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话语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认为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重构主要有三个方面:1.传统媒体借势微博微博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这也是它的媒介意义之所在,即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微博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公开的话语表达平台。从理论上讲,这一话语表达平台只有着简单的技术限制,而没有对传播主体的身份限制。因此,只要拥有简单的技术设备和技术知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微博的技术本性并没有规定它就是属于普通公众的,它既不是草根的,也不是精英的,毋宁说它为所有的传播者提供了一个话语表达渠道,一个话语的博弈场域。因此,传统媒体也可以借助微博技术重构话语的表达方式。 相对于微博而言,传统媒体主要的缺陷是技术性的,即传统媒体由于单向度的传播方式,而难以满足受众的反馈需求、表达需求。在一个公众话语日益声张的时代,公众的表达欲望前所未有的强烈,而传统媒体的技术特征导致其难以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这才是传统媒体日益衰落的主要原因。但媒介融合的本质首先在于多种传播渠道的融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诞生既是其面临挑战之来源,但同时也是其机遇之所在。传统媒体在信息生产上具有微博所难以达到的优势,而微博在传播渠道上的优势也是传统媒体所难以比拟的。两种优势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的技术优势改善自身的传播渠道。 具体而言,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的传播方式,构建网上的“新闻社区”,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话语表达的平台,让公众参与到新闻的生产、深度阐释、批评中,比如技术意义上的“反馈”、“发帖”、“讨论”等。 微博具有日常化的特征,它的首要功能也是日常意义上的“消费”(文化社会学的意义上),包括文化消费(各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社会消费(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和讨论)。“消费”召唤的是“消费的主体性”。以微博、博客为代表的传播方式的主要意义,便是它将此前被动的受众建构为传播的“主体”、参与的“主体”。这种主体意识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媒体应该改变此前“传—受”的单向传播观念,而将所生产的信息利用微薄的传播优势进行讨论公共化,将某些重大事件形成公共议题,引导公众形成参与公共事件时的主体意识。2.发挥深度阐释功能:公民新闻与新闻专业主义的较量 微博尽管为公众提供了话语表达、信息公开的渠道,但从职业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专业化是一个职业获得社会影响力、被社会认可的必然条件。新闻专业主义的兴起,是新闻职业走向专业化的标志,也是媒体从业者建构自身身份的话语体系。借助微博,公众虽然获得了话语表达的权利,但新闻的生产毕竟需要专业主义的训练,这一点,传统媒体是无法被公民新闻所取代的。国人对公民新闻的过高期待,源自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缺陷,在传统媒体“失语”之处,公民新闻获得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虽然公民新闻在率先披露新闻真相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真相的追溯、深度阐释,都将继续依赖于传统媒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在面对无限丰富的信息的时候,更需要对于信息的深度解读。此外,微博技术所带来的公民话语表达的扩张,客观上也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和谣言传播的问题。这就需要传统媒体担负起“中立”、“客观”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事实上,即使在当前网络新闻日益发达的时代,公众依然认可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权威性”符号标识,是由历史和现实的体制、职业理念所提供的,这一点是微博所无法达到的。3.将微博作为消息来源新闻的生产受制于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消息来源三种因素。现有的研究已证明,记者选择消息来源有明确的偏向现象,偏向选择拥有较多社会资源与权力者为其消息来源。公众只拥有较少的利用传统媒体的渠道。但在微博时代,普通公众也具有了话语表达的权利,微博使得公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利。公民新闻的核心旨趣便是普通公民成为新闻的生产者,或者作为消息来源参与到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中。传统媒体可以以“公民新闻”为消息来源,这一新闻生产方式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新闻生产手段,更为关键的是在于公众拥有了更大的影响新闻生产的权利,媒体具有了更多的公共性。 媒介技术的变革必然会改写传播的结构,会造成某些媒体的衰弱、某些媒体的兴起。但在既定的传播结构内,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对新技术的使用、经营理念的改变等)来谋取自身最大的利益和影响力。对于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兴衰荣辱”之关系,是不能用简单的“挑战”来概括的,因为在挑战背后也有微博技术所赋予的新机遇。
传统媒体可以以公民新闻为消息来源这一新闻生产方ຫໍສະໝຸດ Baidu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传统媒体从业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新闻生产手段更为关键的是在于公众拥有了更大的影响新闻生产的权利媒体具有了更多的公共性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微博的意义是多元的,公众的政治参与、文化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微博的影响。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自网络诞生之后,学界和业界就不断宣称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挑战,如今在新媒体技术和理念日益发展成熟的时代,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已经变成了不争的事实。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受众面、权威度都需要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新的阐释。微博作为最新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博客相比,从技术特征上来看,它依靠媒介融合技术而具有更为便捷的功能,而更为关键的是,从技术背后的价值逻辑来看,它更具有日常生活的意义。微博的技术与价值逻辑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种挑战的核心在于它意味着话语权往受众的转移。受众取得话语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及媒体理念的因素,受众处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地位,难以实现信息的反馈以及话语的表达。在这个阶段,“读者来信”、“听众来信”是受众话语权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的话语权有着明显的受众面积、表达深度等方面的限制。在媒介产业化迅速加剧的进程中,“受众”在信息生产中获得了重要地位,成为新闻生产背后政治、经济等权力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影响着新闻的生产和媒体从业者的价值判断。但这种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媒体所赋予的。受众只是潜在地影响着新闻的生产。话语权尚未彰显。只有到了网络时代,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为公众话语权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媒介环境学的角度来看,媒介技术本身会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的交互性特征也已经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公众的话语表达、文化生态、政治参与特征,话语权开始往公众转移。公民新闻学的兴起则是网络对传统媒体话语权带来挑战的呈现。 从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技术和制度是制约公众话语权的两个主要场域,公众话语权的演变遵循着技术和制度的双重逻辑。技术和制度都有着自身的规则,媒介技术发展背后遵循的是黑格尔意义上的“理性”,而制度则是各种权力的博弈场所。媒介技术会在某些方面改写制度特征,而制度也会利用技术的规则实现自我的重构。 技术和制度的逻辑及其辩证关系,是我们理解公众话语权扩张的基础。公众话语权在某种意义上必然会对传统媒体话语权构成挑战,但传统媒体话语权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它会动态地重构自身。或者说,传统媒体话语权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建构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如何重构话语权,就成为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微博的兴起尽管增强了公众的话语权,为公众提供了表达的渠道,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就要丧失话语权。传统媒体应对微博挑战的关键在于重新建构自己的话语权、话语表达方式。
(唐莉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10月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