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8章-锤上模锻工艺与模具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教师:刘维
锤上模锻工艺
根据所用锻压设备及其锻造变形方式,
通常将模锻分为锤上模锻、压力机模锻
及平锻机模锻等。
模锻锤包括蒸汽空气模锻锤、无砧座锤
、高速锤和液压模锻锤。
蒸汽空气模锻
锤应用最普遍,一般简称为模锻锤。
锤上模锻工艺
在压力作用下,毛坯在锻模型腔中被迫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比自由锻更高质量的锻件。
它是大批量锻件生产的主要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金属在型腔中的变形时在锤头的多次打击下逐步完成的,锤头的冲击力
使金属变形,可利用金属的流动惯性,迫使金属充填型腔。
②在锤上可实现多工步成形,锤头打击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③模锻锤的导向精度不高,锤头行程不固定,模锻件的尺寸精度不高。
④无顶出装置,锻件出模困难,模锻斜度可适当大些。
⑤生产操作方便,劳动强度比自由锻小。
模锻件的分类
●按照锻件分模线和主轴线(通过锻件各截面重
心的连线在平面图上的投影)的形状以及锻件在平面图上轮廓尺寸比例,将模锻件分为:
短轴类锻件
长轴类锻件
复杂类锻件
模锻件的分类
短轴类锻件:锻件在平面图上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尺寸相等或相接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或方形。
主要变形工步的锤击方向与主轴线平行,模锻时金属沿高度、宽度、长度方向同时流动,属于体积变形。
如齿轮、法兰盘、十字头等锻件。
模锻件的分类
长轴类锻件:轴线的长度大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尺寸,锤击方向与轴线垂直,金属沿主轴线流动小,主要沿高度和宽度方向流动。
如连杆和直轴等。
模锻件的分类
复杂类锻件:具有短轴类和长轴类两类锻件特征的组合。
模锻件的工艺性
便于锻后拔模:如图所示零件,上、下端面及柱面上均带有侧凹,不论将分型面设于什么位置,都不能保证锻后拔模,因此,必须增设锻造余块(敷料)改变锻件外形轮廓。
模锻件的工艺性
力求形状简单、对称,避免截面差别过大的凸起、凹入或壁厚过薄:图a)所示零件最小和最大截面之比小于0.5,而且凸缘直径与壁厚相差过大,模锻时,凸缘端部不易充满,容易粘模。
而且凸缘厚度过薄,锻模散热性差。
图b)零件的内凹深度与宽度之比过大,上模极易折断和变形。
模锻件的工艺性
力求形状简单、对称,避免截面差别过大的凸起、凹入或壁厚过薄:如图所示零件锻造时薄壁处锻模受力严重,容易损坏。
此外,锻件平面面积过大,锻造过程中坯料易冷却,很难保证成形质量。
●模锻件的工艺性
零件上直径小于20mm的孔或孔深大于直径2倍时,不宜锻出,可考虑锻出凹穴,然后切削加工。
零件的非配合表面可设计成非加工面,保留锻件黑皮表面。
零件上与锻打方向平行的非加工表面应设拔模斜度,以便锻后拔模。
为防止产生折
叠和应力集中,非加工表面间的交接处用圆角过渡。
对不宜模锻成形的大型复杂零件,可考虑设计成锻-焊组合件,或分为几部分锻出后,采用机械连接方法组成构件。
开式模锻
按照锻模形式及锻后是否产生横向飞边,可分为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两种。
开式模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模锻方法。
开式模锻成形过程
a)第一阶段——镦粗变形过程:毛坯
在锤击作用下,发生镦粗变形(或局部
压入变形),高度减小,径向尺寸逐渐
增大,在金属和模壁接触之前,镦粗所
需的变形力不大。
开式模锻成形过程
b)第二阶段——飞边形成过程:金属
流动开始受到模壁的阻碍,金属流向高
度方向的同时,开始流入飞边槽,出现
少许飞边,所需变形力显著增大。
开式模锻成形过程
c)第三阶段——型腔充满过程:由于
飞边阻碍作用,在金属内部形成更为强
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金属向飞边流动
的同时,逐渐充满型腔各处,飞边厚度
减小,宽度增大,温度下降,变形抗力
明显上升,造成径向阻力增大,使整个
型腔得以充满。
开式模锻成形过程
d)第四阶段——打靠或锻足阶段:飞
边温度低,阻力大,为把多余金属排入
飞边槽,使上下模打靠,所需打击力最
大,压下量应小于2mm,所消耗的打
击能量为为整个锻件成形所需能量的
30%~50%。
开式模锻的应力应变分析
第一阶段:局部加载,整体受力,整体
变形。
假设模孔无斜度,变形金属分为
A、B两区。
A区受力类似于环形件墩粗
,A内和A外之间存在一个流动分界面。
B
区金属的变形类似于圆形砧内拔长。
开式模锻的应力应变分析
第二、三阶段:金属一方面充填型腔,
一方面飞边桥部流出形成飞边。
由于模
壁阻力,特别是飞边桥部的阻力,迫使
金属充满型腔。
金属向两个方向的流动
阻力大,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变形抗
力显著增大。
A区金属变形类似于一般
环形件镦粗;B区金属变形类似于圆形
砧内摔圆;C区为弹性变形区,D区金属
变形类似于外径受限制的环形件镦粗。
开式模锻的应力应变分析
第四阶段:将多余金属挤入飞边仓部。
金属变形仅发生在分模面附近区域,其
他部位处于弹性变形状态。
第四阶段中
飞边厚度进一步减薄,温度降低,多余
金属从飞边桥部流出阻力急剧增大,而
第二、三阶段是锻件成形的关键阶段,
因此,从减小锻模所需的能量来看,希
望第四阶段尽可能短些。
变形力按第三
阶段计算。
@武汉理工大学锤上模锻工艺分析
要点小结
●锤上模锻工艺的特点
●模锻件的分类与工艺性
短轴类锻件、长轴类锻件、复杂类锻件
●开式模锻的变形分析
镦粗变形、飞边形成、型腔充满、打靠
谢谢观看
主讲教师:刘维
模锻件图
●模锻件图是确定模锻工艺和设计锻模的依据,
又是指导模锻工进行生产和检验人员验收锻件的主要技术文件。
冷锻件图用于锻件的检验,
热锻件图用于锻模设计和加工。
模锻件图的内容
分模面的位置
加工余量和公差
模锻斜度
圆角半径
冲孔连皮
技术条件等
●分模面位置的选择
确定分模面位置最基本的原则是:保证锻件形状尽可能与零件形状相同,以及锻件容易从锻模模膛中取出。
确定分模面时,应以镦粗成形为主,还应考虑材料利用率。
分模面的位置与模锻方法直接有关,它决定着锻件内部金属纤维方向。
分模面位置的选择
锻件分模位置一般都选择在具有最大轮廓线的地方,还应考虑下列要求:
①要保证锻件能从型腔中取出来,锻件的侧表面上不得有内凹的形状。
②分模的位置应尽量使型腔的深度最小和宽度最大,金属容易充满型腔。
③为了容易发现模锻时的锻件错移,分模面应尽量使上、下两部分对称,
而且应尽量避免使分模面在过渡面上。
④为了使模具制造方便,尽量采用平面分模,凸出部分也尽量不要高出分
模面。
⑤金属容易充满上模型腔,锻件较复杂部分应尽量安排在上模。
●加工余量和公差的确定
加工余量:模锻件是加工机械产品零件的毛坯,必须留有足够的机械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的确定原则:在不影响产品零件加工的前提下,应尽
量选用小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的大小取决于零件的轮廓尺寸、质量大小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尺寸公差:指锻件的实际尺寸与锻件图规定的公称尺寸之间的偏差。
在模锻过程中,由于欠压、错模、锻模磨损、锻件表面氧化和锻件冷却收
缩不均等原因,使锻件尺寸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尺寸公差的大小取
决于锻件外形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级等。
●模锻斜度的选择
模锻斜度:为便于将成形后的锻件从型
腔中取出,锻模侧壁必须做成一定的斜
度。
外斜度:锻件外壁上的斜度。
内斜度:锻件内壁上的斜度,应比外斜度大一级。
匹配斜度:为了使分模线两侧的模锻斜度相互接头,而人为地增大斜度。
模锻斜度的选择
确定方法:锻件冷却时,外壁收缩离开
型腔,容易出模,而内壁收缩,包住型
腔凸出部分,出模困难,因此,内斜度
应比外斜度大一级。
但为了减少材料损
耗和机加工余量,应尽量选择小的模锻
斜度。
对于锻件本身具有的、大于常用模锻斜
度的斜度称为自然斜度。
●圆角半径的确定
圆角半径:为了便于金属在型腔内流动
,避免锻件产生折伤并保持金属流线的
连续性,提高锻模使用寿命,必须把锻
件上所有尖锐棱角做成圆弧。
锻件上向外突出的圆角半径,称为外圆角半径r;
向内凹进的圆角半径,称为内圆角半径R。
圆角半径的确定
外圆角半径r的作用:使金属易于充满,
避免锻模在热处理和模锻过程中开裂。
内圆角半径R的作用:使金属易于流动
,防止模锻件产生折叠,还防止模膛过
早磨损和被压塌。
较大的圆角半径,有利于金属充满型腔
、提高锻件质量和模具使用寿命;外圆
角半径过大,锻件在圆角处余量减小,
内圆角半径过小,增加金属的消耗。
圆角半径的确定
外圆角半径r按下式确定:
r=余量+c
式中,c为零件上相应处的圆角或倒角。
锻件内圆角半径R应比外圆角半径r大,
一般可取:R=(2~3)r。
为了便于模具制造,选用标准刀具,如
无特殊需求,锻件上同类圆角尽可能取
同一半径值。
冲孔连皮
冲孔连皮:具有通孔的零件,在模锻时不能直接锻出通孔,仅能冲出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盲孔,即孔内还留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层。
作用:
①使锻件更接近于零件形状,减少金属消耗,减少机加工;
②减轻锻模的刚性接触,起缓冲作用,避免锻模的损坏。
冲孔连皮
形式:平底连皮(a)、斜底连皮(b)、带仓连皮(cd)、压凹(e)。
冲孔连皮
平底连皮是常用的连皮形式,其厚度S可根据右图确定。
冲孔连皮
当冲孔直径较大时,若采用平底连皮,
因连皮较薄且有大量金属外流,易在靠
近连皮处产生折伤,冲头容易压塌。
斜
底连皮具有一定的斜度,金属容易流动
,冲头不易磨损,但斜底连皮的冲切困
难。
其厚度根据平底连皮厚度S计算:
S大=1.35S,S小=0.65S
d1=0.25~0.35d
模锻件图的技术条件
产品图的主要轮廓线要用点划线在模锻件图上表示,便于表示各部分的加工余量。
通常也将零件尺寸用括号标注在相应锻件尺寸之下。
模锻件图的技术条件
凡是有关锻件质量而又不能在锻件图上表示的,都应写入锻件图的技术条件中。
一般来说,技术条件包含:未注明的模锻斜度和圆角半径、锻件沿中心线的错移量、允许表面缺陷值、锻件允许翘曲范围、允许残留飞边和毛刺的大小、锻件壁厚差的规定、热处理硬度值、锻件的清理方法、印记项目和位置,以及其他特殊要求。
要点小结
分模面的位置 加工余量和公差 模锻斜度
圆角半径
冲孔连皮
技术条件等
谢谢观看
主讲教师:刘维
终锻型腔
●锻件最后成形的型腔,通过它获得带飞边的锻
件,终锻型腔是按照热锻件图设计的。
●终锻型腔设计的主要内容:
绘制热锻件图
确定飞边槽
热锻件图的制订
①热锻件图的尺寸应比冷锻件图的相应尺寸增加一个收缩率。
②当吨位不足产生模锻不足,可适当减小锻件的高度尺寸,其值可接近负
偏差;当型腔承击面不足,易产生承击面塌陷时,可适当增加热锻件的
高度尺寸,其值接近正偏差。
③型腔容易磨损处,应在锻件的负公差范围内增加一定磨损量,以提高锻
模的使用寿命。
④锤上模锻时,锻坯受到与打击力相反方向的惯性力作用而有利于填充上
模,故常把形状复杂、不易充满的型腔设置在上模侧。
飞边槽的确定
开式模锻的终锻型腔周边必须设置飞边槽,其形状及尺寸大小对锻件成形影响很大。
飞边槽具有如下作用:
①容纳多余金属;
②增加金属流入型腔的阻力,迫使金属更好地充满型腔;
③缓冲作用,减轻上下模打击,防止锻模早期破裂和压塌;
④便于切边。
飞边槽的确定
型式Ⅰ:最常用的锤锻模飞边槽结构。
飞边槽的确定
型式Ⅱ:切边时须将锻件翻转或者整个型腔都设在下模的情况时采用。
飞边槽的确定
型式Ⅲ:用于锻件尺寸大而形状较复杂,在算料时不太准确,采用这种飞边型式,飞边仓部能容纳更多的金属。
飞边槽的确定
型式Ⅳ:为了更大的增加金属外流的阻力,迫使金属更好地充满深而复杂的型腔,多用于高筋、分叉或枝芽等难以充满的局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