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及解析2016
2016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卷)命题指导思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
必考和加考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语言文字运用识记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表达应用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细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细解析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详细解析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吴楚道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与众不同:表示和大家不一样。
此成语表示多方面多个领域里的个体在客观上和大家不一样。
比如“这棵树长得与众不同”就不能说它“标新立异”,因为它本身长得就是这样,并没有刻意追新求异,但“与众不同”便是脱离了大众,脱离了生活。
标新立异:独创新意,理论与众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显示与众不同;也指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造。
褒义时指的是很有创新,创意得到认可,脱俗出众;贬义时指的是故意做出与众不同,而这种创新却没有被认可时呈现贬义。
此成语专指“追新”“求异”上,主观色彩强烈,而且用于比较具体的方面,如理论等。
比如“有些年轻人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身着奇装异服,言行滑稽怪异,只图吸引眼球,毫无品位可言,他们的荒诞取宠之举不足为训”中即含贬义。
但即使标新立异,也还是基于原有的基础的,没有脱离基础。
另外,从语感上讲,“自己”与“与众不同”搭配,不与“标新立异”搭配。
所以选“与众不同”。
机敏:指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
如“他机敏地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
敏锐:敏锐,指反应灵敏,目光尖锐。
据“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选“敏锐”。
浮躁:指轻浮急躁,不沉稳。
焦躁:指恼怒,焦急而烦躁,比“浮躁”程度更深。
最后一空,没有达到“焦躁”的程度,所以选“浮躁”。
【吐槽】此题,很难做出选择,觉得哪个词都可以选,而且理由还十分充足,而且即使选了B项,还拿不定主意,唯恐相左了标准答案,试问:为什么就不能出个区分度高的题目呢?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A项“刀俎”“鱼肉”是喻体,“人”“我”分别是它们的本体,此项利用了比喻修辞,非借代;B项“尧舜”借指成功之人,属借代;C项“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D项“西施”代指美女。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参考版)讲解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参考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1 . 引 导 考 生 总 结 不 同 的 写作 模 式 。 新 材 料 作 文 的 写
作. 归结起来 , 无非就是两种 , 一 种是 就 事 论 事 类 , 或 称
这道作文题要 求考生“ 结 合 材 料 的 内容 与 寓 意 ” 进 行写作 。 题 目要 求 “ 明确文体” , 其 隐 含 的 意 思 是 文体 不
对于2 0 1 6 语 文 高 考 全 国 I卷 中 的 这 幅 漫 画 , 笔 者
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种视角进行审题构思 : 第一 . 该 漫 画 其 实 是 由两 部 分 构 成 。 每 一 部 分 是 由 两个人物组成 。第一部分是 . 一个孩子 拿着1 0 0 分 的成 绩单 , 眉 开眼笑 , 脸 上 有 爸 爸 妈 妈 亲 吻 过 的痕 迹 ; 另 一 个孩子拿着5 5 分 的成 绩 单 , 愁眉苦脸 , 脸 上 有 印 迹 清 楚 的 巴 掌 印 第 二 部 分 正好 相 反 . 第 一 个 孩 子 拿 着9 8 分 的
反 映 出 来 的某 种 精 神 理 念 或 现 实 观 念 在 这 些 要 求 的
就 是 新 闻 类 材 料 。材 料 的 内 容 是近 期 的社 会 事 件 , 这 样
的材 料 最 好 就 是 “ 就 事论事 ” . 对 新 闻 中 的 事 件 进 行 客
观 的评 价 寓 意 启 发 类 的 作 文 . 考 生 必 须从 材料 中概 括
出一个普遍的观点 。 然 后 用 例 子 去 证 明这 个 观 点 。
前提 下 . 本 材 料 作 文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进 行 分 析 :
首 先 .如 果 我 们 着 眼 于 同 一个 孩 子 的分 数 对 比 , 我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精编)含附加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年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 解析版分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这类题,一是要理解近义词语的含义和区别,二是理解句子的语境,要依据语境选择词语。
区别近义词,除了要注意构成语素的不同之外,还要注意词语在使用范围和表达程度以及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不同之处。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比如此题中的“没有使用借代手法”),搞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的不同点:“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然后再据此分析题目。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高考语文江苏卷详细解析
2016 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详尽分析2016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一致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详细分析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吴楚道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边一段话的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3 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 ,却极罕有人能宁静下来专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你是否是诚意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 ,越想获取,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抖擞,静静耕作,欣喜常常就会静静而至。
A.独出心裁机警焦躁B.独出心裁敏锐烦躁C .别开生面机警烦躁D .别开生面敏锐焦躁【答案】B【分析】独出心裁:表示和大家不同样。
此成语表示多方面多个领域里的个体在客观上和大家不同样。
比方“这棵树长得独出心裁”就不可以说它“别开生面”,由于它自己长得就是这样,并无故意追新求异,但“独出心裁”即是离开了大众,离开了生活。
别开生面:独创新意,理论独出心裁;后指提出奇特的主张显示独出心裁;也指敢于打破旧规恶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建。
褒义时指的是很有创新,创意获取认同,脱俗出众;贬义时指的是成心做出独出心裁,而这类创新却没有被认同时表现贬义。
此成语专指“追新”“求异”上,主观色彩激烈,并且用于比较详细的方面,如理论等。
比方“有些年青人一味追求别开生面,身着奇装异服,言行风趣独特,只图吸引眼球,毫无品位可言,他们的荒谬取宠之举不足为训”中即含贬义。
但即便别开生面,也仍是鉴于原有的基础的,没有离开基础。
此外,从语感上讲,“自己”与“独出心裁”搭配,不与“别开生面”搭配。
所以选“独出心裁”。
机警:指机警敏锐,对状况的变化察感觉快;或形容动作矫捷。
如“他机警地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
敏锐:敏锐,指反响敏捷,眼光尖利。
据“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选“敏锐”。
烦躁:指轻薄焦躁,不沉着。
焦躁:指愤怒,焦虑而烦躁,比“烦躁”程度更深。
最后一空,没有达到“焦躁”的程度,所以选“烦躁”。
【吐槽】本题,很难做出选择,感觉哪个词都能够选,并且原由还十分充分,并且即便选了 B 项,还拿不定想法,生怕相左了标准答案,试问:为何就不可以出个划分度高的题目呢?2.以下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能够为尧舜C .化兵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 A【分析】 A 项“刀俎”“鱼肉”是喻体,“人”“我”分别是它们的本体,此项利用了比喻修辞,非借代; B 项“尧舜”借指成功之人,属借代; C 项“兵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重建于好,相互礼尚来往; D 项“西施”代指美女。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报告
2016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卷)总述2016年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2016年省高考说明》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大语文视野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关系命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试卷的结构、题型。
总体来说,题型规,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
下面就阅读考查的试题作一评述。
惊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岱的一篇记叙类文本。
题型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的理解较好解答,对文本的相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表达简洁,意思清楚,没有故意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为难考生。
古诗词鉴赏,依然是紧贴《考试说明》,材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
考题设置上由去年的三道题变成两道题变成了两道,比往年少了一道,主要考查对诗歌容的概括、表达效果的分析以及情感的感悟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涉及到《史记选读》中《将军列传》里的相关容。
同时,第11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第101页“品读与探讨”里第二题如出一辙。
可见,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积累,平时训练要扣本扣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
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去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卑微但又乐观、坚强的双面人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
四个题目从概括情节、人物分析、情节作用和探究意蕴的角度出题,强调答题的精准度,答题角度的全面性。
答题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波折,但难度在正常围之,需要细心审题、理清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佳位置。
选文体现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层思考,摆脱了去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考,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现实反思意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随笔,在设题上与去年类似。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报告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报告实用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江苏卷)2016总述年江苏省高考说明》的相关要求,2016201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基本保持了近几年的二重关系命题,立足于大语文视野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试卷的结构、题型。
总体来说,题型规范,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
下面就阅读考查的试题作一评述。
惊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文言实词的理解题型与去年一样,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记叙类文本。
没有故意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表达简洁,意思清楚,较好解答,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为难考生。
古诗词鉴赏,依然是紧贴《考试说明》,材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
考题设置上由去年的三道题变表达效果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成两道题变成了两道,比往年少了一道,的分析以及情感的感悟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涉及到《史记选读》中《李将《唐诗宋词选读》11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第军列传》里的相关内容。
同时,页“品读与探讨”里第二题如出一辙。
可见,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文101的第教材、注重知识积累,平时训练要扣本扣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基本诉求。
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去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卑微但又乐观、坚强的双面人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
四个题目文档.实用从概括情节、人物分析、情节作用和探究意蕴的角度出题,强调答题的精准度,需要但难度在正常范围之内,答题角度的全面性。
答题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波折,细心审题、理清答题思路。
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孙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佳位置。
选文体现对自由与约又有现实反思意摆脱了去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考,既有文化色彩,束的深层思考,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随笔,在设题上与去年类似。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精编)含附加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与解析(精编)含附加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江苏卷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卷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精编)含附加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评析作者:姚红萍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11期2016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尤其觉得选择题和作文不好把握。
笔者对试卷内容进行粗略分析之后,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但仔细体会之下,觉得试卷还是有细微的变化。
今年的高考试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一)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自2014年江苏试卷变成第一部分的“语言文字运用”5道选择题,分值15分,文言文部分2道选择题、2句翻译题和1道文意的概括题,分值为18分,诗歌鉴赏题11分,3道题目,文学作品4道题,20分,论述类3道题,18分,作文70分,2015年和2014年的结构分值完全一样,2016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样,结构也基本一样,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许有所拉大。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与2015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的正常发挥。
(二)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会明》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6分)13题是依据文本对人物某一行为的原因分析,第14题对人物心理状态的分析,15题是对多次出现的细节作用分析,这是模拟卷中时常出现的题型。
而16题,分析结尾处“微笑的意义”的意蕴,题型完全和前几年一样。
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说明]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以官方公布为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de)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de)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de)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锐”(de)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de)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de)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借代”手法(de)特点是借某事物(de)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de)“借喻”(de)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题中,A项(de)“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de)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de)“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de)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考点:正确运用常用(de)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de)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de)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de)味道.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de)孤独,使他洗去人生(de)喧闹,去寻找无言(de)山水,远逝(de)古人.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de)岁月中大显身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de)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de)绵绵情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de)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de)透露出绵绵不尽(de)故土情思(de)宛转凄苦(de)哀歌,表达(de)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de)“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de)绵绵情思”.考点:鉴赏文学作品(de)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de)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de)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de)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de)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de)“离经叛道”(de)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答案C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de)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de)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考点: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de)文言文,完成6~9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de)解释,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de)概括和分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de)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de)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de)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de)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9.根据文中张作霖(de)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de)相关特点.(4分)答案6.B7.D8.(1)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de)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de)功名堕落.(2)朋友拿经书(de)题目来商量,话刚一说完,他(de)文章就已经写好了.以后有再谈到这个话题(de)话,朋友都塞住耳朵不愿再听了.9.①书写要端正美观;②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③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④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de)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de)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de)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de)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de)“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de);“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祖先(de)业绩.第(2)句中(de)“经书题”即谈论经书(de)文章(de)题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de)人.考点:翻译文中(de)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de)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试(de)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de)科举经历”(de)范围限制,在文本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正美观”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考点:筛选文中(de)信息.能力层级为C.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杨民瞻,辛弃疾(de)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de)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de)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10.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de)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de)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de)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de)赞赏;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de)昏暗.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de)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de)霸陵尉势(de)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de)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de)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de)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de)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考点:鉴赏文学作品(de)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答案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de)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de)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de)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de)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考点:评价文学作品(de)思想内容和作者(de)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de)空缺部分(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明月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解析试题分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de)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加倍注意.本题(de)重点字如:揽、洲、宿莽、垂髫、栈、钩连、沧、义等.考点:默写常见(de)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de)作品,完成13 ~16题.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de)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de)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de)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de)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②这十年来(de)纪录是流一些愚人(de)血,升一些聪明人(de)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de)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de)路上,他肩上(de)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de)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de)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de)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de)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de)命令即刻就下.④然而前线(de)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de)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de)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de)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de).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de)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de)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de)人,就很风光(de)说及十年前(de)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de)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de)事是把腰间缠(de)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de)人露出吃惊(de)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de),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de)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⑥因为迷谭飘(de)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de)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de)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de)牵引,把之前(de)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de)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de)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de)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de)主人看,像那人是他(de)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de)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de)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⑦后来,和议(de)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de)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de)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de).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de)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de).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de)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de)主要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de)意义”(de)意蕴.(6分)答案13.因为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高奏凯歌;打败了,就退下,干脆利索;同时一到冲突,真(de)和平也就很快了;表现出会明对和平(de)期盼.14.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de)自豪,同时也有眼下(de)无聊,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de)情形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de)喜爱.15.文中多处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de)发展;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de)眷恋;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16.对眼下平静生活(de)满足,对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de)高兴,对和平生活(de)向往.15.试题分析:题干问(de)是“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de)主要作用”,这是作用题.题干说到“多处”,这是暗示了“插军旗”在情节上(de)作用.再找到后文写到(de)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和主题上(de)作用即可.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de)意义’(de)意蕴”,这是探究题.首先找到结尾“微笑(de)意义”这一内容,然后结合文章(de)主旨探究其意蕴.答题(de)时候要注意多角度.考点:从不同(de)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de)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de)作品,完成小题.成人不自在郭英德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de)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de)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孙悟空(de)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de),摆脱了人与生俱有(de)社会关系.用小说(de)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de)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de)“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de)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de)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de)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de)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de)“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de)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de)“自在”.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de)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de)写法,用“如来佛(de)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de)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de)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de)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de)自由自在了.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de)事业,这是偶然(de)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de)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de)东西,但却有无形(de)含义.孙悟空头上(de)金箍儿是怎么戴上(de) 是他自己戴上(de).他看到藏着金箍儿(de)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de).“金箍儿”有一个很雅(de)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de)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de)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de)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de)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de)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de),人生最大(de)价值不在于目(de),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de)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de)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de)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de)象征.任何社会中(de)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de)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de),人(de)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de).17.请简要分析本文(de)论述层次.(6分)18.文中“如来佛(de)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de)寓意.(6分)答案17.文章首先以孙悟空(de)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接着写孙悟空成长,发觉自己空间险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斗,接受约束,戴上“金箍儿”,阐述“不自在”(de)原因;然后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对自我进行磨砺、修心,境从而最后成为“斗战圣佛”,阐述“不自在”(de)意义;最后写任何社会中(de)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de)两难处.18.“如来佛(de)掌心”意味着一种无所不能(de)社会规范;“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de)约束;“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19.“西天取经”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de)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de)过程,是他“成人”(de)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de)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
2016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要依据语境选择词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答案】A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解析】试题分析:此项错误在于,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以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万卷书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万卷书那些花儿指点江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归纳各组文章名字所透露出的内容或情感的共同点。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
必考和加考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教学建议一、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几个小题,题目虽小,却关注度较高。
主要此部分年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变化,如题型怎样,考查角度怎样,难度系数如何,等等。
今年的总体感觉仍可用稳中有变来概括。
第1题,词语辨析题,属常规题型。
这个题目中相近一组词语的区分,可以从感情色彩、适用范围(对象)、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
这种题目难度系数不一,简单的,可以一眼确定答案;难度大的,即便反复比较,也未必有把握。
这主要取决于两点:其一,词语是否为常用词语;其二,近义的一组词语,其区分度是否很大。
今年的近义词区分难度应该比较小。
“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
此处宜用前者。
“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
此处宜用后者。
“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
此处宜用后者。
第2题,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属于近年常见题型。
这个位置,近几年多是对语病辨析的考查。
今年语病题没有考,而是将前两年稍后位置的修辞题作了上移。
对于高中生来说,常用的修辞手法可达十多种,但考试说明上只强调7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其实,由于题目位置及文字量的限制,这7种修辞,在小题里“对偶”、“排比”不太好考,“反复”又太明显,所以,对于修辞的理解与应用,在此主要以前四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为主。
在具体解题过程中,重点应注意区分清“借代”和“比喻”中的“借喻”。
“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代体和本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
本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第3题,对所引诗词是否符合语境进行辨析,该题属于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D级,属于近年新出现的一种考题。
考前各地模拟试卷对此关注度很高。
这种题目常见形式是:题目有ABCD四个选项,每项都涉及有关诗文的引用及其理解,要求考生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其解题关键是:首先要对引用的诗文句子原作比较熟悉,知道它在原文是什么意思;另外一点是,要关注选项里为其安排了怎样的情境,两者吻合即可。
今年第3题错在D项,所引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哀歌,宛转凄苦,并非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之向往之情。
这个题目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一方面要扎实学好课本上的古诗文,理解其文句的内涵意蕴,提高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要能引入时代活水涤荡经典名句,将其汇入自己语言的河流,令自己的表达更富文学色彩和文化气息。
如此,做起题来自然得心应手。
第4题,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以备结集出版。
这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考点的具体落实,其形式为今年新出现,个人认为还是带有一定偶然性的,故还算不上是“一种题型”。
本题解题重点是要能通过每组文章的题目,抓住其共性特点(话题、主旨、情感等),然后拟出一个统领性的标题,重点在于理解。
因是选择题,在具体解题时倒有点像第1题的词语辨析了,解题时只需把“读书万卷”与“悦读生活”,“寸草春晖”与“那些花儿”,“我思我在”与“指点江山”等放在一起,结合题目中的几组文章标题,则很容易选出答案C 项。
第5题,通过对联内容,对应找出与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各行业相对应的一项,表面看是考查对联,其实是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难度不大,但如果缺少常识或不够细心,则很易误判。
(二)文言文阅读2016年考试说明的典型题例部分,选了四篇文言文,其中三篇为传记,一篇为书信类的议论性散文。
日常训练中,大家常选用具有一定难度的议论性、抒情性文言文本。
今年文言文阅读选取明清时期的传记类作品来考查,多少还是有点意外,不过较平时训练的议论、抒情类文本,考生读起来反倒较为轻松。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集、史学家。
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第6题,是常规的对实词的考查。
四个实词分别是:事(从事)、病(疲惫)、詈(责骂)、鞠(审讯)。
前三个实词非常常见,第四个“鞠”在文本阅读中也见过,结合语境分析推断,此题难度不大。
第7题,考前一度预测此位置是有关虚词的考查,之前各大市模卷也多有虚词考题,当然,这种以内容的整合与概括形式出现的题目,也是常见题型。
本题的错误点在D项的前半部分,“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文本最后一段有“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吾将以困张广昌”——明显有办法,而不是束手无策。
这里犯了偷梁换柱的毛病。
第8题,考查文句翻译。
翻译两个句子,共8分。
与考前预测接近。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该句子在文本中的上下文来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
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做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
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第9题,考查信息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
题目为“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并注意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
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正美观”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
当然,今年这个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都要针对原文,然后“翻转”过来才能得出答案条目。
(三)古诗词鉴赏近几年古诗文鉴赏,选近体诗较多,而今年选的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属于慢词长调,达110多字;前面的词序和后面注释加起来还有110多字,所以这首词读起来在时间上就显得很紧张。
当然,无论怎样,对于古代诗词鉴赏的考查,核心问题是读懂诗文。
本词上阕,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
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
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
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
”“射虎”二句即写此事。
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
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
《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
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
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整首诗词涉及到的历史典故和事实较多,比较来说,下片的理解难度比上片大一些。
好在我们有过《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学习,对历史人物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加上辛弃疾本身在词句的表达上也没有险怪之处,所以读起来并未让人感到艰涩难懂。
本题分值11分,分配在两个题目上——过去多为3道小题,用次级序号编排。
前年就有传言对诗歌鉴赏题号编排升级,去年没实行,今年终出现了,即各题和其他文本后的题目一样,统一编排一个层级的题号。
第10题,题目是“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这个题目里实际考查两个方面内容。
从表述的字面来看,第一个问号是考查对人物形象(事迹)的概括;第二个问句是考查对艺术技巧的鉴赏。
但若对第二问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题目是针对“选材”来问“表达效果”的。
所以,问题似乎又回到第一问上了——选了哪些材料——选这些材料能有什么作用?起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等等,这样看来,所回答的就不是局限于“艺术技巧”上了。
这里的第二问,问法比较少见,估计有不少同学失误明显,而要想下笔准确并不难,读懂题目是关键。
第11题,题目是“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本题是对考试说明“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的落实,题目设问虽比较常规,但因下片化用杜甫诗文,加之借汉言宋的婉曲表意方式,使得下片表达的情感和观点略显含蓄,加之本题赋分6分,分值较大,故而这题失分估计严重。
(四)名句名篇默写今年的这部分名句没有什么悬念,考查内容基本上遵循常规,初中考两句,高中考四句,课外考两句,且基本上避免一句语境默写两小句的命题形式,使考题分布篇目尽量广一些。
课内六句考查中,没有涉及到今年新调整的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两首诗词。
课外的两句一句出自“论孟”;一句出自其他经典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