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11周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15周周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15周周练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班级:姓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 )①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发展②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③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④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
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甘愿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李保国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②科技创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③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④在得与失面前作出正确选择,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行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意识活动的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D心和脑都是思维的器官5. 右面漫画《只有翅膀是不够的,还要有对蓝天的渴望》蕴含的哲理是( )①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②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在不断改革,从“3+2”模式,到“3+综合”模式到不分文理的“3+3”模式。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科目
政治
年级
高二
适用班级
中等层次
必修4
四单元(章)
十二课(节)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环节3:
小结
框架梳理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已学知识。
进行框架梳理,帮助记忆
四、教学反思:
1、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代替不了,教师仅仅是个导演,真正的演员确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做到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将这些环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这个作用必须是有效的。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只有奉献而没有索取,那么没有人有能力进行持续的奉献;如果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那么最后连索取的对象都将不复存在了。所以,贡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
学生:从第二段的第三句开始朗读。
教师:是的,像我们父母在为我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时候,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以同样的劳动来回报,但是可以对父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问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难点
对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环节1:导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
探究、讨论、引导,激励学生启发式学习
直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教师:我们学习了价值和人的价值,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的价值和普通的物的价值的关系是什么?比如我面前这台电脑,它能满足我上课、上网、聊天的需要,那么它自己在满足我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什么变化呢?是一天不如一天还是一天强似一天呢?
学生:在教材中划出价值的含义。
教师:在这个概念里,要注意价值是两个方面的组合: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含义上方的虚框里的一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所说的这些属性和我们刚才划出来的价值的含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教师:也就是说价值的含义放在这些具体的领域上都能成立,同学们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两个词圈起来。
价值与价值观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科目
政治
年级
高二
适用班级
中等层次
必修4
四单元(章)
十二课(节)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难点
对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2周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使学生形成阶段知识的整体感知
环节四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1)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⑴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⑵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它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使学生形成阶段知识的整体感知
使学生形成阶段知识的整体感知
(2)正确区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和“意识能动型”和“主观能动性”(见点金训练P34页)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不是一回事,二者并不是同一个问题。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二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小结: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回忆旧知
引入新课学习
环节一
一、意识活动的特点
课堂探究:P38页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探究提示:(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
【配套K12】[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下学期第7周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2)监督主体:主人翁精神
(导入)视频《某村民主选举热闹场面》
列表、填表
分析案例,明确差额选举中可能出现的弊端
(导入)观察漫画思考问题:什么样的决策能获得民意支持?
明确考点:如何快速判断民主决策方式——导学案P10重点解读
当堂集训:练习册P9-1、3、5、7、9
1.村民委员会——农村村民自治机构
(1)含义及性质:三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内容:
A.村民选举:基础与途径——链接:有关村民民主选举的图片
B.村民决策:村民会议,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评议等等
2.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治机构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课题
必修2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课时
5
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3.民主管理
4.民主监督
学习目标
1.识记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异同。了解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
2.识记和对比理解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3.了解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理解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
(1)含义及性质:三自,自治组织;
(2)途径与内容:选举、决策、管理、监督。
(二)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1.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勾画)
2.青年学生自觉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谁监督,监督谁:
回忆公民监督权含义、特点及内容,温故知新。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
1.信访制度;
(导入)复习巩固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下学期第十一周 共产党领
合作探究、激发潜能
师生问答,层层深入
环节4
(课堂小结与随堂练习)
框架图与典例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笔记梳理和归纳,评讲例题
笔记整理、记忆基本知识要点;练习《点睛》有关例题
当堂掌握,知识过手。
四、教学反思:
1、自主预习与当堂过手确实有利于学生消化,但如何处理讲解与自习的关系,在时间安排上值得探讨;2、纯理论化的表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除课堂必须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外,平时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特别是对政府基本职能和基本问题的了解。
教师活动四:展示判断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目的学习。
学生讨论一:根据平时了解和预习回答——我国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学生讨论二:结合情景,学生得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生讨论三:学生分析得出,我国政协的性质,并注意易错点。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课题名称
必修2第三单元第六课《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科目
政治
年级
高一
适用班级
中等层次
必修2
三单元(章)
三课(节)
教学时间
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理解这一政党制度的优势。
难点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环节1:导入
观察图片
设问: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党派呢?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下学期第十一周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政治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使学生理解我国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的必然和必要性,使学生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并引导学生将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通过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同时强调了知识的体系性。
环节:3
(一、我国政府的职能与责任)
1.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2.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教师活动一展示我国民主党派的简况?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区别,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一系列知识。
教师活动二:展示历史情景(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教师活动三:展示政协的相关图片。
学生讨论四:看书、讨论、勾画——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合作探究、激发潜能
师生问答,层层深入
环节4
(课堂小结与随堂练习)
框架图与典例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笔记梳理和归纳,评讲例题
笔记整理、记忆基本知识要点;练习《点睛》有关例题
当堂掌握,知识过手。
四、教学反思:
1、自主预习与当堂过手确实有利于学生消化,但如何处理讲解与自习的关系,在时间安排上值得探讨;2、纯理论化的表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除课堂必须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外,平时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特别是对政府基本职能和基本问题的了解。
难点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环节1:导入
观察图片
设问:在我国,除了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党派呢?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11周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导入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2:
授新
(一)价值的含义
教师:当同学们外出旅行时,要带哪些东西呢?
学生:一个小组依次回答。
教师: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呢?换洗的衣物是为了干净和清洁而带的,相机是为了捕捉美好瞬间、日后的回忆而带的,杂志是为了旅途的消磨时光而带的,手机是为了通讯联系而带的,水是为了解渴,而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带的,钱是为了购物消费,身份证是为了登记注册而带的。(板书“干净、清洁、回忆、消磨时光、通讯联系、解渴、充饥”)。这些词我们概括一下,它们都代表着我的“需要”,而换洗的衣物、相机、杂志等有满足我这些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我们称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
学生:划出人的价值的含义。
教师:这个含义我们来分解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也就是对社会做贡献,这个贡献可以是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同样的,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享受社会的回报,这个回报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所以,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那么,如果只奉献或只索取,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依次回答。
回答问题
做笔记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热情
(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师:当我们作为目击者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说出事实真相。但是也有少数人选择了沉默。譬如(幻灯片出示材料)。问题1:对于目击者的沉默,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请3位同学讨论,发言。
教师: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对这种沉默予以谴责,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社会意识背后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在谴责之前似乎应当看看他们沉默的原因。(幻灯片出示材料)。问题2:现在该如何对待目击者的沉默?
价值与价值观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12周 第一单元第一、二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必修4复习课第一单元第一、二课
科目
政治
年级
高二
适用班级
中等层次
必修4
一单元(章)
一、二课(节)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期末复习,第一单元第一二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何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争取做对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复习
知识点系统复习,提高记忆效率。
第二课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第一课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考点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1周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
展示:狼孩的故事。
1919年,一个印度人在狼窝内救出了两个小女孩。小的约2岁,大的约8岁。小的不久就 死去了,大的却活下来,人们给她取名卡玛拉。卡玛拉刚被救出来时,生活习性和狼一样,用四肢爬行,吃扔在地上的肉;害怕光亮、水、火;不穿衣,给她衣服就把衣服撕破;不会说话,不会思维;白天睡觉,夜间活动,深夜时经常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意识的本质
课题名称
意识的本质
科目
政治
年级
适用班级
二单元(章)
五课(节)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能力目标: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 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环节四
三、本科小结和常见误区指正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学生思考理解并归纳
使学生形成阶段知识的整体感知
四、教学反思: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学生意识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应积极树立学生意识:包括对课前学情的了解、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的预测;课上深入贯彻情景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课下布置的作业以巩固性发展性目的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意识的本质
难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教学过程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2周 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使学生形成阶段知识的整体感知
环节四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为什么?
(1)哲学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2)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扩展和加深。——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3)就每个个人以及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认识的总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学生探究
交流发言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要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践;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所以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结合课文探究P39
材料一:每当乔布斯有开发新产品的想法时,他会对设计师们说:“把它做出来”。iMac、iPod、iPhone以及iPad都是由苹果的天才设计团队设计研发,并由熟练工人们加工组装而成。
小结: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回忆旧知
引入新课学习
环节一
一、意识活动的特点
课堂探究:P38页
(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探究提示:(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11周周考试题1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11周周考试题1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总分:4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
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
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3)运用目击者的沉默和已故文人的气节事例,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难点
对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
环节1:导入
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了解。
价值与价值观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科目
政治
年级
高二
适用班级
中等层次
必修4
四单元(章)
十二课(节)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教师:在价值的含义里有个词,是主体,在哲学上,主体通常是指人。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客体。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所反映的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板书“关系”)。而我们前面所举的那些例子中的客体都是一般的事物,反映的是我们人和一般事务的关系,但生活中除了面对人和一般事物的关系外,还要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当我们把客体具体化为人的时候,就出现了人的价值这一概念。
学生:在折旧,磨损。
教师:是的,它自己只是在满足主体的需要,而自己不是享受者。但人的价值却与此不同,我除了满足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同样的也要获得社会及他人的回报,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人的价值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大家把这点记在课本96页的虚框的问题下面。
学生:记笔记。
教师:这是二者的区别。那么二者的共同点呢?某样东西对我越有用,那么它的价值就越大,我越离不开它;所以某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也就越有价值,社会及他人就越离不开他。因此,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评价都是主要看他们对主体的贡献。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只有奉献而没有索取,那么没有人有能力进行持续的奉献;如果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那么最后连索取的对象都将不复存在了。所以,贡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
学生:从第二段的第三句开始朗读。
教师:是的,像我们父母在为我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时候,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以同样的劳动来回报,但是可以对父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问候。
学生:划出“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教师:我们身边被我们记住的,也都是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比如我们的父母。把视野扩大了之后,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凡是被人记住的,流芳千古的都是对人类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譬如司马迁,邓小平,陈春澜,吴斌等等。他们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通过社会的无限性而成就了自身的“不朽”。当然,这些都是杰出人物,我们作为普通人,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就是贡献社会和他人。譬如说,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当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当我们作为路人的时候,当我们作为目击者的时候?
学生:在教材中划出价值的含义。
教师:在这个概念里,要注意价值是两个方面的组合: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含义上方的虚框里的一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所说的这些属性和我们刚才划出来的价值的含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教师:也就是说价值的含义放在这些具体的领域上都能成立,同学们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两个词圈起来。
小组进行讨论回答
思考生活中的事例
注意区分概念中的关键词
小组讨论式学习,碰撞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人的价值
教师:人的价值是指什么呢?譬如说“我”,我的价值是什么呢?套用概念,是我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主体当然是你们喽,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这个属性和功能是指?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具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另一方面,我毕竟不是蜡烛,当我天天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补充能量,所以,在每个月的某个日子里,工资卡上的数字必定会多点出来,而且在节日的时候,也必定会收到一些学生的短信问候。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学生:划出人的价值的含义。
教师:这个含义我们来分解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也就是对社会做贡献,这个贡献可以是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同样的,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享受社会的回报,这个回报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所以,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那么,如果只奉献或只索取,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跟随教师活实际,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教师:我们学习了价值和人的价值,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的价值和普通的物的价值的关系是什么?比如我面前这台电脑,它能满足我上课、上网、聊天的需要,那么它自己在满足我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什么变化呢?是一天不如一天还是一天强似一天呢?
仔细感悟思考
导入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2:
授新
(一)价值的含义
教师:当同学们外出旅行时,要带哪些东西呢?
学生:一个小组依次回答。
教师: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呢?换洗的衣物是为了干净和清洁而带的,相机是为了捕捉美好瞬间、日后的回忆而带的,杂志是为了旅途的消磨时光而带的,手机是为了通讯联系而带的,水是为了解渴,而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带的,钱是为了购物消费,身份证是为了登记注册而带的。(板书“干净、清洁、回忆、消磨时光、通讯联系、解渴、充饥”)。这些词我们概括一下,它们都代表着我的“需要”,而换洗的衣物、相机、杂志等有满足我这些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我们称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