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高考题型天天练: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1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非选择题37分标准练(一)
时间:25分钟满分:37分
1.(25分)(2018·焦作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表示,“在1937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8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

当时中国人最乐观的估计是,我们能够抵挡住日本的攻击,并且把他们赶走。

……当时的人们想的是,日本屡次侵略中国,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虽然国家很大,但是始终是一个小角色。

没想到8年之后,中国不仅赢了,还成了政治上的大国,任谁也不敢想。


——据《二战时中国战场作用有多大》整理材料二:罗斯福在多种场合表示:“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

”他表示,他不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目前还很弱,但他想到更远的将来,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把它当作朋友,总比当作一个潜在的麻烦来源要好一些。

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据《二战时中国获得联合国席位
鲜为人知的博弈》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

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12分)
答案:(1)变化: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

原因:中国坚持抗战,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潮流;中国战场牵制日军主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2)原因: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

认识: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努力维护世界稳定,推动世界和平。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原因,以及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在1937年的时候,中国人不敢想象8年后中国居然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五强之一”“在国际组织里中国也没有话语权”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从没有话语权到转变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由任人宰制的弱国转变为具有世界大国地位的国家。

这种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坚持抗战、中国战场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等方面来回答。

(2)罗斯福支持中国进入“世界警察”集团的原因,根据材料中
的“在将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全世界起到维护和平与繁荣的适当作用”“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可以分析得出中国是美国牵制日本的盟友、中国具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中国在亚洲政治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是美国战后与苏联争夺的主要对象等。

从中得到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中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和平等方面来回答。

2.(12分)(2018·株洲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

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12分)
答案:示例一:
论题:婚姻目的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

论述:中国较早进入农耕社会,宗法关系相对完整,突出了权力中心意识;宗法分封制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观念,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重视传宗接代;儒家不断强化伦理纲常的影响。

西方自古工商业发达,宗法关系相对淡薄;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法治和人文主义精神培育了个人独立的传统观念;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突出了个人的价值意识。

总之,中西方不同的婚姻目的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

示例二:
论题:择偶标准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念。

论述:中国古代经历了长期的农耕社会和贵族制,等级森严,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光宗耀祖的思想观念;儒家重视家庭道德伦理的熏陶。

西方自古重视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断强化个人的自主独立意识。

总之,择偶标准的不同是中西方不同家庭观念的反映。

示例三:
论题:夫妻关系折射出中西方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

论述:中国农耕经济长期发达,男子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简单的家庭分工;儒家学说的伦理纲常不断强化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

西方工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
的发展,突出了个人的价值;民主政治、法治和人文主义传统培育了男女平等的社会意识。

总之,夫妻关系中男女不同的地位是中西方不同经济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以上示例任答其一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可同等得分)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中外婚姻关系中婚姻目的、择偶标准和夫妻关系的不同。

从材料中的“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和“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

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来看,中外婚姻关系中婚姻目的不一样,中国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重视传宗接代,而西方突出个人的价值意识。

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决定的,据此确定“婚姻目的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经济文化传统”的论题。

材料中的“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和“两个人的互相契合。

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说明在择偶标准方面,中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而西方重视个人的独立和个体价值。

由此可以看出,择偶标准的不同是中西方不同家庭观念的反映,据此确定“择偶标准的不同折射出中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念”的论题。

以此类推,还可以确定“夫妻关系折射出中西方男女不同的社会地位”的论题。

本题的解答首先应当根据对材料信息的分析确定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来论证阐述,论述过程要做到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