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人教小学数学一下第七单元教案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引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需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计算法则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于分数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沁县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教案新人教版3

沁县第一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教案新人教版3

第1课时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教材第85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学具。

师:学校买来红、蓝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

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蓝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蓝的交错排。

师:大家排得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出示主题图)1.揭示课题。

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摆得真漂亮,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

(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学生汇报:我发现了彩旗是有规律的。

师:它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电脑出示彩旗)生1:它是按照黄色、红色、黄色、红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不错,谁还会说?(电脑展现彩旗规律)还有其他有规律的物体吗?生2:灯笼挂得也有规律。

师:说说看。

接着学生逐一汇报灯笼、小花以及跳舞小朋友存在的规律,教师用电脑加以辅助演示规律。

设计意图:在逐步认识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后,教师尝试让学生先找规律,以教材例题为主,让学生随机找出舞会现场中的有规律的排列。

由于有了之前的引导,学生在汇报时,已能用上“规律”二字,能初步说清自己发现的规律是怎样的。

这为后面的环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舞会现场中有规律的排列。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

教师收集了一些图片,看谁是火眼金睛,能最快找到图片中的规律。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教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观察,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
比多少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各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 准备课
第二单元 位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导语】在现实的⽣活中,我们⽆时⽆刻不与数学打交道,如⽣活上购买的“柴、⽶、油、盐、醋、菜、酱”以及驾车的⾥程、房屋的建造等等,总是离不开数学。

从这些例⼦看,学习数学是⾮常有必要的,是⾮常重要的。

所以,数学知识是值得每个⼈学习的。

不但要学好,⽽且还要学精。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认识钟表》教案 教学⽬标: 1、使学⽣知道钟⾯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格。

2、结合学⽣的⽣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初步建⽴时间观念,培养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钟⾯、⼩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新课 1、谈话引⼊ 2、指导看图 师:⼩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个早睡早起的好孩⼦。

我们也要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呢? 师:钟表在⽣活中经常⽤到,它的本领可⼤了,今天,我们就⼀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探究新课 1、认识钟⾯ (1)看⼀看,⽐⼀⽐。

A、观察钟⾯ 师:引导学⽣拿出学具钟⾯,仔细观察钟⾯上都有什么? B、⽐⼀⽐ ⽣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呢? ⽣仔细观察。

师⼩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

(结合钟⾯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的回答,让学⽣认识分针时针。

(演⽰并讲解) D、指⼀指,认⼀认 师指给学⽣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说 师课件出⽰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上的针是按怎样的⽅向转的?(⽣思考) 师:(⼩结)像这样的⽅向叫做顺时针⽅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找规律(97)-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找规律(97)-人教版

《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有规律的图片,学生欣赏,你有什么感觉?2.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布置教室的两张图片,你认为哪种布置教室更漂亮?为什么?3.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板书:找规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比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为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素材。

】二、在探究中认识规律1.探究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①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②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③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④这一组中的第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4)画一画:你能按照彩旗的排列规律再继续画出这样的一组吗?、2.探究小花与灯笼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①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②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3.探究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朋友的排列中重复的一组。

峨眉山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 找规律 第2课时 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

峨眉山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 找规律 第2课时 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教材第86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初步认识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初步认识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难点:培养动手和观察能力、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学具。

师:上节课大家学习了“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你学会了找规律的方法了吗?生:首先要找出一组,再看是不是以这一组重复排列。

师:原来图形是由一组图形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有规律的排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新授课之前,复习前面所学的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本次学习新课作好铺垫。

1.课件出示第一组图。

师:这个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吗?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上台动手排一排。

师:接下来,应该是哪个图形呢?同桌互相讨论:碗的个数排列有什么规律?交流:2 3 2 3 2 3接着排什么数?这列数字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师:原来不止图形有排列规律,数字也有排列规律。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尊重教材,从碗的数量变化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进而初步感受数字的排列规律。

利用我们熟知的生活中的物体,更能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字上的排列规律。

2.课件出示第二组图。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

师:第二组图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生:按照1只母鸡、3只小鸡、1只母鸡、3只小鸡……的规律排列的。

师:鸡的只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全班汇报)生:鸡的只数是按照1 3 1 3……的规律变化的。

师:如果继续往后写,后面该写哪些数字?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动手摆一摆。

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出什么有变化的图形排列规律。

师:你能说一说图形数量的排列规律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摆出有变化的图形排列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014年2月22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14年2月22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数学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例1,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六1、2、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能充分的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一百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数小棒(1)出示一捆小棒。

这有多少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在数到9时停一下,问再加1是几?这一捆有几个1?板书:10个一是十(2)出示一堆小棒(100根)。

一捆一捆的数。

在数到9捆停一下,把第10捆拆开,1根1根的数,在数到99时问再加1是几?这一堆有几个捆?也就是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一百2、同学们已经会数100以内数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的数。

请大家打开教材第74页,看一看,你看到些什么?学生看书,再指名说一说。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今天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教材第75页例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几?(2)每人快速数出100根小棒,应怎样数?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3)请10名学生上台,他们每人拿100根小棒(4)一百一百地数,数到第9个百进停一停。

再加一百应该怎么说?(5)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2、计数单位(1)千是我们今天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加上前面我们认识的一共有4个,说说是哪4个?(2)这4个计数单位谁是最高级的?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说一说。

再从低到高的顺序说一说。

(3)这4个计数单位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2014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2014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第2题:桂林山水美,喜迎天下人。
理解题意:民俗度假村2000人迎宾山庄900人假日宾馆600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选择其中两个数学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3)学生讨论思考后,指名回答。
2、第3题,方法同2题。
3、第6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后,指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思考。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整千整百的数据。
教学过程:
一、愉快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2.观察数据特点,复习数的组成。
提问:谁来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350含有1个千,2365里含有2个千,4号贵一些。
比较它们的高位,1个千比2个千小,所以4号比3号贵。
1、总结: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最高位上数大的数大。
2、如果把2号(1899元)和3号(1350元),哪一台贵一些?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么比?
6029○60313248○32491456○1456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小羽:1010>936>963
小舟:1010>963>936
小健:936>963>1010
4、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五、拓展升华
游戏:找座位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教后反思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趣味性的找规律问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内容
1.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找规律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找规律问题的困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让学生观察规律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习与练习
1.讲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多个例题进行讲解。

2.让学生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找规律的方法。

3. 拓展
老师提出更复杂的找规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其中隐藏的规律。

4. 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找规律游戏,加深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理解。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观察、推理和归纳
能力。

同时,通过多种趣味的找规律问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设计一个找规律的问题,让家长或同学尝试解答。

以上内容为本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二、学习新课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

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反馈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研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材研讨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研讨戴艳云一、单元教材分析1.内容概述本单元是在学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不仅仅是学习计算的方法和技能,还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的含义,发展数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与今后的学习密切联系,比如应用题教学等,都离不开本单元的支持,因此让学生掌握方法,从学习中发展能力是十分重要。

2.课标解读《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内容有这样明确的阐述: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等等。

《套圈游戏》《乘船》、《乘车》《今天我当家》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二、学情分析《加与减(三)》是学生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内容。

通过“套圈游戏”“乘船”“乘车”等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估算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让学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并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今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三、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目标·知识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计划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例1情境图的课件。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二、教学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先让学生观察一会儿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

预设1:彩旗是按照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预设2: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预设3:彩灯笼是按照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

预设4:跳舞的同学是按照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按照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照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板书:找,依次、重复出现)3、按发现的规律在图上圈一圈。

教师: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真不少!在我们上面找到的每一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

每组规律重复的部分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找一找吧。

学生边在图上圈边说,找出图中重复的部分。

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圈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表格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观察物体(2)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灵活运用小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运用小数进行复杂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小数加减法的实例及解析。

2.工具:计算器、小数运算练习册。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学生桌椅整齐摆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例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小数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15分钟)•老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规则,并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并纠正。

3.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解决一些小数计算题。

•老师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4. 拓展(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应用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小数的加减法展开,通过导入、讲解、练习、拓展等环节,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加减法的正确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后续教学中,还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

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

可以从许多角度找规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

发现规律的“核心”有助于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

有的核心是重复的,有的是发展的。

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层次,降低难度。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例1、教学规律的含义;例2、教学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例3、教学等差数列(递增、递减);例4、教学数组的规律;例5、教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措施
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

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有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

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要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
3、准确把握重难点。

重在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规律即可。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