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802.3的工作原理
IEEE 802.3是以太网标准的一部分,下面是其工作原理的简要概述:
1. 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IEEE 80
2.3使用时分多路复用(TDM)技术,将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分割为时间片段,每个时间片段都被分配给一个节点或设备进行通信。
2. 碰撞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SMA/CD):在共享介质(如以太网中的同轴电缆)上,多个节点可以同时发送数据。
但当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时会发生碰撞,因此IEEE 802.3使用碰撞检测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节点在发送数据前会先侦听传输媒介上是否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如果检测到碰撞,则会终止发送并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发送。
3. 数据帧结构:IEEE 802.3定义了以太网数据帧的结构,它包括前导码、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长度/类型字段、数据字段和帧校验序列等。
这些字段具体定义了数据帧的各部分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帧的识别、校验和处理。
4. 数据帧传输:当节点发送数据时,它会将数据封装为一个数据帧,并通过物理介质发送出去。
接收方节点侦听传输媒介,并根据目的MAC地址判断是否接收该数据帧,如果是,则进行数据解封装,并交给上层协议进行处理。
5. MAC地址:以太网中的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该设备。
节点在发送数据时,会使用目的MAC地址来指定数据帧的接收方,而源MAC地址则
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发送方。
总而言之,IEEE 802.3通过时分多路复用、碰撞检测等机制,
以及定义数据帧的结构和传输方法,实现了节点之间的通信。
这种基于MAC地址的以太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等网络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