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是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9届高二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成涌审题人:赵中举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

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

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

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

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

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

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

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

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

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

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赴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

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

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

C.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

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钏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

B.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

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儿子烙的饼
林华玉
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流下一串口水。

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

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

他开始酗酒,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

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爸……爸,起……床,吃……饼!”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

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

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

同时,他也清醒了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爸……爸,起……床,吃……饼!”
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

儿子很兴奋地说:“爸……爸,你……最喜欢……吃饼,我……是跟着……奶奶学的,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吃饼了!”
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

母亲烙的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对她说:“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
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

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

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

回想起来就是那一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

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

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几个水泡。

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

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爸……爸,我不……疼,你……尝尝,我做……的饼,跟奶奶……做的……是不是……一样的?”
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

他说:“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
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只要……爸爸……不喝酒,小帅……就……天天……给爸爸烙饼,妈妈……说过,喝酒不好……”
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

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

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

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电脑。

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说开头一段概括叙述林峰儿子的病情、家境的窘迫、妻子的逃离等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为儿子学会生活、长大成材埋下伏笔。

B.林峰因家境的破败和儿子的病情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儿子在他一次大醉后为他烙葱油饼的举动,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C.小说详细描述林峰母亲烙葱油饼时的细节,既表现出林峰对母亲烙葱油饼的关注,更是为交代儿子会烙葱油饼的缘由,看似一段平淡的描述,在文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作品两次描写林峰流泪,这充分说明即便像林峰这样的坚强的人,面对儿子因为给他烙葱油饼而烫伤了手以及儿子劝他不要再喝酒时所说的真诚而贴心的话也会被感动。

5.小说以“儿子烙的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的价值不但能给人带来愉悦,同时教人明理,这篇作品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4分)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

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

少习《三礼》
....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

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

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

“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还具以白。

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
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

”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四年,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

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
民家玉帛子女。

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

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

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

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

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

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

”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

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
..狭小。

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

好释氏
..,信因果。

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

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

岁余尽焚其券。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

太平兴国六年,疾作,自是多请告。

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

赠官侍中。

(选自《宋史•沈伦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B.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C.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D.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礼法、礼义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B.“宸衷”中,“宸”原本指屋宇,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衷”指内心。

“宸衷”指皇帝的心意。

C.“制度”一词在古时含义丰富,可指法令、礼俗,又可指一定的规格。

文中指的是一定的法令、礼俗。

D.“释氏”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

佛教大约在西汉末年传人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沈伦清正廉洁。

沈伦掌管钱库以清廉著称;在成都时,沈伦洁身自好,粗茶淡饭,拒绝贿赂,东归时,仅有图书数卷。

B.沈伦爱惜百姓。

扬州、泅水一带发生饥荒,饿死了不少百姓。

沈伦将实情告诉宋太祖,并恳请皇帝开仓贷粮救济百姓。

C.沈伦谨小细微。

沈伦为官不贪不占,家中宅第低矮简陋,也坦然处之;即使宋太祖派人给他修建房屋,他也缩小规格。

D.沈伦富有慷概。

沈伦任宰相期间,碰上年岁饥荒,乡人借了他很多粮食,他来者不拒,并在一年后把借条契约都烧掉了。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
(2)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1.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

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

B.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

C.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D.“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E.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体现廉颇知错能改性格的句子是
(3分)(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不和廉颇争列而躲避他的根本原因是(1分)(3)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的秦国灭亡的历史经验教训是(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就能形成上行下效
....、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
模型已经汗牛充栋
....,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中国对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有关活动是中方主权
范围内的事情,无可非议
....,无须他人说长道短。

④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弃的码头边的碎瓦片俯拾即是
....,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⑤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
....,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A.③④
B.①④
C.②⑤
D.③⑤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

C.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
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D.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分)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①,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②,长期观察。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③,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

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四、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40分)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

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萨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9届高二下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D。

(A“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书法包含在艺术之内。

B“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错误,前面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C强加因果关系)
2.B。

(“论证了草书的危害”错,应是论证了书法脱离儒家思想的危害)
3.B。

(“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错,应是王羲之的道家思想逐渐被儒家思想消解和吸收)
4.C 。

【解析】A项,小说开头的内容叙述,并未起到“为儿子学会生活、长大成材埋下伏笔”的作用,有拔高之嫌。

B项,“完成丧失了信心”说法过重,不合文意。

D项,说林峰是一个“坚强的人”于文无据。

5.①“儿子烙饼”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以此为题,紧扣小说内容;②“儿子烙饼”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文章围绕“儿子烙饼”依次展开,内容比较集中;③儿子学会烙饼,体现了儿子的成长过程,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④“儿子烙的饼”是促使林峰心态发生变化的重要载体,
彰显了小说主题。

【解析】分析作品标题的作用,一般应当从内容、结构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考虑。

本文小说标题虽然看似通俗,实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从内容看,小说主要情节都是围绕“儿子烙饼”这一内容展开的,所以,这一标题不但扣住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另外,一个智障的孩子会烙饼,说明他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这是他成长的体现。

同时,林峰心态的变化也恰恰是因为这一事件,所以在刻画人物、彰显主题方面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6(1)无论遇到什么挫折甚至磨难,都要勇敢面对,勇于担当,而不能自暴自弃;(2 分)(2)人无论是聪慧还是智障,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权利和能力,任何人都不能因此对他们抱有偏见、失去信心甚至抛弃;(2 分)(3)人要珍惜亲情,任何人都不能因为挫折甚至磨难遗弃这份真挚的情感,绝不能像林峰的妻子那样因为儿子有病就抛家舍子、抛弃亲情。

(2 分)【解析】从林峰一开始面对儿子智障、妻子逃离的家庭现状日日酗酒的角度,我们可以明白第(1)点道理,因为林峰一开始的心态和行为是不正确的,反其道则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心态以及在这种正确心态下的行为;从儿子为醉酒的父亲烙饼以及劝父亲不要喝酒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智障的孩子有可贵的地方,他也在成长,懂得人间冷暖、人间亲情,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2)点道理;从林峰的妻子因为儿子智障且久治不愈而逃离家庭来看,她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对这种行为给予批判,那么正确的做法便是答案中的第(3)点。

7.D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这句话是说“出巡经过扬州、泗水,适逢这年发生饥荒。

百姓饿死的很多,郡县的官员对沈伦说:‘郡里储备的军粮还有一百多万斛,如果借给百姓,到了秋天再收新粮。

这样公私都有利。

这事非得您去请示不可。

’”;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扬”“泗”“伦”,然后抓表示对话的词语“曰”,最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8.C根据“愿得制度狭小”中的“狭小”可以确定,此处为“规格”。

9.D沈伦借粮给百姓并在一年后烧掉借条契约,体现的是他体恤百姓,而不是富有慷慨。

10.(1)如今用军队的储粮赈济灾民,如果连年歉收无法回收,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2)(沈伦)任凭蚊虫叮咬皮肤,童子拿了扇子来,沈伦就斥退他,希望以此得福。

第一句中,以,用;“储”,动词做名词,储备的粮食;“振”同“赈”,赈济;“孰”,谁;“任”承担;“咎”,责任。

第二句中,“恣”,任凭;“嗜”,叮咬;“秉”,拿;“辄”,就;“冀”,希望。

11.DE(D项,“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E项,“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


12.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南方,难免有悲情。

②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

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13.(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4.A。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情;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俯拾即是:形容多而易得;率尔成章:形容写文章粗陋草率。


15.C。

(A项偷换主语;B项主客颠倒;D项语序不当,可将“三个月内”调到“每名学生”后)
16.D。

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

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