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几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2023.6
接种一次。
后备母猪常用的免疫疫苗有口蹄疫疫苗、圆环疫苗、伪狂犬疫苗、猪瘟疫苗、细小疫苗、乙脑疫苗等,针对不同疫苗的间隔时间,进行不同疫苗的间隔接种。
饲养人员可与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合作,由他们派遣专业兽医进行疫苗接种,接种过程要符合相关规定,流程要明确,手法要专业。
2.4 繁殖管理
合理选种: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要从源头抓起,即针对后备母猪的选种,目前我国的后备母猪主要由3种组成,分别是大白、长白、杜洛克,进行选种时,要按照不同品种的特点结合盐源县的生存条件来进行。
在进行后备母猪的选取时,要注意选取体型适中、协调性较好的母猪,以便其能够生出健康的仔猪。
后备母猪的生殖能力也要进
行判断,检查其外生殖器的形状与状态,严禁畸形,这会使得后备母猪的繁育能力受到影响,不利于仔猪的出生。
而乳头的状态也能够体现其质量,正常的母猪乳头数量应维持在6~7对,大小类似于铅笔圆头直径,并分布均匀。
还要仔细观察一点,即后备母猪的四肢与蹄部,确保其四肢形态处于正常状态,蹄趾均匀,无蹄裂、跛蹄的症状。
促进繁殖:一般情况下,后备母猪的月龄达到7.5以上、体重达到100公斤、背膘的厚度在1.8~2厘米时就可以进行配种了,这时要保证母猪正处于第二阶段或者第三阶段的发情期。
最佳配种时间是母猪出现发情反应后的12~36小时,饲养员可以通过压母猪背来观察其是否有静立反应,如果存在静立反应,则可进行配种,若在母猪配种后,两
个发情期内不再出现发情表现,则可以确定母猪配种成功。
要注意的一点是,保证每头后备母猪都能得到配种,避免出现漏配现象,并要将配种过程做好明确记录,严防乱配现象的发生。
针对经济条件足够的养殖户来说,可以使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来提升配种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盐源县高原地区,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更应注意,由于日温差大,因此对于猪舍温度的控制要严防,并且高原地区光照充足,也能够为后备母猪的光照需求提供更大的益端。
但是,目前的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本文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策的提出,希望盐源县的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能够更加科学,提高其经济效益。
猪的几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郑洪玲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猪皮肤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其致死率不高,但如皮肤病一直存在的话,对经济效益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临床常见的猪皮肤病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细菌病皮肤病、病毒病皮肤病和寄生虫病皮肤病。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临床上常见的猪皮肤病及其防治措施。
1 葡萄球菌(油皮猪/渗出性皮炎)
小猪多发,触感油腻,有油性分泌物,是一种从皮肤表面渗出的油脂,主要是因为有伤口导致。
小猪伤口通常是因为母猪奶水不足,小猪抢奶时磨破皮肤,也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细菌进入伤口引起的病变。
开始时是局部病变,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就将扩散到全身。
全身性病变也不是一时形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发病的小猪很容易变成僵猪,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死亡,造成一定的损失。
治疗方法:第一,用聚维酮碘(0.5%~1%皮肤黏膜消毒,2%手术消毒,5%治疗作用)/0.1%高锰酸钾药浴,药浴后将小猪擦干后再放回温箱,否则容易引起别的疾病。
第二,将2~3支香烟的烟丝浸泡在50°~60°的高度白酒中24小时,然后往小猪身上喷或者药浴,注意要接触到皮肤,不要只粘到皮毛,要让药物达到患处才能起到作用。
同时配合使用青霉素(地塞米松稀释)+头孢注射治疗。
预防方法:第一,防止伤口感染,在减牙,断尾或抢奶注意伤口的处理。
第二,母猪上产床前,产床用火烤一遍,不但能预防渗出性皮炎,还会降低仔猪初生3天内的黄痢和腹泻的发生概率。
2 坏死性皮炎
得了坏死性皮炎的皮肤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破溃,遍布全身。
开始时出现米粒大的红色丘疹,瘙痒,后来丘疹发展为干痂的结节,硬固而肿胀。
随后痂下组织坏死溃烂并迅速扩展形成囊状的坏死灶。
防治方法:发现病猪后应立即隔离。
病猪治疗需要用温水冲
642023.6
洗体表坏死灶,用毛刷把坏死灶揭破,除去坏死组织。
再用盐酸土霉素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
3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分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猪丹毒,以皮肤出现疹块为主要特征。
母猪和育肥猪多发(中、大猪),高发季节在夏季和秋季。
本病可通过发病猪和带菌猪的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和栏舍传给其他的易感猪只。
发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皮肤表面凸起,呈圆形、方形、菱形的疹块,指压不褪色(区别于猪瘟)像拔罐和打铁印一样,如果不及时治疗,印迹变紫色,出现浑身发紫败血病(类似于非洲猪瘟),发病初期采食不受影响,但猪的饮水量会增加。
治疗方法:用青霉素有特效(青霉素用地塞米松或安痛定稀释均可),每公斤体重用5万单位。
例如150公斤×5=750万单位,一天3~4次,3~5天见效。
饲料中加入10%阿莫西林2公斤/吨(多西环素)+黄连解毒散防止继发感染。
水中也可以加入0.5%的聚维酮碘饮水有助于恢复。
治疗好了之后结痂会脱落,掉了一层皮。
4 猪痘
产床上的小猪和保育猪多发。
随着饲养环境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已不多见。
发病后体温升高至41~42℃。
痘疹主要发生于下腹部、股内侧、背部或体侧,初为深红色硬结节,突出于体表,之后形成脓疱,很快结成棕黄色痂块,脱落后遗留白斑而痊愈,病程10~15天,病死率不高。
治疗方法:用黄芪多糖注射,清热解毒用板蓝根、黄芩、黄柏等拌料饲喂,溃烂的地方紫药水、红霉素软膏涂抹。
预防方法:第一,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做好猪舍的消毒与驱蝇灭虱的工作。
第二,搞
好检疫工作,为防止外源性细菌和病毒引入,对新引进的猪只要隔离饲养1周,观察正常后方能合群。
混群饲养前,先将要混群的猪的粪便撒在圈舍内,让其他猪先熟悉它的气味之后再混群会好很多。
第三,防止皮肤损伤,对栏舍圈舍的尖锐物及时检查清除掉,避免刺伤或划伤皮肤,同时也要防止猪只间的咬斗,育肥猪建议原窝饲养。
5 皮炎肾病综合征
由圆环病毒病引起,对生产影响很大,圆环病毒病除了皮炎肾病综合征外,还能引起增生性肠炎,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圆环病的疫苗能做的还是要做的。
虽然导致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益。
圆环病毒多发于保育猪后期,夏季必发。
病猪皮肤出现丘疹疙瘩较圆润,红色,快好了之后上面结痂成小黑点,凹陷下去类似火山口似的,比较容易判断。
发病猪易腹泻,引起贫血(皮肤发白)和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或形成僵猪。
防治方法:用补中益气散或扶正解毒散治疗,20~30克/头猪(25公斤左右的猪)。
如果疙瘩有破裂或者继发感染,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
为防止混合感染,可在饲料中加入调节免疫力和抗病毒药。
夏天霉菌超标,需要配合添加脱霉剂。
如果有发烧的情况,可在饲料中加入消炎药。
猪只耐过之后,需要补打猪瘟疫苗,有经验的兽医都知道,如果场内的猪瘟疫苗做好了,其他的病就会相应的少,如果猪瘟疫苗做得不好的话,其他的疫病就会发生。
6 湿疹
红色疹块,连片存在,由于潮湿引起,猪后背部靠在潮湿的墙壁上或者腹部经常贴在潮湿的地面而致。
区别在于断裂后会全身痒,然后将皮肤蹭破后会感染其他的部位,食欲不受影响,死亡率低,恢复快。
防治方法:降低栏舍的湿度,勤通风,保持栏舍的清洁和干燥。
治疗用清瘟败毒散,清热去火湿,每头猪20~30克(25公斤)或50克(50公斤)。
严重的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
7 螨虫(疥螨,痒螨)感染螨虫的发病猪皮肤会变厚,干枯,脱皮,蹭痒。
如果螨虫在猪的耳朵里,猪会摇头摇耳朵。
小猪螨虫会发生皮肤龟裂,蹭破继发感染葡萄球菌而引起渗出性皮炎,容易变僵猪。
治疗方法:3~4次/年驱虫。
第一,伊维菌素(杀体表寄生虫)、阿苯达唑(杀线虫和绦虫)拌料7天。
第二,左旋咪唑口服(8毫克/公斤)。
第三,用1%~2%敌百虫水溶液喷洒,7天1次,10天后重复1次。
同时栏舍要用药彻底消毒,对地面和粪便也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重复感染。
8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呈粉红色,稻糠样,褐色圈状皮疹,圈圈相连,略隆起于皮肤,像成片的地图一样,圈内皮肤接近正常,表面有糠麸样的鳞屑,无骚扰症状和其他异常症状。
很好和其他皮肤病区分。
多发于保育猪,大猪也偶有发生(3~14周龄的猪群)。
需要淘汰该发病仔猪的母猪。
治疗方法:隔离发病猪,不需要治疗也可以自愈。
为防止继发感染可以连续注射青霉素、链霉素4~5天。
预防方法:改善猪场环境卫生条件,杜绝饲喂霉变饲料,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脱霉剂(不含蒙脱石,含酵母细胞壁成分)进行预防该病。
9 蚊虫、跳蚤的叮咬
蚊虫和跳蚤叮咬会出现小的红色的疙瘩,有强烈的季节性。
可通过防蚊蝇(门窗安纱窗等)
来预防。