根、有茎,还会开花结果等等。

3. 小组合作,分享植物的观察与分类。

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植物图片和样本,在
小组内进行观察和研究,归纳总结出植物的分类。

4. 制作植物分类表。

小组之间相互展示并比较各自研究出来的植物分类结果,根据
共性合并成表格,并进行讲解。

5. 植物外出考察。

通过观察学生身边的植物和现场考察,再次了解植物基本特征
和生长环境。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植物的生命规律。

6.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回归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所学内容,加深对植物
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题
1. 植物不仅是绿色的,还有什么颜色的植物?
2. 植物为什么要有叶子?
3. 在家附近的公园或者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请列举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分类标准。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课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是用个头吃吃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直尺卷、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二、学习使用刻度尺。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

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

(1)单位厘米cm(2)零刻度线(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1mm(4)最大量程15cm3.测量长度的方法(1)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值。

(2)放对: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读数时视线于尺面垂直。

(4)读对: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记对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测量长度。

1.一拃: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一拃。

2.一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不从后脚尖儿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也叫做自然步。

3.一庹:两臂向左右伸开的程度。

4.测量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

1.应用与拓展。

了解现在测量长度的工具,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

2.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误差,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这里是一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示例:课题:植物的组成教材: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一颗植物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植物的感知,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 学习(20分钟)利用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

通过图片、实物或模型等展示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3. 操练(15分钟)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观察并描述一颗具体的植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让学生依次如实地描述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反馈和指导。

4.总结(1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组成的理解,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植物的基本组成,再次强调根、茎、叶的作用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提问学生:你知道还有其他的植物组成部分吗?请尝试从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植物中找出其他组成部分,并起到那些作用。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植物观察作业:请学生自行选择一颗植物进行观察,并画出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组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触类旁通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作业的布置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植物组成的理解。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本文案旨在活跃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科学,丰富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认知、分析和创造精神,指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介绍本教材包括对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原理介绍及物质间的组合、物质的性质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

教材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定义、物质的四种状态、物质的组合形式,以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还重点讲述了热能和机械能两种能量之间的转换。

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物质的性质,介绍一些事物的形成特点,并重点讲述了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要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持久可持续等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原理。

2. 理解物质的定义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关系。

3. 理解物质的四种状态以及物质各种性质的形成原因。

4. 理解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方式1. 案例分析:通过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2. 手抄报:学生绘制小抄报,对物质及能量转换,物质的四种状态,物质定义,物质组合形式,物质性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介绍。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内容分组,就物质与能量转换,物质的组合形式,物质的性质,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等内容进行讨论。

四、教学重点1. 物质的定义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物质的四种状态以及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

3. 理解物质各种性质的形成原因。

4. 理解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意义。

五、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定义及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2. 理解物质的四种状态以及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3. 理解物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环境的意义。

六、教学策略1. 发动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一些游戏、练习、替代课、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探究和学习。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浮与沉》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浮与沉》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浮与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能根据浮沉对物体进行分类。

3.能举出人们利用浮力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1.能对由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

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3.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会给人类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可能对人类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重点难点能独立设计实验来探究物体的浮与沉,并能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现象。

用不同的办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与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水槽、牙膏皮、玻璃瓶、鸡蛋、食盐、橡皮泥、塑料小瓶、小铁钉、皮球、木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在学习新课以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

(播放幻灯片P2、3页)介绍死海的相关资料。

教师: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下面我们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鸡蛋是否真的能浮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加盐后,要不停的搅拌,加到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现象:沉在水底的鸡蛋慢慢浮起来了。

教师:由此可知沉入水底的物体我们可以让其浮起来,那么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我们能不能使其沉入水底呢?我们继续研究《沉与浮》。

二、新授教师:先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教师演示:牙膏皮的浮沉将两个相同的铝制牙膏皮的底部剪掉,把一个卷成团,放入水中后它会下沉;把另一个制成空心筒状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

教师:为什么同样的牙膏皮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学生讨论教师:跟排开水的体积的大小有关系,也就是所受浮力大小的关系。

你受到什么启发没有?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会下沉,你想一想怎么做也能使它浮起来呢?(教师播放幻灯片P5页,展示轮船,给学生启发)学生讨论回答。

(把橡皮泥裹在塑料瓶上,放在瓶盖里,捏成船形或碗形,做成空心球等)学生分组活动实验教师收集几个学生制品,仔细观察,探究其中的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亲历科学教学目标: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

(板书课题)2、学习新课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

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

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

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

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评:鼓励学生提问。

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

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评: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2、认识自己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

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教具准备: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2、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

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谁最重?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评: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

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看谁找到的多?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

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

讨论: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评: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

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

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2、认识自己头颈人的身体分为:躯干四肢3、寻找动物和植物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教具准备: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

(板书课题)评:上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出课题。

2、学习新课: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教师讲述:观察计划大致包括: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评: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研究观察方案。

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教室讲述安全事项:注意安全、细致观察。

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讲述: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小节填写情况。

语言训练: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

拓展活动:学生看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汇报讨论结果。

评:复习巩固,使课上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3、寻找动物和植物日期地点观察报告:方法找到了有趣的现象4、蚯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提问:我们怎样观察蚯蚓?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

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小节: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是什么样。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让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提问: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布置作业: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4、蚯蚓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蚯蚓蚯蚓蚯蚓蚯蚓5、凤仙花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讨论:怎样观察凤仙花?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

评: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

出示投影片:各种花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

用笔标出花的构造。

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评: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

汇报讨论结果。

巩固应用:教师概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布置作业:采集土壤板书设计:4、凤仙花根茎叶凤仙花花果实种子6、观察土壤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评: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出示课题:6、观察土壤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提问:什么是土壤?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评: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评: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察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节: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评: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

学生复述,并填写。

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评: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

巩固: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