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熟语误用分类及例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熟语误用分类及例题解析
熟语源远流长、形式精练、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和惯用语。它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从电台、报刊对熟语使用的情况看来,用错的地方很多。综合分析一下,熟语误用主要包括以下八种类型:
一、割离整体,望文生义。熟语结构固定,其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因此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切不可望文生义,更不能断章取义。例如:
1、丹霞餐厅明天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
2、最近犀利哥迅速走红网络,他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那帅到无敌的风衣,还有那杂乱的头发,迅速秒杀了观众,由于这潮流型乞丐帅哥的举止特立独行,亦有网友对其身份表示质疑。
3、销售商当初承诺若有质量问题,双倍赔款,如今顾客找上门来,他们却打起退堂鼓,死不认帐。
4、2002年以前是7月份才高考,“七月流火”,热得要命,对考生不利。
5、两位选手的实力,旗鼓相当,比赛之激烈简直就是针尖对麦芒。
例1中“口耳相传”好像是“互相传递消息”,其实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靠口耳相传一代代保留下来的”。例2中“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并不是“另类”的意思。例3中“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句中应改为“出尔反尔”。例4中“七月流火”往往被人们理解成形容天气热,多年来报刊上早已这样错用,习非成是。但实际上指夏天
秋初,名叫“火”的红星西移下坠,天气渐渐凉了。“火”在这里独禀内涵,其义特殊,专指名叫“火”的红星,绝非“赤日炎炎似火烧”之“火”。例5中,“针尖对麦芒”指争执时针锋相对,用于句中属望文生义。
此外,常用的“文不加点”、“危言危行”、“不刊之论”、“噤若寒蝉”、“惨淡经营”、“耳提面命”、“首当其冲”在使用时也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不辨色彩,褒贬失当。熟语也有褒中贬三性,运用熟语应使其与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确表达讲话者的本意。例如:
6、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
7、侯宝林与马季的相声艺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9、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10、敌人疲惫了,我们就要骚扰,来他个“树欲静而风不止”。毛主席的这一战术,在如今的商战中依然奏效。
11、他反应很敏捷,听风就是雨,教练在场外作几个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由守转攻。
12、记者经过多次奔波,终于找到了营救小王燕的英雄;拔出萝
卜带出泥,那位撞人后驾车逃逸的司机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例6中“上行下效”意指上面的人或长辈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情。用在句中感情色彩有误。例7中“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个贬义词。例8中“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含有贬义,用于此处不当。例9“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上,褒贬不分。例10“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树”多喻正方,“风”多喻反方,句中用反了。例11“听风就是雨”比喻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属贬义。例12“拔出萝卜带出泥”指一个犯罪分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与句中感情色彩不符。
还有一些熟语身兼两种色彩,需特别注意,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 13、金叶大酒店一带,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14、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15、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公安人员按图索骥抓获了狡猾的犯罪分子。
这三个句子中的成语都没用错。“灯红酒绿”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义词,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按图索骥”比喻拘泥成法办事,含贬义。但此处用来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属中性词,也是恰当的。
三、不明范围,张冠李戴。熟语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不明其适用范围,胡乱使用,是熟语误用的常见类型之一。例如:
16、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17、“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达900年以上。
18、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创作素材。
19、许多观众对电影《英雄》提出了批评意见,并不是对张艺谋吹毛求疵,而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 20、今天,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例16中“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只可指人,不能指歌舞。例17“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多用于事,此处用于树不合语境。例18中“下里巴人”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不能用于人。例19“恨铁不成钢”比喻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多用于对学生或子女,有时也用于对下属或公众人物。张艺谋并非不争气之人,可改为“爱之深则责之切”。例20“休养生息”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用于“在家休息的人”身上是不当的。
此外,“洗心革面”只用于人而不用于物;“汗牛充栋”,只能指书多,不能指人多;“巧夺天工”只能用于人工建造,不能用于自然
景观;“美仑美奂”只能用于建筑物;“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不胫而走”指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不翼而飞”用在具体的东西上;“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等。
当然,也有“短小精悍”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文章;“秀色可餐”既可指女子姿色美丽诱人,亦可形容景色幽美秀丽。那就另当别论。
四、主客差异,不加辨别。某些熟语意义比较接近,但运用时有些用于主观的、主动的,有些用于客观的、被动的。如果不能明辨其差异,就难免出错。
21、日寇在华犯下的耸人听闻的罪行,激起全球华人的强烈愤慨。
22、有些报刊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23、汽车在浦东新区的大道上奔驰,只见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24、澳门“手信一条街”上,陈列着各种小吃、土特产,令人应接不暇。
例21、22 “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这两个成语的区别在于前者指主观上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而后者指事情是客观存在的,让闻者震惊。例句中这一对成语刚好用反了。例23、24“目不暇接”与“应接不暇”都有“看不过来”的意思,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主动去看,一是被动地去看。例23“高楼大厦扑面而来”,应该用上表被动的“应接不暇”;例24“各种小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