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发布时间:2021-11-29T05:16:34.13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唐利磊
[导读]
唐利磊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的高发病、常见病,受外界环境、感染、吸烟等不同因素的共同影响,若稳定期患者未及时接受个体化的护理干预,随着疾病长期进展进入终末期,可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心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本文围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发展新的护理路径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护理;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及人体呼吸系统的临床疾病,临床特征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好发于高龄人群,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等特征。
处于疾病稳定期患者可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降低、肺功能减弱等表现,且其生活作息不当、心理状态不良、康复训练配合度不足等也会对疾病恢复及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
合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持续恶化风险是疾病干预的首要目标。
而临床常规护理多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随着医疗改革逐步深化,“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疗模式获得有效推广,传统治疗型护理干预模式可能会进一步调整或取代,针对性的肺康复护理通过构建健康信念,强化运动训练及心理干预等手段,以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形成正向的疾病认知,提高其康复护理的自觉性,有益于增强肺康复护理效果,减轻临床症状[2]。
1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
信念管理模式基于社会心理学层面,对相关健康行为予以干预与调节,关注心理维度对行为意识方面所形成的影响。
王婷,夏菊芳[3]等从三个方向应用健康信念模式:一是增强对疾病易感性及严重性的感知。
采用问卷调查等途径掌握患者病情及基本信息,评价其健康信念水平,把握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详细阐释慢阻肺的发病因素,稳定期的临床表现等,并组织集体讲座、播放健康教育音视频资料等方式介绍国内外慢阻肺的流行病学情况,促进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其次,使患者意识到慢阻肺是常见疾病,积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预防患者心理压力加重;同时还应引导患者了解慢阻肺存在较高致死率,且病程漫长,须长期配合干预,帮助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是让患者了解健康行为的重要作用。
通过予以持续性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认识到不合理的行为习惯对疾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4]。
同时护理人员可针对健康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进行针对性讲解,促进患者循序渐进地形成健康行为;三是引导患者了解在健康行为保持期间可能产生的障碍。
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困扰和障碍,并综合评估患者自身状态,提供及增强人性化的社会及家庭支持,促使患者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针对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及接受能力不足的患者,在予以集体健康教育活动基础上,还可结合患者个体的实际状况,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发放直观趣味、图文并茂的健康手册,以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学习和了解的需求[5]。
另外还可邀请成功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护理病友之间分享和交流,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维持良好健康行为的必要性。
2 增强康复训练
COPD全球倡议提出呼吸康复是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其中运动疗法是核心内容,强调有机融合不同运动形式相结合。
董宪珍,刘胜兰等[6]纳入了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观察,指导其开展有效咳嗽、排痰练习,并搭配体位变化、胸部叩拍等,确保吸道畅通。
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引导患者参加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与控制性深慢呼吸锻炼,每次10-20 分钟,每日2-3次,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训练频次,以增强通气量,实现活动耐力及呼吸功能改善的目标;应用人工阻力呼吸法,通过吹气球方式,指导患者先深呼吸,并一口气将气球吹至底,每次3-5分钟,每日3-5次,锻炼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患者呼吸肌的耐力与力量;此外,引导患者进行传统的“六字诀呼吸操”,借助动作导引进行“嘘、呼、呵、吹、咽、嘻”这几个字的吐纳练习,促进气息调节,保持全身气机平衡,每次30分钟,每日1次;在有氧行走锻炼方面,指导患者行走过程中前后摆动,增加双臂摆动幅度,摆动至和身躯呈45度角为佳,提高胸廓与肩部的活动幅度,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初始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逐步增加至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7]。
对于体质较差的患者则可通过运动-休息-运动的间歇形式开展多频率、低强度的运动,以降低不适感,增强训练配合度。
在训练期间,引导家属积极予以患者鼓励,并在旁陪伴,防止发生意外。
同时叮嘱患者切勿在寒冷或大风天气进行室外活动,避免受凉,在训练期间若发生气促、心慌等症状,则立即停止训练,提供吸氧干预,并适当调节训练方案[8]。
3 优化营养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不仅肺功能逐步下降,同时其身体各项功能也有所影响,其营养不良症状较为多发,且呼吸强度及耐力减弱,加剧呼吸肌疲劳程度,继而影响疾病转归。
有文献报道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群体存在显著的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需及时予以合理的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多通过调节饮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建议患者注意日常的低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适当摄入磷、钾、锌、镁等微量元素,以达到呼吸肌功能的改善作用,有利于调节稳定期患者的通气功能,减缓呼
吸困难症状等[10]。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氧疗、规劝戒烟、药物管理等常规干预,综合管理组则在此前提上加行营养补充,结果发现综合管理组患者干预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增长,6 min步行距离提高,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下降,反映了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呼吸功能,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
但目前针对营养干预的文献报道较少,营养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呼吸功能、肺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尚不明确,还待深入研究证实,以更好地指导今后营养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中的有效应用[11]。
4 提高延续性管理
延续性干预是通过高效科学的设计方案,保障患者在不同场所享受持续性的专业照护,并从院内逐步延续至院外,其内容广泛,涵盖了出院计划、转院、病情随访、社区服务等,并可借助信息化技术等多元化路径提供具有持续性、合理性的护理指导,同时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深度及传播量,以实现行为干预的目标。
延续性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恢复阶段获得针对性的护理服务,防止再次住院,同时能够强化患者对疾病的防范意识[12]。
有相关研究显示, 通过将住院期间的有效护理服务拓展至院外,能够改善患者不良习惯及行为,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护理人员可在电话随访的前提上,借助微信渠道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远程在线解答,或是定期推送关于疾病的微信公众号信息,促使患者认识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不断延伸及扩充管理范围和内容[13]。
此外有文献报道表示,通过创新社区站点、社区中心及家庭“链式”等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大范围健康教育、小范围指导、电话督导与个体化上门服务有效结合的方式,可监管及指导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康复时可获得确切疗效[14]。
另一方面,基于网络及智能设备发展,研制了一种视频游戏与虚拟现实的创新科技,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创设有关的模拟环境,并支持用户交互沉浸,同时和环境下的物体完成互动,促进其参与至良好的治疗任务中,这也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辅助手段[15-16]。
5 结论
综上所述,常规肺康复护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易忽略患者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因此常无法取得预期护理效果,因此及时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实施合理、高效的干预手段极为重要。
临床在最大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同时,还应注重健康教育、营养支持、运动训练等方面的护理细节优化,强化肺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生燕,汤晓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院外延伸护理小组的建立及肺康复训练[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5):1118-1123.
[2] 朱俞彤,刘祚燕. 物联网云平台的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184-188.
[3] 王婷,夏菊芳,黄燕洁. 健康信念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0):2678-2681.
[4] 廖佳星,龚放华,熊子欣,等.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疲劳程度及心肺功能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7):24-28.
[5] 滕欣然. 知信行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7):1072-1075.
[6] 董宪珍,刘胜兰,崔艳玲. 协同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56-158.
[7] 张杰,吴永春. 持续功法锻炼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4):488-492.
[8] 马金鹏,保成英,马秀英. 简易肺康复方案对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理状态、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2020,41(4):439-442.
[9] 刘峥孜. 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在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5):157-159.
[10] 钱娟芳,徐玲勤,姚敏华,等. 延伸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8,17(8):77-78.
[11] 程云霞,马芸. 呼吸康复训练辅以情绪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20,40(8):1247-1250.
[12] 潘建芬,华卓君,陆秀娟,等. 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7,31(5):577-579.
[13] 钟晓夏.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20,17(11):1684-1687.
[14] 彭爱君,朱迎钢,许银苹,等. 无创通气联合肺康复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中的应用[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4):473-475,489.
[15] 张静静,何良爱. 智能抗阻吸气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0):31-34.
[16] 刘啟,孙家蓉,万婷,等.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效果[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5):1043-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