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知识与能力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26套_背题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说明
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
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知识与能力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26套(31题)
***************************************************************************************
教师资格考试_中学_教育知识与能力_真题模拟题及答案_第26套
1.[单选题]
小明在学习“三角形”这一概念时,联系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弄清楚三角形的意义,最后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保留在记忆中。
这种记忆方法属于()。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答案:
D
解析: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是指有目的、有意识的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
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小明的记忆属于意义识记。
2.[单选题]
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时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题干的表述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单选题]
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对学生实施哪种德育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学生具有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先进的典型展开教育,这种方法是榜样示范法的体现。
4.[单选题]
小李出现教师期待的行为后,教师发给他小红星,小李可以利用小红星兑换奖励。
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
A)行为塑造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答案:
B
解析: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卡片等都可以作为代币。
5.[单选题]
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
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冲动型
C)沉思型
D)场依存型
答案:
D
解析:
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场依存型的人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孙丽同学思考问题时依赖环境、依赖外界,因此是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
6.[单选题]
小志很喜欢看武打片,经常将影片中的暴力镜头重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这可以用()理论进行解释。
A)试误说
B)强化原理
C)观察学习
D)普雷马克原理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小志看影片并模仿重现其中的暴力镜头属于观察学习。
7.[单选题]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A)《论语》
B)《大学》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答案:
C
解析: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8.[单选题]
小明为人仗义,有很多朋友,但是容易冲动,攻击性很强,小明最可能属于()。
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答案:
A
解析:
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
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题干中小明的气质类型为胆汁质。
巴甫洛夫认为强而不平衡的类型(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
故小明最有可能属于兴奋型。
9.[单选题]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疏导教育
C)集体教育
D)因材施教
答案:
A
解析: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
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听到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了;现在我考察一个人,必须言行一致才相信他。
”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10.[单选题]
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SE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答案:
A
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泰勒提出。
这一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11.[单选题]
“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是贯彻德育()原则的具体要求。
A)导向性
B)长善救失
C)因材施教
D)疏导性
答案:
B
解析: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12.[单选题]
古希腊一些哲学家认为,人是理性动物,是理性的负荷者,教育的目的、理性和价值,就在于使人的本质规定和人的和谐发展得以实现。
这属于()的观点。
A)外在目的论
B)内在目的论
C)个人本位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
C
解析:
个人本位论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并注重教育对个
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13.[单选题]
当其他同学向卓卓借文具时,卓卓从不拒绝。
她认为,能够帮助别人满足他人愿望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坏孩子。
卓卓的道德发展处于()。
A)相对功利主义的取向阶段
B)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
答案:
C
解析:
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其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
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14.[单选题]
小东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
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A)接近-接近冲突
B)回避-回避冲突
C)接近-回避冲突
D)多重接近-回避冲突
答案:
B
解析:
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一回避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
小东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说明考试不及格和吃苦都是力图回避的目标,所以这种冲突属于双避冲突。
15.[单选题]
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月活动,结合历史课、语文课相关内容及主题团队活动、艺术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些教育活动所运用的方式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
C
解析:
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品德评价法又称奖惩法
,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
题干中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月活动来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所运用的方法即实际锻炼法。
16.[单选题]
学校通过大会报告形式组织的课外活动属于()。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人活动
D)班级活动
答案:
A
解析:
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至少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也可扩大为全校活动或校际联合活动。
其主要组织形式有各种比赛、各种集会、报告和讲座等。
17.[单选题]
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
,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答案:
D
解析:
遗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并且具有可塑性,即遗传提供的可能会在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
题干中的现象说明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8.[单选题]
于老师刚刚接管初一(1)班,他决定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班级的纪律规定。
于老师这种品德培养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
C
解析:
群体约定是指教师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19.[单选题]
若有人给你起绰号。
你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
这符合操作性行为的()。
A)正强化规律
B)负强化规律
C)消退规律
D)惩罚规律
答案:
C
解析:
消退是指如果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没有得到强化,则该行为发生的概率会逐渐降低。
直至消失。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一行为发生的概率。
题中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属于消退。
20.[单选题]
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这一观点支持了教育的()。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答案:
B
解析:
生物起源说认为学习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印刻的概念恰恰体现了动物这一本能。
@##
21.[单选题]
根据教学的需求,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作业法
答案:
A
解析: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验需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到实地直接观察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题干强调对事物进行观察属于参观法。
@##
22.[问答题]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
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
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说某种气质好,某种气质不好。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解析:
23.[问答题]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侧重点是一样的。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
24.[问答题]
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是两个内涵相同的概念。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课外活动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教育者直接或者间接的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
25.[问答题]
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之中。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智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探索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解析:
26.[问答题]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答案: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解析:
27.[问答题]
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答案:
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解析:
28.[问答题]
简述教师对胆汁质的学生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答案:
胆汁质的学生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的刺激。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讲明道理。
然后要耐心说服,尤其注意态度上不能简单粗暴,要避免触怒他们而造成矛盾激化。
教师应和蔼地教育他们遇事要沉着、做事要持之以恒、要学会自制,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富于理性的勇于进取、大胆创新的意识。
解析:
29.[问答题]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内容。
答案: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课程标准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
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
,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解析:
30.[问答题]
材料: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学习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些困难,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
”老师说:“你这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只不过记忆得比较慢。
我可以教你一些记忆术,来帮助记忆。
”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让他背诵。
通过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
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
”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方法?”他不回答,沮丧地低下了
头。
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学生用了什么学习策略?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习策略?(6分)(2)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分)
答案:
(1)学生背诵课文时,采用反复读的方法,运用了复述策略;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2)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即学习策略教学中应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内化性原则,即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够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应用。
③特定性原则,即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④生成性原则。
即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东西。
⑤有效监控原则,即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
以便确定所选策略是否有效。
⑥个人效能感原则,即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
解析:
31.[问答题]
材料: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时的课堂教学结构:①教师呈现录像,学生通过观看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录像提出问题。
②教师为学生提供黄河上游的资料(文字、录像、图片等),让学生尝试推想:黄河水为什么会含有大量泥沙?③教师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已所作的推想。
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问题:(1)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8分)(2)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
(1)材料中教师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式。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方法。
材料中
,教师在教学《保持水土》的过程中通过呈现录像,提出问题,然后推出假设,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讨论问题、研究问题。
(2)探究式教学的意义:①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
使得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
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④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
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