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新城区边山防洪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项目背景
1.3.1 新城区建设对防洪安全的需求
a)边山洪水是北川河新城区河段的主要洪水来源
在新城区上游约15km处建有横泉水库,水库对洪水的调节作用,改变了下游天然洪水的时程分配以及峰、量大小,从而直接影响到下游河道工程的设计洪水计算,分析设计洪水就需要考虑横泉水库下泄洪水和横泉水库—设计断面区间(以下称“区间”)洪水的遭遇和组合,即设计断面洪水推求采用地区洪水组成法。
㈨匕川河霍州煤电——李家沟大桥段河道整治工程规划方案》分析了“横泉水库与设计断面同频率,区间相应”、“区间与设计断面同频率,横泉水库相应”两种洪水组成方法。
分析计算表明,设计洪水应采用第二种组合,见表1.3—1。
即边山洪水是北/¨可新城区河段设计洪水的主要组成部分。
显然新城区及其上游两侧丘
b)
“75.8洪水”,“98大洪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深刻惨痛记忆。
洪水无情,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
新城区建设,应当统筹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构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并为工程的建设预留
空间。
新城区两侧为黄土丘陵区,沟壑密布,大的支沟达到18条。
受黄
土地质条件限制,经历雨水自然侵蚀后,这些支沟边坡陡峭,存在坍
塌隐患。
黄土丘陵区的暴雨洪水集中在夏季,具有形成快、汇流时间
短、峰高流急的特点。
这些支沟洪水,严重威胁新城区的安全。
因此,
进行边山防洪治理,解决新城区防洪安全问题,是新城快速建设发展
的先决条件之一。
c)边山坡水携带泥沙,严重影响市容和人民生活
项目区属于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土地生态条件脆弱,水
土流失严重。
下雨时,边山洪水泥沙会漫溢进入道路、街巷,污染城
市环境。
雨后往往发生扬尘、扬沙现象,既不利于市民的生产生活,
也破坏了市容市貌,损害了城市形象,影响的城市旅游效益的发挥,
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防洪安全需求是新城区建设所急需的。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进行吕梁市新城区边山防洪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有利于保障吕梁新城防洪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晋西交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山西省“综改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离
柳中煤炭能源服务基地服务中心,以教育、金融、信息、物流、旅游
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区域性综合城市。
进行边山防洪治理,保障吕粱
新城防洪安全,必将促进吕梁新城区建设,拉动吕梁市社会经济更快
的腾飞,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b)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当今社会,环境与发展是主流;而加强环境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是科学
发展观的体现。
加强吕梁市新城区生态环境建设,创造安全舒适、文
明健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更是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携带
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城区,不但影响城市安全,也影响了城市景观、生态环境。
雨后扬尘、扬沙现象,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因此防洪工程建设,能促进建设宜居城市的加速实现。
1,3,3前期项目工作
2012年10月,我中心编制完成了《吕梁市新城区边山防洪与生态
治理工程规划》,并于2012年11月1日向吕梁市领导进行了汇报。
根
据领导的指示及“吕梁市新城建设边山防洪项目指挥部”的反馈意见,我中心继续完善方案,编制《吕梁市新城区边山防洪工程规划方案》
报告和图册。
1.4工作方法及内容
1.4.1 工作方法
此次工作的技术路线是在充分搜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及区内主要水文地质情况的特征,进行必要的现场野外查
勘、同当地资深技术人员座谈等,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写本工程规划
方案。
按照业主要求,工作深度为“规划方案”,但要提出工程规模、数量、型式及投资估算。
因此本次工作的实际深度参照项目建议书阶段
执行。
1.4.2 工作内容
自2012年11月1日汇报后,根据业主反馈意见,通过内部协调研究商议后,我中心派人员7人于2012年11月13日赴山西吕梁市离
石区进行现场工作,至2012年11月17日返回单位止,本次现场工作
时间共计5日。
在吕梁市水利局派员陪同下,我中心人员对18条主沟沟口及店坪沟、下安沟、上安沟、西属巴沟沟内情况等进行了实地查勘,共拍摄
照片221幅。
查勘期间,我中心人员就吕梁市边山防洪及相关水利工程整治问
题,同吕梁市水利局及其下属单位的有关资深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座
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搜集到《吕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
市设计》、《吕梁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店坪沟淤地坝坝系布置以及地形图等资料,有力支持了设计工作。
在此
十分感谢市水利局及其下属单位的配合!
我中心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增加了项目人员,同时加班加点进行
规划设计,按时拿出了成果。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吕梁新城边山防洪排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个别支沟沟口被侵占,或改为暗涵,断面萎缩,难以满足新城
区防洪排涝安全需要。
例如:相当沟、举人头沟、茂塔沟等均存在以上问题。
b)项目区水土流失严重。
项目区位于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土地生态条件脆弱,黄土遇水失陷,泥沙随水流下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c)临城区山坡植被差,水土流失导致市区扬尘、扬沙发生。
由于沟道边山坡面未防护,一遇雨水即造成水土流失,一旦风起,土地即
造成扬尘、扬沙现象,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d)部分现有淤地坝已到淤积年限。
由于原设计标准低,加上管理
不到位,部分淤地坝的泄洪设施毁坏。
淤地坝存在漫坝跨坝风险,影
响下游城市安全,需要除险加固。
例如:店坪沟内部分淤地
3 概述
3,l 规划依据
3,1,1 业主委托与要求
a)委托书,吕梁市水利局,2012.7.16:
b)《关于“吕梁市新城区边山防洪工程规划方案’’修改意见》,吕
梁市新城建设边山防洪项目指挥部,2012.11.2
3,I,2法律法规与规程规范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坎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次
d)《防洪标准》(GB50201—94);
e)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0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g)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l71-96):
h)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j)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k)《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m)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
n)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3.1.3 相关资料
a)北川河霍州煤电一一李家沟大桥段河道整治工程规划方案》,
吕梁市水利局,2012.6;
b)《吕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
c)《吕梁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吕梁市水利局,2011.2
d)《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山西省水利厅,2011.3;
3,2 规划范围
根据业主的委托书,本项目的规划范围为:北起方山县西相王(霍
州煤电上游2km—3km)、南至吕梁市龙凤北街北川河大桥(下文简称
龙凤大桥),全长约16km。
东西以两山分水岭为界。
根据1:5万地形图量测,项目区南北长约16km,东西宽15kin,面
积228km2。
其中新城区位于北川河河谷,宽1.5km—2.0kin,面积约
ISkm2。
新城区西侧山脚至分水岭的山丘区宽约8.5km,面积约124km2。
新城区东侧山脚至分水岭的山丘区宽约6.3km,面积约78km2
3,3规划原则
本项目执行以下原则:
a)安全第一的原则。
项目区洪水泥沙直接威胁新城区安全。
因此
在工程布局、防洪标准确定、工程措施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新城区的安
全需求。
b)因地制宜、易实施性原则。
注重现场调查,紧密结合项目区的
地形地貌、村庄、工矿及交通设施,因地制宜布置水利工程,尽量减
少拆迁,降低工程设施难度,有力支撑新城区建设。
c)协调相关规划、系统治理的原则。
要服从流域规划,协调城市
总体规划,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坚持防洪排沙、水土保持与城市环境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系统治理。
d)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的
思想,强化非工程措施,提高管理能力,建立全面的防灾排沙体系。
e)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制定分期
实施计划,优先安排直接影响新城安全的重点工程。
3,4规划目标
业主要求的工作内容为吕梁市新城区所涉边山沟道防洪工程规划,
工作核心是解决直入城区的洪水问题,只做边山边沟防洪工程和疏浚
工程(直至送入主河道)规划方案,坡面植被治理工程暂不考虑。
本次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为依据,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
分认识防洪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保障吕梁市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构筑保障城市安全的项目区防
洪治沙工程体系,促进新城区城市防洪安全工程建设。
项目的具体规划目标为:通过现场地形、地质、地物条件调查,
结合新区城城市规划及北川河河道整治工程规划,以防洪、治沙为核
·心目标,兼顾改善生态环境,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构建
’防洪治沙工程体系,使新城区达到设计防洪标准,确保新城区防洪安
全。
6 防洪治沙工程总体规划
6.1基本思路
6.1.1项目区的洪水特点及防洪需求
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
春季干燥,西风多;夏季炎热,
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
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从统计资料分析,暴雨多出现在7月和8月,占全年总
暴雨的80%,6月和9月占18%。
降水强度大,多大雨、暴雨。
洪水沙量大沙量大,峰高量小,水流迅急。
项目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地貌表现为沟道密度大、沟深坡陡。
加上垦殖过度,项目区易发生洪水灾害。
因植被覆盖率低,土地多裸露,易发生大风扬沙天气。
项目区之间为北川河河谷,项目区大于1km’的18条沟道洪水全都排入北川河河谷。
吕梁市新城区即位于此段河谷。
项目区峰高流急含沙量大的沟道洪水直接威胁着新城区安全。
新城区两侧山坡的坡面洪水携带泥沙,漫流进入城市道路、街巷,雨后产生的积土、扬尘严重污染了城区
环境,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因此,保障新城区安全,打造宜居城市,有必要在项目区进行防洪治沙工程。
6.1.2防洪治沙措施
防洪措施主要为拦、排、分、截、调,治沙措施主要为拦、调、挖、放、植。
“拦”,即在河道上修建水库、水闸等控制性工程,拦蓄洪水泥沙消减下游控制断面的洪峰流量,减轻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
如黄河小浪底工程在防洪治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排”,即通过疏挖河道、修筑堤防、护岸等工程措施提高河道通行能力,将洪水快速送达下游河道、湖泊或海洋。
如黄河、长江中下游的整治工程。
“分”,即将洪水分走。
或者分入其他河道排走,或者分入蓄滞洪
区暂时存储,以消减主河道的洪峰和洪量,降低保护河段的防洪压力。
如淮河开挖了入海分洪水道,增加了入海口;黄河下游设置了蓄滞洪
区。
“截”,即拦截高地或山坡来水,从高处将坡水导走。
如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在经过山前坡地时,根据坡水分析成果,在其左侧分段设置
了截洪沟。
“调”,即通过水库联合调度调节洪水过程及水沙组合,或消减洪
峰,或利用水流的自然力量塑造河道断面,维持河道行洪能力。
如黄
河水利委员会通过黄河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陆浑水库的联合调
度,进行黄河的调水调沙,有效加大了主槽的行洪能力。
“挖”,即对多泥沙河湖,通过挖泥船等人工措施直接将河底、库
底的泥沙挖走,或者通过强力搅拌机掀起已经淤积的泥沙,利用水流
或机械设施将其运走。
‘‘放”,即将浑水引致两岸沉淀,清水回归河道或直接利用,如黄
河中游的淤粗排细工程、下游的两岸放淤固堤工程。
“植”,指植树种草,增强土地的抗冲蚀能力,减少泥沙的流失。
这是一项见效慢、投资大、但能根治水土流失的王程措施。
河流防洪治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不能只考虑一种措施,
而应是各种措施的有机组合;不能只考虑当前应急工程,也应放眼长
远的根治措施:同时还需要兼顾对左右岸、上下游的影响,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安排
工程顺序。
因此,防洪治沙工程必须上中下游统筹兼顾;
多种措施互配合,水沙兼治,综合治理,科学安排防洪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
如黄河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处理洪水,采取“拦、排、放、调、挖”综合措施处理泥沙,形成了黄河独有防洪减淤的总体布局。
6.1.3项目区的防洪治沙基本思路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沙特点和新城区的防洪要求,项目区的防洪治
沙措施可以选择“拦、排、截、植”。
6.1.3.3临新城区坡面水的防治
新城区面临坡水威胁。
对临新城区的坡面水,宜采用“截”的工程措施,即在坡脚(或坡腰)处设置截洪沟,坡面水通过截洪沟向两侧就近排入支沟,再流入北川河,以保护高程相对较低的新城区。
“截”的实质是“高水高排”。
“截”要有配套的边坡防护措施,以防治坡面塌滑从而淤堵截洪沟。
边坡防护措施包括必要时的削坡、护坡、坡顶坡面有组织排水等工程措施。
因此,对临新城区坡面水的治理思路可以概括为:“高水高排,边坡防护”。
6.1.3.3毛沟及坡面治理措施
“植”是治理毛沟源头及坡面的重要治沙工程措施。
在沟道源头,坡面植树种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涵养水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量。
“植”可以理解为“植树种草,源头控制”。
黄土沟壑区地形破碎,可以分为沟道与坡面两部分。
坡面的上端为地势平缓的峁顶或塬,峁顶发生溅蚀,水流漫溢,逐渐冲刷成细沟或浅沟。
浅沟逐渐发展成毛沟、支沟、主沟等。
此处的主沟指项目去的22条较大的北川河一级支流(下文主沟也称为一级支沟),毛沟指主沟的二级、三级。
四级等流域面积很小的支沟。
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水是形成土的破坏力的物质基础,土体和
基岩是水土流失过程中被破坏的对象,地形是形成水的破坏力的土体
抵抗力的根源。
在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中,气候、土体(包括基
岩)、地形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地形坡度,关系甚大。
当植被受到破坏,在径流冲刷下,往往几十年间就由面蚀、沟蚀而发
然塌落造成的崩岗。
防治水土流失,应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
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在整治方法上,需要以小流域为单
元进行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要以治坡为主,坡沟兼治,综合治理。
对于面蚀,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以小灌木为先锋树种。
对沟状治理,以植物措施为主,因地制宜适当辅以工程措施,一米以上的深沟,以分水岭为界,从上而下,开设水平沟或谷坊群来固定沟床,达到稳
定沟床的目的。
对于崩岗,以工程措施紧密结合植物措施“上拦下堵”,在崩山顶上方修筑天沟引走径流,减少沟头径流冲刷,控制沟头发展,在崩山口建谷坊,缓洪拦沙,固定沟床。
6.1.3.3主沟防洪治沙措施
主沟防洪治沙包括主沟及其较大的一级、二级支沟上的工程措施,
但不包括6.1.3.2节毛沟及坡面治理内容。
在黄土沟壑区,主沟防洪治沙可以采用“拦”、“排”两种措施。
“拦”就是修建小水库或淤地坝,拦蓄泥沙,适当消减洪峰。
“排”,就是疏挖沟道、防护边坡,使洪水快速排入北川河。
对于“拦、排”
两种措施,存在“能否独立解决问题”、“是否结合、以谁为主”的问题。
这首先需要明确对淤地坝的理解与定位。
a)对淤地坝的认识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
建的坝工建筑物。
淤地坝是是沟道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坝内所
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的作用有: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制止
沟底下切,防止沟岸扩张;拦泥淤地,建设高产稳产田;拦截泥沙,
减少下游水库淤积及入河泥沙;滞洪削峰,减轻下游洪水危害。
淤地坝分为普通淤地坝和骨干淤地坝两种。
普通淤地坝又叫种植
生产坝,其主要作用是拦泥淤地种植生产,它的库容和淤地面积较小,
坝高较低。
普通淤地坝由大坝、溢洪道(或放水建筑物)“两大件”组
成或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三大件”组成。
普通淤地坝分为小
型、中型、大型淤地坝。
大型淤地坝若按拦洪设计,则成为骨干淤地
坝。
骨干淤地坝又叫拦洪坝,其i要作用是保护成群的淤地坝,稳定
沟床,防治沟壑侵蚀。
骨干淤地坝库容和淤地面积较大,坝体较高,
是坝系中的骨干工程,因此又叫治沟骨干工程。
骨干淤地坝由大坝、
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组成。
水利部2003年颁发的《水土保持治沟骨干
工程技术规范》 (SL289-2003)规定:骨干坝单坝控制流域面积,在
侵蚀模数大于15000ff(km2.a)的剧烈侵蚀区一般为3kin2,在侵蚀模
数为8000~15000(km2.a)的极强度侵蚀区一般为3~5km2,在侵蚀模
数为5000~8000(km2.a)的强度侵蚀区一般为3~8km2;骨干坝的工程
规模,多数库容为50x10‘~100x104m3,少数库容为100~104~300x104m3,
个别库容为300x104m3~500x104m3。
黄土高原区一般以小流域为单元,系统布置淤地坝工程,形成以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大、中、小淤地坝相配套,拦、排、
蓄相结合的完整的沟道坝群防护体系。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修建了大量淤地坝。
这些
淤地坝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工程老化失修,许多工程由于年久失修
设施老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病险问题;由于经多年淤积,相当一部分
淤地坝已丧失了继续拦泥和滞洪能力,急需加固,以解除漫坝导致的
溃坝甚至连锁溃坝问题。
淤地坝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醒人们重新认识
其作用及风险。
淤地坝能抬高侵蚀基点,制止沟底下切,防止沟岸扩
壑比降变成了不连续的跌水,坝淤满后就需要加固,否则将漫坝,产
生溯源冲刷;淤地坝能滞洪削峰,减轻下游洪水危害,但其滞洪削峰
功能不能持久。
当沟道的下游是城市时,淤地坝的风险尤其突出。
所以,对淤地坝的好处与风险必须一分为二的看待。
淤地坝的风险可以y王结“后期安全问题”,包括后期的拦沙削峰
功能消失、溃坝隐患。
风险来源其功能定位,表现在其设计标准较低。
淤地坝的首要功能是拦沙淤地,保持水土,是黄土高原的特色工程措
施。
淤地坝的规模较小,数量众多,寿命短,其建设标准较低(见表
6.1-1)。
从有关调查资料看,大多数淤地坝无溢洪道,或者虽然有溢
洪道,但其泄流能力不足,淤地坝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有的淤地坝淤
区布置;适当牺牲拦沙功能,加大排沙、排洪功能;适当提高洪水及
安全标准。
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一是,淤地坝尽量布置在沟道的上游
河段,远离城区。
即使发生溃坝,也由于下游沟道的调蓄、迟滞、坦
化作用,将对城市的不利影响降低到安全范围。
二是,合理布置坝系。
要合理选择小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坝的位置、数量、建设时
序,分析可能的溃坝风险,强化骨干坝的控制作用,防治发生连锁溃,巩三是,对骨干淤地坝,按小水库进行设计,适当提高骨干坝的滞
洪能力。
四是,对中型淤地坝,设置溢洪道,合理控制溢洪道的高程、宽度,适当牺牲淤沙库容,加大滞洪库容,同时力口强监测维护,以延长中型淤地坝的寿命。
五是,对小型淤地坝,后期进行改建,或者增
设溢洪道,或者增加坝面防护改成过流土坝。
坝面防护材料可以选择
砌石、生物植被、铅丝石笼、混凝土护坡、土工膜柔性防护等。
也可以在小型淤地坝建设时设置溢洪道而不是放水管,但前期的投资会偏丈,不如后期改建。
b)淤地坝与小水库的区别
大、中、小型淤地坝与小水库的区别明显。
淤地坝的首要功能是
拦沙,小水库可能是蓄水或防洪。
表6.1—1表明,淤地坝的校核洪水标
准明显低于小水库,而且没有给出工程等别。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
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规定,一般淤地坝,蓄水时间较短时,可不
作坝体稳定分析,因此其坝体安全级别也低于小水库。
从水库寿命看,
淤地坝设计寿命一般在30年以内,寿命偏短。
骨干淤地坝的工程等别、设计洪水标准基本与小水库一样,校核
洪水标准略低。
骨干淤地坝因为同样注重拦沙,相当部分库容用于了
拦沙,因此可以视同设计寿命较短的小水库。
c) “全排”不能独立解决主沟洪水泥沙问题
只靠“排”的措施,简称“全排”。
“全排”能否独立解决洪水
厂沟段,加大过流能力,使洪水、泥沙排入北川河,再送入三川河。
“全排”的优点是,比较彻底的消除洪水对新城区的威胁。
“全排”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治沙。
水土流失会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会
越来越差,随着下垫面条件变差,洪水规模会加大,当地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全排”的实施难度会较大。
清理沟道中、下河段,需要清理一
1些工矿企业,影响土地的开发。
“全排”把粗颗粒泥沙送入三川河、黄河,实质上加重了黄河的
负担,与国家治理黄河泥沙的方针政策不符,需要承担外部的压力。
因此,“全排”虽然能消除大家对洪水的担心,但是不宜作为推荐的方案。
d)“全拦”不可行
只靠“拦”的措施,简称“全拦”。
“全拦”能否独立解决洪水
泥沙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经验证明,堵不如疏。
而且,在黄土沟壑区域内,沟道深、
窄、陡,库容很小,不合适修建高坝大库。
大量修建淤地坝和“小水库”,也不可能拦截全部洪水。
因此,“全拦”是不可行的。
e) “拦”、“排”要相互结合。
综上分析,“拦”、“排”均不能独自解决新城区的防洪治沙难
题。
对于主沟的防洪治沙,应该“拦”、“排”相互结合,以扬长避
短,发挥最佳效益。
至于“以排为主”还是“以拦为主”,将在6.2
节结合总体布局方案比选加以说明。
6.2节的工作表明,“以排为主,
拦排结合”的思路是合适的。
6.1.3.4项目区防洪治沙基本思路
项目区防洪治沙需要形成系统的工程体系,因此需要统筹采用“拦、
排、截、植”等各项措施。
结合新城区的发展需求,因地制宜,项目
区的防洪治沙基本思路为:“以排为主,拦排结合;高水高排,边坡
防护;植树种草,源头控制”。
即,对新城区两侧的主沟道,采用“以
排为主,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对面临新城区的山坡采用“高水高排,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植树种草,源头控制”则适用于整个项目区沟道源头及坡面,以便培土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大自然生态环境。
6,2 防洪治沙工程总体布局
6,2.1总体布局方案比选
如前所述,临新城坡面水采用“截”,沟道源头及坡面采用“植”,
主沟采用“拦排结合”。
针对主沟的不同治理侧重,拟定“以拦为i,拦排结合”、“以
排为主,拦排结合”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从拦沙效果、削峰效果、新
城安全风险、实施难度、防洪见效快慢、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
析。
6.2.1,1“以拦为主,拦排结合”方案
“以拦为主,拦排结合”的工程措施是在主沟上及其较大支沟口
修建“小水库”拦洪削峰,在主沟及支沟的上游修建淤地坝坝系拦沙;
对主沟口适当疏浚。
本方案的特点是大量修建淤地坝和小水库,小水库要布置在主沟
及及其支沟的下游,其首要功能是拦滞洪水,而不是拦沙。
拦沙由上
游的淤地坝承担。
a)拦沙效果
本方案的近期拦沙效果很好。
远期需要通过水保措施逐渐根治。
项目区位于黄土沟壑区,沟壑密度为2—4kn讥皿’。
根据黄土高原
淤地坝的布置经验,项目区淤地坝数量约为220座。
b)削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