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的产业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C的产业概况
一、维生素C简介
维生素C又名L-抗坏血酸,化学命名为L-(+)-
苏阿糖型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分子式
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2。

通常是片状,有时是
针状的单斜晶体。

无臭,味酸,易溶于水,微溶于乙
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结构上
看,维生素C与糖类十分相似,分子中有两个不对称碳原子(C4,C5),能形成四个光学异构体。

二、维生素C的发现
VC是人类较早发现的重要药物之一。

该药的发现,同样源自于疾病的治疗需求。

西方列强航海事业发展过程中,海员、海军士兵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因缺少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导致坏血病,进而导致大量死亡。

欧美国家的相关专家为了治疗这一疾病而进行的大量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C。

瑞士化学家开发出成本有效、质量可控的维生素C制备方法,即莱氏法。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了VC更为广泛的功能,VC市场需求稳健增长,产业进入发展阶段。

三、维生素C生产工艺发展
一)莱氏法
原料为葡萄糖,经过化学氢化得得到生成物D-山梨醇,再由醋酸菌发酵生成L-山梨糖,之后进行化学氧化与酮化,通过水解反应得到2-酮基-L-古龙酸,再经过盐酸的酸化最终得到维生素C。

但莱氏法具有诸多缺点。

1942年,Kurt Heyns 对该技术作了修正和发展,使之成为随后几十年工业生产维生素C的主要方法。

罗氏公司也因此技术在维生素C的原料药市场中独占鳌头。

罗氏的莱氏生产工艺的专利到期,二战结束以后,德国的巴斯夫、日本的武田等公司陆续加入维生素C原料药的生产行列。

二)两步发酵法
1980年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尹光琳等发明“维生素C二步发酵新工艺”,。

此法先将葡萄糖还原成为山梨醇,经过第一次细菌发酵成为山梨糖,再经过第二次细菌发酵转化为KGA(2-keto-gulonicacid),最后异化成为维生素C。

东北制药总厂在1986年左右率先将两部发酵法工艺投入规模化生产(虽然产能只有几百吨,但已显示成本优势),掀开了中国VC企业参与全球角逐的序幕。

这项专利的国际使用权于1985年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瑞士罗氏公司,是当时中国对外技术转让中最大的项目。

罗氏得到了该工艺专利但并未使用,其目的是防止其它外国公司使用新法与其竞争。

这项专利在中国的国内使用权并没有卖断给罗氏公司,到了1990初期中国国内有26家药厂用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

罗氏显然低估了中国VC企业的成长潜力,包括参与全球角逐的潜力。

四、维生素C产业演进的历程
一)早期市场培育及罗氏垄断阶段
1934年,全世界VC年产量仅为50kg,尚未开始工业化生产。

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全球VC产量达到5000吨左右。

这三十多年左右的时间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及日本等主要工业国家在战争中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市场规模有限,基本上是罗氏垄断VC原料药的全球市场,美国默克公司也占少量份额。

这个阶段的VC主要用于制药。

二)三巨头垄断阶段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巴斯夫、武田制药陆续进入VC原料药领域,依然采用莱氏工艺生产
VC。

到八十年代中期,巴斯夫、武田VC产能接近万吨,分别约为罗氏产能的三分之一,能够对全球VC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三家企业逐渐形成以罗氏为主导的秘密联盟,对全球VC 供给、价格、市场份额等进行协调。

在VC联盟中,罗氏作为产业领导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VC企业参与竞争早期阶段:“六五计划”前
从1958年东北制药总厂首先投产VC,到八十年代初,产量只有数百吨。

上世纪80 年代我国首创的VC二步发酵法新工艺试产成功,但一直未能量产,“六五”末期(1985年),我国的VC年产量不足4000吨,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医疗及相关产业需求,对国际市场基本没有影响。

1985年,河南省、郑州市及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在郑州创立中原制药厂,建设5000吨的VC,但因为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原因,投产几年,一直无法正常生产,只能得到中间产品山梨醇,挣扎数年后失败。

四)中国VC企业参与竞争早期阶段:两步发酵法量产
东药是两步发酵法的研发参与单位,也是工艺量产的试验单位,所以是国内较早掌握两步发酵法技术,并将其在1986年左右量产的企业。

但当时中国经济还处在短缺时代,由于主要原料(玉米或小麦)供给方面的限制,东药VC新增产能仅在500吨左右,其中出口在每年200吨左右。

由于当时出口创汇有补贴,出口的价值大于内销。

九十年代初,华药等企业也利用两步发酵法生产VC。

国内VC产能、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

两步发酵法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开始凸显。

五)中国VC企业崛起、中外企业抗衡阶段
九十年代初,由于波黑战争的加剧使得南斯拉夫一个产能为5000吨的VC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加之全球第三大VC企业日本武田(Takeda)公司遭受强台风袭击等原因,使得国际市场VC供给减少。

同时,美欧饲料、功能性饮料产业发展,对VC需求逐渐增加。

供求失衡,使得全球VC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上升:从90年8.5美元/kg左右,到1994年提升到12.5美元/kg左右。

价格上涨,产业进入壁垒降低,刺激企业纷纷进入VC产业,1993 年我国的VC 生产能力达到1.5 万吨,产量达到1.2 万吨。

1995年,我国东北制药总厂和华北制药集团的万吨VC项目投产后,世界VC 市场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罗氏联合BASF和武田做出有针对性的反应,在极短时间内,将VC价格从每千克13美元,降到每公斤6.5美元左右。

(这是当时全球所有VC企业均亏损的价格水平),以求将东药阻止在全球VC市场之外。

1996年以后,中小VC企业逐步退出VC行业。

而东药、华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几大龙头,为了生存,只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由于固定成本比较高,而且规模经济现象显著,这几大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是依靠政府及银行的支持,产能扩大,供给进一步过剩的结果是,VC价格进一步下降。

2002年,全球VC 价格最低曾跌落到2.3美元/kg。

六)全球VC产业格局的重构
1999年5月,美国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小组控诉获胜(官司始于1996年),法院判决以罗氏为核心的VC垄断集团因价格操纵而支付罚金9.9亿美元,其中瑞士罗氏公司被罚5亿美元,德国BASF被罚2.25亿美元,其它被罚款者分别是比利时、德国、法国和日本的维生素生产企业。

罗氏公司最高级主管承认罪行并进入美国监狱服刑。

2001年11月,欧盟也对上述维生素C制造商处以高达8.55亿欧元的罚款,其中罗氏公司为4.62亿欧元,BASF为2.96亿欧元。

中国企业进入、VC价格低迷,以及美欧法院的反垄断裁决,导致全球VC产业格局重组。

2001年巴斯夫整合武田VC业务,成立武田-巴斯夫VC。

2003年7月罗氏公司以19.5亿欧元(原定为22.5亿欧元)将其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部出售给荷兰生命科学集团帝斯曼(DSM),DSM取代了罗氏全球维生素市场的领导地位。

这是DSM百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

收购使DSM营养产品部迅速扩大,其产品包括各种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同时也使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比如来自巴斯夫新技术和设备的竞争和来自中国产品的价格压力,要想维持目前的价格和利润水平越来越困难。

七)中国企业主导VC市场:价格跌宕起伏阶段
从中国VC企业崛起开始,全球VC市场就进入多事之秋:
●85年-92年,全球VC价格一直在8.5美元上下小幅波动
●2004年石药集团维生药业一条15000吨的VC生产线投产,总产能达到每年3万吨。

●2005年6月,美国两家企业以“商会组织协调价格涉嫌价格合谋”为由对中国VC四巨头
提起反垄断诉讼。

●2006年2月,美国两家企业再一次在不同法院提起诉讼。

由于中国VC占据美国85%的
市场份额,所以诉讼成败对于国内VC企业来说关系重大,也导致了国内外VC大厂轮
番停产。

、2005年9月荷兰帝斯曼集团(DSM)宣布正式关闭其在美国新泽西的Belvidere
生产能力为15000吨的VC原料药厂。

●2005年12月德国巴斯夫公司宣布设在丹麦Grenna的VC生产车间将停产,此生产车
间的年产能为4000吨。

●2007 年5 月开始剧烈冲高,从30元/千克底部涨至2008年七月份的135元/千克;
国际市场价格也超过10美元/kg,这一轮行情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2010年下半年,VC价格腰斩,跌至5美元/kg左右。

●2012年价格低至3.6美元/kg。

全球VC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

●2017年,环保风暴掀起,一票否决制造成部分VC企业停产进行环保改造,供给减少使
得VC价格在7月份倍增。

国内市场报价从200元出头,在一个月内升至700余元/kg。

出口价格也升至7美元以上。

五、维生素C市场情况
一)全球维生素C需求量
目前,维生素C全球需求量约为22万吨,中国供给占比达到了70%,是全球维生素C 生产基地,其主要消费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

二)全球VC市场的需求结构
●药品和营养补充剂(保健品)占VC消费的55%左右(其中药品约为1%)
●食品添加和饮料(特别是功能性饮料)增幅较快,目前接近40%
●饲料添加占4%
●化妆品为1%,但近年由于气候变暖,防晒霜需求增加带动VC需求增长
三)产能

四)目前产业布局
全球VC主要供应商有6家,除DSM苏格兰厂外,其余5 家分别是石家庄制药(石药集团旗下)、东北制药、华药维尔康(华北制药旗下)、及江山制药以及鲁维制药。

荷兰帝斯曼(DSM)公司在英国的工厂,主要用于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我国VC年产能约为20 万吨。

VC产能分布主要为“五大家族”,即石药4万吨,鲁维制药3万吨,东北制药(辽宁沈阳)2.5万吨,华北制药(河北)2.5万吨,江山制药2万吨。

其他企业,如天力,拓洋等多家企业,产能约为5万吨。

五)维生素C价格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