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历史部编版 下册教案《 民族大团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民族大团结》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民族关系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发展史,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有了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

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能力,并激励学生及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地图、文字资料,掌握阅读材料的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通过设计活动“你认为怎样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你能为民族团结做什么?”将本课的学习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国家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重回历史现场层层深入分析,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通过
感悟和体验从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解决策略:通过对五组材料的直观感受和分析,引导学生重回历史现场,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得出应该平等对待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而得出:唯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能实现对各民族的充分尊重与真正平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同时思考:(1)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请说出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你从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人,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3)展示一组少数民族人物图片,让学生猜猜分别反映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指出他们是少数民族的优秀人才。

(4)回顾旧知识,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5)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照片,教师指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同胞手足相亲。

那么,我国采用了什么样民族政策,使得各民族亲如一家人、共同繁荣发展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来解决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课件展示,强调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区域、自治机关和权限。

教师补充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图片解释自治权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3%(1982年,93 67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55个少数民族占6.7%(1982年,6 723万人),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藏、蒙古、满、布依、朝鲜、瑶、侗、白、哈尼、哈萨克15个;壮族最多,有1 200多万;赫哲族、苦聪人、僜人、夏尔巴人均不足千人。

少数民族分布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许多民族分散而与其他民族相杂居,以回族为最。

云南是少数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材料二我国古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

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

材料四
材料五
傣族泼水节、对歌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恋爱的方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

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每一个材料提示了什么内容,说说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点帮助,归纳总结。

材料一揭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二揭示:我国历史上多民族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材料三揭示:近代我国各民族休戚与共,同命运、共抗争。

材料四揭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东少西多。

材料五揭示: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各民族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④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3、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材料三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问题探究:阅读以上材料分析其中的联系,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教师点拔: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一个制度化法律化的过程。

材料四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共有哪几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答案提示: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共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材料一:我们党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既继承了“天下一统”“因俗而治”的政治传统,又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当家作主,有利于各族人民把爱祖国与爱家乡、爱中华民族与爱本民族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治理体制。

---《人民日报》材料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源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正确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作出的伟大创举---《人民日报》
问题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学生议一议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教师点拔: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③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共同繁荣发展
1、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

例如,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一直是比较原始的渔猎经济。

独龙族、珞巴族、怒族、傈僳族、佤族和部分山区的苗族、瑶族等虽然是农业经济,但是耕作方法仍然是落后的刀耕火种、广种薄收,还必须靠渔猎和采集来作为农业的补充。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要依靠汉族地区输入铁制农具。

材料三
问题探究: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党和政府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答案提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各少数民族发展不平衡,还十分落后,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为此,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2、实行共同发展的措施
(1)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问题探究:落后的少数民族生产关系造就了低下的生产力,怎么办?
答案提示: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问题探究:面对建国初期各民族闭塞的区域环境、落后的社会经济和当地潜在的自然资源,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你会出台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畅谈,教师指点帮助,结合课件讲解中央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的帮扶举措:
①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指出“一五计划”修了三条公路,后又修了青藏铁路。

②钱和物资:大力的财政支持。

通过中央对西藏财政支持表分析得出结论中央对少数民
族财政支持力度非常大。

③人:抽调大批优秀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

干部援藏重点介绍孔繁森的事迹,教育援藏介绍郎溪的援藏教师,医疗援藏。

(3)学生阅读教材,请说出在文化上的繁荣发展措施有哪些?
答案提示:一是帮助一些少数民族按照自愿的原则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三是帮助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通过图片展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4)西部大开发
材料一:西部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71.4%。

见下图:
材料二.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标志性工程
结合图片,教师强调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上述材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来总结一下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1)在民族地区,政治上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上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优惠政策,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课堂小结】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课堂练习】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给予肯定。

最后学生在《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歌声中下课。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