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模拟试卷
笔试题型有填空题、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几种。
辨析题要先辨对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请注意柯老师的讲课内容,他所强调的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单项选择题(5×2=10分)
1.人类最早的美学思想产生于( B )时代
A. 原始社会
B.文明社会之初
C.18世纪
D.古罗马
2.标志着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的《美学》一书是(C )撰写的。
A.亚理斯多德
B.黑格尔
C.鲍姆嘉通
D.柏拉图
3.第一篇专门讨论美的本质的文章是(B )。
A.《乐记》
B. 柏拉图的《大希僻庇阿斯》
C.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D.黑格尔的《美学》
4.美学诞生之后,沿着(C)的道路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有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克罗齐、杜威……
A.心理学美学
B.社会学美学
C.哲学美学
D.科学美学
5.在审美关系中,人对现实的把握主要是一种(D )
A.认识
B.理性思维
C.功利考量
D.情感体验
一、单项选择题(5×2=10分)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一说是(D )提出来的。
A.柏拉图
B.康德
C.歌德
D.黑格尔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途径?B
A.从精神意识中探索美的本质
B.从政治领域探索美的本质
C.从客观事物中探索美的本质
D.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本质
3.中国美学界持“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 )。
A.吕荧
B.蔡仪
C.李泽厚
D.朱光潜
4.西方“美是和谐”的观念是(B )提出来的。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亚里斯多德
D. 黑格尔
5.下列选项不是美的特征的一项是(A )。
A.美的主观情感性
B.美的客观社会性
C.美的感染愉悦性
D.美的具体形象性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美的最高形态是(D)。
A.人的美
B.自然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2.不属于美的形态的是(D)。
A.悲剧
B.喜剧
C.优美
D.丑
3.“采采流水,蓬蓬远春”是(C)。
A.崇高
B.悲剧
C.优美
D.壮美
4.不是悲剧的特征的一项是(C)。
A.基调的悲怆性
B.内容的严肃性
C.情节的集中性
D. 冲突的尖锐性
5.“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C )说的。
A.黑格尔
B.马克思
C.鲁迅
D.王国维
美学模拟试题12009-12-28 09:12:05| 分类:美学阅读186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填空
1.德国美学家鲍姆嘉敦于1750 年出版了《美学》一书,标志着
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
2.拍拉图认为,美的根源是,而美感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神凭附于人,使人处于状态、灵魂重新回忆起上界的美而引起。
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3.中国儒家认为,美就是。
4.美感的特征主要是、、、。
5.年,德国美学家出版了《美学》一书,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6.关于美的本质,狄德罗下的定义是:;
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7.古罗马提出崇高美的美学家是;而近代把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引进美学的美学家是。
8.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派观点,分别是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客观论社会论统一论。
二、解释
1、审美距离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提出来的。
他认为美感是由于主体与对象在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产生的,即主体与现实功利目的保持距离,客体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完全割断,是美感发生的根源。
这个观点,就叫做“距离说”。
距离说是从心理上解释美感产生的原因,即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客体对于主体才是美的。
2、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审美活动中一个美的事物引起某一种感官的反应的同时也引起另外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也叫感觉的挪移。
其心理机制是联想。
3、美学:指专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人对客观美的反映和创造的学科。
它以审美关系为研究中心,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4、审美移情说:是一种解释美感本质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立普斯。
它的主要内容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我的情感移注到非自我的对象中去,使对象具有人的情感,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在欣赏对象过程中获得无限自由,从而产生愉快。
这种理论,它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调节的作用,抹杀了美感的客观基础,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5、美感:是一种对美的审美活动过程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
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6、净化:西方美学理论之一。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
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悲悯和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获得无害的快感,从而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
“净化”开始是宗教术语,意思是“净罪”。
公元前七至八世纪从色雷斯传入希腊的奥尔弗斯教,把灵魂从肉体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称为净化,触犯诸神和沾染不洁的恐惧使奥尔弗斯教徒感到有赎罪和净化的必要。
毕达哥拉斯学派吸收并改造了奥尔弗斯教的净化概念,而表示用科学和音乐净化灵魂以摆脱肉欲,用医药和
体育净化肉体以强壮体魄。
三、判断(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再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10分)
1.美感与理智不能并存。
答:错误。
美感过程虽然以情感活动为主,但理解如盐之于水,悄悄起作用,理解越深,美感越强烈,大量审美事实足以证明。
2. 艺术美是最高形态的美。
3.社会崇高的美感过程是从推拒到吸引。
4.不美的异化劳动也可以创造美的产品。
5.美感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
6. 现实美是最高形态的美。
四、简答
1、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2、简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一悲剧理论概念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氏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伦理实体的分裂是悲剧冲突产生的根源,悲剧冲突是两种片面的伦理实体的交锋。
在自然的冲突、人与外界的冲突、心灵的自我冲突这三种冲突中,
心灵的自我冲突是最高冲突。
悲剧冲突具有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和社会性,冲突双方在实现自己片面的伦理要求时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排除掉,因而双方都是有罪的。
悲剧冲突必然导致四种方式的“和解”,它体现了永恒正义的胜利和分裂了的伦理实体在更高程度上的和谐统一。
[编辑本段]二悲剧理论分析《安提戈涅》
以《安提戈涅》为例, 国王克瑞翁所代表的是第二种伦理力量, 安提戈涅则是第一种伦理力量的代表。
假如安提戈涅让哥哥暴尸荒野则违背了她所代表的家庭伦理道德, 从而否定了自己, 假如埋葬了哥哥则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与国王克瑞翁发生冲突, 但是,“一切外化为实际客观存在的概念都要服从个别具体化的原则。
”安提戈涅选择了前者与国王发生冲突, 被国王囚禁在石牢中, 结果自杀了, 因而导致王子海蒙(已与安提戈涅订婚) 和王后的自杀, 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孤苦寂寞地空守王位。
在黑格尔看来, 家庭伦理和国家的安全荣誉两这种伦理力量本来处于和平统一状态, 在悲剧里外化为不同的人物性格(克瑞翁和安提戈涅) , 这两者由于实在的片面性, 他们都是合理的: 国王必须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 从而处死安提戈涅的哥哥; 而安提戈涅由于家庭的伦理道德, 必须收葬哥哥。
然而, 他们又都是错误的, 国王的举动破坏了家庭的伦理道德, 而安提戈涅则触犯了法律的神圣性和君主的意志, 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一方的行动必然引起另一方的反对, 结果双方都遭到失败(安提戈涅自杀, 国王孤零一人) , 但又坚持了各自的合理性, 失败的是国王和安提戈涅而取得胜利的是他们所代表的普遍的伦理力量, 这些普遍的伦理力量在新的高度上取得了和谐。
《安提戈涅》是黑格尔最爱引述的悲剧实例, 但是, 如果我仔细分析这出悲剧就会发现黑格尔对冲突的悲剧性的论述并没有揭示这出悲剧的真正悲剧性实质。
在黑格尔看来, 冲突的悲剧性在于:“这种冲突中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 而同时每一方拿来作为自己所坚持的那种目的和性格的真正内容却只能是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
”然而, 国王和安提戈涅的真正悲剧性在于: 国王的行动有其辩护的理由, 他自认为是合理的, 但与他对抗的是安提戈涅背后所代
表的、有实体力量的、绝对正确的伦理力量: 家庭伦理道德, 因而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同样, 安提戈涅所面对的并不是国王(国王本身是无所谓的) 而是国王所代表的法律的权威、国家的荣誉这种具有绝对意义的伦理力量。
他们都是以伦理力量的具体形式去反对另一种伦理力量, 或者以个体去反对整体。
个体并不是自足的, 是作为整体的特定形式而存在的, 它必然为整体的进步铺平道路。
因而, 它的毁灭就有了必然性, 这样, 行为的合理性与失败的必然性便形成了悲剧性的实质。
可见, 正如黑格尔的唯心论窒息了他的辩证法一样, 他同样为了在悲剧中演习辩证法而没有揭示悲剧的实质。
3、比较优美与崇高的不同特征。
五、论述
1、柏拉图说,悲剧和喜剧都是模仿人性的低劣部分,悲剧会使人养成“痛苦癖”,喜剧会使人染上“小丑习气”。
你赞成柏拉图的观点吗?为什么?请各举一例说明你的观点。
2、举例说明审美联想的内涵和类型。
3、举例论述悲剧的审美意义。
提示:悲剧的实质主要讲清什么是悲剧,审美意义主要讲悲剧对人的教育意义和美感意义,具体请看讲稿。
名词解释:1、美学;2、美感;3、优美;4、崇高;5、悲剧;6、喜剧;7、移情说;8、距离说;9、审美联想;10、审美想象。
在复习思考题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学会比较,比如,优美和崇高的比较;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比较等。
二、要注意理解审美中一些因素的关系,比如:审美中情和理的关系;悲剧美感中悲和喜的关系,也就是痛苦和愉快的关系等。
三、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凡是论述题都要会举例说明,或者注意对一些审美现象要会进行理论分析。
美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16分):
1、1750 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敦出版了《美学》一书,这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2、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的定义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车
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
3、“里仁为美”是孔子提出的美的观念;“充实之谓美”是孟子提出的美的观念。
4、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派观点,分别是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客观论社会论统一论。
5、一般说,审美心理的构成元素主要是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
二、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美学
2、崇高
3、喜剧
4、美感
5、移情说
6、通感
1、美学:指专门研究客观存在的美和人对客观美的反映和创造的学科。
它以审美关系为研究中心,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崇高:是一种与优美相对立的、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美。
其感性特征是大、粗、刚、直、涩、动,其美感特征是:审美心态是动荡不安,心境复杂,情感波澜大起大落;想象和理解活动活跃;心理过程由推拒到吸引,从痛苦到愉快。
3、喜剧:是一种以丑为嘲弄、鞭挞、清算对象,以可笑性为基本特征的艺术形式。
是一种撕破丑的假面具的审美形式。
4、美感:是一种对美的审美活动过程及由此引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状态。
它根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5、移情说:是一种解释美感本质的理论。
代表人物是立普斯。
它的主要内容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我的情感移注到非自我的对象中去,使对象具有人的情感,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在欣赏对象过程中获得无限自由,从而产生愉快。
这种理论,它把美感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调节的作用,抹杀了美感的客观基础,因而是唯心主义的。
6、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指审美活动中一个美的事物引
起某一种感官的反应的同时也引起另外感官的反应的心理现象,也叫感觉的挪移。
其心理机制是联想。
三、判断(先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再说明为什么。
每题6分,共18分):
1、生活中的悲剧不能直接作为审美对象。
答:正确。
因为生活中的悲剧跟人建立的关系是伦理关系,不是审美关系,所以它不能作为审美对象。
2、美感与理智不能共存。
答:错误。
美感过程虽然以情感活动为主,但理解如盐之于水,悄悄起作用,理解越深,美感越强烈,大量审美事实足以证明。
3、审美活动中,换一种情感便换一种意象。
因此,美是飘拂不定的,随人心变化而变化的。
答:错误。
因为美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虽然审美活动中意象可以随着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但是意象不是客观的美的对象。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简述美感与生理快感的区别。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2、比较雕塑与绘画的不同审美特征。
提示:答案请看讲稿。
五、论述与分析(第1题必答,第2、3题任答一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论述悲剧的实质和审美意义。
提示:悲剧的实质主要讲清什么是悲剧,审美意义主要讲悲剧对人的教育意义和美感意义,具体请看讲稿。
2、一名美国军官在观看《奥赛罗》的演出中,当剧中人牙古(挑拨离间者)出场时,他开枪打死了牙古;接着又开枪自杀。
人们为死者写了两块碑文,对扮演牙古的演员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演员”。
对该军官写的碑文是:“最优秀的观众”。
请运用学过的美学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后一快碑文的看法。
提示:我们不赞成后一块碑文的观点。
解释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角度去展开:一、审美距离说;二、审美中情和理的关系。
这位军官
没有跟现实功利保持审美距离;没有以理节情。
分析时要把上面两个理论的具体内容阐述清楚
3、阅读朱淑真词《生查子》并回答问题: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请回答:(1)审美联想有几种类型?如何理解其内涵?
(2)这首词中运用了什么联想?为什么?
提示:关于第一题,请看讲稿。
第二题提示:该词中至少有两种联想:一、时空接近联想;二、对比联想。
今年元夜时和去年元夜时是时间接近,花市是空间接近,两者合起来就是时空接近引起的联想。
今年元夜时与去年元夜时的情景完全相反,去年是人约黄昏后,今年是不见去年人,惟有泪湿春衫袖,这种由相反情景引起的联想,就是对比联想。
0000000000000
重要名词
距离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提出来的。
他认为美感是由于主体与对象在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产生的,即主体与现实功利目的保持距离,客体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完全割断,是美感发生的根源。
这个观点,就叫做“距离说”。
距离说是从心理上解释美感产生的原因,即主体与客体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时,客体对于主体才是美的。
美学:美学,或称感觉学[1],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
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
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在审美活动中,由一事物的刺激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想象。
也即表象的转移。
造成联想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说,是现实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联系的关系;从主体方面说,是神经中枢的暂时联系。
审美想象:审美中,对已感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即对表象的重新组合,就是审美想象。
丑:丑首先是一个人类学范畴,其次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再次才是美学范畴、审美形态。
丑首先源于人们对丑的感受的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了对丑的认知,丑的事物也就成为人们审视的对象,丑感也就形成了,经过逻辑总结成为丑的审美形态。
丑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极度恐惧感相关。
凶残的自然和作为对立力量的社会在早期人类的意识中,都是不和谐的、陌生的、给人以恶性的刺激。
在原始巫术和神话世界中,这些异己的力量被描述成十分反常的形象,从而形成了人们恐惧的审美意象形态。
这些意象形态进入到人们的潜意识中,成为人们的深层欲望,在审美活动中,则表现为对丑的事物的不和谐的意义。
作为审美形态,丑揭示的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了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一个命题,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说,凡是能够“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的线、色关系的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的性质。
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形式能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注意他说的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审美情感是超功利的、独立自足的;二是指以独特方式来感动我们的各种排列、组合的形式。
审美知觉:审美知觉是属于人才有的一种知觉,是对事物的表现性的知觉。
事物往往有两种属性,一种属性叫做物理性。
比如说一种物体,它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占有一定的位置,它的坚硬度如何,它
的形状如何,都是物理性,是可以测量出来的。
任何一种物品都有物理性,它首先是一种物理。
比如说这个塑料袋,它是白的,软的,由塑料制成的,这就是它的物理性。
但是事物还有另外一面,也就是它的表现性。
事物的表现性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事物表现人情感的属性。
普通知觉是观察,所看到的是事物的物理空间本身,审美知觉是领悟,所领悟的是事物的活力。
崇高:崇高是相对于优美而言的审美形态,自然事物、社会生活、艺术作品都有崇高美。
相应地,崇高体现为: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和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喜剧美: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不仅包括了喜剧艺术,同时还包括了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现象。
在人的情感上,喜剧以“笑”为载体,还包括滑稽、讽刺、幽默等次等形态,它常常用于评价某一重大的社会历史现象,黑格尔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因此表现了理性内容的虚无。
喜剧感的笑由于包含着深刻的理性批判的内容和犀利的讽刺,因此是一种严肃的笑,所以高尚的喜剧往往是接近悲剧的。
移情说:认为美感是由于人把自己的生命、感情移入到知觉对象中去而发生的。
移情中使无生命、无感情的事物有了人的生命、感情,而有限的“自我”进入无限的“非自我”,自我自由伸张,物我同一,从而感到愉快。
审美情感:一般所说的情感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由于美感的产生就意味着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肯定,美感活动主要是情感活动,所以也把美感称为审美情
感。
这里所说的审美情感指的是参与审美活动的情感。
审美理解:理解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审美理解指参与审美活动的理性认识。
审美实践意象:这个概念的提出首先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
马克思说,人在进入实际的实践活动之前,“就事先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图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提出来”,即使是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运用蜂蜡建筑之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里所说的“内心图象”、“表象”都是观念的,但又具有形象性,反映着未来产品的形象,所以我们称为意象。
这个意象是指向未来的实践目标的,已涉及意志,将参与实践,所以我们称为实践意象。
对于美的创造来说,就是审美实践意象。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形式的知识去把握客观世界的心理活动方式。
它是意象的再生和组合,也可称为意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概念的产生和论争。
模拟试题一
一、多项选择题(5×2=10分)
1.大体说来,审美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AD
A.自然美审美教育
B.社会美审美教育
C.大众审美教育
D.艺术美审美教育
2.下面哪些美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的?AC
A.“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B.“乐合同,礼别异。
”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D.“寓教于乐。
”
3.对审美教育的性质,下述哪几种理解是正确的?BCD
A.审美教育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人懂得一些审美知识。
B.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的价值全面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C.审美教育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启发人审美地面对现实与人生。
D.审美教育是一种赋有人文精神的教育。
4.对审美教育的特点,下述哪几种理解是正确的?ABD
A.审美教育是自觉的
B.审美教育是感性的
C.审美教育是智性的
D. 审美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5.对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下述哪几种理解是正确的?BD
A.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各有其价值诉求,因而四者间没有什么关系
B.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各有其价值诉求,四者的相融互摄可促进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
C.美育比德育、智育、体育都重要,因而一个人只要具有了关于美的知识,就能在现实世界中获得彻底的自由
D.德育离开诉诸人的性情的美育就很容易成为一种他律的说教
二、名词解释(5×2=10分)
1. 崇高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
崇高的对象都是以严峻冲突为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时间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客体。
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之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2.优美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
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
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
本题的成绩统计不纳入总分!请自行对照参考答案:亦可称悲剧、悲剧性。
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