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文化”结合是宏观旅游体系构建的核心——兼论我国旅游文化学课程建设的构想

合集下载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持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旅游不再单纯是为了追求美食、购物和风景,也成为了一种了解、体验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方式。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机会,也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首先,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能够丰富旅游景点的内涵。

许多旅游目的地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些文化资源对于吸引游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整合和展示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使旅游景点更加有吸引力和魅力。

例如,中国的故宫和长城等文化遗产,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卢浮宫等,都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的发展壮大,也推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文物修复、历史研究、纪录片制作等。

其次,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景和品尝美食,也希望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此外,旅游活动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了解,增进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友谊与合作。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传承。

最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能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创造独特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满足文化需求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设计、艺术、娱乐、旅游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旅游业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

例如,通过文化性的旅游活动和表演,可以促进文化艺术的创造和传承,推动艺术家、设计师和艺人等创意从业者提供更多的创意产品和服务。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旅游文化学是研究旅游和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旅游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旅游文化学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旅游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并且深度挖掘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推动和保护。

下面是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旅游文化学这门学科。

一、旅游文化学的基本理论1.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基础和灵魂,二者相辅相成、互惠互利。

2. 旅游文化的内涵: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一种旅游意识和旅游文化素养的集合,旅游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和创意旅游等。

3. 旅游文化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丰富旅游体验、维护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 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1)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产、艺术品、文物和建筑群等。

(2)民俗文化:包括民俗风情、节庆活动、民间传统技艺等。

(3)宗教文化:包括宗教遗址、宗教建筑和宗教节庆等。

(4)创意文化:包括艺术展览、文化体验、科技旅游等。

2.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地位和重要性。

(2)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提高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

三、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营销1. 文化旅游产品的定义和特点:(1)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2)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旅游需求,同时充分展现文化旅游资源的魅力。

2.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与营销:(1)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注重本土文化特色和旅游需求。

(2)在产品营销中注重全面推广和差异化定位。

(3)在营销渠道和推广策略上注重多元化和精准化。

以上就是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文化学还有许多其他内容值得探讨和研究,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摘要: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中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的吸引力和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并指出了旅游与文化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及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文化、内涵、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一、引言旅游被认为是人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的综合体验。

旅游中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的吸引力和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

二、科学内涵1. 以文塑旅“以文塑旅”即通过文化元素来打造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

旅游目的地如何通过挖掘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来吸引游客,是“以文塑旅”的关键问题。

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民族特色等来吸引游客的兴趣,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2. 以旅彰文“以旅彰文”即通过旅游活动来传播和弘扬文化。

旅游不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还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旅游活动,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三、理论价值1. 旅游与文化相互促进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

旅游可以传播和弘扬文化,而文化也可以成为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文化元素的融入可以使旅游更具魅力和独特性,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旅游也为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实践平台,增加了文化的传播效益。

2. 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仅对于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可以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

四、实践意义1. 丰富旅游体验在旅游目的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可以丰富旅游体验,使游客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

游客能够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对目的地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记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一学期总学时:64(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旅游文化》是导游、酒店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也可作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公选课面向非旅游专业学生开设。

作为一门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方面,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是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专业支撑性课程。

旅游的核心问题是文化问题,文化是旅游的精髓和灵魂,文化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头,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1、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是前后续课程的文化支撑,共同构成旅游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主线,共同构成加强专业素养系列课程,从而实现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课程为职业技能提供旅游文化方面的支撑,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提供相关知识支撑作用。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坚持“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突破传统学科型教学设计,实施体例模块化,内容专题化教学,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注重实践性、职业性,开展探索性、协作性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特点,着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任务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二)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设置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人文性、应用性,以适应岗位能力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相关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为主线,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以及理解、介绍、欣赏旅游文化资源的能力。

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做合一,化文化为素养,化知识为行动,推动知行合一理念的实施。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完成学生文化人格的塑造;2、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现学生敬岗爱业精神的培育;3、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旅行与文化的融合

旅行与文化的融合

旅行与文化的融合旅行是一件让人期待的事情,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还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文化体验。

旅行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互补和融合的关系。

在旅行过程中,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欣赏表演、品尝美食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行与文化的融合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旅行可以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也可以衍生出各种旅游产品,促进旅游经济的繁荣。

例如,中华文化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艺、科技等方面的精髓。

今天,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增长,中华文化在海内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很多旅游景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开发和经营,例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成都武侯祠等,这些景点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相反,文化也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弘扬。

例如,台湾的庙会活动就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体,它让游客在欣赏民俗表演、品尝地方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台湾民间信仰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行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推动了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思想启示和生活体验。

旅游可以打破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束缚,让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获得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例如,欧洲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大陆,从法国的卢浮宫到英国的大本钟,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每一个城市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都有着浓郁的历史和个性。

通过旅游,游客可以在欣赏这些美景的同时,了解到当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这不仅拓宽了旅客的知识面,而且也可以提升旅行的意义和价值。

在旅行中,文化的融合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和相互尊重。

世界各地的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习惯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日本的礼仪之邦、德国的严谨和讲究、美国的自由和个性等等,这些都是不同文化的代表。

通过旅游,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到这些文化的不同点和特点,借此了解到人类的多样化和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2020智慧树,知到《旅游文化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旅游文化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旅游文化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旅游文化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文与化配合使用,首见于( )答案: 《贲▪彖传》2、将中国旅游文化划分为齐鲁、三晋、关陇、吴越、荆楚、巴蜀和岭南旅游文化,这属于哪种划分方法?( )答案: 地域结构3、条理义的文又用以表述自然现象的脉络,不包括( )答案: 人文4、先秦时期旅游文化的载体中宗教类主要表现为:( )。

答案: 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5、旅游文化的延续性具体表现为:( )答案: 旅游文化进程的延续性,旅游活动的延续性,旅游资源的延续性6、旅游文化的特点包括:( )。

答案: 延续性,多样性,地域性,创造性7、下面有关旅游审美表述正确的是:( )。

答案: 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审美主体抒情的印象表现,中国人在审美心态上,不重视对自然的观察、思考、研究8、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因素沉淀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中,即便生活的地域发生改变,也不会立刻改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答案: 对9、宫廷御用瓷器黄釉的多少与使用者身份的高低没有关系。

答案: 错10、直接套用文化的结构模式将旅游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种套用三层文化结构的分析方法缺乏对旅游文化本身的考虑。

答案: 对第二章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主体的需求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B.在旅游过程中也包含吃住行购娱等人类共有的生活现象,因此旅游与日常生活中的生存需要并无不同。

C.旅游主体的需求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发展需求。

D.“务农旅游”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而非生存需要。

答案: 在旅游过程中也包含吃住行购娱等人类共有的生活现象,因此旅游与日常生活中的生存需要并无不同。

2、朱光潜在《谈美》中举了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

这个例子反映了( )。

A.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B.美不是天生自在的C.美是发现,是照亮D.美离不开观赏者答案: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3、有关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原生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多具有保守、矜持、依恋家园的特点B.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注重伦理C.中国人无意追求海外及航海旅游D.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注重对外在事物的客观考察答案: 中国人多具有保守、矜持、依恋家园的特点,中国人在旅游过程中注重伦理,中国人无意追求海外及航海旅游4、现代旅游的特点包括:( )。

旅游文化学教学指导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指导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指导大纲一.课程简介(100字)二.学习目标(200字)1.了解旅游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理解旅游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掌握旅游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3.熟悉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多样性,了解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资源;4.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掌握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和开发策略;5.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旅游文化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600字)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1.1旅游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2旅游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3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2.旅游文化的特点和内涵2.1旅游文化的特点和意义2.2旅游文化的分类2.3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多样性3.1中国的旅游文化地域差异3.2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资源3.3跨文化交流与旅游文化的融合4.旅游文化与旅游业4.1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4.2旅游产品的文化开发策略4.3旅游业对旅游文化的影响5.旅游文化研究方法5.1文化调查和研究方法5.2旅游文化资源评估方法5.3旅游文化项目策划和管理方法四.教学方法(200字)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旅游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旅游文化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资源,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300字)1.平时考核: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3.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旅游文化课教材内容体系探析

旅游文化课教材内容体系探析

旅游文化课教材内容体系探析提要:旅游文化被当作旅游学课程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旅游文化教材的编写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存在未能确立统一的旅游文化本体论,缺乏旅游文化的方法论研究,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旅游文化课教材指向性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旅游文化教材体系中要有深入的专项研究,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要有二级体系的建构等;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了较为独特的旅游文化课教材内容体系。

关键词:旅游文化;教材内容;课程体系旅游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无论是中国的旅游本科教育,还是旅游专科教育,其教学计划中均有旅游文化的设置;在一些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省区的旅游院校中,旅游文化更是被当作课程体系中的特色和重中之重,可以说,旅游文化在旅游教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相对于旅游文化设置的普及性和重要性而言,旅游文化课教材体系建构长期以来却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这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旅游文化学科自己的发展带来双向的负面影响。

杜江和张凌云重构了新的旅游学学科体系,而旅游文化则被“重构”后的旅游学去除掉了[1]。

到目前为止,有关旅游文化课教材体系建构的研究非常薄弱,仅有以下几位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胡幸福提出要规范旅游文化课的教学,他把该课的性质界定为“一门文化知识课,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专业基础课[2]。

”倪任俺研究了中国旅游文化课的教学难点问题[3]。

张红认为,要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旅游文化课教学改革[4]。

陈红玲等则主要从导游讲解的角度对旅游文化课的体系进行了设计[5]。

韩福文等认为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主要的应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构成[6]。

夏正超系统分析了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文化课内容整合的设想[7]。

以上研究为笔者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同时,笔者认为,现有成果仍然缺乏对旅游文化课程体系建构的清醒认识,这直接导致有关的旅游文化教材虽然从数量上增长很快(据笔者初步统计,各地出版的旅游文化教材和专著已经有五十多种),但课程体系的建构仍处于混乱状态,拼凑现象突出。

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

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
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 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
目录
01 二、多层次关系内涵
02 三、挑战与践行路径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和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 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本次演示将从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 路径三个方面,探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三、挑战与践行路径
2、践行路径为了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三、挑战与践行路径
(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与旅 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挑战与践行路径
(2)深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等途径, 加强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多层次关系内涵
2、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文化旅游能够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文化旅游能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区 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例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凭借其丰富的文艺复兴遗产,成 为了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 出了巨大贡献。
二、多层次关系内涵
3、文化旅游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化旅游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文化景观,了解和认识一 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 和交融,增强人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文化旅游也能够为传 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

试论从旅游与文化关系谈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试论从旅游与文化关系谈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试论从旅游与文化关系谈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旅游与文化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保护,
而文化的繁荣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旅游文化产业则是指以旅游和文化为基础,
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创造出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产业形态。

下面就从
旅游与文化关系谈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论述。

旅游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的方式,游客通过旅行,可以感
受和体验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传统节庆、建筑风格、手工艺品等文化特色。

同样,文
化也可以通过旅游得到传播和保护。

旅游的推动和需求,可以促进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传承。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旅游,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增加经济收入,还能够推动对文化
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增长。

旅游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旅游和文化为基础的
产业形态,它能够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开发出各类旅游产品和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不
仅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推动各个产业的
发展。

旅游景点的建设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带动了相关行业的
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旅游文化产业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
生产和销售,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旅游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旅游与文化的完美交融一、文化旅游概览近年来,文化旅游已成为全球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亚洲国家,文化旅游甚至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旅游形式,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

文化旅游不仅提供了一种深度了解目的地文化、历史和艺术的方式,还为游客带来了更为有意义和满足的旅游体验。

因此,如何更好地将旅游与文化进行完美交融,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的热门话题。

二、旅游与文化的互补性旅游业和文化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它们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旅游活动不仅可以给游客以了解当地文化、历史和传统的机会,同时也为许多普通人士带来了经济效益。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成为了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为文化的传播和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在旅游行业不断变革的今天,旅游业应该将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同时呼唤文化走向旅游业,探索出新的提升两者发展和融合程度的方式。

三、文化旅游与地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核心的要素在于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在各国旅游传统的基础上,文化旅游有其自身所拥有的独特价值。

与传统旅游不同的是,文化旅游突出了所在地的中心文化,注重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积淀,推崇得以现实化的文化,强化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产品开拓,且旅游产业计划形成以文化节庆、文化展览、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为重点的多层次、多元化、有差异性的文化旅游体系。

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

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地的文化资源,创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精品旅游产品。

其次,还需要做好旅游宣传和推广,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的参与。

此外,对于游客的文化需求也要有所了解和满足,为其提供更为多样化、细致化的旅游服务,使得游客得以对当地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五、结尾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成为摆在人类文明未来的巨大课题。

旅游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及其实践

旅游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及其实践

旅游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及其实践旅游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形式,与文化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旅游能够通过展示自然、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风貌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文化教育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旅游所呈现的各种景色,从而加深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旅游和文化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深受欢迎的一种旅游方式,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旅游与文化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种需要多方合作才能真正实现的理念。

在这种理念下,旅游业和文化教育部门需要紧密合作,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制定旅游线路,并通过推广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里,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在导游和服务人员方面也需要加强教育培训,不仅让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递给游客,从而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加深入的文化和历史知识。

在具体实践中,旅游和文化教育的结合有着多重形式。

首先,可以通过旅游线路的策划和设计,来充分展示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并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和历史。

例如,安排导游带着游客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地,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景点的背景故事和发展历程,从而提升游客的文化水平和旅游体验,在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受。

其次,可以在旅游活动中加入文化活动,来让游客更加深刻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例如,安排游客去观看民俗表演、参加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从而让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感受当地的人情风景,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最后,也可以通过旅游纪念品等物品的销售,来推广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例如,在博物馆等景点设置纪念品店,销售具有文化特色的纪念品,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带回一些切实的纪念品,并通过这些纪念品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旅游与文化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文化水平和旅游体验,还能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旅游的推广和宣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得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承,从而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和历史。

旅游学中的文化旅游和旅游规划

旅游学中的文化旅游和旅游规划

旅游学中的文化旅游和旅游规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业不断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同时也逐渐引起了旅游学者们的注意。

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现象的跨学科学科,以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涉及旅游行业的各个方面。

在旅游学中,文化旅游和旅游规划是两个重要的子领域,本文就介绍一下文化旅游和旅游规划。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是以文化、历史、艺术、民俗等为主题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文化旅游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风格、民俗习惯等,进而提升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

文化旅游的特点是在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所以开发文化旅游必须依托于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

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依赖于景区等旅游资源,倡导通过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来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揭示文化、历史、艺术、民俗等方面的魅力。

例如,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出红色旅游、文化遗产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多种文化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可以让游客了解我国的革命历史和现代化建设情况,民俗文化旅游则可以让旅游者领略到各个地区不同的民俗风情。

文化旅游也需要有深度和广度,深度体现在对旅游目的地的深入了解,广度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比如,可以设计游玩方案,引导游客走进当地历史文化的源头,或是让游客尝试当地的传统工艺等,从而增加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旅游业发展顺利的关键。

一份好的旅游规划可以在客观条件、客户需求和市场推动三方面实现平衡。

旅游规划包括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旅游资源的高效整合以及旅游市场的品牌建设。

旅游规划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规划目标的制定,旅游规划要针对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制定规划,确定旅游的发展重点。

其次是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各种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并确定主题和方向。

最后是旅游产品的开发,根据资源评价的结果,梳理出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模式,建立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旅游学入门知识旅游规划与旅游文化的基本认识

旅游学入门知识旅游规划与旅游文化的基本认识

旅游学入门知识旅游规划与旅游文化的基本认识旅游学入门知识:旅游规划与旅游文化的基本认识旅游作为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休闲方式和文化交流形式,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学作为一门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行为的学科,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旅游学的入门知识,重点讨论旅游规划和旅游文化的基本认识。

一、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规划,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包括宏观规划和微观规划两个层面。

宏观规划是指对整个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涉及到旅游区域的划分、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

宏观规划需要考虑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平衡、旅游吸引力的提升、旅游交通的畅通等因素,以满足游客需求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微观规划则是指对旅游目的地内具体景点、景区的规划和管理。

微观规划关注的是景区内旅游资源的组织和利用,包括景区的分级、场馆设施的布局、旅游线路的设计等。

通过微观规划的实施,可以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文化的基本认识旅游文化是指以旅游活动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交流。

旅游文化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是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

1.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旅游活动通过赏心悦目的景观、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特色的民俗风情等,使游客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旅游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互动和相互了解。

2. 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景区文化、节庆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多个方面。

景区文化是指以景区为中心,体现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活动;节庆文化是指各种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宗教、民俗等方面的文化;民俗文化是指当地人民长期形成并保持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传统技艺等;美食文化则是指特定地域的独特美食,通过品尝当地美食可以了解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

文化与旅游结合

文化与旅游结合

文化与旅游结合旅游是一种广泛受欢迎的活动,通过探索不同的地方和体验多样的文化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文化与旅游相互结合,不仅可以提供独特的旅游经验,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重要性和好处,并提供一些实例来支持这一观点。

一、文化旅游的定义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为重点的旅游方式,通过游览历史遗迹、参观博物馆、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活动来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

这种旅游方式既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旅游的享受和娱乐的需求,又可以提供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意义1. 促进文化传播:文化旅游可以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通过文化旅游,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和参与到当地的文化活动中,从而深入了解和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传统。

这有助于丰富人们的视野,建立互相尊重和包容的社会。

2. 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不仅可以吸引国内外游客,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文化旅游也可以增加旅游消费,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这将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3. 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的推广也可以起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作用。

通过将文化遗产纳入旅游线路和景区的规划,可以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同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以确保文化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旅游的实践案例1. 中国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旅游线路。

游客可以通过沿线的古代贸易城市和遗址,了解中国古代的丝绸生产和贸易活动。

这些地方也保存了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如敦煌莫高窟、西安兵马俑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2. 欧洲文化之旅:欧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文化,是一个理想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游客可以游览巴黎的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巴塞罗那的圣家堂领略安东尼·高迪的奇思妙想;在罗马的斗兽场感受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概论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旅游文化》教材第一章“旅游与文化”,详细内容包括: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2. 了解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3. 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3. 知识讲解:(1)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

(2)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3)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4)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中国旅游文化。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2. 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分类3.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4.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与价值,并举例说明。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中国旅游文化的三种分类,并简要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为今后的旅游活动奠定基础。

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研究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旅游文化。

旅游管理旅游与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管理旅游与文化教学教案

旅游管理旅游与文化教学教案引言:旅游作为一个多元化的行业,其发展不仅仅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来推动,还需要在旅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旅游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教学活动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1.1 旅游对文化的影响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当游客到访一个地方时,他们会接触到当地的语言、风俗、传统和艺术,从而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

1.2 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文化是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包括传统艺术、建筑风格、民族服饰等,都能够吸引游客的兴趣,并成为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卖点。

二、培养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与尊重2.1 通过文化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旅游与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不同地区的传统艺术、历史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并在日后的旅游工作中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

2.2 举办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地方剧院的观看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培养对其的尊重和欣赏。

2.3 实地考察与实践安排学生到各地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如安排学生到历史文化古镇参观,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

三、案例分享3.1 案例一:文化考察活动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去进行考察活动,学生需要了解该地的历史文化,并写出相关的考察报告。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能够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2 案例二: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体验活动,例如参加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学习当地方言或舞蹈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探析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探析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探析摘要:新时期,“文旅融合”已是旅游行业的发展新趋势,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至今,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以文化为趋向的旅游也日渐增长,就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而言,如何有效融入文化元素,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何丰富课程的内涵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需要重点探讨的话题。

本文结合当下新形势,对“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教学进行探析,期望能够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一、背景介绍“文旅融合”是我国旅游的新动向,作为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国旅游文化”肩负着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

各大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将更多的文化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以培养更多具有扎实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以及深厚文化功底的优秀旅游人才为目的,均开设了“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并不断改进优化。

在理论层面,研究者们普遍将旅游看作文化性事业的一类,其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文化就是旅游的特色体现。

在现实层面,在文化的不断渗透过程中,旅游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并且旅游行业的发展还产生了对文化的带动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活动,探究旅游文化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学习“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不仅可以了解人们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在未来工作中合理开发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创造有时代精神的新时代旅游文化。

二、课程介绍“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板块: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服饰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玉石文化、旅游陶瓷艺术、旅游文学艺术和旅游书法艺术,共计9大章的内容。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学时设计一般为64学时,每章占据7学时,复习占据1学时,这样的学时分布可以涵盖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充分开展课堂教学。

浅议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浅议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浅议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剖析了湖北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对策。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

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文化和旅游的概念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

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

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

着名人类学学者泰勒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

”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

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

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

文化作为制序、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会发现,旅游活动更多地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
象 。有 的人类学 家 直 接把 旅 游看 作 是 一 种 “ 渡 仪 式 ” 过
游Hale Waihona Puke 育的有效智力支持 , 旅游研究和旅游教育也缺乏旅 游
实践的必要支撑。再加上中国旅游发展走的又是发展中国 家共有的模式 ,即在 目的上 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在过 程上
“ 游’ 旅 ’与 “ 文化 ’ ’结合
是宏观旅 游体 系构建 的核心
兼论我国旅游文化学课程建设 的构想
符太 浩
(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长沙 40 0 ) 12 5
【 摘 要】随着旅游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推开、旅游研究的逐步走向深入和旅游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大旅
游结 构 中的文化底蕴得 以充分地释放 ,“ 游” 与 “ 旅 文化 ” 的关 系 日渐 密切 。在 宏观旅 游体 系 构筑 中实现 “ 旅游” 与 “ 文化” 结合 ,既是现代旅游 实践 的本质体 现,也是旅游研 究创新 的突 破 口,更是构建旅 游文化 学教 学内容 的关键 所在。
维普资讯
第2 2卷第 14 0 期
20 0 6年 l 2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 科学校 学报
J un lfHua i nil n cn mi C lg o ra o n nFn c dE oo c ol e a aa e
厶2 Ⅳ . 0 2 0 14 De . o 6 c2o

( to ps g) re f a ae ,它与宗教仪式 、 生仪式 和时令仪式等 i s 人
组合而成的文化典 制礼仪 在结构 、功能 等方面 极为 相似 , 甚至有人还把旅 游 与经历 了从 仪式 前 的 “ 常状 态 ”到 正
仪式中的 “ 神圣化状态” 过渡再到仪式后 的 “ 正常状 态” 的宗教仪式相提并论 , … “ 且断 言旅游 只是一个 “ 现代
发展模式虽然对 中国旅游事业 的开启起 了奠基作用 ,但 由 于三大 门类都处在草创 阶段 ,各 自的发展历史都很短 ,相 互之 间也缺少互动 。因而旅游实践不能得到旅游研 究和旅
系 ,并体现 出其特有 的文化品格。作为人类 社会现实存在
的文化也是一个 内涵丰富 、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它既具 有与人类 自身同样久远的历史 ,也与人 类现实生活的方方 面面相联系 。文 化渗 入到 现代旅 游活 动之 中也是 一 种必 然 。因此 ,“ 旅游 ”与 “ 文化” 的结合是 现代旅游 实践的 本 质体现。 1 、旅 游是 一种普遍 的社会文化现 象 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等相关成熟理论思考旅游活动 , 我
以 “ 先发展 国际旅 游后 发展 国 内旅 游 ”为 选择 次序 ,在 战略上采取 “ 适度 超前 ” 的发 展策 略 ,这又导 致我 国旅 游学 的研究从 一开始就偏 向于从 经济学 的角度进行探 讨 , “ 游” 在某 种程度上等 同于 “ 游业 ”或 “ 旅 旅 旅游经济” 。 于旅游 实践 、旅 游研 究和旅游教育组合而成 的大旅游结构 中得到有效地贯 通和融汇。
木” 无 源之水 ” 、“ ,更是无法立足 。
二 、 “ 游” 与 “ 旅 文化” 结合 是旅 游 研 究创 新 的 突
破口
不论是具有上百年学术研究历史的西方旅游学界 , 还 是作为后来者且 只有 2 0多年研究历程的中国旅游学界, 借取, 从而导致文化的涵化和变迁。关注旅游地传统文化 从学术角度对旅游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思考,最早恐怕都是 的涵化与变迁 ,探索旅游对 目的地社会 、文化的影响 一直 经济学家所为。只不过由于西方旅游学术史已形成了一个 是旅游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比如,人类学家 较长的连续时段,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科如社会学、心理 用 “ 连锁反应 ” 示范效 应” 商 品化 ” 等概念 来具 体 学 、地理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 、管理学 、符号学 、政治 、“ 、“ 说明旅 游地社会文 化的变迁 , 对旅游这一跨文化交 流的 学 、历史学 、美学等学科 的理论 和方法能够相继汇 人到旅 并 后果 表现了某种担 忧 J 。 游研究之中,从而使西方旅游学研究从经济学 ( 甚至是 2 、文 化 是 旅 游 业 的 灵 魂 统计学 )单科独 进的分 散研 究 迅速 转换 到 跨学 科 的综 合 了两种文化或亚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两种文化的交往 互动 , 结果必然是文化之间各种文化 因素 的互相传 播和 其
【 键 关
词】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学;旅游体系构建;核心
【 中图分类号】F9 . 【 50 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9 44 20 )0 00 — 4 0 — 18(06 6— 16 0 0
从宏观上进行探讨, 旅游事业或大旅游结构应该包括 旅游 实践 活 动 ( 盏旅 游 者 活 动 、旅 游 产 业 经 营 活 动 涵 等) 、旅游研 究和旅游教 育三大板 块。相对于欧 美发达 国 家的旅游事业 ,中国旅 游发展的情况颇为特殊 ,即中国旅 游产业诞生 、旅游 学研 究起步 、旅游 教育创立基本上都是 在改革开放初期同时出现的,这种 “ 三位一体”的旅游
化的朝圣”4活动 。也有的学者认为旅 游是 一种特 殊的族 群关系 。旅游者离开 自己熟悉的母文化环境 。投身于陌生
的异文化环境之 中,目的在于体验不同的文化 ,同时也为

“ 旅游”与 “ 文化”结合是现代旅游夹践的本质 族群关系搭建一个全新的交往互动平台。旅游族群关系与 体现 般族群关 系最大的不同 , 在于互动 的地理空 间比较遥 远 旅游活动具 有 多维 特性 , 游 实践 活动 中 的各个 环 ( 旅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互为邻里关系) 、互动的时间维度 节 、旅游结构 中的具 体 要索 都与社 会发生 着 全方 位 的联 上具有短暂性 、互 动的程度上具有肤浅性 、互 动的规模 具


收稿 日 期: 06一 0— 5 20 1 2 作者简介: 符太浩 (9 1 16 一
研 究
16 0
) 男,湖南张家界人,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与旅游经济 ,
维普资讯
有个体性或小规模性。旅游族群关系的建立 ,既有利于异 民族和异质 文化 的相互沟通 、交流 , 也有利 于旅 游者和旅 游目 的地居民对各 自 母文化的认同——因为文化的认同感 只有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比较才会得到加强。当然 , 将旅游 视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更是学术界的普遍共识 。当一个 旅游
者置身于另 一个文 化 区游 览 时,其 实 质是 他 ( ) 在感 她 受、体验一种有别于 自 己母文化的文化,这样旅游就体现
的旅游活 动对文化 内涵的发 掘,各种形 态的文化在旅 游活
动中的转换,都变得没有意义。离开了文化主体的审美追 求,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只能构成旅游活动发生的条件, 但却成就不了 “ 旅游” ,旅游中介体也随之成 了 “ 元本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