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 西师
大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含义,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计数器、算式卡片。

2. 学具:计数器、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10以内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索新知
(1)出示算式卡片,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发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规律。

(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口算并回答。

4. 实践应用
(1)学生分组,用计数器进行加减法计算比赛。

(2)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
5.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家长出题,学生进行计算。

七、板书设计
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尝试、交流,使学生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实践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索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以下将详细补充和说明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

一、观察算式特点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出示算式卡片,如“7 4”、“12 - 5”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

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通过观察,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算式的结果都没有进位或退位的情况发生。

二、尝试计算
在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计算这些算式。

学生可以使用计数器或者心算的方式来完成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了解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三、交流计算方法
计算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他们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并请他们解释自己的计算思路。

其他学生可以边听边思考,看是否能够从同伴的方法中获得启发。

四、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这里可以分两个部分进行:
1. 不进位加法:当两个数相加,个位数相加的结果不超过9时,不需要进位。

例如,7 4 = 11,个位数的计算结果是1 4 = 5,没有超过9,所以不需要进位。

2. 不退位减法:当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个位数的减法结果不是负数时,不需要退位。

例如,12 - 5 = 7,个位数的计算结果是2 - 5,由于2小于5,所以需要从十位借位,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不考虑退位的情况。

五、注意事项
在探索新知的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时,要确保学生能够明确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含义。

2. 在学生尝试计算时,鼓励他们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心算、计数器等,但要确保计算的正确性。

3. 在交流计算方法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倾听他人的意见。

4. 在总结计算方法时,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则。

六、教学延伸
为了加深学生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活动,如“算式接龙”、“快算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计算,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探索新知”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策略
在“探索新知”环节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1. 直观教学:利用计数器、算珠等教具,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理解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概念。

例如,当学生计算“7 4”时,他们可以在计数器上先放7个珠子,再放4个珠子,然后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珠子,从而得出答案11。

2.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计算方法。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算式开始,如“2 3”,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更复杂的算式,如“17 - 8”。

4. 错误分析: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立即指出错误,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思考如何改正。

5. 故事情境:创设有趣的情境,将计算问题融入故事中。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小动物去果园摘水果的故事,通过摘水果的数量来引入加法和减法的问题。

八、评估与反馈
在“探索新知”环节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

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口头提问: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口头回答某个算式的计算过程。

2. 书面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书面练习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来评估他们的掌握程度。

3. 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作业,相互评价对方是否正确地完成了计算。

4.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

在提供反馈时,教师应注重正面鼓励,同时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应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九、家庭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应与课堂所学内容紧密相关,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类型的家庭作业:
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的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2. 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创造性任务: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算式,然后计算结果,并解释计算过程。

4. 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或者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数学游戏。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探索新知”环节中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家庭作业的设计则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数学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