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
而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熟练使用是取得数学成绩所必要的。
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思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因此,有必要对数学语言的特点、意义及其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是学好用好数学的有效措施。
小学学生年龄小,口头表达能力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说数学”来理清自己的数学思路,并能变换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创造知识。
通过让学生多讲来促使学生善讲,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也就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步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行为及思维形式都得由语言作为手段来进行。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数学语言就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是依靠数学语言而显示的,所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了数学语言才能够真正的学好数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发展尚不完备,语言表达往往缺乏完整性、条理性,而且学生也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情形,我认为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未尝不可,但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所以,作为一个小学的数学教师,我努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结合我的实践和理解,总结了如下几条:
一、引导学生说清思路来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精练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题目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会解决问题,但却不能说出思路,即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的解决问题一般都是以图画形式或表格形式出现的。
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解决问题“图画式的解决问题”。
如:
先让学生观察小兔图,再说出图意:
原来有6只小兔,又来了4只小兔,求一共有几只小兔。
通过反复口头练习,学生在头脑中已有了一个大体的数量关系:
原来有6只,又添上4只。
再提问:
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加法?(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兔,要把原来的6只小兔和又来的4只小兔合并起来。
)通过口述想法,就在头脑中逐步建立了数量关系:
要求一共有多少,要把已知的两部分合并起来,最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
6、4、10”各表示什么意思。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会把整个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以后教学这种类型的解决问题时,仍然坚持让学生口述分析过程,逐步就会表达流利,思路清晰,这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初步掌握了分析方法。
二、引导学生说清算理来作计算题教学。
计算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但是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并且算理的表达要求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符合逻辑关系。
在低段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想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说出9+5的算理:
因为9加1等于10,所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就等于
14。
这样通过让学生说算理,使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深刻。
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三、引导学生说出特征及联系来解决几何体的教学。
几何体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更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在几何体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我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同桌相互说一说初步感受,再让学生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象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采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说出它们的特征: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全体学生人人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都能得到“说”的机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长此以往的训练,我想学生一定能大胆、主动积极地参加到“说”的教学活动中去,就能为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将词说准确来完成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就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学习带来麻烦,造成错觉。
如,“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果把又字丢掉了,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淆,因为“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是一种关系;再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我想,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述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内容的总结时,引导学生将方法说精确。
归纳总结是是概念、法则、公式等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使学生能比较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呢?我认为语言要精确是十分重要的,语言精确就是说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
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
如,教学完分数乘法应用题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应归纳为:
先确定单位“1”的量,再看问题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出算式,求出问题。
再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让学生这样说:
“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
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
教师还要善于倾听。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述是否正确需要教师的正确评价。
数学问题一般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方法,对表述正确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人的,它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表述不正确的教师要及时进行修偏,防止学生的对错误认识的定势。
实践证明:
教师在听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适时补充,示范表述,并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常常感觉到: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培养,是一件复杂的过程。
但我想只要我们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看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去完成,那么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