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1.1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起重作业是指生产中,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和设施来完成结构吊装和设施安装,其作业属于危险性作业,作业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
我厂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桥式起重机、单梁起重机。
1.2事故的类型
桥式起重机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折断、触电、撞击等,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
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设备缺陷、管理因素等有关。
(1)起重作业中突然安全限位装置失控,发生撞击护栏及相邻塔吊或坠物或违反安全规程操作,造成重大事;
(2)自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3)起重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4)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线路发生严重漏电。
(5)其他作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2 、应急工作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发生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
作为岗位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快速响应,果断处置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许多事故的破坏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大。
因此,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的启动应急预案。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各类危险源风险管理,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提高从业人员应急意识,做好应急物质和技术储备工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综合预案)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①认真贯彻落实特种设备《条例》、《规程》、《规则》及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本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确保起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②贯彻落实监察机构和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以及下达的有关特种设备方面的安全监察指令。
③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再培训;
④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制定定期检查、检修、检验及购置各种备件计划,并按规定要求对起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进行定期检查、检修、检验工作。
⑤严格实行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并定期对全员进行安全再教育;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⑥对起重设备进行日点检和月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做好记录。
⑦设立专门的特种设备管理机构或专(兼)职管理人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起重设备的检查和管理。
⑧积极改善特种设备工作区域的劳动条件,关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与技术培训,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4.2 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5 、信息报告程序
(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
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
同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汇报,请求支援。
(2)信息上报
①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东城科技产业园应急管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应急管理局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地址);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④24小时之内递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事故的经过、损失情况以及简要分析原因。
(3)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
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单位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
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
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
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
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
6 应急响应
6.1 一般事故(轻伤)的应急响应
公司领导接到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后,立即明确事故发生的大小。
若为轻伤则不启动本应急预案,立即派人将伤员护送到医院进行处理,同时责令有关人员对引起事故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当发生轻伤事故时,在受伤者神志清醒,有行动能力的情况下,自己应脱离危险源现场并寻求医疗救护处理。
在伤者无行动能力时,应尽快向附近人员求救。
当伤者行动能力有障碍时,现场附近生产管理人员应及时赶到,切断相关危害源或使伤者脱离危害现场,送往工地医疗急救室或就近医院,并及时通知应急救援工作组的成员和职工救护小组成员。
应急救援工作组接报后应及时组织职工救护小组开展医护救援(临时包扎、止血等措施)或协助护送至就近医院。
在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组应指挥救援人员对事故隐患的及时排除,避免险情扩大或再次发生事故,同时应展开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在事故发生后8小时内报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安全管理部门。
公司将轻伤事故进行统计后于每月月底报公司安环科。
6.2 重大或重伤事故的应急响应
若为重伤以上伤亡事故则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公司领导立即组织各应急小组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疏导警戒组:
○1立即关闭大门,禁止闲杂人员进出现场;
○2保障主干道畅通;
○3保护好事故现场;
○4与指挥长保持通讯畅通;
紧急抢险组:
○1立即查明现场情况,并反馈情况;
○2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最短时间赶赴出事地点实施抢救。
救护组:
○1立即组织人员将救护伤员所需医药物资运送至出事地点,成立临时救护所;
○2初步判断伤员情况,本着先重后轻的原则组织人员对伤员做临时有效的救护;
○3组织人员将已做过临时施救的伤员安全、迅速转运就近的医院;○4随时向指挥长及相关小组反馈伤员的救护情况
通信(宣传)联络组:
○1随时与厂领导保持联系,了解现场伤亡情况;
○2立即打电话到附近的医院,让医院做好接受伤员准备;
○3调动能调动的车辆(救护车、出租车等)2-3台到公司大门口随时等候;
○4立即制定对外信息披露方案,经指挥长批准后实施;
○5及时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沟通协作。
事故控制后,应通知抢险组组长:
○1配合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
○2组织人员加固或拆除事故发生后遗留隐患;
○3组织人员积极恢复生产。
通知抢救组组长:
○1了解伤员情况,及时反馈情况;
○2了解伤员家属家庭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补偿。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预防类似事故的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人做出相应的处理,广泛开展事故原因分析教育活动,教育项目所有作业人员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向公司汇报事故的经过和处理情况。
生产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五分钟内指挥部成员应到位并立即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外,还应按下列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轻伤事故:应由事故所在部门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公司领导;
重伤事故:事故所在部门应在2小时内报告厂部,公司应在12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部门;
重伤三人以上或死亡一至二人的事故:事故所在部门应立即报告厂领导,公司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部门。
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特别重大事故:公司应立即报告当地市级人民政府,同时报告市应急管理局、人民检察机关和监督部门,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或委托人)应在接到事故报告后4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
员工受伤后,轻伤在现场医务室医治,重伤、中毒的人员按受伤类别送往最近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在8小时内通知劳动行政部门处理。
6.3 应急处置措施
6.3.1 人员高空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
(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
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
(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安全鞋等)。
(5)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6.3.2 突然停电等情况使司机或作业人员被困高空
(1)现场警戒和隔离。
现场指挥人员根据现场情况由警戒保卫人
员实施区域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迅速调集液压升降平台等设备或经由高
空通道抵达被困人员位置,帮助被困人员脱离危险区域。
如有人员受伤,可视具体情况,用安全绳吊放或其他方法转移伤员。
(3)如有危险吊具或吊装物时,应视情况切换备用电源或固定吊
物位置。
(4)救援设备操作人员应由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登高作业
证的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人员高空坠落。
(5)高空、地面抢险人员应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根据情况地面
可设防止被困人员及施救人员高空坠落的保护措施(充气减震垫、防
护网等)。
6.3.3 起重机脱轨坠落、折断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
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由警戒保卫人员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
叉车、气割、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
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
二次伤害。
6.3.4 起重机碰撞挤压
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
空中物品或吊具,并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
6.3.5 起重机漏电、触电
(1)切断电源。
抢险救援组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
伤员的接触。
(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并尽快转送到最
近医院。
(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
(5)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
(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6.3.6 起重机吊具或吊物伤人
(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指挥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4)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
(5)医疗救护组现场应急处置后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安保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
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7)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6.4 现场救援常识
(一)原则
应急救援是指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对伤病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而专业医护人员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抢救者利用现场所提供的人力、物力为伤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初步救助措施。
救护人员要掌握现场特点,出现的伤害是物体打击、电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类别,可能受伤人数和地点,选择安全救护场地,按照救援应急程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
(1)根据病人受伤程度、部位、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移。
(2)根据救援人员的情况进行分组:第一组:危重病人组;第二组:止血包扎组;第三组:搬运组;第四组:骨折固定组。
(二)现场急救基本方法
1、现场心肺复苏
先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同时应注意心脏是否停跳,大动脉搏动是否存在,一旦发现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采用急救措施,首先要清除掉口鼻腔中的泥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l、打开气道。
2、口对口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
根掘人员可进行单人抢救和双人抢救,如严重者迅速转送医院。
2、外伤急救
(1)止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指压止血法、加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袋止血法。
(2)包扎是对开放性创伤处理中最简单却十分有效的保护措施,准确、牢固的包扎能起到止血,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扶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者的痛苦等。
根据不同的伤势可采取不同的包扎措施: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四头带包扎法、临时代用品包扎法。
(3)骨折固定有利于避免伤者在转送过程中因骨折部位移位而加重伤势,防止骨折断端刺伤肌肉、神经、血管或脏器。
故对骨折伤员骨折部位的不同,根据现场条件,应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
如:锁骨骨折固定法肱骨骨折固定法、前臂骨折固定法、小腿骨折固定法、大腿骨折固定法、脊椎骨骨折固定法、颈椎骨折固定法和临时颈托固定法。
(4)骨折的急救原则和注意项:
a、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态,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
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b、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用纱布将伤
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c、对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知口重损伤程度。
d、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e、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
在固定时可用纱布、三角巾垫、毛巾、衣物等软材料垫在夹板和肢体之间,特别是夹板两端、关节骨头突起部位和间隙部位,可适当加厚垫,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f、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过松达不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肢体坏死。
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如发生苍白、发冷、麻木、疼痛、肿胀、甲床清紫,说明固定、绑扎过紧,血液循环不畅,应立即松开、重新包扎固定。
g、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折断处的下端。
如捆绑次序颠倒,则会导致断端再度错位。
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重新要伸直绑。
3、搬运
搬运是将不同的受伤病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运送到安全地方。
方法有:徒手搬运法和担架搬运法两种。
7 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为保障信息畅通,采用公司内部固定电话,对讲机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
具体见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表。
事故发生较大时,公司无法控制时,需要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常
用的救援电话119、120和110。
7.2 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整合公司现有应急资源,组建应急救援组、紧急疏散组、警戒治安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和善后处置组,6个应急小组的人员见附件1。
公司在应急救援行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依托当地公安(消防)、武警、民防救灾、医疗卫生、地震救援、防台防汛、环境监控、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政府工程抢险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
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救援组织的有效运转,应急指挥部应加强现场救援专业组各方面的建设和人员相应的培训,以及应急措施的定期检查。
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制度的落实、应急资金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的落实、人员落实,并能承担起其相应的职责。
当有人员离开组织后,还应及时补充新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
7.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依据本预案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公司为主体的应急物资储备和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体系。
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见附件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
7.4 经费保障
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
总经理及财务科应确保应急费用专款专用,并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
7.5 其他保障
7.5.1 基本生活保障
应急指挥部应会同区政府做好受灾员工和公众的基本生活、医疗、后勤等保障工作。
7.5.2 人员防护
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符合救援要求的人员安全职业防护装备,严格按照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7.5.3 交通运输保障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公司内现有的运输车辆资源,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7.5.4 治安保障
安全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
必要时,请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7.5.5 技术储备与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