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
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
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
课的效果。
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巧设悬念,课前激趣。
在导入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
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问,小兴安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引语:“同学们,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有香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许多人参和珍贵的药材,美丽的小鹿……要想领略小兴安岭的秀丽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小兴安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了学习活动。
2、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如教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先让学生边听古筝乐曲,边观赏西湖的美丽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奋愉快的学习情绪,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享受作者所描写的自然界的美。
这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好古诗打下基础。
3、猜谜语,激起兴趣。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则小小的谜语,往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如教学《蜜蜂》这一课时,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
“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晃膀子,水上划船子。
”生动形象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就猜出谜底。
这时我趁机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蜜蜂有什么本领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打开
《蜜蜂》这一课。
于是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书本上来了。
上面只是举了一些导入激趣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创设情境导入、设制悬念导入等等,举不胜举。
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行。
三、做游戏,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持久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容易疲劳,而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巩固和熟练。
因此,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语文知识的故事性和游戏性情境,使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用“一字开花”、“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扩词比赛、从而丰富学生词汇,巩固字词。
“一字开花”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先画一朵花,再在花心里写上某一个生字,而后让小朋友口头扩词或板演。
如果这个字的朋友多,就在花瓣外再画上一层花瓣,花儿越开越大,学生就越有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
如我教“花”这一字时,用“花”字就扩词二十多个,为了进一步巩固词语,“一字开花”后就进行“开火车”游戏。
这样学生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帮助很大,教师就能达到较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
语文知识的故事性,我在看图说话教学中常以故事进行教学,如教第二册基础训练与看图说话教学中《迷路和小白兔》,我先让学生看三幅图,看后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一幅图画的是:早晨,小白兔走出家门,擒着篮子去森林采蘑菇,找不到家了,第三幅图画的是:乌鸦与小白兔说话,乌鸦给小白兔指路。
为了使学生能围绕故事中心有目的进行说话训练,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内容起个名字,有的学生起出了如《勤劳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小白兔》、《找不到家的小白兔》等题目,最后我板书《迷路的小白兔》,当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后,我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音乐声中进行完整的表演。
有的学生扮演小白兔,有的扮演乌鸦,学生
们声情并茂,兴趣盎然,这样教可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知趣结合,掌握了辩别方向的知识,学生愉快地受到了观察、思维和语言训练。
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情景,增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
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心理状况。
采用情感教学是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的有效保证。
创设情景,采用情感教学。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中的情节通过语文、图片、实物演示,动作演示等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觉地产生和课文有关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让学生表演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求知欲。
可谓教中有学,学中有乐。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
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这些问题能否有效地启发思考,揭示矛盾。
一般来说,说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
1、提问必须紧扣教学目的,体现重点难点;
2、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心求知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用巧妙的提示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3、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要提。
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设计问题,力求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维,从而达到“有效”、“有用”的目的,而不是做那种
简单的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制造幽默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
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
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聊天,有时还说一些调侃的话,而这些话可不是胡说八道,它们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
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
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
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我在班级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
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四、积极引导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
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更多的知识
五、课已尽,趣未尽。
优秀的教师都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
他们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了名种结尾,有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和丰富课文内容;有的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生活做细致的观察;有的鼓励学生去探求科学的奥秘。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好的课外作业,不仅能促进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延续,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运用知识,熟练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也能使学生及时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起再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取得成功的保障。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
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
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
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
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
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我们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
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
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
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
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
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刘丽把手举了起来。
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
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
再看刘丽,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
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
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
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
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
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
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
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
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
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
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
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
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
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
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
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
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
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
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
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 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 、“锐利” 、“像箭一样飞过去” 、“叼起” 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这样的关键句子。
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
教师顺势提问:“ 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 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
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
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
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