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采集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单通道八位高速(10MHz)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课程设计I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单通道八位高速(10MHz)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院系: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摘要:利用单片机及一种高速异步FIFO 芯片SN74ACT7808和高速A/D芯片的设计了一个高速不连续采样的数据采集系统,给出了该采集系统的接口电路,并阐述它的实现原理和具体实现流程。
关键词:高速异步FIFO;高速A/D芯片;高速不连续采样;数据采集一. 设计背景及相关知识:数据采集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点亮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数据采集一直是一项关键技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采集技术也呈现出速度更快、通道更多、数据量更大的发展趋势。
而为了满足高速采集系统的要求,CPLD,DSP 等高速器件被运用于数据采集。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数据既不需要进行实时处理,也不需要进行连续采样,只需要分时地进行高速采样,此时可采用FIFO芯片和高速A/D转换器相结合,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存储自动的保持同步。
这样就降低了数据处理部分所需单片机的性能要求,降低了其成本。
二.系统的总体设计:该系统采用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应用高速A/D转换芯片TLC5540实现模数转换,并利用FIFO芯片SN74ACT7808实现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存储自动的保持同步,单片机与上位机进行通讯,将采样数据存储在上位机中以便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从而实现高速地单通道8位数据的数据采集这些系统性能指标。
三.硬件系统设计:硬件电路包括了单片机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及数据通信模块。
硬件电路原理图:1.器件的性能介绍和选择原因:(1)高速A/D转换芯片TLC5540:A/D转换器主要是完成对模拟信号的采样、量化、编码,从而实现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数据采集与可视化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与可视化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与可视化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的课程。
以下是一些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1. 确定课程目标:首先需要确定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设计数据采集方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包括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可视化等。
4. 可视化设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设计数据可视化方案,包括图表设计、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和数据可视化效果的评估等。
5.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 课程评估:对课程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和课程改进等方面。
总的来说,数据采集与可视化课程设计需要从课程目标、数据采集方案、数据处理和分析、可视化设计、实践操作和课程评估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的技能。
初中数据的收集展示课教案
初中数据的收集展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及重要性。
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调查、实验、收集等方法获取数据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及数据的整理、分析。
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某班学生身高情况的调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收集等。
3. 课堂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及重要性,讲解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设计一个数据收集方案。
5.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数据收集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提问。
6. 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数据收集,如调查、实验等。
7. 数据分析: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等。
8.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实践操作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数据收集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等方面的精神风貌。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采集系统的课程设计
采集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采集系统的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采集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采集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采集系统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采集系统概述- 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 采集系统的发展历程- 采集系统的应用领域2. 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数据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 常用传感器及其作用3. 数据采集方法与技术- 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常见数据采集技术及其优缺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方法- 数据压缩与存储技术- 数据分析与应用5. 采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环境监测领域- 智能家居领域- 健康医疗领域6. 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采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采集系统设计步骤与方法- 采集系统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教案
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2. 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问卷设计基础:目的、对象、内容、结构。
2. 常见的问卷设计技巧: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排序与筛选等。
3. 数据采集的方法与策略:线上与线下,抽样与普查。
4. 案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问卷设计对比。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问卷设计的原则、技巧及数据采集的基础知识。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类型问卷设计的优缺点。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问卷设计的成功因素。
4. 实战演练:设计一份针对特定群体的问卷,并进行数据采集。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进行调研时,通常是如何设计问卷的。
2. 讲授新课:
问卷设计原则:目的、对象、内容、结构。
设计技巧: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排序与筛选等。
数据采集方法:线上与线下,抽样与普查。
3. 巩固练习: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份问卷,并讨论其优缺点。
4. 归纳小结:总结问卷设计的要点,强调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
1. 设计一份针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问卷。
2. 思考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总结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 分:4 计划学时:64 实践课时比例:50%主要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考核方式:上机操作适用专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融合系列化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选取课程内容,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所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原则,通过模拟企业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业务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岗位技能的项目化以及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任务的序列化,对内容体系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与重构,以适应教学课程安排。
以项目案例及其任务实现为驱动,凭借翔实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说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充分考虑学习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突出岗位技能训练。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以大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为依托,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理清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中常用工具的作用及应用,培养学生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2.1知识目标本课程本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scrapy、Flume、pig、kettle、Pandas、openrefine和urllib、selenium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解析库等的相关技术知识,熟悉企业典型应用案例,熟悉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常用与典型操作。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汇编语言+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设题目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部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序号指导教师时间目录一、设计目的 (3)二、设计内容 (3)三、硬件设计及分析 (4)1.总体结构图 (4)2.各部件端口地址设计及分析 (4)3.各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四、软件设计及分析 (7)1.总体流程图 (7)2.主要程序编写及分析 (8)五、系统调试 (12)1.调试环境介绍 (12)2. 各部件的调试 (13)3.调试方法及结果 (19)六、总结与体会 (20)七、附录 (20)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设计目的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微型计算机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以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 主要掌握并行 I/O 接口芯片 8253、8255A、ADC0809 及中断控制芯片 8259A 等可编程器件的使用,掌握译码器 74LS138 的使用。
3. 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 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分析需求、设计原理图、选用元器件、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二、设计内容1.功能要求①利用《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习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ADC0809 和微机内部的中断控制器8259A(从保留的IRQ2 或IRQ10 端引入)设计一个模拟电压采集系统,并且编程与调试。
②用8253 定时器定时10MS,每次定时10MS 后启动一次模/数转换,要求对所接通道变化的模拟电压值进行采集。
③每次模/数转换结束后,产生一次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采集来的数字量被读入微处理器的累加器AL 中,然后通过8255A 输出到8 个LED 发光二极管显示。
2.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④微机原理与接口综合仿真实验平台。
⑤可编程芯片8253、8255A 、ADC0809 和译码器芯片74LS138、74LS245 等。
数据采集系统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与作用;2. 学生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数据处理软件等;3.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其适用场景;4. 学生掌握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基本参数设置和校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据采集系统;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数据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3. 学生能够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发现并解决问题;4. 学生能够撰写数据采集系统相关报告,展示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采集系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分享学习成果;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采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操作和优化数据采集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概念:介绍数据采集系统的定义、功能、应用领域;2. 数据采集系统组成:讲解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数据处理软件等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原理;3. 数据采集方法:分类介绍模拟数据采集、数字数据采集、网络数据采集等方法及其适用场景;4. 数据采集设备操作:学习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调试、校准及使用方法;5.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参数设置、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6.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7. 数据采集系统应用:探讨数据采集系统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数据采集系统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课程设计1. 系统概述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可通过网络爬虫自动抓取特定网站上的数据并进行提取和存储。
采集的数据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例如文本、图像、视频等。
同时本系统支持数据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普遍用于商业、市场调研、人工智能、信息搜索等方向。
2. 功能需求分析本系统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网站数据抓取:该功能基于网络爬虫理论,可自动化地从特定网站中抓取数据,例如商品信息、用户评论、新闻文章等。
2.数据分析处理:该功能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例如对情感倾向进行分类分析、对关键字进行统计分析等。
3.数据存储:该功能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例如采用数据库进行存储、采用文件进行存储等。
4.数据可视化:该功能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例如对采集到的商品信息进行图表展示、对采集到的用户评论进行词云展示等。
3. 系统设计和实现3.1 网站数据抓取网站数据抓取模块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网络抓取器:实现网站页面的下载和解析,提取需要的信息。
2.数据提取器:从解析出来的页面中提取需要的数据。
3.数据筛选器:根据用户指定的规则过滤不需要的信息。
该模块的实现将采用Python编程语言,主要使用requests库、BeautifulSoup库、Scrapy框架等工具。
3.2 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清洗、格式化等处理。
2.数据分析算法:根据分析任务需求,使用不同的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聚类、关键字提取等操作。
3.数据可视化: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该模块的实现将使用Python编程语言,主要使用pandas、numpy、scikit-learn、matplotlib等工具。
3.3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模块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存储类型选择: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数据库存储、文本存储等。
数据采集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能掌握使用常见的数据采集工具和软件,如问卷星、Excel等。
3. 学生了解数据采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设计简单的数据采集问卷,并有效地收集、整理数据。
2. 学生能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采集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据采集的兴趣,认识到数据采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客观、细致的科学态度,增强数据安全意识。
3. 学生通过数据采集实践活动,学会尊重事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数据采集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数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数据采集的定义与作用- 数据采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数据采集方法与工具- 问卷调查法的运用与设计- Excel在数据采集与整理中的应用- 网络调查工具的使用,如问卷星等3. 数据采集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 数据采集的具体步骤- 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数据准确性、完整性等4. 数据采集实践- 设计简单的数据采集问卷- 数据采集的实施与监控- 数据整理与分析5. 数据采集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了解数据采集在各个领域的作用-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相关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组织。
采集活动方案
采集活动方案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商业竞争的核心。
企业需要不断地采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
为了满足企业对数据采集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以下采集活动方案。
方案概述目标•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浏览记录、搜索记录、购买记录等;•采集市场趋势数据,包括竞争对手的活动、价格变动等;•建立数据仓库,统一存储和管理采集的数据。
方案内容1.制定采集计划–确定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来源;–制定数据采集的时间节点和频率。
2.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考虑数据量大小、数据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确保采集工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去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格式化,以便后续分析和利用。
4.数据存储和管理–建立数据仓库,统一存储和管理采集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5.数据分析和挖掘–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机会。
方案实施时间安排•第1周:制定采集计划;•第2周:选择采集工具;•第3-4周:数据采集和清洗;•第5周:建立数据仓库;•第6周及以后:数据分析和挖掘。
资源配置•专人负责数据采集和清洗工作;•IT团队负责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
风险管理•数据安全风险: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技术风险:及时更新采集工具,保证其稳定性和兼容性。
方案评估成效评估•数据采集效率:采集的数据量和准确性;•数据利用效果:数据分析的结果和商业价值。
反馈和优化•定期收集用户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数据采集方案;•不断更新技术和工具,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语以上是针对数据采集活动的方案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实施,将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提高商业竞争力。
希望本方案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标准1. 概述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融合系列化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选取课程内容,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大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所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综合职业能力;坚持开放性设计原则,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学原则,通过模拟企业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业务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开发思路通过岗位技能的项目化以及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任务的序列化,对内容体系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与重构,以适应教学课程安排。
以项目案例及其任务实现为驱动,凭借翔实的操作步骤和准确的说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且充分考虑学习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突出岗位技能训练。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以大数据分析岗位需求为依托,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理清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中常用工具的作用及应用,培养学生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实际操作技能。
2.1知识目标本课程本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围绕企业级应用进行项目任务设计,完成了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平台搭建、网络爬虫实践、日志数据采集实践和数据预处理实践等完整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应用案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scrapy、Flume、pig、kettle、Pandas、openrefine和urllib、selenium基本库和BeautifulSoup解析库等的相关技术知识,熟悉企业典型应用案例,熟悉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常用与典型操作。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是一门针对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的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整理和预处理数据以进行后续分析和建模。
课程将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并重点关注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和技术。
课程目标:1. 理解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各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
3. 学会使用常见的数据采集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数据获取。
4. 熟悉数据预处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5. 学会处理数据中的噪声、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等问题。
6. 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技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7. 理解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对后续数据分析和建模的影响。
课程大纲:1. 数据采集导论-数据采集的定义和重要性-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来源-数据采集的伦理和隐私问题2. 数据采集工具和技术-网络爬虫和数据抓取- API接口和数据获取-数据库查询和数据提取-传感器数据采集和物联网技术3. 数据质量和数据清洗-数据质量评估指标-数据清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噪声、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数据处理4. 数据集成和数据转换-数据集成的概念和方法-数据转换和规范化技术-特征选择和降维技术5. 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数据标准化的方法和技巧-数据归一化的常用方法-离群值检测和处理6. 数据预处理工具和编程-常用数据预处理工具和软件-数据预处理编程库和语言7. 实践案例和项目-基于真实数据的实践案例-学生团队项目,包括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课程设计考虑:-结合理论和实践,通过案例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技术。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数据采集和预处理的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强调数据质量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性。
-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支持,包括数据集、数据采集工具和预处理软件,以便学生进行实践和实验。
-强调数据伦理和隐私保护的原则,引导学生遵守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计控课程设计-64路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仿真成功)
系统原理框图见如图1所示。输入的模拟信号为0-20MV,需先经过放大器放大再输入A/D转换器,然后将转换所得数字信号输入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也要经D/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信号,经放大器放大两倍然后输出。数字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可以直接借助多路复用器进行分时复用。
图1 系统原理框图
3.
按照系统原理框图分模拟信号输入、模拟信号输出、数字信号输入和数字信号输出四部分进行系统硬件设计。
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片内含4K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PEROM)和128bytes的随机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CPU)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性价比高,可灵活应用与各种控制领域。AT89C51提供4K字节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的RAM,32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双全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在此选择AT89C51作为控制芯片。
为实现16路模拟信号输入,可以利用2片8路输入的A/D转换器ADC0808,可以用1片ADC0808和16路复用器74HC4067连接,也可以用一片16路8位A/D转换器ADC0816来实现。ADC0816是逐次比较式16路8位A/D转换器,包含有一个8位A/D转换器和16路单端模拟信号多路转换开关。16路的多路转换开关由4位地址编码选通,可直接接通16个模拟通道中的任意一个,并提供通道扩展功能。对任何模拟信号的调节工作可在多路转换器输出和8位A/D转换器之间经行。该器件不需要在外部进行锁存和译码,而且地址线为三态输入,转换后的数据为带锁存的三态输出,因此容易与多种控制机联接使用,也可独立工作。由于ADC0816自带一个16路复用器,且有以上优点,故理论上应选用ADC0816来实现16路模拟信号输入。但是在仿真过程中发现Proteus中没有ADC0816的仿真库。因此选择模拟信号经16路复用器后经一片ADC0808转换后送到单片机。16路开关信号输入和16路数字信号输出,均可选用16路复用器74HC4067。所谓多路复用是指两个或多个用户共享公用信道的一种机制。通过多路复用技术,多个终端能共享一条高速信道,从而达到节省信道资源的目的。通道的选择取决于74HC4067的4位地址输入编码。
课程设计数据采集方案
课程设计数据采集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数据采集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帮助学生理解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解决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采集方法,独立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采集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使学生认识到数据采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学科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采集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数据采集的定义与作用- 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2. 数据采集的方法与工具-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常见数据采集方法- 信息技术工具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如Excel、问卷星等)3. 数据采集的实施步骤- 明确数据采集目的和需求- 设计数据采集方案- 实施数据采集- 数据整理与分析4. 数据采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数据误差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数据清洗与处理方法- 提高数据质量的策略5. 数据采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社会科学领域- 自然科学领域- 跨学科领域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数据采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课时:数据采集的方法与工具第三课时:数据采集的实施步骤第四课时:数据采集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五课时:数据采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课程设计
解决方法:
• 在振荡器后加一积分器
•利用积分器的增益k
1
2 f RC
C’ R’ -
Vi
+
Vo
•可得输出电压Vo与R成线性关系:
V0
1 RC
Vm
sin
tdt
Vm
RC
cos
t
Vm cos t Vm RC cos t
2fRC
2RC
•然后对正弦波(余弦波)进行整流、滤波变成直流
三角波频率为:
f 2I 3VCC C
即频率 f 正比于I
• 从右图可知:
I (VCC VC )RX 代入上式,可得
f 2I 2(VCC VC )RX
3VCC C
3VCC C
2RX 3C
2 RX 3VCCC
VC
•上式中RX、C、VCC均为固定值,所以 f 与VC 成线性关系
• 再设计一个电路,使VC与电阻R成线性关系,就得 f 与R成线性 关系,具体电路如下图
• 图中,三极管的发射极电流是恒定的,因而集电极电流也是 恒定的,调节电位器P也就改变了集电极输出电压VC
方案2的现场模拟信号产生器及F/V变换电路
F/V变换器:
• 该电路采用了LM331,其线性度可达0.06%,完全能满足题目 要求 • 该IC 输出电压VO = fi
设计方案:
1. 使用微机控制, 特点:成本较高 2. 使用单片机控制, 特点:简单,成本较低
二、系统结构框图
R/V变换
LCL8038
远端CPU RS485接口
F/V变换
A/D变换
数据采集端
EPROM
单片机多路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单片机多路数据采集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叶醒Xb09610118 余希Xb09610120一、设计目的运用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等课程知识,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从而加深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把学过的比较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比较系统的学习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应用知识能力、设计能力、调试能力以及报告撰写能力等有一定的提高。
二、设计要求用8051单片机设计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基本要求如下:基本部分:1.可实现8路数据的采集,假设8路信号均为0~5V的电压信号。
2.采集数据可通过LCD显示,显示格式为[通道号] 电压值,如[01] 4.5。
3.可通过键盘设置采集方式:单点采集、多路巡测、采集时间间隔。
4.具有异常数据声音爆晶功能:对第一路数据可设置正常数据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当采集的数据出现异常,发出报警信号。
选作功能:1.异常数据音乐报警。
2.可输出8路顺序控制信号,设每路顺序控制信号为一位,顺序控制的流程为:三、总体设计我们选择单片机与A/D转换芯片结合的方法实现本设计。
使用的基本元器件是:A T89C52单片机,ADC0809模数转换芯片,LCD显示器,按键,电容,电阻,晶振等。
数字电压测量电路由A/D转换、数据处理及显示控制等组成。
A/D转换由集成电路ADC0809完成。
ADC0809具有8路拟输入端口,地址线(23~- 25脚)可决定对哪一路模拟输入作A/D换。
22脚为地址锁存控制,当输入为高电平时,对地址信号进行锁存。
6脚为测试控制,当输入一个2uS宽高电平脉冲时,就开始A/D转换。
7脚为A/D转换结束标志,当A/D转换结束时,7脚输出高电平。
9脚为A/D转换数据输出允许控制,当OE脚为高电平时,A/D转换数据从该端口输出。
10脚为0809的时钟输入端。
单片机的P1.5~P1.7、P3端口作1602液晶显示控制。
P2端口作A/D转换数据读入用,P0端口用作0809的A/D 转换控制。
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整体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开发。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并将学习如何使用常见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技术来设计和开发数据采集系统。
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
二、课程目标1.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2.学习使用常见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技术;3.掌握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大纲1. 数据采集系统概述•什么是数据采集系统?•为什么需要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场景2. 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常见的数据采集工具介绍•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数据采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3.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数据采集系统的架构设计与优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与调试4. 数据采集系统的实践应用•学习数据采集系统的实践操作•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四、课程教学法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等方式来传授知识点。
同时,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与编码实现,并进行调试与评估。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堂参与、作业与实验成绩、期末项目等,其中期末项目占总评成绩的50%以上。
六、参考资料•《数据采集与清洗》•《Python网络数据采集》•《Web数据采集与处理》以上参考资料为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课程讲解中也会引用其它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3)第一章方案论证 (4)1.1设计思路 (4)1.1.1 A/D模数转换的选择 (4)1.1.2单片机的选择 (4)1.1.3显示部分 (4)1.2设计方案 (5)第二章硬件部分 (6)2.1硬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6)2.2单片机 (6)2.1.1单片机的概述 (6)2.1.2简介AT89C51 (7)2.2 ADC0808 (10)2.2.1ADC0808概述 (10)2.2.2简介ADC0808 (10)2.3 电路设计 (13)2.3.1主电路设计 (13)2.3.2复位电路设计 (13)2.3.3时钟电路设计 (14)2.3.4显示电路的设计 (15)第三章软件部分 (17)3.1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17)3.2软件模块的划分 (17)3.3主要程序 (18)第四章调试仿真 (20)4.1结果演示 (20)4.2结果分析 (21)总结 (23)参考文献 (24)摘要当用计算机来构成数据采集或过程控制等系统时,所要采集的外部信号或被控制对象的参数,往往是温度、压力、流量、声音和位移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
但是计算机只能处理不连续的的数字量,及离散的有限值。
因此,必须用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后,才能送入计算进行处理。
本次设计硬件部分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包括A/D模数转换模块ADC0808的一个数据采集系统,显示部分采用的是LED数码管,完成每个数据的显示。
而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清晰,修改简单,可读性强,整个软件有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主程序模块等。
第一章方案论证1.1设计思路1.1.1 A/D模数转换的选择A/D转换器的种类很多,就位数来说,可以分为8位、10位、12位和16位等。
位数越高其分辨率就越高,价格也就越贵。
A/D转换器型号很多,而其转换时间和转换误差也各不相同。
(1)逐渐逼近式A/D转换器:它是一种速度快、精度较高、成本较低的直接式转换器,其转换时间在几微秒到几百微秒之间。
(2)双积分A/D转换器:它是一种间接式的A/D转换器,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精度比较高,缺点是数度很慢,适用于对转换数度要求不高的系统。
(3)并行式A/D转换器:它又被称为flash(快速)型,它的转换数度很高,但她采用了很多个比较器,而n位的转换就需要2n-1个比较器,因此电路规模也极大,价格也很贵,只适用于视频A/D转换器等数度特别高的领域。
鉴于上面三种方案,在价格、转换速度等多种标准考量下,在本设计选用的是逐渐逼近式A/D转换器——ADC0808。
1.1.2单片机的选择单片机是一种面向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是微型计算机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此系统是由CPU、随即存取数据存储器、只读程序存储器、输入输出电路(I/O 口),还有可能包括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显示驱动电路(LCD和LED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及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个单块芯片上,构成了一个最小但完善的计算机任务。
单片机要使用特定的组译和编译软件编译程序,在用keiluvision3把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内。
而本设计选用的是AT89C51。
1.1.3显示部分此次显示部分采用LED数码管。
LED数码显示管是一种由LED发光二极管组合显示字符的显示器件。
它使用了4个LED显示管,对LED数码显示器的控制可以采用按时间向它提供具有一定驱动能力的位选和段选信号。
LED数码显示有动态扫描显示法和静态显示。
在单片机中,为了节省硬件资源,多采用动态扫描显示法。
LED的优点:1.体积小2.耗电量低3.使用寿命长4.高亮度、低热量5.环保 6.坚固耐用1.2设计方案此次试验采用ADC0808进行A/D转换,首先ADC0808采集到的模拟量转换为一个8位二进制数,然后再通过I/口送入单片机内部进行处理,单片机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和校准后,通过LED数码管将数值显示出来。
第二章硬件部分2.1硬件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经济合理系统硬件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在满足件能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价格,以便得到高的性能价格比,这是硬件设计中优先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一个产品争取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安全可靠选购设备要考虑环境的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粉尘等要求,以保认在规定的下作环境下,系统性能稳定、工作可靠。
要有超量程和过载保护,保证输入、输出通道正常工作。
要注意对交流市电以及电火花等的隔离。
要保证连接件的接触可靠。
(3) 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有完善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系统精度、工作正常和不产生错误的必要条件。
2.2单片机2.1.1单片机的概述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的电路芯块采用了超大规模技术把具有运算能力(如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中断处理)的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只读程序存储器(ROM),输入输出电路(I/O口),可能还包括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SCI),显示驱动电路(LCD或LED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PWM),模拟多路转换及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单片机上,构成一个最小然而很完善的计算机系统。
这些电路能在软件的控制下准确快速的完成程序设计者事先规定的任务。
总的而言单片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集成度高、存储容量大、外部扩展能力强、控制功能强、低电压、低功耗、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高这几个方面。
单片机按内部数据通道的宽度,可分为4位、8位、16位及32位单片机。
它们被应用在不同领域里,8位单片机由于功能强大,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控制、智能接口、仪表仪器等各个领域。
8位单片机在中、小规模应用场合仍占主流地位,代表了单片机的发展方向,在单片机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产品进入家庭,32位单片机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
纵观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可以预示单片机的发展趋势:1、微型单片化2、低功耗CMOS3、与多品种共存4、可靠性和应用水平越来越高单片机有着微处理器所不具备的功能,它可以独立地完成现代工业控制所要求的智能化控制功能这就是单片机的最大特点。
然而单片机又不同于单板机,芯片在没有开发前,它只是具备功能极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如果赋予它特定的程序,它便是一个最小的、完整的微机控制系统。
它与单板机或个人电脑有着本质的区别,单片机属于芯片级应用,需要用户了解单片机芯片的结构和指令系统以及其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和系统设计所需要的理论和技术,用这样特定的芯片设计应用程序,从而使芯片具备特定的智能2.1.2简介AT89C51描述AT89C51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带有4K字节的可反复擦写的程序存储器(PENROM)。
和128字节的存取数据存储器(RAM),这种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不容易丢失存储技术生产,并且能够与MCS-51系列的单片机兼容。
片内含有8位中央处理器和闪烁存储单元,有较强的功能的AT89C51单片机能够被应用到控制领域中。
功能特性AT89C51提供以下的功能标准:·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32可编程I/O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另外,AT89C51还可以进行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的节电模式。
闲散方式停止中央处理器的工作,能够允许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中的内容,但震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的工作直到下一个复位。
引脚图图1 AT89C51的引脚图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 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列所示: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 ALE 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