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坦纪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筒坦纪实
张卫民
竹筒坦在歙县岔口镇周家村的后山上,周家村至竹筒坦的盘山公路已经开通。
我们到周家村后,为了体验步行上竹筒坦的艰辛,没有坐车。
进周家村后,从这条巷到那条巷,拐弯抹角到后山脚,有去竹筒坦的爬山路。
山很陡,山路沿山脊宛转曲折盘旋而上。
大概雨水冲刷及行人脚步与地面的长期磨擦,路面上的石头光滑洁净。
路边是茶园、桑园,修剪得犹如公园的花坛,下面裸露的黄泥土上没有杂草。
凌云龙
到竹筒坦,村民小组组长拿出《从烈士的鲜血想到红色区的建立》的历史资料给我们看,这是老红军张爵益1980年回乡时亲口讲述的。
为此,我们重温了“金竹暴动”“火烧竹筒坦”以及其他历史时期当地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
竹筒坦地处山腰,站在村中高地面向前方,重重叠
叠的山峦却能尽收眼底。
一
条幽深细长的峡谷把我的视
野引向很远很远,心胸一下
子开阔起来。
竹筒坦烈士纪
念碑离村子很近,我们来到
碑前瞻仰,附近几个村民看
到我们,聚拢过来与我们谈
心。
茶叶是竹筒坦的传统生
产项目,承包到户前,人均有
一担干茶。
家庭承包经营
后,茶叶生产是各家各户重
点发展项目,随着生产理念
的改变,生产技术的改进,家
家户户生产名优茶,竹筒坦
36户人家有13台毛峰机。
在场的张惟堂老人今年83
岁,他与老伴在儿媳的帮助
下今年采摘茶叶收入3000
元,是竹筒坦茶叶收入最少
的户。
我们询问茶叶收入高
的户,一番议论后,大家公认
是昌云家,收入超过1万元。
蚕茧是竹筒坦农户又一项收
入,有的人家要养春夏秋冬
四季。
菊花生产在竹筒坦已
有十多年历史,现在户均年
产菊花四五十公斤。
我问现在农民生活情
况,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当然
是好啦!“火烧竹筒坦”那年,
张惟堂20岁,解放前的许多
事情,他有经历,他有感受。
他回忆当年农民生活的穷
困,农民为生活而抗争的苦
难历程,凝重的表情上那饱
经风霜的眼里似乎有一条深
深的隧道。
“那时生活苦得现
在人根本无法想象,相比较
现在就是天堂了。
”张惟堂老
人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日
子多好呀!”
初夏的竹筒坦,漫山青
翠,板栗花开,核桃树上有美
丽的小鸟儿在嬉戏。
天上飘
着白云,不远的山林中还有
忽隐忽现时浓时淡的云雾变
幻升腾,在文人眼里这是人
间仙境了。
然而,生活在这
里的农民,需要在贫瘠的土
地上劳作,不可能都是诗意
的表达。
我发现,面对艰苦
的农事劳动,竹筒坦人表现
得坦然而乐观,他们气质里
潜藏着一种脚踏实地的生活
态度,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一座普通二层楼房的
墙壁上,我发现一组很有些
年头的以“农忙托儿所”为主
题的宣传画。
画面构图简
洁,人物形象生动,房前房后
各三幅都配有文字说明,宣
传画反映妇女走出家庭、投
身社会主义建设而创办“农
忙托儿所”的情况。
我当即
将画中文字抄录下来:
房前左边:农村里因房子困难,孩子分散在保育员家里教养,由托儿所统一领导,教歌及做游戏的时候就集中起来。
房前中间:其余的母亲看到这个办法好,也愿意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去,托儿所就渐渐地扩大了。
房前右边:现在妇女们都能参加生产。
麦收时,有的妇女们割完了组里的麦子,还到别组去割了。
屋后左边:大家选举施
秀英担任所长,应仁珍担任
副所长,负责管理全所的事
情。
屋后中间:有的老奶奶
思想不通,跟王翠娥说:“我
这么大年纪了,如果孩子看
不好,反落得一顿埋怨,那才
不值得哩!”
屋后右边:母亲们孩子
问题解决了,生产非常积极,
家庭也和睦了。
竹筒坦房屋布局横向平
缓,纵向台阶上升,一层高一
层。
从这座楼房左侧路道上
台阶,上面一座房屋的窗檐
下也有一幅有关“农忙托儿
所”的画,画中文字如下:赵
维山互助组里的农忙托儿所
组织起来了。
母亲们早饭后
带着中午吃的东西,把孩子
送到老奶奶家里,晚饭的时
候再带回去。
从“农忙托儿所”宣传画看,“农忙托儿所”不是把孩子集中起来,而是动员老奶奶当保育员,“孩子分散在保育员家里教养,母亲们早饭后带着中午吃的东西,把孩子送到老奶奶家里,晚饭的时候再带回去”,托儿所所长“负责管理全所的事情”,分散在老奶奶家里的孩子,“教歌及做游戏的时候就集中起来”,宣传画反映了一个问题:有的老奶奶思想有顾虑,怕“孩子看不好,反落得一顿埋怨”,因此很犹豫当不当保育员。
回来向一些老干部请教农忙托儿所的历史,对农忙托儿所有了更多了解。
解放后,妇女们纷纷响应党的号召,她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当时,许多母亲因做家务、带小孩等不能很好地参加生产、工作和学习。
各地针对劳动妇女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并用实际事例引导她们解决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学习与做家务、带小孩的矛盾。
组织建立“农忙托儿所”就是为了妇女能够更多地参加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
1952年9月,歙县县委《关于妇女工作几个问题的指示》就提出,要发动妇女参加互助合作,实行同工同酬;各地要组织“农忙托儿所”,做好妇
女在生产中的保健工作——看
来,县委的指示落实得挺坚决,
偏僻的山村都记录下当年的历
史。
到竹筒坦是2011年的事
了。
今年,我又一次到竹筒坦。
这次是从周家村开车上去。
虽
然路道窄、弯道多、坡度大,但水
泥路面很平整,一段窄路后辟有
宽道,方便两车交会。
村口有新
建的停车场、旅游公厕。
烈士纪
念碑旁边有一片相对宽阔的旱
地,一位中年人正在地里锄草,
地里种着小香榧树。
他在休宁
上班,偶尔回家管理自己承包的
土地,对村里情况熟识。
现在,
村里人都以外出打工为主,年轻
人在歙县、屯溪等地买房,有的
人家搬迁到山下居住,平时村里
常住人口不过20来人。
张惟堂老人已经去世,住在
村里的人大多是解放后出生的
或者解放初还是个小顽童。
但
是,那座有一组“农忙托儿所”宣
传画的房子,村里人都知道是烈
士张齿一家的,1950年建造。
1947年12月国民党地方武装
300余人围剿竹筒坦时,张齿一
执行放哨任务不幸中弹身亡。
张齿一是张爵益的弟弟。
解放70年来,我们国家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
生活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骄
傲和自豪的成就,我们生活在这
个美好的时代,是多么幸运啊。
我们没有经历战争的残酷,没有
经历太多的磨难,但是,对于过
去的艰难曲折,对于前辈的忘我
献身,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不懂得去缅怀和感恩,我们将
失去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