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新”组织的内涵及相关文件梳理
1.“两新”组织的内涵
“两新”组织,是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

新经济组织,通常是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混合所有制经济组织等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具有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也被称为非公经济或非公企业。

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1]。

在“两新”组织中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被称为“两新”组织党组织。

“两新”组织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领域的基层党组织一样,也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成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

2.相关文件梳理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种新建立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在党内首先运用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名称。

2000年9月,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至此,“两新”党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入党章。

201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该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新经济组织的党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DOI:10.19299/ki.42-1837/C.2021.02.019
2021年第2期总第184期
·政党建设研究·
THE FORUM OF LEADERSHIP SCIENCE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析
俞乐
摘要:“两新”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型组织。

新形势下,“两新”组织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围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些现实困境展开研究,并探析优化路径,期望能对当前“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现实困境;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2-0130-04
作者简介:俞乐,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党校讲师。

本栏目投稿邮箱:***************
130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按单位、行业、区域建立党组织,实现全领域覆盖。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支部”,并将企业、社会组织同机关、社区、农村一样视为党支部设置的范围,其中对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的党支部做了明确规定。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1.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交融度不够
“两新”党建工作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党员职工参与党建工作的源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交融度低[2]。

“两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在生产力的转化上是长期的和无形的,党建投入对企业收益的促进作用在短期内不明显。

就“两新”组织的性质而言,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自愿性的特点,虽有一定的组织章程用以规范自身发展,但其活动开展往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给党建组织力的提升带来了困难。

非公企业虽然以营利为目的,但部分企业主还未能认识到在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觉得党建工作跟企业发展关系不大,导致党建组织难进企业门,从而不同程度上阻碍了非公企业党建的开展。

2.“两新”组织自身特点制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两新“组织”已经成
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对全社会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

相较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两新”组织具有生产经营不稳定的特点,导致其党组织建立难度较大。

即便建立了党组织,开展工作也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会陷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窘境。

具体而言,社会组织大都规模较小,因其职工在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流动性大,工作时间不固定,内部管理比较松散,党员比例也低,导致党组织对于党员的管理较弱。

而非公经济组织中,大多数党员集中在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而那些规模以下的小微企业,一般具有“小”“变”“散”等特点:“小”即企业规模小,由于企业党员人数少,不具备组建独立党组织的条件,即使部分企业有党员,也是“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变”即企业经营变化快,存活期长短不一,即便建立了党组织也时刻面临着撤并、重组等问题;“散”即企业分布相对分散,人员工作地点不集中,给党建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由于“两新”组织就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导致党员队伍结构比较复杂,党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制约着党建工作的开展。

3.“两新”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
党建工作本应对“两新”组织的职工起到灯塔作用,其目的是以党建引领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党组织成为个人发展的依靠。

而在现实中,部分“两新”组织企业法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心组建党组织后,要经常组织活动,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变大;另外部分“两新”组织虽然已经成立了党组织,但存在重经营、轻党建的思想,企业法人或者股东们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还有少数“两新”组织的领导管理人员均不是党员,很少关心党组织在企业和社会组织中要如何发挥
131
作用。

有的党支部书记只是普通的员工,得不到企业出资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支持,从而导致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活动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问题,对员工群众也缺乏吸引力。

4.党务工作者缺乏探索党建方法的热情
“两新”组织党建具有特殊性,使其不能照搬机关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的模式开展党建工作。

在现实工作中,“两新”组织对于其自身党建方法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两新”组织的党务工作者专业水平比较欠缺,开展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一方面,部分“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本身不是专职做党建工作,对党的思想、理论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缺乏探索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热情,因而导致党建工作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两新”组织没有给党务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保障,使其在开展党务工作时有心无力。

由于经费的欠缺,党务工作者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有关党建工作的学习、交流、培训、调研,这直接限制了党务工作者理论水平的提升[3],也导致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

三、优化“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路径分析
1.构建“两新”组织沟通的情感纽带
鉴于“两新”组织人数较少、规模较小,党建工作的开展应以情感认同为主。

在抓组织建设上,要坚持“为单位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员工所拥戴”的原则,变传统的“以行政命令‘压’人”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推动“情感”党建。

其一,要密切联系群众。

发挥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要树立需求导向,根据“两新”组织中党员群众、普通员工不同的需求,帮助其解决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强化党组织的初心使命意识,将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关心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员工的实践当中。

其二,要“抓关键少数”。

“两新”组织党建负责人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组织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把关心“两新”组织发展真正落到实处,把“两新”组织党建负责人当作“自己人”。

可结合非公企业“党建红联”的打造和“双同步”工作的开展,适时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座谈会,与其党建负责人“一对多”或“一对一”进行研讨,倾听其发展诉求,对于其提出的生产经营或组织发展难题,要积极协调资源帮助解决,从情感上拉近与各负责人间的距离,为党建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2.提升“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联动能力
面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起步晚、基础差、覆盖广、分布散的现状,需做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合并同类项”,兼顾“两新”组织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最大限度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和覆盖质量。

首先,强化多方协同。

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等设立行业性党组织。

依托园区、商圈、商务楼宇等设立区域性党组织,加强行业协同和地域协同。

同时,在各街道成立“两新”党工委,依托各街道对“两新”组织实施兜底管理,努力消除党建“盲区”和“空白点”。

其次,提倡“结对共建”。

持续推动“1+N”红联共建,坚持以大带小、国企带民企、公办带民办(学校、医院)。

研究出台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一对一”结对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突破“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瓶颈,实现基层党组织间优势互补。

最后,发挥各方优势。

借助街道社区、群团组织等搭建活动平台,由“两新”组织给予经费赞助和人员支持,使得“两新”组织可以结合自
132
身工作内容与街道社区实际,以“党建+公益”服务活动为主题,开展各类有利于党建组织力和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的公益活动,提升“两新”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采取企业内部培养和对外聘请的方式,聘请党员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担任兼职教师。

3.强化党建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两新”组织的党建活动不能将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的模式完全照搬,而要在借鉴的过程中围绕自身进行探索。

首先,改变固化思维。

各级组织部门应加强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引导,积极发挥党建指导员和党建组织员的作用,鼓励“两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党建活动,帮助其改变党建活动就是“集中学习,读书读报”的固化思维,避免党建活动流于形式。

其次,丰富活动形式。

支持“两新”组织积极开展“业务竞赛”“党员示范岗”“我为企业建言献策”等特色主题活动,促进党员职工政治素养与业务技能同步提升,杜绝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两张皮”现象,努力为员工营造有稳定感、依赖感和奋斗情怀的精神家园。

最后,加强宣传推广。

以帮助“两新”组织增强集体向心力为目标,加大对“两新”组织党员参与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的引导力度,力争做到“工作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提升群众对“两新”组织及其党员职工的认同感。

对于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区委组织部应注重总结提炼并在全区范围内予以宣传推广,供其他党组织学习借鉴。

4.增强对党务工作者的身份认同
“两新”组织中的党务工作者是开展党建工
作的直接主体,是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党务工作者的理论素养直接关乎党建工作的成效,应从“两新”组织内部和全区层面增强对党务工作者的身份认同。

一方面,要提升党务工作者的待遇保障。

“两新”组织负责人应重点选拔信念坚定、能够与职工打成一片、热爱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人员。

可争取实现党务工作人员专职化,并在合理范围内为党务工作者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工作便利,让其心无旁骛地开展党建工作。

对于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应在职务晋升和评优评级上予以重点考虑,让其在“两新”组织中既“有为”又“有位”。

另一方面,要提升党务工作者职业荣誉感。

相关职能部门可将“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纳入培训体系,定期在党校开展专题培训班,帮助党务工作者掌握党建知识,带动“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发展。

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时,向“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适度倾斜,将政治身份、政治荣誉更多地投向“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职业荣誉感,增强工作动力。

对于在区层面召开的涉及“两新”组织发展的重要会议,可邀请优秀党务工作者参会,提升其话语权,并服务党务工作者为所在的“两新”组织传达帮扶政策,让其成为帮助所在组织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赵子尧.“两新”组织党建的新思维与新机制[J].
人民论坛,2020(20).
[2][3]张国祥,姜伯奎,唐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
思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
责任编辑:陈若水
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